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MoCA「非遊記」展出中:11組台泰藝術家雙軌展演,以歌謠為邊陲勞動者發聲

2022/05/12 沈佩臻

移工交流據點,北車大廳「地板圖書館」。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移工交流據點,北車大廳「地板圖書館」。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歷時兩年研究與策劃,台北當代藝術館推出展覽「非遊記」,擴延台灣及泰國之間歷史與族群的交流對話,猶如一場非官方版本的台灣與泰國紀行,自即日起至7月17日在當代館展出。

「非遊記」由具有豐富國際展演經驗的鍾適芳擔任策展人,召集台灣協同策展人廖雲章、張正、泰國協同策展人格拉西亞.卡威旺(Gridthiya Gaweewong)、塔農.恰帕迪 (Thanom Chapakdee)、阿堤.穆桑 (Arthit Mulsarn)組成跨國策展團隊。策展人鍾適芳表示,「非遊記」既不屬於寫意的行旅文類,也沒有浪漫的遊蹤剪影,是場跨時代、跨國界勞動者遷移軌跡的紀實。

非遊記展覽現場。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非遊記展覽現場。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本次展覽自台灣引進外國移工至今30年的時空脈絡中,聚焦探討泰國東北民歌「摩蘭」與台灣原住民傳唱的「林班歌」,兩種歌謠文本相互參照,播放出兩條時空交錯與相接的音軌,導聆出於社會、文化、政治變遷與國家發展政策下,散落邊陲勞動者們流離生命與生活面貌。展覽期間特別規劃「非遊記」映畫院,挑選來自泰國及台灣的4部影片《社區發展宣導員》、《桐潘》、《那一片湛藍無垠的海洋》、《逃跑的人》、回應展覽主題,每場次皆安排映後座談。

來自台灣與泰國共11組藝術家與團隊的參展陣容包括阿迪薩.普帕 (Adisak Phupa)、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兩條人 & 高峰議程宣言(Collective of Seen Song Ton & Manifesto Agenda Summit)、施永德(DJ Hatfield)、迴谷 Huegu、張碩尹、大大樹音樂圖像、幽法(UFA)、你哥影視社(蘇育賢、廖修慧、田倧源)。

失聯移工自述「為何逃、如何逃」的文字、畫作、影像創作。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失聯移工自述「為何逃、如何逃」的文字、畫作、影像創作。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作品形式從歷史檔案、唱片錄音、空間重現,到聲景、影像等裝置,以兩條交錯、相續的軌路,交互敘述在國家發展政策下,弱勢群體的勞動型態與生活。在展覽入口處敞開的是一條巨幅布幔,繪製山林草木豐盛景貌,就像踏入林班工人勞動血汗的叢林、殖民經濟的砍伐場,或冷戰下沒入叢林的隱居地,這場展覽就從這座藏納歷史回聲的山林入口揭開序幕。

第一軌|《我們可不是來玩的》:東南亞移工的第一人稱

協同策展人廖雲章、張正,長期投入東南亞移民工議題的耕耘者,曾參與創辦東南亞移工在台發聲的重要媒體刊物《四方報》,以及經營東南亞主題書店《燦爛時光》。第一軌的系列創作分布在三個展間當中,記錄了當代移工對台灣社會的觀察、對勞動的意見、對遠方家人的思念、對情感與生活的掙扎,他們以手邊有限的工具表述自我,並且告訴台灣:我在這裡,我有意見。

展覽空間分別營構象徵相遇與離別的候機室、移工交流據點—北車大廳「地板圖書館」,試圖再現過去三十年在台東南亞移工的生活紀實:移工的母語書信及畫作;東南亞語歌唱節目《唱四方》歡唱之外的勞動現場與心聲;「移民工文學獎」集冊移工以筆刻寫的生命;鼓吹移工閱讀權利的文化行動—「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以及失聯移工自述「為何逃、如何逃」的文字、畫作、影像創作。

阿堤.穆桑(Arthit Mulsarn)《馬長角,柱開花——冷戰下的摩蘭》。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阿堤.穆桑(Arthit Mulsarn)《馬長角,柱開花——冷戰下的摩蘭》。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第二軌|《再等我三年》:歌謠與社會政治共振的聲軌

由策展人鍾適芳與泰國協同策展人格拉西亞.卡威旺 (Gridthiya Gaweewong)、塔農.恰帕迪 (Thanom Chapakdee)、阿堤.穆桑 (Arthit Mulsarn)共同提出《再等我三年》展覽主題,以泰國東北民歌「摩蘭」及台灣原住民的「林班歌」為本,將泰國和台灣藝術家的作品相映對照,迴盪出勞動遷徙與歌謠政治的敘事軸線。

協同策展人阿堤.穆桑(Arthit Mulsarn)從冷戰時空的視角切入,以《馬長角,柱開花——冷戰下的摩蘭》展示美援與泰國政府的東北發展政策下,推行經濟與硬體建設的開發,透過展覽現場的影像、聲音及文件,窺見摩蘭新時代的演進歷程。你哥影視社展出錄像作品《多過必要》,記錄在台泰國東北青年工作之餘的各項娛樂生活側寫,試圖以影像與聲音裝置為媒介,重新思考台灣社會與移工之間的連結與隔閡。

阿堤.穆桑 (Arthit Mulsarn)《馬長角,柱開花——冷戰下的摩蘭》。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阿堤.穆桑 (Arthit Mulsarn)《馬長角,柱開花——冷戰下的摩蘭》。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藝術家張碩尹的《檳榔屋、山蘇床與蝸牛陷阱》,是他與阿美族獵人在山中就地取材及野外求生兩週的影像紀錄作品。張碩尹作品中特別呈現檳榔樹、山蘇花、與非洲大蝸牛三個台灣自然物種,試圖重新觀看這三個看起來是共生自然演化的現象,在政治、經濟、文化結構相互影響下產生的關聯性。

阿美族獵人迴谷(Huegu)曾參與張碩尹《檳榔屋、山蘇床與蝸牛陷阱》作品拍攝,這次首度以藝術家身分參與展出。他於展間搭建一座《搭蘆灣》(阿美語 talo’an,工寮之意),為阿美族人在工作地點臨時搭建之駐留地,許多歌謠、勞動故事皆在此發生、傳遞,是延續部落本體以外,孕育阿美族人生活與生命力的庇護之地。

藝術家張碩尹《檳榔屋、山蘇床與蝸牛陷阱》。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藝術家張碩尹《檳榔屋、山蘇床與蝸牛陷阱》。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大大樹音樂圖像展出的《流浪記》,以「流浪」作為關鍵詞,也是當代原住民創作歌謠的關鍵詞,展間收錄1950至1990年代末,這50年來台灣原住民勞動歷程與歌謠,每首歌承載大時代下政治思想控制的旋律。展間廊道上一座象徵都市原住民休憩空間「久久酒一次」,還原由孫大川(Paelabang Danapan)、李謀幸、施金光三人曾共同建立作為《山海文化》雜誌的基地,陳列的出版品、文件、文物及手稿都見證了那原權意識正興、思潮狂飆的年代。

大大樹音樂圖像展出的《流浪記》。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大大樹音樂圖像展出的《流浪記》。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社會文化人類學者、聲音藝術家施永德分別展出2件聲音裝置作品:《不同吸引力 II:移鄉》、《不同吸引力 II: 三年歌不斷》,前者將阿美族人建造房屋、運送木材,沿著秀姑巒溪順流而下時所吟唱的歌曲,與城市淡水河岸周遭的聲響並陳,後者透過訪談錄音、歌曲以及海洋環境音的展覽裝置,陳述1960至1980年代阿美族人跑船的故事。

擅長於創作中融合原住民母語、迷幻和電子音樂元素的幽法(UFA),本次於錄像裝置中播放阿美族幾乎失傳的曲調吟唱,搭配電子聲響節奏,將「當歌聲在哪,家就在哪」的部落精神鑿刻於每個音樂符號中。

「久久酒一次」還原由孫大川(Paelabang Danapan)、李謀幸、施金光三人曾共同建立作為《山海文化》雜誌的基地。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久久酒一次」還原由孫大川(Paelabang Danapan)、李謀幸、施金光三人曾共同建立作為《山海文化》雜誌的基地。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野紀史》三頻道錄像作品為阿比查邦將近期的作品重構,使用錄像裝置、聲音、詩句及影像等多重媒材,揭開他的家鄉——泰國東北伊善地區在地信仰、神話、不斷的政治動盪及國家暴力在歷史軌跡上的交匯。

阿迪薩.普帕(Adisak Phupa)展出泰國伊善地區人民於每年5月至6月初慶祝火箭節的玩具裝置《Ling Dao》,每尊成雙成對木偶相連著,如同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形式,也象徵收穫豐腴與繁衍的祈願。《陰道神話:男女造物者》則是摩蘭敘事歌,在鼓動笙歌及樂器的伴奏下,以方言傳唱出當地的故事。

施永德《不同吸引力 II:移鄉》。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施永德《不同吸引力 II:移鄉》。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不願屈服的靈魂》為一部體現摩蘭精神的紀錄片,影片中以象徵烏托邦的四個場景——「宮殿」、「森林」、「豪宅」、以及受哈利波特電影所啟發的「城堡」為背景,透過現實生活中「兩條人工作室」Molam Bank 遭受著不公不義的真實世界成為強烈對比,僅能以摩蘭樂舞唱出人民對政權的質疑與不平等的社會現況。

非遊記

展覽時間|5/10(二) 至 7/17(五)

展覽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台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39號)

*映畫院詳細放映資訊請見當代館官網

推薦閱讀

飄浮身體之後,以繪畫為行動錨定寫生:藝術家許懿婷個展《在靠近的過程》Gladys Lin Projects Space 展出

平行宇宙最終章,謝春德《NEXEN 時間之血》高美館展出:穿越多重宇宙探尋「家」在何方

台北當代藝術館

6個神秘微縮裝置,一切取決於觀看視角:鄧肯蒙特弗全新個展《秘術之所》MoCA Studio登場

6個神秘微縮裝置,一切取決於觀看視角:鄧肯蒙特弗全新個展《秘術之所》MoCA Studio登場

2022/03/04
當代館主題大展《轉接器》MoCA登場:攜手洪建全基金會合辦,11位台灣當代創作者、3組表演團體展演

當代館主題大展《轉接器》MoCA登場:攜手洪建全基金會合辦,11位台灣當代創作者、3組表演團體展演

2022/08/12
超出建築 田中央+七位藝術家聯展!當代藝術館2/11-4/23:蔡明亮、聶永真、黃聲遠等共築當代建築群像

超出建築 田中央+七位藝術家聯展!當代藝術館2/11-4/23:蔡明亮、聶永真、黃聲遠等共築當代建築群像

2023/02/13

最新文章

南美館展覽「鹹鹹的風飛沙.鹽分地帶美術家的歸返」,以臺灣鹽業終章後的美術返鄉記憶...

「鹹鹹的風飛沙」南美館登場!集18位「鹽分地帶」藝術家以創作回應土地

2025/07/03
鬼才魏斯安德森的個人大展巴黎登場!法國電影資料館的致敬與回顧。圖|地下電影

鬼才魏斯安德森的個人大展巴黎登場!法國電影資料館的致敬與回顧

2025/07/03
奈良美智金瓜石6/28瑞芳台電金水基地!歷來最多作品展出。圖|文化總會、台灣電力...

奈良美智金瓜石6/28開展!瑞芳台電金水基地歷來最多作品展出

2025/07/03
雙手製造舞團以細膩的手部動作,穿梭於《從指尖開始》中的各種場景及歷史事件。©Ju...

《從指尖開始》以雙手演繹微型史詩,引領大人小孩深入宏觀世界

2025/07/02
桃園市立美術館與新加坡國家美術館首度攜手跨國合製,推出兒童藝術特展「在藝術中遇見...

「在藝術中遇見大自然」桃兒美館展出!跨國合製邀臺、新5位藝術家現地創作

2025/07/01
勞勃阿特曼的《外科醫生》是他的成名經典之作。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百年紀念,回顧鬼才導演勞勃阿特曼十部生涯代表作

2025/07/01
臺灣第一代水彩畫家、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以八大展區細說藝術家礦業...

臺灣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八大展區一窺時代風貌

2025/06/30

以花創造夢境,在朦朧中有序生長——插花週記 江曼郁

2025/06/29
威廉.透納作品,藍色瑞吉山之日出(The Blue Rigi, Sunrise)...

英國最偉大畫家威廉透納特展 謝哲青談「光之先知」的藝術革命與時代意義

2025/06/27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