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表演藝術入門課】怪腔怪調?Youtube帶我走入的戲曲世界 ── 淺談台灣傳統戲曲

2021/03/09 林立雄

因為有電影、影集甚至Youtube等社群影音平台,很多人會問:「誰還坐在舞台下看舞台劇啊?看電影、影集還可以隨時跑去做家事。」但我會舉手,我啊!我還看!至於為什麼還看?劇場帶給觀眾的當下性感受是很神奇的,演員此刻的情緒、聲音,又或是現場的燈光、音樂,這些元素共同在舞台上創造出的氛圍就像是魔法,只有真正走進劇場才能體會。不過,比起戲劇更難的戲曲,到底又有什麼樣的魅力,仍讓許多人為之著迷呢?

在台灣,我們可以看到哪些戲曲

在台灣,常見的戲曲就屬「歌仔戲」最為人知。有時,我們會經過廟口碰見神明誕辰,在廟埕之外,總會請一台戲謝神。白天演一台正經八百的「古路戲(註1)」,晚上演趣味胡鬧的「胡撇仔(註2)」。生得早些可能還曾經歷電視歌仔戲盛行的時代,聽爺爺、奶奶各自追著葉青、黃香蓮、楊麗花等天王。歌仔戲在台灣雖然普遍,但現在知道唐美雲、許亞芬、郭春美、張秀琴、陳昭香等天王級演員的觀眾,可能已非年輕世代觀眾。

國光劇團致力於「京劇新美學」,創作了許多承載當代情感的作品,如《狐仙》。 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國光劇團致力於「京劇新美學」,創作了許多承載當代情感的作品,如《狐仙》。 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此外,台灣可以看到的還有京劇、崑劇、豫劇、布袋戲、傀儡戲、皮影戲等,這些劇種在台灣並沒有消沉下去,尤其京崑劇、布袋戲,還有很多劇團正努力創新。除了原本就有的傳統老戲,像是國光劇團致力於「京劇新美學」,創作了許多承載當代情感的作品,如《狐仙》、清宮三部曲、《十八羅漢圖》等;布袋戲也不是只有霹靂布袋戲那樣充滿特效的金光戲,像是義興閣掌中劇團人偶合演的《隱藏的冤家》、同黨劇團的《白色說書人》曾邀請布袋戲藝師吳榮昌、黃武山參演,為了符合當代觀眾的胃口,他們可是下了很大的功夫。

義興閣掌中劇團創作過人偶合演的《隱藏的冤家》。 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義興閣掌中劇團創作過人偶合演的《隱藏的冤家》。 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即便如此,還是有人質疑:「戲曲的門檻高,除了文本故事需要理解,還需要聽得懂他們說什麼,這也太難了吧。」甚至追問:「戲曲故事到底有趣在哪裡?為什麼當時會那麼流行?傳統不就是傳統?為什麼還有當代戲曲?」

一開始,我也百思不得其解,舞台上的演員講話為何總要怪腔怪調?講完還要唱?以「人戲」而言,最難的大概是要區分京、崑劇,但要分辨並不難,一是聽音樂,大多數的崑劇以「曲笛」作為主要的伴奏工具,充滿熱鬧的武打場面才會使用嗩吶;而京劇發展於崑劇之後,又吸納了崑劇的特色,偶爾也會用嗩吶伴奏,但大多數是以「京胡」作為伴奏工具,聽起來大有不同。再者,語言上京、崑劇的念白演唱,大多用的是中國北方官話,崑劇又因發展地理位置不同,丑角有些講蘇白(蘇州話)、有些講揚州白(揚州話),理解上會稍微難一些。

打開Youtube一起看場好戲

愛上戲曲,還是取決於入手的劇目是什麼、演員是誰?能看上一齣好戲,就會發現看戲原來是如此享受的一件事。早些年我還是學生,並沒有充裕金錢可以隨心進劇場看演出,但在課堂上知道了上海崑劇團、國光劇團,便忍不住上Youtube搜尋,當然也有些是聽不習慣的,但也看到好看的片段與很棒的演員,沒多久我的Youtube便因為演算法充滿戲曲推薦,慢慢開始覺得「今天沒看戲曲,好像有點怪。」

因為網路帶給我的一部部影片,從那些優美婉轉、充滿技巧的唱腔,到別具特色、跳脫傳統的故事,加上演員身上的衣著、頭飾,我漸漸在著迷之後開始買票進劇場。在真正進劇場之後,方能感受演員與觀眾在同一時空裡所展現的深厚、高亢共鳴,燈光打在頭飾上的光彩奪目會折射進觀眾眼裡,然後從故事的理解、演員的詮釋走進戲曲,找到屬於自己最私密的感動。

其實戲曲並不難,重點是你願不願意嘗試看看,走進他們的世界。

我的Youtube因為演算法充滿戲曲推薦。 圖/林立雄提供
我的Youtube因為演算法充滿戲曲推薦。 圖/林立雄提供

註1. 古路戲,又稱古冊戲。演出強調傳統戲曲的腳步手路(身段)、唱腔、腹內(演員於舞臺上的即興、臨場反應),內容多以民間故事、中國歷史、小說中的故事,劇情大多旨在教忠教孝。

註2. 「胡撇仔」源自以日語讀「opera」的發音,此種演出形式自日治時期開始,不按正規演出的劇碼作戲,充滿拼貼、笑鬧的內容,被稱做「胡撇仔戲」。

◎ 責任編輯:翁家德

推薦閱讀

過去華語電影圈潛規則:女明星生了孩子就息影

吳興國半世紀唱念做打:創新與傳承,不瘋魔不成活

表演藝術入門課

【表演藝術入門課】給劇場新手關於「小劇場」的3個關鍵字

【表演藝術入門課】給劇場新手關於「小劇場」的3個關鍵字

2021/04/20
【表演藝術入門課】什麼是沉浸式劇場?細數國內外經典劇作,帶你走進劇中人的悲與喜

【表演藝術入門課】什麼是沉浸式劇場?細數國內外經典劇作,帶你走進劇中人的悲與喜

2021/05/27

最新文章

椅子樂團全新專輯《愛的對白》專輯封面(右), 此張既有久違的台語作品,也聽得到早...

椅子樂團《愛的對白》數位發行!久違台語作品回歸、早期民謠再現

2025/07/18
2025屏東夏日狂歡祭7/19登場!0度冰宮、13米冰雕溜滑梯免費暢玩。圖|20...

2025屏東夏日狂歡祭7/19登場!0度冰宮、13米冰雕溜滑梯免費暢玩

2025/07/18

張碩尹攜手英國藝術團隊推新作:一部關注「家」的互動短片,觀眾移動決定觀看視角

2025/07/17
日本藝術家小瀨真由子首次台灣大型個展《房間裡的大象》,以及西班牙當代藝術家塞吉歐...

伊日藝術計劃兩大展覽《房間裡的大象》、《The Magical Journey》7月展出

2025/07/16
專訪當日Peter Cook穿了件色彩繽紛的襯衫入鏡,他笑說這是太太去年送給他的...

走進MoCA「山/市」!專訪建築大師Peter Cook:我仍保有童心,仍然喜歡玩

2025/07/15
「走進漢聲」展區能透過十多幅經典封面與圖像,看見漢聲從封面設計、圖像精選、報導攝...

「漢聲五十五:本來.未來」展覽 一場獻給台灣老中青三代的文化行動

2025/07/14
今夏嘉義阮劇團首度以全新劇場行動計畫《噪音風暴—LOUDER》於7月18日至8月...

嘉義阮劇團《噪音風暴》7/18-8/24登台北空總!四齣台語劇場翻轉新想像

2025/07/14

連結萬物,是好奇的起點——Olafur Eliasson╳林怡華╳曾志偉 ╳500輯

2025/07/12
《多重影子屋》Multiple shadow house,2010。圖片提供/臺...

不要停止問「為什麼」:跟著Olafur Eliasson找到5個靠近藝術的方式

2025/07/12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