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東市場「暗光鳥紀:輪普東食堂」熱鬧開席:7家名店辦桌、20家在地品牌市集,小事製作與民眾互動共演
繼2021台灣設計展後,創意團隊「平凡製作」再次深度串連嘉義風俗,農曆七月期間,在擁有超過百年歷史的嘉義東市場,策劃一連兩天的輪普夜間慶典「暗光鳥紀:輪普東食堂」。攜手在地團隊「諸羅設計塾」協辦、邀請林聰明沙鍋魚頭等7位新世代餐飲主理人掌勺,並聚集桃城豆花等20間人氣名店出攤;台灣當代舞團「小事製作」將於現場呈現與現場民眾互動的參與型舞作表演,而文史工作者們也將分享「輪普習俗」故事,以滋味、藝術、文化與傳統習俗共生新姿態,於8月12日、13日登場。
吃掉一條中山高,嘉義式的盛情款待
普渡文化全台都有,然而嘉義市用友長達一個月,由全市各區角頭廟熱鬧開辦的輪普傳統。意即每年農曆七月由嘉義城隍廟率先宣告鬼門開,接著便由各區廟宇依據廟、里、街、巷輪流普渡,白天祭祀好兄弟、傍晚邀請總舖師將祭品料理成佳餚宴客,展現嘉義人款待鄉里的盛情。
平凡製作指出,據傳台灣經濟起飛的70年代,嘉義市⺠花在普渡與辦桌的費用高達「可以吃掉一條中山高速公路」的造價,在為期一個月的祭祀與宴請後,此番地方盛典將在農曆七月底由九華山地藏庵關鬼門作結。
將於8月12日、13日舉行的「暗光鳥紀:輪普東食堂」活動,為嘉義市政府主辦之「+1+1+1 = 嘉義式」系列活動首場,有鑒於近年輪普文化逐漸式微,地方政府與青年希望透過引入當代藝術、籌辦市集等方式,讓更多人認識此項傳統,並活絡城隍廟、東市場等歷史悠久場所。
串連新一代,從小事製作到桃城豆花
嘉義東市場素有「嘉義人的廚房」美譽,裡頭的熟食區與鮮魚區為本次主要活動主要場地。8月12、13日每日兩場,每場提供40-50人圍桌體驗的「創意平安宴」,是將白天普渡的供品,經由總鋪師巧手轉化成平安宴菜色,由7家在地品牌展開創意輪普的新世代辦桌。其中包含曾登上Netflix紀錄片的林聰明沙鍋魚頭、2021台灣設計展指定飲品品牌「桃城烹茶」等。
賓客大啖辦桌美食的同時,文史工作者高基榮、王國信更將登台介紹輪普民俗的起源。非典型表演藝術團體「小事製作」也將接續以嘉義東市場為舞台,與民眾共舞。辦桌結束之後,主持人將帶領賓客夜遊東市場,並分享東市場的悠久歷史。活動期間,「無眠市集」則在鮮魚區登場。包含北迴水晶餃、桃城豆花、Little Lotususu、穀谷、起風、木木彡甜點咖啡手作、德洋壽司等餐飲、手作與花藝品牌。
暗光鳥紀:輪普東食堂
活動時間|8月12日(五)、8月13日(六) 18:00-24:00
活動地點|嘉義市東公有零售市場熟食區與鮮魚區。熟食區為辦桌體驗區(需事先報名);鮮魚區為「無眠市集」區(自由參加)
活動網址|https://fb.me/e/2OQjHibBQ
推薦閱讀
最新文章
2022南國漫讀節/8月27、28日質感市集與小書展登場 50攤名店盡出、超人氣糯夫米糕快閃
2022/08/19攜手星級餐廳、設計團隊,在地陶工藝展現當代新貌:T22計畫重返鶯歌,打造聯名訂製食器
2022/08/162022南國漫讀節/張逸軍攜手恆春民謠進鄉團 李友廷、壞特?te與陳思函唱出南國的多重宇宙
2022/08/15香港100盤:從Fine Dining 到街頭小食 美食家念念不忘的好滋味
2022/08/15香港100盤/從精緻餐飲到庶民小吃:香港的美食印象
2022/08/15香港100盤/雙料冠軍「大班樓」的美味哲學
2022/08/15香港100盤/令人難忘的香港美味:評審帶路看榜單
2022/08/15香港100盤/百花齊放的餐飲:細說香港美食的歷史與文化
2022/08/15美食評論家謝嫣薇/法菜教父教會我的事:從百年茶樓「蓮香樓」歇業看傳統飲食文化該如何保存
2022/08/12【500咖活動報名】第四波精品咖啡新風貌!10位咖啡大師不藏私分享
2022/08/12喝出有意思的茶飲:全新風格品牌ODD ONE OUT進駐台北東區,從設計空間、飲品到價格都顛覆想像
2022/08/12勤美學X綠色餐飲指南 聯手呈現「綠色私廚四手聯奏」永續餐桌新體驗!
2022/08/11tokyobike 20週年迷你展,首次於日本境外亮相:進駐新富町新空間,開闢單車生活研究社
2022/08/10日本京都%Arabica咖啡台灣首店:8/11象山入口處開幕,純白簡約融入台灣紅磚元素
2022/08/102022台灣文博會/「你是什麼形狀的人」48小時突破200萬人測驗!專訪幕後團隊,他們如何創造洗版效應?
2022/08/09醜食美味不減,LOUU納入格外品為原料:蘆筍、甜椒保存食上市,中秋赭月禮盒完美款待五感
2022/08/09氣味與記憶的奇遇 聞香大師Paolo Vranjes親授祕技
2022/08/08像是被魔法塵封已久的復古空間 台北時尚新茶店「LingDay Sofa」帶你重返七○年代
2022/08/07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