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台灣設計設計台灣」登場:打開6處歷史場景、30條文博遶境、百點集章行動
繼2022上半年台灣燈會在高雄之後,下半年則由8月台灣文博會、10月台灣設計展接續登場,高雄市政府發起「台灣設計設計台灣」串連長達三個月的城市大型展演,除了打開哈瑪星等六處歷史場景之外,亦規劃「文博遶境」邀請民眾實際走訪這些百年歷史秘境,陸續推出30條路線共上百場限定遊程,並規劃遍佈38個行政區、橫跨歷史與藝文場域的「高雄百點集章行動」,8月1日於文化局場館可免費索取限量實體集章本,而虛擬集章方式也已率先上線。
2022台灣設計展懶人包:主視覺、3大展區、展出日期等重點整理
6處港都歷史場景
高雄港區乘載著城市發展歷史,近百年前的台灣博覽會以展覽形式,開拓台灣邁向現代化的視野,其中1931年高雄港勢展覽會更展現高雄城市近代樣貌及產業發展,過去曾作為港勢展覽會第四會場的「原愛國婦人會館」,將於「台灣設計設計台灣」首度修復重啟。除了原愛國婦人會館,還有哈瑪星貿易商大樓、港史館、北號誌樓、雄鎮北門、紅磚街屋共六處充滿歷史回憶的空間,透過設計盛會一併重啟,在參與當代設計盛會之餘,也可以透過拜訪歷史建物回望城市發展的印記。
30條文博遶境路線
除了6處歷史場景,其實高雄擁有全台第一座製糖廠、第一座水泥廠、第一座工業區等榮光紀錄,這次透過「台灣設計設計台灣」陸續推出30條文博遶境路線,共上百場限定版歷史風土遊程,一場場跨接歷史的動態文博體驗,進一步了解高雄輪廓。
透過遊程可一探百年高雄現代化的設計榮光,包含哈瑪星現代化市街的起點、電力水道等民生工業奠基、因港而生的產業與交通體系、日治時期日本帝國海外最大軍事城市等,逐步形塑出高雄與眾不同的城市樣貌。民眾可身歷其境參與整座城市發展的過程,像是化身一日號誌員,看舊打狗驛如何撐起台灣港口運輸及串接交通動脈;或化身約翰湯姆生,溯溪探尋百年前白雲仙谷秘境;也可以化身一日軍事迷,走入限定開放軍史館或探尋林園地下長城——清水巖戰備坑道,探查高雄如何成為軍事重鎮。
高雄100點集章行動
貫串歷史與藝文場景路線,高雄市將推出遍布38個行政區的「台灣設計高雄百點集章行動」,邀請大家按圖索驥蒐集特別設計的100枚紀念章,並重新以歷史與人文角度認識高雄,再一次創造自己與土地的連結與新記憶。包含修復完竣即將啟用的「原愛國婦人會館」、全台唯一保有機械聯動裝置的「北號誌樓」、扼守打狗港的「雄鎮北門」與「旗後砲台」,以及哈瑪星僅存少數的日治時期街區建築的「新濱町一丁目五連棟紅磚街屋」等。行動搭配推出的集章本於8月1日起可在文化局場館免費索取,數量有限贈完為止。
本次100點集章,除了實體印章供民眾蓋印,透過LINE加入「高雄市政府」為好友,手機開啟LINE Beacon功能後,可同時進行虛擬集章,集滿15枚虛擬章還能兌換一個NFT。詳細集章景點、集章本索取地點與虛擬集章操作方式可至官網查詢。
推薦閱讀
最新文章
-
龜心山城藝術祭七大作品一次看!年節限定市集邀旅人一探六龜之美
2025/01/22 -
2025春節展覽推薦!17檔藝術場館、燈節、藝術季的文化散策
2025/01/22 -
驚喜製造《如果城市,是座樂園》限期登場!以15個互動裝置翻轉日常
2025/01/22 -
2025月津港燈節1/18開展!4大燈區、66組作品交織年度最美鹽水夜晚
2025/01/21 -
台大畢業的女孩與街頭流離者的交會 社工楊小豌:期待一個不落下任何人的世界
2025/01/21 -
春節去哪玩?高美館初一至初五以展覽、市集、工作坊「藝」起賀新歲
2025/01/21 -
「歷史的結舌」北美館登場!托瑪斯.德曼:相較紀實我更在乎照片裡的故事
2025/01/20 -
我們需要的傳記:從威爾史密斯、坂本龍一到亞裔自傳,出版社的10本私心推薦
2025/01/19 -
蔡康永讀《死亡專門戶》:在與死亡共處中,看清生命本質
2025/01/19 -
新美館「穿山而過」戶外園區展亮相!攜手六位藝術家呈現地景藝術之美
2025/01/17 -
寺尾哲也讀《我的天才夢》:我們擁有的,只有時間
2025/01/17 -
林蔚昀讀《柯札克猶太隔離區日記》:瑣碎的日常書寫,是「生」的證明
2025/01/17 -
傳記是一種對人性與事實的論證:作家朱宥勳╳盛浩偉
2025/01/17 -
突破語言框架!台北當代藝術館《No Language》展覽8大亮點作品搶先看
2025/01/16 -
2025臺南月津港燈節15週年 1月18日開幕攜手國際藝術家綻放「光的年輪」
2025/01/14 -
臺北廣慈社宅藝術盛典!以18件創作 x 1座遷徙博物館揭藝術日常
2025/01/10 -
新北市美術館4/25開館!全新亮點展覽「基進城市」、「新店男孩」搶先看
2025/01/10 -
田中達也三度來台 人氣新作首度亮相台灣 展出逾160組全新藝術微型
2025/01/10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