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光而行:洪瑞麟》北美館展出:逾350件罕見速寫、原作與文獻,追憶「礦工畫家」生命之光
「這一切都強迫我必須用最簡潔的筆觸,將他們駝了的背、長久勞動而畸形的關節,整個身體因用勁而誇張的線條,真實的速寫下來。」素有「礦工畫家」美譽的已故畫家洪瑞麟,其作品是臺灣美術史上描繪勞動者生活面貌的代表象徵,《掘光而行:洪瑞麟》自即日起至7月底於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集結一生創作精華,命題為「掘光而行」則回應洪瑞麟此生追尋地底的光、人生的光、晚霞餘光的追光精神。
洪瑞麟逝世後,其長子洪鈞雄將當年移民美國時,由父親親自挑選的精彩家藏作品為捐贈基礎,另加上各系列代表作,於2020年捐贈逾150件作品予北美館。今年適逢洪瑞麟110歲冥辰,由藝術史學者暨客座策展人白雪蘭及館內策展人方美晶、高子衿共同策劃本展,以捐贈作品為核心加入館外佳作,一共展出350餘件精彩原作及文獻。
洪瑞麟1912年出生於臺北大稻埕,年僅12歲的臨摹之作〈米開朗基羅素描摹寫〉,顯示其早慧的繪畫天賦,師承石川欽一郎,結識倪蔣懷、陳植棋等前輩,本展即以〈自畫像〉、〈父親像〉為展覽開端,藉由多件水彩寫生作品,回望早期臺灣風土,而18歲的洪瑞麟即立志成為藝術家,一生追求藝術的初心不曾改變,1932年入學帝國美術學校(現武藏野美術大學)西洋畫科,接受藝術思潮與新興美術運動洗禮。
1938年回臺後,為擔負家計,同時感謝倪蔣懷資助後期留日學費,前往其經營的瑞芳二坑(後稱懷山煤礦)工作30餘年,期間記錄下礦工生活點滴,以筆墨勾勒礦坑真實的人性光輝,創作出〈坑內工作〉、〈敬業勤勞的阿坤伯〉與〈礦工頌〉等畫作,呈現勞動者樸實率真的精神與陽光照射不到的生命尊嚴。
除了礦工之外,洪瑞麟也畫原住民,1930至1970年他曾至屏東探訪排灣族人、造訪蘭嶼雅美族(達悟族)藝術,於東海岸原住民部落旅遊寫生,如〈蘭嶼原住民〉、〈原住民婦女〉。由於長年身處不見天日的地底,洪瑞麟格外嚮往陽光,晚年選擇定居美國加州海邊小鎮,終年與陽光為伍,從人生最後階段的創作主題中可見明媚天光,如作品〈彩霞滿天〉與數張親手繪製賀年卡。
《掘光而行:洪瑞麟》展覽包含大稻埕時期作品、留日受到普羅藝術影響之作品,以及創作中少見之完整描繪礦場情景的大型油畫與礦工日記速寫等,當中多數作品已逾35年未出現於臺灣觀眾面前。同步集結文獻、照片、影音紀錄,以及首次播出、1990年代錄製的自述影片(1990年代錄製),延續洪瑞麟對土地的情感、礦業歷史等大時代脈絡。
展期間將於3月25日至3月26日美術節、4月2日兒童節於北美館大廳舉辦「速寫人生」春天藝術節活動,並舉辦各2場大稻埕及礦場走讀公眾活動、專家導賞活動,邀請觀者共同探究洪瑞麟筆下追求的真善美。
《掘光而行:洪瑞麟》
展期|3/19(六)至 7/31(日)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2A、2B展覽室(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臺北市立美術館
桃竹苗首家TSUTAYA BOOKSTORE開幕日確定:3萬冊藏書打造環景書牆,WIRED CHAYA推出新竹限定料理,還有4大跨界合作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全新系列四月登場,詹宏志、王浩威、曾成德、焦元溥、楊澤等名家接力領讀
最新文章
-
2025嘉義美白圖鑑11月登場!集21間在地小店串聯、五大亮點公開
2025/10/20 -
浮島光景10/17圓山登場!5件作品+11地景重讀圓山的城市記憶
2025/10/17 -
京都市京瓷美術館《民藝百年》特展一探柳宗悅等珍藏日常器物之美
2025/10/17 -
穿越冰與靈魂的鏡面──平路《南極.極南》,一場寫給自己的航行
2025/10/16 -
必看大展!奇美博物館X大英博物館《埃及之王:法老》280件稀珍文物來台
2025/10/16 -
重塑「家」的核心價值 《房子》 、《浮巢》獨特視角映照不同面向
2025/10/16 -
從老戲院到音樂基地!玉成戲院錄音室打造台灣音樂現場影像檔案庫
2025/10/15 -
magma《Mixed Foods》奇想會展出!日本藝術家雙人組以食物元素重組日常
2025/10/14 -
「量子糾纏.王浩一」文學追思會 知交故舊共憶這位浪漫 熱情又自律的作家
2025/1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