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柵蔬食餐廳「TAIGA針葉林」:這是創業十年後我們理想的步調,需要的飲食
本文選自《500輯》Issue52「我們喜歡蔬食」
生活裡的蔬食選擇變多了。有融合異國風味、空間時髦新潮、專注於食材研究的各類型餐廳與咖啡館;網路上有人透過Youtube頻道、畫圖寫字,關注環境、飲食與動物議題。每一次飲食體驗,每一個訊息背後,都傳遞人們對於蔬食生活不同的實踐和想像,也反映它並沒有唯一的、標準的答案。這期專題透過「喜歡蔬食」的多元生活主張,看見台灣的蔬食風潮持續盛行。
緊鄰熱鬧的木柵市場,瘦高如樹的老屋裡開了間蔬食餐廳,取名「針葉林」是店主許淞堡、江金益二人喜愛的北歐意象,也來自空間裡的身體感。「這建築很窄很深,光線從左右的窗戶貫穿,像身在森林裡、陽光從樹縫透進來的感覺。」
2016年找到這間前身曾是傳統早餐店、雜糧舖的老屋,許淞堡與江金益用兩年時間慢慢整頓,想過做民宿、當辦公室、堆收藏品⋯⋯最後像是圓自己一個理想的上午——晨起後悠哉晃到喜歡的空間,吃一頓豐盛卻輕盈的早餐。早開的蔬食早午餐店不多,不怕木柵偏遠,他們抱著實驗的心情試試看。
保留食物原型,獨特醬料與組合帶出驚喜
許淞堡小時候常到姨丈家吃早餐,姨丈以前做服裝、對料理卻很拿手,便請他來掌廚。餐點設計希望保留食物原型,著重挑選好的食材,再用特製醬料帶出風味層次,加上自然原色的繽紛擺盤,讓蔬食也能誘發食慾。例如用豆腐拌炒薑黃、黑鹽做成純素炒蛋,鮮黃視覺與帶硫磺香氣的味覺,賦予蔬食多一份滿足感與新意。「除了植物肉排,幾乎所有需加工食材都是店裡自己做的;像這杯柑橘堅果飲,堅果奶自己打,柑橘醬自己煮、柑橘片自己醃漬,香草是從樓上花園摘的。」
店內客群反映了他們想做的無負擔純淨飲食,有許多帶小孩的家庭、年齡偏大的長輩。本身並沒有茹素的江金益說,隨著年齡漸增,身體會自覺要少吃一點肉、多吃一點菜。「針葉林像是十年前創業的我們,漸漸走到十年後生活需要的、理想的狀態,飲食、空間、氛圍上都是。」
不強調葷素,而是提醒吃蔬菜的需求
相較於針葉林的慢步調與實驗性,兩人的急性子則體現在第一個品牌「VEGE CREEK蔬河」上。2012年許淞堡與江金益從澳洲打工回台,非餐飲出身的他們選擇食材處理、料理方法相對單純的蔬食滷味創業,意外越來越受歡迎,許多百貨商場爭相邀請蔬河進駐。撇除部分人因為關注環保、動物友善而吃素,兩人認為多數消費者和他們一樣想得很單純,「蔬河並不特別強調葷素,只是想提醒大家吃蔬菜。蔬食滷味可以很快補足蔬菜量,又是熱食,很符合台灣人的飲食習慣。」
中藥熬煮的滷味湯頭,意外成為台灣與外國客人的共同喜好,外國客始終在消費客群中佔有三成,讓他們有信心將蔬河帶到海外展店,今年拓點韓國是第一步。去年則嘗試將針葉林帶進商場,在南港中信園區展開針葉林與蔬河的複合店型,觀察不同區域客群的差異,也更確定針葉林需要走一條離囂、獨特、緩慢的路。
蔬食選擇變多帶動市場成長
十年前投入蔬食品牌時,台灣市場對無肉飲食大多還停留在「傳統台式口味」、「還願在吃的」等印象,不過幾年,兩人就從消費者回饋感受到台灣飲食型態正在改變。「台灣對於新事物的接受度很大,我們沒想到蔬食風潮會來得這麼快。」望向近幾年,百貨商場進駐的蔬食品牌越來越多元,反映這塊市場正在成長。「現在流行把很多葷食轉成素的,原因之一是有越來越多素食原料,像燕麥奶、植物肉等,讓素食有更多變化;當蔬食選擇變多了、消費者不再有受限心態,會有越來越多人把蔬食當成一種口味的選擇。」
捧一碗熱騰騰的滷味、吃菜喝湯,或是藉一頓明亮輕盈的早午餐、配上咖啡喚醒一天;蔬河與針葉林兩個品牌個性看似矛盾,根本主張卻相通——無論是在快或慢的生活步調間切換,蔬食永遠可以是一種選擇,一種來自身心的需要。
◎責任編輯:胡士恩、林亞璇
Issue52
最新文章
-
這是伯朗咖啡館?!科大概念店攜手丹麥品牌HAY全新改裝、首創咖啡自取機
2025/10/15 -
以愛與思念為軸的柔軟延展 Grace Han台北藝術概念店 靜謐開展
2025/10/15 -
米其林⼀星Sur-╳SLOWAVE「霞⽊果酒」譜寫在地餐酒新風味
2025/10/13 -
Diptyque聖誕倒數月曆2025!貓咪書店裡的25份小驚喜
2025/10/13 -
從庶民到精品 潮流最前線|plain-me創辦人Tim: 東區有全台最好的生活平衡感
2025/10/09 -
打造台北食尚新地標|名廚黃以倫:看好東區再復興
2025/10/09 -
日常生活圈 承載青春回憶|冠軍咖啡師王策:東區就是我的舒適圈
2025/10/09 -
個性商圈 走逛千遍不厭倦|boven雜誌圖書館創辦人周筵川:東區魅力無可取代
2025/10/09 -
Diptyque南瓜香氛蠟燭!冬季來臨之前的節慶限定香調
2025/1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