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到茶是主角,創作便有了新的視角——陶藝家李穎儀
本文選自《500輯》Issue105「茶創作是連結彼此的語言」有茶的生活,總有得聊——討論哪杯手搖茶好喝是永遠熱門的話題;茶桌上一壺茶好幾泡,氣氛永不冷卻;熟悉咖啡與葡萄酒的全世界,一喝台灣茶也知幾分風味絕妙;做茶工藝、茶席設計,都是茶人傳遞信念與態度的創作。茶如語言,連結自然風土、古今生活、國際文化,也連結我們彼此。
Q. 習茶的契機?它如何成為你們的生活?
在藝術學院唸書的時候,有位日本老師會在蓋柴窯、超級辛苦的時候,刷抹茶給大家喝,那段一起喝茶的時光是非常快樂的回憶。剛開始做茶具時,自然以熟悉的港式飲茶思考使用情境,把茶壺做得很大(笑)。某次接到經營茶空間的香港朋友委託製作茶具,才發現原來喝茶是讓心安靜下來的事情,茶具則扮演傳遞茶人感受與風格的角色,於是想進一步暸解茶,將器具做得更精準細緻。從基礎的認識六大茶款、如何沖茶,接觸到中國潮汕的工夫茶,後來迷上沉香。
我是心緒敏感的人,喝茶讓我感知到自己的體質,對非天然的香氣、燥熱的火氣會抗拒,我開始更專注在覺察自己,對事情的好壞抱持去知道、但不過多煩惱的狀態,整個人變得更平靜。
Q. 有沒有特別滿意的茶具作品?
經驗讓我們更留意茶具的使用細節,像在結構與功能上,無論茶壺或茶海,都必須把茶嘴處理細緻,讓分茶時不會滴漏。在創作心境上,深深知道茶才是主角,便不會把自己身為創作者的角色看得那麼重,然後一些盲點、新視角就會出現。
我們喜歡重複規律性的幾何造型,由此誕生的花型系列茶具,外觀看去就像是從花瓣中長出的壺、杯、水方,一體成型的簡潔裡有很多困難;在拉胚上做出輪廓之後,待陶土風乾變硬後要再拿刀細修,把每個花瓣修出自然圓潤的線條;在處理比較小口徑的壺嘴或瓶身時,得透過經驗累積去拿捏厚薄程度。我們很享受專注跟著手、沈浸其中的狀態。
Q. 近期個人偏愛的茶款與喝茶習慣?
我們待在工作室的時間很長,空間裡有個鋪著榻榻米的小茶室,有低矮的茶桌、老茶具櫃、各式茶器茶葉和香材,我們通常在傍晚時喝茶,暫歇一下再繼續工作到半夜。當疲憊、胃不舒服的時候,老白茶經時間沈澱的茶氣讓身心感覺像被修復,非常神奇。另款印象深刻的茶則是來自台北「無事生活」的「韶音」烏龍茶,藉由茶樹的種植環境與製茶手法,喝起來帶有天然、舒服的蜜桃香氣。
我喜歡用蓋碗泡白茶,可以很快沖茶、出水,尤其一些野放白茶的葉片很大,蓋碗較能讓葉片伸展。烏龍茶或紅茶這類比較重發酵的茶,我則喜歡用柴燒茶壺泡。柴燒壺的質地粗糙,會有一層落灰、火路的痕跡,久用有如紫砂壺養成了自己的氣味,泡茶時會散發出好聞的木香。
責任編輯:林亞璇
Issue105
最新文章
-
ASAHI SUPER DRY x BLACKPINK聯名限定版登台!巨型扭蛋周邊只送不賣
2025/09/05 -
義起轉新北:2025新北市客家義民祭 用一面「令旗」打開世代對話
2025/09/05 -
莫內花園旁的食尚饗宴|米其林星廚David Gallienne打造的詩意餐桌「羽毛花園」
2025/09/04 -
Diptyque青黛琉璃2025新上架!Les Essences de Diptyque頂級淡香精新篇章
2025/09/04 -
台北酒吧FUGU把台灣四季水果放入調酒、以日式家常料理療癒味蕾
2025/09/02 -
Diptyque琉光漆木系列!2025台北101形象旗艦店限定推出
2025/09/02 -
現象級韓國作家台灣講座首獻2025南國漫讀節 朴相映親曝創作心路笑看人生
2025/08/31 -
周春米與譚艾珍、歐陽靖「新醬」三代對談 2025南國漫讀節感受屏東多元文化
2025/08/30 -
台北萬豪10周年「時光酒展」8/30、31登場!一嚐15國50大產區逾百款佳釀
2025/08/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