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人馬欣/ 《盧貝松之聖女貞德》數位修復版:善念如蝴蝶身陷蛛網的飛翔
「聖女貞德」這題材,在數十年中拍了多個版本,但以盧貝松執導的這版本最為有趣,甚至比殉道更殘酷。它等於15世紀女巫與聖女的辯證,也是貞德自身「我是誰」的哲學辯證,且更大膽地呈現在政治面前,女性的成聖成魔都是政壇抹腳布的現實。
「貞德」穿越古今成為魅影,是因就算如今的女性領袖人物也必須要強調去性別化,如同貞德或伊莉莎白一世,她們捐棄性別,成為符號,才有可能被體制所接受,是這部「盧貝松之聖女貞德」第一層的冷眼犀利。
而深入點來看這部電影,它始終在拋問題給觀眾,而非給你答案,反令人深思。這個被教廷追封為「聖女」的故事,更近乎「我是誰」的哲學思考。
貞德這女孩從農家女經歷了戰爭,與親眼目睹姊姊在戰爭中被強暴的畫面,她對人世間父權的灰心,從而更認同神學上的父權。事實上無論東西方,宗教常成為女性逃脫父權的出口(雖可能是從火坑到泥巴坑),但如人世間的女性容易被客體化,成為男性欲望的公式中逃脫,貞德的聖潔形象又是否能逃脫權力的羅網?
不同於其他為宗教服務的版本,此版的「貞德」更有血有肉,盧貝松讓我們從不同面向來看這被拍板定論的歷史女性,她是否從受害者成為戰場上的加害者?她是否後來沉醉於虛榮的名號。而她最後向內心的神告解時更具意義,她不否認自己追尋的可能是心魔,這點殘缺的自知比其他版本更坐實了她是聖女。
承認自己的不完美,與她明知背叛仍不反悔,及她最後的犧牲,像是盧貝松對於「聖女」的辯證,「聖女」與「巫女」在人們眼中始終一體兩面,成了權力的棋子,但在人間最卑微的反顯高潔。
它非宗教片,而是以「貞德」為鏡像,投射出人們的蔑視與崇拜都是一體兩面,也投射出女性必須得打破符號才被正視的悲哀。而女性成聖成魔都是為了他人的慾望代罪,還有宗教與政壇往往都是蜘蛛網上的共犯,這多面的犀利觀察,讓早被符號化的「貞德」,超脫了頭銜,從而反射出純真在這世間如蝴蝶被困,那一絲善念最後在蛛網飛翔的可能性,是極其抒情的,也是極其諷刺的故事。
馬欣
最新文章
-
2025高雄電影節10月登場!走動式VR重現鐵達尼號、鋼彈迷必看臺灣首映
2025/08/20 -
MoCA Studio「黑手煉金術III—吳建興個展」以報廢汽車為材重探勞動價值
2025/08/20 -
新北市美術館「關係場域」展出!以7位藝術家之作回望90年代藝術現場
2025/08/18 -
金曲歌后羅思容與詩人零雨 合作溫暖專輯《女兒的九十九種藍》
2025/08/15 -
舞台上演馬拉松比賽?《奔跑者》搬跑步機進劇場,顛覆你對馬戲的想像
2025/08/14 -
2025南國漫讀節/一年一度的美好文化體驗,絕對值得你動身啟程
2025/08/14 -
京都teamLab美術館10月開幕!以「Biovortex」為概念、新作日本首亮相
2025/08/11 -
必看「透納」展!策展人伊莉莎白.布魯克:不只呼應當代,更存在永恆性
2025/08/11 -
沙漠地帶的紛雜淡香:摩洛哥的鹹檸檬雞塔吉鍋/溫若涵
2025/0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