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後疫情課題】製作人、歌手YELLOW:把握時間創作,樂觀看待改變

2021-08-20 00:47 採訪、文字整理/胡士恩

疫情影響下,音樂製作條件受限,現場演出無限延期,音樂人如何經營和生存,成為未來不得不面對的問題。《500輯》邀請三位音樂工作者,談談他們的後疫情課題。


YELLOW黃宣|音樂製作人、編曲人、詞曲創作者、歌手。以獨特曲風及狂放不羈的舞...
YELLOW黃宣|音樂製作人、編曲人、詞曲創作者、歌手。以獨特曲風及狂放不羈的舞台魅力深受樂迷喜愛,橫跨主流與獨立音樂圈。 圖/黃宣提供

500輯:疫情對音樂工作有何影響?

YELLOW:對我個人而言,疫情期間肯定還是演出方面的影響較大,除此之外,製作類的工作可以說是不太受影響,甚至做得更多。但的確有一些活動及演出因疫情而停擺,確實很可惜,少了更多連結與曝光的機會,但也因疫情緣故,多了許多時間可以完成製作上的工作,也能夠好好準備自己的新作品,有捨也有得。

500輯:這段時間你有哪些收穫或思考?

YELLOW:這段時間我自己有個奇妙的感覺,因為疫情每個人都關在家裡,事實上我覺得大家也沒必要假裝愉悅,人與人的距離被拉開後,彷彿每個人僅能透過小小的手機螢幕去「窺探」彼此的生活,在最低限度維持社交距離的同時,也隱藏了一些什麼,一切僅止乎禮,我不打擾你你也不影響我,但不代表我過得很好也不代表我不關心你,人到底還是群居動物,但在這樣的疫情改變下,情感聯繫變得更加微妙且極度敏感。

500輯:疫情前後,你覺得自己最大的改變?

YELLOW:疫情這段時間,我真的極少出門,但事實上我比我自己想像的還更習慣這樣的生活狀態,可能是剛好這段時間我還有工作必須獨力完成,但作息方面相較以往更紊亂,無法跟日照時間同步的生活狀態下,身體出現些微的反應,例如脫皮、易流手汗等,尤其偶爾深夜也易焦慮恐慌,所以我覺得這段時間的自己,很像蛹。但要說最大的改變是,我長高了 1.4 cm,信不信由你。

500輯:在必須跟疫情共處的未來,有所限制和犧牲的狀況下,你會想透過音樂去挑戰或做到什麼事?

YELLOW:我始終認為,因疫情所影響的現在與未來,必定有某種程度的人類文明是回不去了,在共軌效應的影響下,可能有些轉變在日後會漸趨明顯,我也認為未來的人們對於藝術或娛樂的需求一定會有所改變,而這樣的改變是一種必然,我也期許不光是音樂人,整個世代的創作群體,可以探索新的線上模式,開拓更多元的行銷渠道,這題我目前也還沒有明確答案,但我仍相對樂觀地看待各種行為模式的改變,我所做的也只能透過我自己的作品,除了思考線上演出的方式外,還能透過我的創作在未來產生怎樣的切片?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找到新的樣貌與姿態,與其他文化的群體有所連結並創造價值。我的心態更像是,疫情雖影響甚鉅,但必會帶來某種革新與進化,希望能找到自己基於世界的相容性。

推薦閱讀

設計發浪/金曲獎32最佳專輯裝幀設計獎,得獎的是?

迎接二次元創作世代,小樹╳剃刀蔣:長在水泥地的花,給她養分讓她長

最新文章

《我的完美日常》將於新春重返大銀幕,在新的一年開頭為影迷心中注入暖流。|圖片提供...

《我的完美日常》新春重返大銀幕!「文溫德斯4K經典影展」2/7起華山開跑

2025/01/23
國立臺灣美術館2025年展覽規劃重點一次看。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國美館2025六大必看展覽!「失序樂章」睽違27年再攜手龐畢度藝術中心

2025/01/23
龜心山城藝術祭以藝術穿梭山林,邀請享譽國際的何理互動作品〈觀月計畫〉參展。 圖/...

龜心山城藝術祭七大作品一次看!年節限定市集邀旅人一探六龜之美

2025/01/22
2025春節展覽推薦!17檔藝術場館、燈節、藝術季的文化散策。圖|富邦美術館、北...

2025春節展覽推薦!17檔藝術場館、燈節、藝術季的文化散策

2025/01/22
驚喜製造首次推出體驗展覽《如果城市,是座樂園》,以期間限定方式,包下一棟200坪...

驚喜製造《如果城市,是座樂園》限期登場!以15個互動裝置翻轉日常

2025/01/22
2025月津港燈節1/18開展!4大燈區、66組作品交織年度最美鹽水夜晚。圖|都...

2025月津港燈節1/18開展!4大燈區、66組作品交織年度最美鹽水夜晚

2025/01/21
作家楊小豌在街頭五、六年了,「從這些對話的過程中,我收獲很多。」記者吳致碩/攝影

台大畢業的女孩與街頭流離者的交會 社工楊小豌:期待一個不落下任何人的世界

2025/01/21
高美館新春活動 邀大眾「藝」同開啟蛇年新篇章。
 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春節去哪玩?高美館初一至初五以展覽、市集、工作坊「藝」起賀新歲

2025/01/21
托瑪斯.德曼30年回顧展,以雕塑與攝影層層重製現實。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歷史的結舌」北美館登場!托瑪斯.德曼:相較紀實我更在乎照片裡的故事

2025/01/20

我們需要的傳記:從威爾史密斯、坂本龍一到亞裔自傳,出版社的10本私心推薦

2025/01/19
蔡康永|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影視製作專業碩士畢,中文地區知名作家與主...

蔡康永讀《死亡專門戶》:在與死亡共處中,看清生命本質

2025/01/19
新美館「穿山而過」戶外園區展登場! 圖/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新美館「穿山而過」戶外園區展亮相!攜手六位藝術家呈現地景藝術之美

2025/01/17
寺尾哲也|曾任Google工程師八年,待過MTV、台北、東京。曾獲林榮三小說二獎...

寺尾哲也讀《我的天才夢》:我們擁有的,只有時間

2025/01/17
林蔚昀|作家,譯者。多年來致力翻譯推廣波蘭文學,於2013年獲波蘭文化部頒發波蘭...

林蔚昀讀《柯札克猶太隔離區日記》:瑣碎的日常書寫,是「生」的證明

2025/01/17
朱宥勳與盛浩偉近年在不同崗位上參與傳記工作,各有不同觀察。

傳記是一種對人性與事實的論證:作家朱宥勳╳盛浩偉

2025/01/17
台北當代藝術館新年首展「No Language」登場!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

突破語言框架!台北當代藝術館《No Language》展覽8大亮點作品搶先看

2025/01/16
《光聚》禹禹藝術工作室(左上)、《像與影的呢喃》周柏慶 × 何昆瀚(右上)、《光...

2025臺南月津港燈節15週年 1月18日開幕攜手國際藝術家綻放「光的年輪」

2025/01/14
臺北最大規模社宅公共藝術,盛大開展!「We Are Home 廣慈社宅公共藝術成...

臺北廣慈社宅藝術盛典!以18件創作 x 1座遷徙博物館揭藝術日常

2025/01/10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