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常觀察反省,插畫家川貝母:從舊作找到遺忘的東西,發展新靈感
進入創作模式前我習慣把一些瑣事做完,算是一種暖身運動,沖咖啡、整理桌面、擦拭地板或著替植物澆水。有時會邊做邊想創作的事,有時則什麼都不想純粹的放空。以前會堅持每天固定的作息,但最近沒那麼嚴格了,覺得累就晚起,沒想法就休息,一天做的事不求多但能夠精緻就好。但早上仍然是我狀態最好的時候,需要思考的事情會在早上想辦法完成,或者有一個基礎概念,像是小說的初稿或著繪圖的草圖。
近期創作分成兩個部分:寫小說和畫圖。
寫作前會先讀一本小說,通常是讀過很喜歡的書。覺得小說是一種語氣,只要說故事的語氣對了, 往後的情節發展就會很順利。也許是一個短篇或段落,仔細的讀過一遍,讓語氣和閱讀的聲音節奏留在心裡。正式寫的時候就不再閱讀,只專注在自己的故事裡面,以免被影響。
在凝聚一篇小說的雛形時會讓自己變成真空狀態,讓想法自由進出不多加評價。思緒或靈感跳躍很快的時候文字時常來不及紀錄,認真看待的話有些想法就會跑掉,所以盡量讓自己不那麼理性,就算邏輯有破口也暫時不去多想,只要在腦海中浮現有趣的東西就先記下來,之後再慢慢去修改。最重要是讓想法維持在新鮮的狀態。
所以有可能是這樣:早上亂寫,下午段落延伸,晚上再去整理或刪減,隔天再從頭重新寫一遍。
畫圖的作息也差不多,早上依然是最佳狀態,構思草圖通常會在這時候;下午則是用來確認構圖、描線稿或上色。在寫小說時我無法聽音樂,比較偏好安靜的書寫,或者把音量調到極小聲,或某種極簡電子樂;畫圖則相反,任何音樂都可以,但我最常搭配的還是電影配樂或演奏專輯。因為喜歡阿莫多瓦(Pedro Almodóvar)的電影而認識作曲家艾貝多.伊格雷西亞斯(Alberto Iglesias),是目前的心頭好,幾乎每天都聽了。如果有所謂的「認真模式」,放的就是他的音樂以及巴哈的無伴奏大提琴,兩個都能讓我專注在眼前的事情上。
我時常會回頭看自己的作品,尤其在沒有靈感的時候,能在舊作中找到可以延伸的方向。這個方式並不是單純的複製,而是找到「遺忘的東西」。我的創作時常依靠直覺,不管是構圖或配色都是。所以有時候在畫圖的當下並不會很理性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之後回頭看就會有「當初怎麼會這樣畫」的疑問產生。有時會覺得可以改進;有時則會覺得當初的作法很好。我很喜歡這樣去觀察和反省。
◎責任編輯:胡士恩
川貝母
最新文章
-
「Slipped Disk 摔碟唱片舍」新開幕!從試聽站到迷你吧台一起自在聽音樂
2025/08/08 -
打造今夏最夯行程!中國信託台北101聯名卡卡友,享89樓觀景台雙人同行一人免費回饋
2025/08/08 -
專訪張震嶽/音樂就是他的完美日常,一位從未遠走的老朋友
2025/08/08 -
【本期發刊】翻煮旅行記憶,打開味覺邊界
2025/08/08 -
屏東閱讀品牌邁向國際化 2025南國漫讀節邀韓國暢銷作家朴相映來台
2025/08/05 -
星巴克X江振誠套餐!只在Dream Plaza台北Siren’s Lounge尊榮體驗區
2025/08/01 -
入住山口縣長門湯本溫泉小鎮!體驗「貴妃湯」美肌名湯、音信川古民家散策
2025/07/31 -
瑪黑餐酒「Transit」進駐信義Dream Plaza!首間立飲酒吧飄歐洲街頭風格
2025/07/30 -
「TIGER珈琲旅圖鑑」開跑!集北中南19間風格咖啡店體驗永續外帶新風味
2025/0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