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messagingleaving張家翎:與工藝師共創,以人為呈現「自然」

2022/10/22 林亞璇

本文選自《500輯》Issue68「發現生活裡的工藝

傳統多以材質對應工法來劃分工藝系譜,然而當生產與需求都隨時代變異,有的工藝往藝術性走去,有的工藝則加入設計思維與製作規格,以品牌之姿販售生活態度。當代工藝可以是反映風格的生活物件,展演的溝通媒介⋯⋯但不變的工藝核心,是難以速成、需要時間練就的「精準」——知道「為何而做、如何做到、真的去做」。

在當代工藝的領域,創作者可以是與工藝師共創的人,但也必然會經歷探索材質和工法的階段;創作者未必要專精,在不同方法中找到想說的話、貫穿的風格才是重點。本期專題將目光面向當代多元的工藝相關創作者與品牌,由他們的作品和養成,來呈現「工藝」的某些樣貌,然後發現其中共同的能力與追求,是自由。因為自由,所以充滿可能,所以美麗。

張家翎的創作不限於單一媒材,形式囊括裝置、雕塑、家具或無法預料的任何一種;有別於自己「做」作品的藝術家,他更常和各種工藝家或工匠合作共創。自身融合設計與藝術的訓練,明白工業量產是怎麼一回事,又著迷於工藝的人性和彈性,他將工作室取名「messagingleaving(同步留信)」,說明自己的創作正是在不斷釋出各種訊息——將故事交給材質和時間去說,留給觀眾自由解讀。「我時常游移在不同歸類間,看見融會而非差別。我想找到一個字詞來概括我感覺我在做的事,並非去界定。」

張家翎融合設計與藝術的訓練,創作的媒材與形式多元;有別於自己「做」作品的藝術家,他更常和各種工藝家或工匠合作共創。 圖/messagingleaving提供、蔡詩凡攝影
張家翎融合設計與藝術的訓練,創作的媒材與形式多元;有別於自己「做」作品的藝術家,他更常和各種工藝家或工匠合作共創。 圖/messagingleaving提供、蔡詩凡攝影

從人工裡提煉自然

前陣子張家翎與六位玻璃工藝師共創作品《如同原野》,共以714根玻璃「單元」,串連成一張綠色光譜;師傅們起先做得規矩劃一,隨著越做越多,玩起了顏色與造型變化,各自的特質與擅長也顯露出來。「我不希望自己是決定作品的人,那等於師傅只是手。跟不同媒材的工藝師合作時,我都傾向開放討論與共創。」在此種開放性下,每根「草」都帶著師傅們的意志,也帶出張家翎的提問:「自然一定比人為有機嗎?工藝是人做的,我想放大個體的獨特性,同時呈現個體串聯時的強盛生命力。」

《如同原野》由一根根手做玻璃組成一片草原。 圖/messagingleaving提供、丰宇影像攝影
《如同原野》由一根根手做玻璃組成一片草原。 圖/messagingleaving提供、丰宇影像攝影

每根玻璃在顏色、形狀上的差異,透露不同師傅的個性與擅長。
 圖/messagingleaving提供
每根玻璃在顏色、形狀上的差異,透露不同師傅的個性與擅長。 圖/messagingleaving提供

張家翎的創作幾乎離不開對自然的凝視與轉譯,初期常使用木頭——以廢棄木料製成層架,以樹皮布製成掃帚,試圖還原樹木的原始特性;或結合杉樹與燒杉工藝,做出桿麵棍與揉麵板,讓木頭紋路自成麵糰花樣。但隨著創作脈絡越來越清晰,張家翎發現並不用執著於自然材料。「我在創作時參照自然,成品就會帶有自然性。我喜歡的其實是自然中『不可控』的因素,包括東西的腐朽、形變,所以水和重力也可以是材料,人工材料如金屬也能表現自然。」張家翎認為萬物存在生長皆有道理,自然看似有機,其實依循秩序(order),作品中冷靜的氣質、對條理的追求,其實是對自然性的嚮往。「我好奇能否在人工的精確中去提煉出自然? 當人工達到極致時,能否感受到自然?」

用手思考,留下精確性與詩意

現在張家翎常被稱呼藝術家,但其實他大學唸的是產品設計,畢業後進入日本Jin Kuramoto Studio,經手多件家具設計,那裡的工作方法影響他極深,他常花一個月都在手做模型。「老闆提醒我用手思考,去探索有趣的結構,而非做出一張好看的椅子,手會帶你到腦袋沒有想過的地方。」呼應他在言談間多次說的「我沒辦法憑空想像」,這些訓練讓張家翎至今倚賴親手所做、親眼所見來發展創作,對他來說立體模型比平面畫圖有感,直接找師傅討論比自己反覆思考有效。

融合設計與藝術訓練的訂製家具散發獨特氣息。 圖/messagingleaving提供、Wei Wei Chen攝影
融合設計與藝術訓練的訂製家具散發獨特氣息。 圖/messagingleaving提供、Wei Wei Chen攝影

對結構的敏銳度,讓張家翎的創作有著誠實而精確的美感。「我習慣不斷反芻提煉,那個過程會反映在作品完成的樣子,乾淨純粹,某種程度上也會帶出一種詩意,每個人都會有不同視角和解讀。」比如那件在嘉義市立美術館展出的裝置《噴水池作為一種歷程》,張家翎以石材和聲音砌出一座意象朦朧的水池,轉譯嘉義的發展歷程與市景,和大眾觀者對話。「有阿伯說這很像古代銅錢,還有阿姨在現地創作時跑來問我、能不能幫她家做庭院。」他樂於作品完成後讓觀眾自由解讀,「我不喜歡有指向性的符號,抽象給我自由感。」

《噴水池作為一種歷程》轉譯嘉義的發展歷程與市景,留給觀者許多想像。
 圖/messagingleaving提供、COOPERAPHY攝影
《噴水池作為一種歷程》轉譯嘉義的發展歷程與市景,留給觀者許多想像。 圖/messagingleaving提供、COOPERAPHY攝影

與工藝師共創,從旁觀角度發現創意

2019年張家翎到瑞士洛桑藝術與設計學院(ECAL)進修「奢侈品與工藝設計學系」,學習到更多獨立創作與決策。經歷一番摸索後,他更確立想發展的方向;高端訂製品、家具開發、裝置藝術和自發性創作他都想做。「我喜歡產品也喜歡創作,設計訓練讓我在創作時習慣賦予材質型態或用途,但老師提醒我:單純做雕塑也可以,認知未明、 無法定義會更有趣,從那之後我好像就更自由了。」雖然現在仍然不太確定自我介紹的說法,張家翎已知道自己不用屬於任何一個分類。「工藝是單一而專注的,設計是發散而多元的,也會自問難道不是我『做』的,作品就不夠純粹嗎?後來發現我對各種媒材都有興趣,所以沒辦法只鑽研一種工藝。」

張家翎受「物派」啟發,「Sequence」是一系列探索結構與物質特性的雕塑。(Diploma project made at ECAL)
 圖/messagingleaving提供
張家翎受「物派」啟發,「Sequence」是一系列探索結構與物質特性的雕塑。(Diploma project made at ECAL) 圖/messagingleaving提供

暸解材質與工法時,常發現可發展創作的有趣之處。 圖/messagingleaving提供
暸解材質與工法時,常發現可發展創作的有趣之處。 圖/messagingleaving提供

雜食的好奇心讓創作有更多可能,張家翎與工藝師合作的模式,除了是希望作品不被自身技巧程度限制,也可以從旁觀者的中性眼光,找到工序中得以發展創意之處。「對師傅來說那可能只是必經步驟之一,也可能是要去除的缺點。」自認不是工藝師,但張家翎認為他們都在不停追求同個美好時刻,「創作和工藝總在無止盡的精進,要如何知道『這個對了』,那個喊停關乎直覺,是最難的。」

◎責任編輯:胡士恩、林亞璇

推薦閱讀

伏流物件:讓燈具隱身空間中,默默觸動人心與記憶

Issue68工藝創作

最新文章

李昂與詹宏志以李昂新書《彼岸的川婆》為文本,展開靈異體質者vs無神論者、靈異vs...

彼岸的川婆就是小說家 李昂vs詹宏志 靈異體質與無神論者的對談

2025/04/16
當影像成為時間的延續,在文心藝所,走進杉本博司鏡頭下的永恆瞬間。
 圖/文心藝...

杉本博司個展文心藝所登場!4系列作品以鏡頭凝視時間流動的方式

2025/04/16
第六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將於5月登場!集結台灣、亞洲及世界各地的藝廊一同共襄盛舉...

2025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5月登場!三大主展區、四大亮點一次看

2025/04/15
陽顏4/15敦南林蔭大道發光!藝術家DAMONXART帶來的一抹數位太陽。圖|前...

陽顏4/15敦南林蔭大道發光!藝術家DAMONXART帶來的一抹數位太陽

2025/04/15
深坑不只有好吃的臭豆腐、老街,對工作室落腳深坑的李承道而言,還有值得一訪的咖啡店...

在新北深坑聞到咖啡香!藝術家李承道:以時間反芻,創作不需要急著做出回應

2025/04/14
跨國合作再現聲音藝術新篇章!國立臺灣美術館與龐畢度中心聯手推出「無序樂章:聲音藝...

國美館×龐畢度中心『無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登場!集30組作品共演聲響

2025/04/11
2022臺北獎首獎黃麗音個展「Lili Deli 麗麗食品」堆疊日常飲食消費微景...

黃麗音個展「Lili Deli 麗麗食品」北美館開張!以飲食形塑日常消費風景

2025/04/10
2025怪獸代班4/25屏東看海美術館登場!9件巨型萌獸打造期間限定的氣球樂園。...

2025怪獸代班4/25屏東看海美術館登場!9件巨型萌獸打造期間限定的氣球樂園

2025/04/10
第17屆主題以文房四寶中的「紙」為主角,主辦單位在展場和作品中藏有許多相關元素,...

日常的累積成就獲獎的驚喜!專訪第17屆台積電書篆大賞三位首獎得主

2025/04/09
展覽以基隆的城市地景為展覽靈感,隨著城鎮依山勢起伏,與海洋緊密相連等因素,塑造了...

平子雄一《超越理想的風景》基隆美術館展出!巨型木雕《山》《湖》登場

2025/04/08
遠東大馬戲團在曾經的中山兒童樂園體育館演出。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台灣也有馬戲——超過150年變遷,當代馬戲的文藝復興進行中!

2025/04/04
當代馬戲創作者、女子馬戲平台創辦人梅芷菱。

女子馬戲,探索溫柔的身體力量/梅芷菱

2025/04/04

馬戲可以點亮一座城市/張又文

2025/04/04
馬戲表演者的專注會感染現場觀眾。圖為「時間的風景」演出景象。攝影/吳伽莉

人人都能練馬戲?精準地失誤?認識馬戲魅力的九個關鍵字

2025/04/04
南方珍珠耀眼綻放!高美館《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Part II館藏選粹登場!...

高美館《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Part II館藏選粹4/4登場

2025/04/02
穿越觀景窗,「時代劇場」集結17位國內外攝影名家作品,一探當代影像的複數演繹。
...

北美館展覽「時代劇場」登場!一次看遍杉本博司等17位攝影名家作品

2025/04/02
誠品電影院獨家特企「台灣青年導演劇情短片輯」即日起登場!耿軍導演金馬贏家《漂亮朋...

誠品電影院特企放映聚焦青年導演創作!耿軍導演《漂亮朋友》4/8放映

2025/04/01
2025清明連假全台15檔展覽推薦!在藝術盛宴中尋找繁忙片刻的療癒之力。圖|富邦...

2025清明連假全台16檔展覽推薦!從藝術家視角啟動觀察世界的新濾鏡

2025/04/01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