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messagingleaving張家翎:與工藝師共創,以人為呈現「自然」

2022/10/22 林亞璇

本文選自《500輯》Issue68「發現生活裡的工藝

傳統多以材質對應工法來劃分工藝系譜,然而當生產與需求都隨時代變異,有的工藝往藝術性走去,有的工藝則加入設計思維與製作規格,以品牌之姿販售生活態度。當代工藝可以是反映風格的生活物件,展演的溝通媒介⋯⋯但不變的工藝核心,是難以速成、需要時間練就的「精準」——知道「為何而做、如何做到、真的去做」。

在當代工藝的領域,創作者可以是與工藝師共創的人,但也必然會經歷探索材質和工法的階段;創作者未必要專精,在不同方法中找到想說的話、貫穿的風格才是重點。本期專題將目光面向當代多元的工藝相關創作者與品牌,由他們的作品和養成,來呈現「工藝」的某些樣貌,然後發現其中共同的能力與追求,是自由。因為自由,所以充滿可能,所以美麗。

張家翎的創作不限於單一媒材,形式囊括裝置、雕塑、家具或無法預料的任何一種;有別於自己「做」作品的藝術家,他更常和各種工藝家或工匠合作共創。自身融合設計與藝術的訓練,明白工業量產是怎麼一回事,又著迷於工藝的人性和彈性,他將工作室取名「messagingleaving(同步留信)」,說明自己的創作正是在不斷釋出各種訊息——將故事交給材質和時間去說,留給觀眾自由解讀。「我時常游移在不同歸類間,看見融會而非差別。我想找到一個字詞來概括我感覺我在做的事,並非去界定。」

張家翎融合設計與藝術的訓練,創作的媒材與形式多元;有別於自己「做」作品的藝術家,他更常和各種工藝家或工匠合作共創。 圖/messagingleaving提供、蔡詩凡攝影
張家翎融合設計與藝術的訓練,創作的媒材與形式多元;有別於自己「做」作品的藝術家,他更常和各種工藝家或工匠合作共創。 圖/messagingleaving提供、蔡詩凡攝影

從人工裡提煉自然

前陣子張家翎與六位玻璃工藝師共創作品《如同原野》,共以714根玻璃「單元」,串連成一張綠色光譜;師傅們起先做得規矩劃一,隨著越做越多,玩起了顏色與造型變化,各自的特質與擅長也顯露出來。「我不希望自己是決定作品的人,那等於師傅只是手。跟不同媒材的工藝師合作時,我都傾向開放討論與共創。」在此種開放性下,每根「草」都帶著師傅們的意志,也帶出張家翎的提問:「自然一定比人為有機嗎?工藝是人做的,我想放大個體的獨特性,同時呈現個體串聯時的強盛生命力。」

《如同原野》由一根根手做玻璃組成一片草原。 圖/messagingleaving提供、丰宇影像攝影
《如同原野》由一根根手做玻璃組成一片草原。 圖/messagingleaving提供、丰宇影像攝影

每根玻璃在顏色、形狀上的差異,透露不同師傅的個性與擅長。
 圖/messagingleaving提供
每根玻璃在顏色、形狀上的差異,透露不同師傅的個性與擅長。 圖/messagingleaving提供

張家翎的創作幾乎離不開對自然的凝視與轉譯,初期常使用木頭——以廢棄木料製成層架,以樹皮布製成掃帚,試圖還原樹木的原始特性;或結合杉樹與燒杉工藝,做出桿麵棍與揉麵板,讓木頭紋路自成麵糰花樣。但隨著創作脈絡越來越清晰,張家翎發現並不用執著於自然材料。「我在創作時參照自然,成品就會帶有自然性。我喜歡的其實是自然中『不可控』的因素,包括東西的腐朽、形變,所以水和重力也可以是材料,人工材料如金屬也能表現自然。」張家翎認為萬物存在生長皆有道理,自然看似有機,其實依循秩序(order),作品中冷靜的氣質、對條理的追求,其實是對自然性的嚮往。「我好奇能否在人工的精確中去提煉出自然? 當人工達到極致時,能否感受到自然?」

用手思考,留下精確性與詩意

現在張家翎常被稱呼藝術家,但其實他大學唸的是產品設計,畢業後進入日本Jin Kuramoto Studio,經手多件家具設計,那裡的工作方法影響他極深,他常花一個月都在手做模型。「老闆提醒我用手思考,去探索有趣的結構,而非做出一張好看的椅子,手會帶你到腦袋沒有想過的地方。」呼應他在言談間多次說的「我沒辦法憑空想像」,這些訓練讓張家翎至今倚賴親手所做、親眼所見來發展創作,對他來說立體模型比平面畫圖有感,直接找師傅討論比自己反覆思考有效。

融合設計與藝術訓練的訂製家具散發獨特氣息。 圖/messagingleaving提供、Wei Wei Chen攝影
融合設計與藝術訓練的訂製家具散發獨特氣息。 圖/messagingleaving提供、Wei Wei Chen攝影

對結構的敏銳度,讓張家翎的創作有著誠實而精確的美感。「我習慣不斷反芻提煉,那個過程會反映在作品完成的樣子,乾淨純粹,某種程度上也會帶出一種詩意,每個人都會有不同視角和解讀。」比如那件在嘉義市立美術館展出的裝置《噴水池作為一種歷程》,張家翎以石材和聲音砌出一座意象朦朧的水池,轉譯嘉義的發展歷程與市景,和大眾觀者對話。「有阿伯說這很像古代銅錢,還有阿姨在現地創作時跑來問我、能不能幫她家做庭院。」他樂於作品完成後讓觀眾自由解讀,「我不喜歡有指向性的符號,抽象給我自由感。」

《噴水池作為一種歷程》轉譯嘉義的發展歷程與市景,留給觀者許多想像。
 圖/messagingleaving提供、COOPERAPHY攝影
《噴水池作為一種歷程》轉譯嘉義的發展歷程與市景,留給觀者許多想像。 圖/messagingleaving提供、COOPERAPHY攝影

與工藝師共創,從旁觀角度發現創意

2019年張家翎到瑞士洛桑藝術與設計學院(ECAL)進修「奢侈品與工藝設計學系」,學習到更多獨立創作與決策。經歷一番摸索後,他更確立想發展的方向;高端訂製品、家具開發、裝置藝術和自發性創作他都想做。「我喜歡產品也喜歡創作,設計訓練讓我在創作時習慣賦予材質型態或用途,但老師提醒我:單純做雕塑也可以,認知未明、 無法定義會更有趣,從那之後我好像就更自由了。」雖然現在仍然不太確定自我介紹的說法,張家翎已知道自己不用屬於任何一個分類。「工藝是單一而專注的,設計是發散而多元的,也會自問難道不是我『做』的,作品就不夠純粹嗎?後來發現我對各種媒材都有興趣,所以沒辦法只鑽研一種工藝。」

張家翎受「物派」啟發,「Sequence」是一系列探索結構與物質特性的雕塑。(Diploma project made at ECAL)
 圖/messagingleaving提供
張家翎受「物派」啟發,「Sequence」是一系列探索結構與物質特性的雕塑。(Diploma project made at ECAL) 圖/messagingleaving提供

暸解材質與工法時,常發現可發展創作的有趣之處。 圖/messagingleaving提供
暸解材質與工法時,常發現可發展創作的有趣之處。 圖/messagingleaving提供

雜食的好奇心讓創作有更多可能,張家翎與工藝師合作的模式,除了是希望作品不被自身技巧程度限制,也可以從旁觀者的中性眼光,找到工序中得以發展創意之處。「對師傅來說那可能只是必經步驟之一,也可能是要去除的缺點。」自認不是工藝師,但張家翎認為他們都在不停追求同個美好時刻,「創作和工藝總在無止盡的精進,要如何知道『這個對了』,那個喊停關乎直覺,是最難的。」

◎責任編輯:胡士恩、林亞璇

推薦閱讀

伏流物件:讓燈具隱身空間中,默默觸動人心與記憶

Issue68工藝創作

最新文章

呂忠翰&陳敏佳攝影展。圖|裏山URAYAMA

呂忠翰&陳敏佳攝影展3/14裏山開展!《巔峰之外》深探影像背後的真相

2025/03/17
戲劇型沉浸式體驗《愛情城市》,邀請你踏入派對,一窺愛的掙扎與抉擇。 圖/驚喜製造...

驚喜製造全新力作!戲劇型沉浸式體驗《愛情城市》Belle’s in Taipei登場

2025/03/17
富邦美術館《路易絲•布爾喬亞》特展,富邦美術館館長翁美慧形容:「這是值得來看三次...

巨型蜘蛛震撼現身 富邦美術館路易絲. 布爾喬亞大展 館長翁美慧:值得來看三次的展覽

2025/03/15
巨型蜘蛛雕塑藝術家路易絲・布爾喬亞台灣首次大型個展,3/15富邦美術館盛大開展。...

開箱富邦美術館「路易絲・布爾喬亞」展覽!三大展區、巨型蜘蛛雕塑一次看

2025/03/14
《梁祝的繼承者們》舞台映画由路嘉欣、趙逸嵐等多位資深舞台劇演員,以充滿戲劇張力的...

《梁祝的繼承者們》舞台映画3/22起誠品電影院獨家放映!導演座談再加碼

2025/03/14
《我想再次當個小孩》特展。圖|Contemporary by U Gallery...

《我想再次當個小孩》特展!從奈良美智、村上隆等7位藝術家視角重探童年記憶

2025/03/13
史上最大規模!英國國寶級藝術大師「威廉.透納」特展首度登台,泰德美術館館藏真跡畫...

史上最大規模!「威廉・透納」特展6月登台 80件泰德美術館館藏真跡亮相

2025/03/13
文心藝所創辦人葉曉甄(左),感受到自己和皮耶雨格(右)的作品之間有化學作用。圖/...

探索真實與虛幻的邊界:皮耶.雨格的當代藝術世界

2025/03/12
2025 新營藝術季《水水三重奏》即將盛大舉辦,一起來和藝術跳一支舞吧!
 圖...

2025新營藝術季《水水三重奏》3/29登場!市集、國內外精彩演出一次看

2025/03/11
羅馬尼亞藝術家安德利亞.梅達爾(Andreea Medar)在台首次個展「從你的...

以發光之窗一窺羅馬尼亞百年記憶!安德利亞.梅達爾個展關渡美術館登場

2025/03/10
陳育維(@yuairy_)|1996年生,diary Magazine 總編輯/...

陳育維:比起斜槓,擁有根本核心的人才有趣

2025/03/10
土星品牌的最初,從奕軒紀錄虹毓的製陶過程、分享到社群開始。

陶作品牌「土星」:打開創作的方向性,成為理解土地的人

2025/03/09
擅長動畫與設計的李明,於2015年創立以動態特效見長的版塊設計。

版塊設計李明:開放嘗試、謹慎接受,突破網站設計的邊界

2025/03/08
(左)boven雜誌圖書館創意總監傅天余、(右)創辦人周筵川。

boven雜誌圖書館:打造創意人棲息地,分享好奇精神

2025/03/08
(由左至右)站長兼內容長楊貴智、行銷總監兼社群主編劉珞亦、營運長徐書磊。

法律白話文運動:從社團到媒體,讓法律變好玩是門專業

2025/03/07
2025 NTT Arts Nova─羅伯.勒帕吉╳機器神╳馬戲工廠《砰!》以扯...

摔角×馬戲極限特技!羅伯.勒帕吉執導《砰!》臺中國家歌劇院3/7登場

2025/03/07
百年徠卡特展2/7德國總部開展!50+經典作品見證人類一世紀的歷史印記。phot...

百年徠卡特展2/7德國總部開展!50+經典作品見證人類一世紀的歷史印記

2025/03/07
《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將於6月14日至10月12日於國立...

81件作品來台!大都會博物館x故宮《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名作展》6月登場

2025/03/06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