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常觀察反省,插畫家川貝母:從舊作找到遺忘的東西,發展新靈感
進入創作模式前我習慣把一些瑣事做完,算是一種暖身運動,沖咖啡、整理桌面、擦拭地板或著替植物澆水。有時會邊做邊想創作的事,有時則什麼都不想純粹的放空。以前會堅持每天固定的作息,但最近沒那麼嚴格了,覺得累就晚起,沒想法就休息,一天做的事不求多但能夠精緻就好。但早上仍然是我狀態最好的時候,需要思考的事情會在早上想辦法完成,或者有一個基礎概念,像是小說的初稿或著繪圖的草圖。
近期創作分成兩個部分:寫小說和畫圖。
寫作前會先讀一本小說,通常是讀過很喜歡的書。覺得小說是一種語氣,只要說故事的語氣對了, 往後的情節發展就會很順利。也許是一個短篇或段落,仔細的讀過一遍,讓語氣和閱讀的聲音節奏留在心裡。正式寫的時候就不再閱讀,只專注在自己的故事裡面,以免被影響。
在凝聚一篇小說的雛形時會讓自己變成真空狀態,讓想法自由進出不多加評價。思緒或靈感跳躍很快的時候文字時常來不及紀錄,認真看待的話有些想法就會跑掉,所以盡量讓自己不那麼理性,就算邏輯有破口也暫時不去多想,只要在腦海中浮現有趣的東西就先記下來,之後再慢慢去修改。最重要是讓想法維持在新鮮的狀態。
所以有可能是這樣:早上亂寫,下午段落延伸,晚上再去整理或刪減,隔天再從頭重新寫一遍。
畫圖的作息也差不多,早上依然是最佳狀態,構思草圖通常會在這時候;下午則是用來確認構圖、描線稿或上色。在寫小說時我無法聽音樂,比較偏好安靜的書寫,或者把音量調到極小聲,或某種極簡電子樂;畫圖則相反,任何音樂都可以,但我最常搭配的還是電影配樂或演奏專輯。因為喜歡阿莫多瓦(Pedro Almodóvar)的電影而認識作曲家艾貝多.伊格雷西亞斯(Alberto Iglesias),是目前的心頭好,幾乎每天都聽了。如果有所謂的「認真模式」,放的就是他的音樂以及巴哈的無伴奏大提琴,兩個都能讓我專注在眼前的事情上。
我時常會回頭看自己的作品,尤其在沒有靈感的時候,能在舊作中找到可以延伸的方向。這個方式並不是單純的複製,而是找到「遺忘的東西」。我的創作時常依靠直覺,不管是構圖或配色都是。所以有時候在畫圖的當下並不會很理性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之後回頭看就會有「當初怎麼會這樣畫」的疑問產生。有時會覺得可以改進;有時則會覺得當初的作法很好。我很喜歡這樣去觀察和反省。
◎責任編輯:胡士恩
川貝母
最新文章
-
歲末美食聚會餐桌上的「幸運主菜」!從美食到好運的必備儀式感
2025/11/20 -
酒迷注意!全台最大〈喝 自然葡萄酒展〉11/29松菸登場 必逛五大亮點一次看
2025/11/19 -
2025 Maison Margiela星塵限定系列!慵懶周末與爵士酒廊經典香水新包裝
2025/11/18 -
新北北海溫泉洲際酒店開幕!全館客房獨立湯池、極致山海景一次擁有
2025/11/17 -
2025TAUM大馬風市集11/15–16北流登場!以美食、表演感受馬來西亞文化
2025/11/13 -
「島嶼同行──Connecting the World, Beyond Borders」展覽啟動,昇恆昌實踐讓世界看見台灣的美好願景
2025/11/13 -
昇恆昌攜手15個在地品牌,傳遞無可取代的台灣價值
2025/11/13 -
2025日本賞楓地點推薦!從溫泉到古寺追尋秋冬紅葉盛景
2025/11/12 -
2025「月光.山市集:萬物微光」11/15、16 新竹登場!來場森林夜間派對吧
202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