時常觀察反省,插畫家川貝母:從舊作找到遺忘的東西,發展新靈感
進入創作模式前我習慣把一些瑣事做完,算是一種暖身運動,沖咖啡、整理桌面、擦拭地板或著替植物澆水。有時會邊做邊想創作的事,有時則什麼都不想純粹的放空。以前會堅持每天固定的作息,但最近沒那麼嚴格了,覺得累就晚起,沒想法就休息,一天做的事不求多但能夠精緻就好。但早上仍然是我狀態最好的時候,需要思考的事情會在早上想辦法完成,或者有一個基礎概念,像是小說的初稿或著繪圖的草圖。
近期創作分成兩個部分:寫小說和畫圖。
寫作前會先讀一本小說,通常是讀過很喜歡的書。覺得小說是一種語氣,只要說故事的語氣對了, 往後的情節發展就會很順利。也許是一個短篇或段落,仔細的讀過一遍,讓語氣和閱讀的聲音節奏留在心裡。正式寫的時候就不再閱讀,只專注在自己的故事裡面,以免被影響。
在凝聚一篇小說的雛形時會讓自己變成真空狀態,讓想法自由進出不多加評價。思緒或靈感跳躍很快的時候文字時常來不及紀錄,認真看待的話有些想法就會跑掉,所以盡量讓自己不那麼理性,就算邏輯有破口也暫時不去多想,只要在腦海中浮現有趣的東西就先記下來,之後再慢慢去修改。最重要是讓想法維持在新鮮的狀態。
所以有可能是這樣:早上亂寫,下午段落延伸,晚上再去整理或刪減,隔天再從頭重新寫一遍。
畫圖的作息也差不多,早上依然是最佳狀態,構思草圖通常會在這時候;下午則是用來確認構圖、描線稿或上色。在寫小說時我無法聽音樂,比較偏好安靜的書寫,或者把音量調到極小聲,或某種極簡電子樂;畫圖則相反,任何音樂都可以,但我最常搭配的還是電影配樂或演奏專輯。因為喜歡阿莫多瓦(Pedro Almodóvar)的電影而認識作曲家艾貝多.伊格雷西亞斯(Alberto Iglesias),是目前的心頭好,幾乎每天都聽了。如果有所謂的「認真模式」,放的就是他的音樂以及巴哈的無伴奏大提琴,兩個都能讓我專注在眼前的事情上。
我時常會回頭看自己的作品,尤其在沒有靈感的時候,能在舊作中找到可以延伸的方向。這個方式並不是單純的複製,而是找到「遺忘的東西」。我的創作時常依靠直覺,不管是構圖或配色都是。所以有時候在畫圖的當下並不會很理性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之後回頭看就會有「當初怎麼會這樣畫」的疑問產生。有時會覺得可以改進;有時則會覺得當初的作法很好。我很喜歡這樣去觀察和反省。
◎責任編輯:胡士恩
川貝母
最新文章
-
焙茶飲品專門店wataru松菸商圈亮相!一嘗日本京都百年老茶舖和風茶香
2025/09/18 -
第3屆小店永豐故事展「在地.上線」認識10家小店 10月3~5日華山登場
2025/09/18 -
紅毯與威尼斯!一座開啟香奈兒與銀幕情緣的水上城
2025/09/18 -
台北101打造全台時尚新地標 10大精品與2家最強甜點齊聚,周年慶優惠超下殺
2025/09/18 -
BRUN不然板橋早午餐新開幕!板橋車站一處75坪的城市綠洲
2025/09/16 -
台北大安Branch Coffee Roasters開幕!以自家烘豆打造手沖、奶咖理想風味
2025/09/16 -
小店永豐計畫/大武女兒的溫柔鄉 那些家家酒書房裡的「大武小時光」
2025/09/15 -
小店永豐計畫/山谷間的Bulaku!布拉谷合作社種下的部落永續故事
2025/09/15 -
小店永豐計畫/打開新的對話想像—小島停琉
2025/09/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