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觀察到提筆作畫,運用「色鉛筆」繪出花卉靈魂:雞冠花、矮牽牛
編按:由美國植物繪畫藝術協會(ASBA)團隊策畫編輯,濃縮美、英、法、澳、日等60餘位植繪專家技巧,《植物藝術繪畫的50堂課》系統性引導從初階到進階的繪畫手法。
作者群於書中自序提到,當代植物繪圖過去經常被貼上小眾藝術的標籤,因為它必須具備一些必要條件,然而,這些原則並無法約束或是限制這門藝術,希望能透過這本書破除對植物繪圖的眾多迷思,例如每一位畫家都擁有獨特視角進行創作,並非套用一道公式,或單純複製自然;同時受到鼓舞,打開視野嘗試新方法,並找出想法、媒材與技巧之間的共鳴。
本文摘自麥浩斯出版《植物藝術繪畫的50堂課》,原章節標題為〈以色鉛筆繪製三種不同質地和構造的花朵〉,本篇摘錄其中兩種花朵繪製方法,欲知完整繪畫技巧請見原著。
講師:琴.萊納 Jeanne Reiner
琴.萊納示範了用色鉛筆繪製三種類型的花朵,並在其中的兩個例子加入粉彩粉末(來自盤粉彩或是裝在小容器中的粉彩,可使用棉花棒等多種工具,以塗抹方式上色)。每種類型的花都有自己的畫法。第一種花是雞冠花(Celosia cristata),密集簇生花序由許多具有彩色苞片的小花組成。接著是帶有絲絨般質地的矮牽牛(Petunia × hybrida)。
雞冠花
雞冠花具有豐富的紋理,帶有絨毛的波浪狀花冠。小花位在含許多小苞片的展開莖頂上。挑戰之處在於畫出毛茸茸的外觀,同時清晰表現出波浪狀的花簇。
完成所需時數: 24 小時
材料:放大鏡;消字板;用來除塵的羽毛;無味礦物油;電動削鉛筆機;無色調和筆;細的筆型橡皮擦;色鉛筆;粉彩用平頭畫筆;棉花棒;美術用紙膠帶;素描鉛筆;美工刀;分規;盤粉彩。
步驟1
首先,在花冠的起伏邊緣淡淡地上色。接著在小花周圍以較深的洋紅色描繪出它們的形狀,並且在雞冠大皺褶的下方表現出陰影。
步驟2
雞冠花的雞冠邊緣是非常亮的洋紅色,為了在陰影區域保留鮮豔的色調,以深紫色作為底色或第一層色調,而不是以典型的中性灰單色畫。灰色可能含有黃色,會使顏色變濁。
步驟3
所有小花附著的花托上和葉狀小苞片是淺灰綠色和象牙色。以50%的法國灰畫出灰色單色畫,然後塗上幾層淺灰綠色和象牙色,使尖細的花朵變淡。用深色的小筆觸畫出質地。
步驟4
在包括陰影在內的所有雞冠區域,以較小的筆觸塗上明亮的粉紅色和洋紅色來統一花冠的顏色。
步驟5
在褶皺的邊緣輕輕地上色以維持高光區。在需要較亮細節的區域,可利用美工刀尖輕輕刮掉一些蠟層。以刀的側面輕刮,以免損壞紙張。
步驟6
使用放大鏡和非常尖的鉛筆,添加更多細節和更豐富的色彩。
步驟7
最後用棉花棒上一點點盤粉彩來柔化雞冠花的邊緣,加強絨毛般的質地。
矮牽牛
完成所需時數:6 小時
矮牽牛的花瓣淺裂,花朵呈漏斗狀,花的表面如天鵝絨般的柔軟。在這個例子的花色為深紫色,為了能重現這種深色天鵝絨般的特徵,將使用溶劑與盤粉彩來幫助呈現平滑的顏色與景深。
步驟1
為了要畫出矮牽牛天鵝絨般的深紫色,在高光和中間色調的區域上一層淺淺的印刷紅(process red),而在陰影的部分使用錳藍色(manganese blue)。接著,除了高光區之外的區域,都淡淡地塗上一層二氧化紫(Dioxazine purple)。除高光區域外,在所有區域再以同樣過程重複畫上兩遍。
步驟2
用輕輕蘸了溶劑的畫筆塗在鉛筆層上,讓色層變得平滑;待其乾燥後,再次著上更多顏色。重複多次同樣手法,創造出深色平滑的顏色,並確保看不見紙張的白色。這個過程必須格外小心,以免因過度混色而失去該有的色調。
步驟3
明亮的白色高光可以使表面看起來有光澤。但在這個例子中,高光應具有色調變化,以傳達花瓣天鵝絨般的質地。藉由在最亮的區域繼續著上印刷紅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在第二朵花上的投射陰影以錳藍色表現。
步驟4
上完大部分的顏色後,以白色橡皮擦輕擦屬於高光的區域,呈現出較亮的區域為淡粉紅色(印刷紅),而不是白色。時常清潔橡皮擦。藉由溫暖的粉紅色高光維持豐富且柔軟的質感。
步驟5
用美工刀的尖端在最亮的白色區域刮除顏色,做出雄蕊、柱頭和花冠周圍的最後細節。
步驟6
最後,用畫筆或海綿尖端塗上一些白色盤粉彩,以增強柔軟、粉狀、有如果霜般的柔和高光,表現出天鵝絨般質感的典型高光效果。
◎ 責任編輯:沈佩臻
最新文章
2023台北電影節主視覺公布!白輻射影像設計,柔和藍紫羽片、曲線變化勾勒蛻變意象
2023/03/27徠卡之家Daria Troitskaia致高之途攝影展!以女性視角探索自我,即日起至6/12
2023/03/242023奈良美智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內惟藝術中心4/1-8/31啟程
2023/03/24讓當代藝術走進日常生活:富藝斯進駐香港西九
2023/03/232023桃源國際藝術獎3/21-4/20展出,法國藝術家Delphine Pouillé〈引體向上〉獲首獎
2023/03/232023香港Art Basel 3/23-3/25:後疫情時代的亞洲藝術中心
2023/03/22《勒內.布里:視覺爆炸》北美館展出:循著12個關鍵焦點,一窺瑞士攝影大師多重面貌
2023/03/202023索尼世界攝影大獎公布!從建築到旅行從10件優選攝影打開世界視角
2023/03/19第15屆「台積電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寫新頁:王宥沺雙冠創紀錄、張品慈創意篆刻奪獎
2023/03/182023寶藏巖光節「天選之人」3/25-5/14展開:12位藝術家協作「英雄旅程」、2日限定音樂市集
2023/03/18專訪HUSH/玩弄最私密的感受,毫無保留娛樂自己
2023/03/16現代舞大師「波赫士夏瑪茲」舞劇北藝中心登場!「一萬種姿態」「半醒」兩種風貌
2023/03/15張碩尹個展《BODO》北美館展出:從 「我」開啟獨有觀展路徑,幽暗劇場內的角色扮演
2023/03/15蔣勳「大疫繁花」中央書局畫展:提醒眾生珍惜歲月饋贈
2023/03/15Van Cleef & Arpels攜手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推廣舞蹈盛事
2023/03/132023第13屆台北雙年展主題公布:「小世界 Small World」輕巧探索、深切詰問當代人類定位
2023/03/132023故宮大型國際借展3/11-7/16!「梵蒂岡宗座圖書館珍藏」暨「明清宮廷藏書」特展
2023/03/132023奧斯卡完整得獎名單公布 「媽的多重宇宙」大獲全勝,楊紫瓊擒下首位華裔女影后
2023/03/13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