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課題】製作人、歌手YELLOW:把握時間創作,樂觀看待改變
疫情影響下,音樂製作條件受限,現場演出無限延期,音樂人如何經營和生存,成為未來不得不面對的問題。《500輯》邀請三位音樂工作者,談談他們的後疫情課題。
500輯:疫情對音樂工作有何影響?
YELLOW:對我個人而言,疫情期間肯定還是演出方面的影響較大,除此之外,製作類的工作可以說是不太受影響,甚至做得更多。但的確有一些活動及演出因疫情而停擺,確實很可惜,少了更多連結與曝光的機會,但也因疫情緣故,多了許多時間可以完成製作上的工作,也能夠好好準備自己的新作品,有捨也有得。
500輯:這段時間你有哪些收穫或思考?
YELLOW:這段時間我自己有個奇妙的感覺,因為疫情每個人都關在家裡,事實上我覺得大家也沒必要假裝愉悅,人與人的距離被拉開後,彷彿每個人僅能透過小小的手機螢幕去「窺探」彼此的生活,在最低限度維持社交距離的同時,也隱藏了一些什麼,一切僅止乎禮,我不打擾你你也不影響我,但不代表我過得很好也不代表我不關心你,人到底還是群居動物,但在這樣的疫情改變下,情感聯繫變得更加微妙且極度敏感。
500輯:疫情前後,你覺得自己最大的改變?
YELLOW:疫情這段時間,我真的極少出門,但事實上我比我自己想像的還更習慣這樣的生活狀態,可能是剛好這段時間我還有工作必須獨力完成,但作息方面相較以往更紊亂,無法跟日照時間同步的生活狀態下,身體出現些微的反應,例如脫皮、易流手汗等,尤其偶爾深夜也易焦慮恐慌,所以我覺得這段時間的自己,很像蛹。但要說最大的改變是,我長高了 1.4 cm,信不信由你。
500輯:在必須跟疫情共處的未來,有所限制和犧牲的狀況下,你會想透過音樂去挑戰或做到什麼事?
YELLOW:我始終認為,因疫情所影響的現在與未來,必定有某種程度的人類文明是回不去了,在共軌效應的影響下,可能有些轉變在日後會漸趨明顯,我也認為未來的人們對於藝術或娛樂的需求一定會有所改變,而這樣的改變是一種必然,我也期許不光是音樂人,整個世代的創作群體,可以探索新的線上模式,開拓更多元的行銷渠道,這題我目前也還沒有明確答案,但我仍相對樂觀地看待各種行為模式的改變,我所做的也只能透過我自己的作品,除了思考線上演出的方式外,還能透過我的創作在未來產生怎樣的切片?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找到新的樣貌與姿態,與其他文化的群體有所連結並創造價值。我的心態更像是,疫情雖影響甚鉅,但必會帶來某種革新與進化,希望能找到自己基於世界的相容性。
最新文章
-
藝術迷必訪!2025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精選亮點一次看
2025/02/04 -
經典配樂高美館再現!《小魔女-瑪蒂達》電影交響草地音樂會3/8-3/9登場
2025/02/03 -
2025台北國際書展2/4登場!主題館6大亮點:AI共創小說、60+海外作家齊聚
2025/02/03 -
2025台北燈節2/2開展!4+1展區55組作品穿梭城市蛇來運轉
2025/02/03 -
從族群議題、二戰歷史到文化明星,從歐美到台灣書市,傳記發展的4點觀察
2025/01/24 -
「花蓮流行音樂AI實驗基地」試營運!常設展、共創靈感場域開啟新體驗
2025/01/24 -
鳳甲美術館2025展覽預告!2月「一隅生花」一探郭雪湖、施金輝之作
2025/01/24 -
《我的完美日常》新春重返大銀幕!「文溫德斯4K經典影展」2/7起華山開跑
2025/01/23 -
國美館2025六大必看展覽!「失序樂章」睽違27年再攜手龐畢度藝術中心
2025/01/23 -
龜心山城藝術祭七大作品一次看!年節限定市集邀旅人一探六龜之美
2025/01/22 -
2025春節展覽推薦!17檔藝術場館、燈節、藝術季的文化散策
2025/01/22 -
驚喜製造《如果城市,是座樂園》限期登場!以15個互動裝置翻轉日常
2025/01/22 -
2025月津港燈節1/18開展!4大燈區、66組作品交織年度最美鹽水夜晚
2025/01/21 -
台大畢業的女孩與街頭流離者的交會 社工楊小豌:期待一個不落下任何人的世界
2025/01/21 -
春節去哪玩?高美館初一至初五以展覽、市集、工作坊「藝」起賀新歲
2025/01/21 -
「歷史的結舌」北美館登場!托瑪斯.德曼:相較紀實我更在乎照片裡的故事
2025/01/20 -
我們需要的傳記:從威爾史密斯、坂本龍一到亞裔自傳,出版社的10本私心推薦
2025/01/19 -
蔡康永讀《死亡專門戶》:在與死亡共處中,看清生命本質
2025/01/19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