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華語歌詞症候群】在愛情裡敲響警鐘,寫給別人也告解自己的李宗盛

2021/02/21 楊偉成

李宗盛是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的獲獎與入圍紀錄保持者。 圖/相信音樂提供
李宗盛是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的獲獎與入圍紀錄保持者。 圖/相信音樂提供

李宗盛歌詞的厲害和高明,我不認為有辦法用一篇文章道盡。即便近20年作品甚少,但從收錄在縱貫線專輯裡〈給自己的歌〉開始,加上之後推出的〈山丘〉和〈新寫的舊歌〉,三首全數為他摘下金曲獎最佳作詞人殊榮,至今仍是這個獎項的獲獎與入圍紀錄保持者。我的年紀沒能跟上小李的年輕氣盛,是在他早成為不知多少人的大哥之後,才開始著迷他賦予歌詞的難出其右魅力。

我是在李宗盛早成為不知多少人的大哥之後,才開始著迷他賦予歌詞的難出其右魅力。 圖/相信音樂提供
我是在李宗盛早成為不知多少人的大哥之後,才開始著迷他賦予歌詞的難出其右魅力。 圖/相信音樂提供

2014年底,我參加他在小巨蛋舉辦的「還是做個大叔好」演唱會,命題上回應了同期備受好評的「既然青春留不住」世界巡迴,節目中重新詮釋寫給莫文蔚的〈寂寞的戀人啊〉。雖無法完全復原那段開場白,但我記得他是這麼形容的──有段時間被媒體緊追著詢問感情,公司安排我住在東京中目黑,時常盯著房間內那扇小窗,腦袋有一些散落的詞彙,想起那陣子在看的日本小說,一種沒寫過的敘事方式逐漸浮出。「固執的7-11/尾聲啦/夏天」、「傻子才爭吵啊/落葉是樹的風險」、「溫柔的實驗/戀愛的肢體語言」……他撿拾散落的線索但並無選擇兜攏,用意境串接連續性,成就了這首傳世情歌,尤其那句「小心啊/愛與不愛之間/離得不是太遠」,可謂愛情裡最真實的一記警鐘。

〈寂寞的戀人啊〉出自《十二樓的莫文蔚》專輯,這張作品也讓他二度奪得金曲獎最佳專輯製作人,再納入2018年李劍青《再見異鄉人》的第三座,李宗盛同樣是此獎的獲獎紀錄保持者。他製作女歌手的神話不衰,以莫文蔚為例,早在1999年就以〈陰天〉一曲的合作激發兩人化學效應,承繼其後的《十二樓的莫文蔚》全碟操盤,驗證他催化人格魅力的本事依舊高超,寶劍沒有因為越來越少出鞘而變鈍。

近年偶有李宗盛籌備新專輯的新聞傳出,在去年初唱回台灣的「有歌之年」演唱會之後,他也少在公益活動以外的場合公開現身。「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這個句型近年被用得多了,但用在李宗盛身上誠然毫不為過,重視傳唱也照顧質地,他始終站在華語音樂裡那座山丘上。

在去年初唱回台灣的「有歌之年」演唱會後,李宗盛少在公益活動以外的場合公開現身。 圖/相信音樂提供
在去年初唱回台灣的「有歌之年」演唱會後,李宗盛少在公益活動以外的場合公開現身。 圖/相信音樂提供

◎責任編輯:胡士恩

華語歌詞

【華語歌詞症候群】金曲獎的難解懸案,那英擊退李宗盛林夕拿下最佳作詞人

【華語歌詞症候群】金曲獎的難解懸案,那英擊退李宗盛林夕拿下最佳作詞人

2020/12/20
【華語歌詞症候群】蔡健雅蕭亞軒江美琪⋯⋯無論回憶多擁擠,姚謙出品的情歌都盤旋不去

【華語歌詞症候群】蔡健雅蕭亞軒江美琪⋯⋯無論回憶多擁擠,姚謙出品的情歌都盤旋不去

2021/01/13
【華語歌詞症候群】後來、記得、分手快樂⋯⋯那些把演唱會變成巨型KTV的冠軍單曲

【華語歌詞症候群】後來、記得、分手快樂⋯⋯那些把演唱會變成巨型KTV的冠軍單曲

2021/03/24

最新文章

保留不經意的細縫——用直覺欣賞,高田唯5件作品

2025/10/04

李漢強meets高田唯:探索「那一點點」差異

2025/10/04

創造相遇——造訪高田唯工作室與近況

2025/10/03
睽違24年來台個展!國際矚目當代藝術家季大純「五夜山河水」10/4起誠品畫廊登場...

季大純睽違24年來台!誠品畫廊個展「五夜山河水」呈現近20年創作心路

2025/10/03
「建築的恐懼與療癒」展場一隅。 圖/新北市美術館提供、攝影:狐色影像製作

新北市美術館「建築的恐懼與療癒」集16組建築師與藝術家一展跨域對話

2025/10/02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首部劇情長片《幻之光》上映30週年,誠品電影院獨家企劃「光影...

是枝裕和創作30週年!誠品電影院10/4起特別獻映《幻之光》等5部經典之作

2025/10/02
謝德慶作品,Fall 3_One Year Performance 1981-1...

洪建全基金會贊助 謝德慶首次完整回顧展在紐約Dia Beacon登場

2025/10/01
陳澄波最愛的寫生地點之一嘉義公園。公園內設有九處陳澄波畫架,讓觀眾可以從藝術家視...

臺史博「寫生的故事」特展結合主題小旅行,走進陳澄波時代風景

2025/09/26
《Fare》製作台北特輯,從飲食文化、環境地貌、居民生活等角度深入這座城市。圖/...

英國雜誌《Fare Magazine》的台北探索:一座滿足每種飲食需求的城市

2025/09/21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