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衣荒物:賣鹽燈、聚寶盆的選物店?用「企劃力」為工藝與傳統帶來當代想像
本文選自《500輯》Issue68「發現生活裡的工藝」
傳統多以材質對應工法來劃分工藝系譜,然而當生產與需求都隨時代變異,有的工藝往藝術性走去,有的工藝則加入設計思維與製作規格,以品牌之姿販售生活態度。當代工藝可以是反映風格的生活物件,展演的溝通媒介⋯⋯但不變的工藝核心,是難以速成、需要時間練就的「精準」——知道「為何而做、如何做到、真的去做」。
在當代工藝的領域,創作者可以是與工藝師共創的人,但也必然會經歷探索材質和工法的階段;創作者未必要專精,在不同方法中找到想說的話、貫穿的風格才是重點。本期專題將目光面向當代多元的工藝相關創作者與品牌,由他們的作品和養成,來呈現「工藝」的某些樣貌,然後發現其中共同的能力與追求,是自由。因為自由,所以充滿可能,所以美麗。
地衣荒物2016年成立於大稻程,是一間販售當代工藝家作品、早期古物民具的選物店,也是一個擅長說故事的策展團隊。他們以「融合原始美感、保留自然與時間痕跡、連結人與物件的故事情感」為選物準則,結合各種有趣企劃,在新舊交融的風格裡開闢出一條獨步選物路,為工藝、傳統文化、在地生活帶來生動且當代的想像。如同有客人所言:地衣荒物不只是選物,而是不斷在開創。500輯專訪主理人謝欣翰,看他在長年作為工藝創作者與市場的橋樑上,有哪些觀察與想法。
地衣荒物的選物、企劃靈感從何而來?希望做到什麼樣的事情?
謝欣翰:這個時代很多事物都是在你需要時,突然發現它正在、或已經消失了,像是火柴棒和投幣式公共電話。我們的選物之所以有種「古意」感,是想讓曾有的生活記憶和情感,透過找到物件在當代被欣賞、使用的方式來延續,因此選物也要能融入當代生活的美感。
我很喜歡逛傳統市場、工廠,也喜歡到農村和部落尋寶,這些養分都會積累成選物眼光和企劃靈感。像最近企劃的「接地物件錄」,就是想釐清開選物店、販售這些物件的本質——大家想買的不只是物件本身,而是物質帶來精神層面上的東西,或是一個新的體驗。「接地物件錄」的選物都在討論「看不見」的能量這回事,「匯流寶盆」和「山脈鹽燈」說的是風水,而「平衡燒檯」的基礎是「能量守恆定律」——蠟燭、焚香在燃燒後其實沒有不見,而是化作香氣、呼吸時的能量,成為一種儀式感留在生活裡。
地衣荒物接觸眾許多台灣創作者,觀察到他們有哪些特質?
謝欣翰:我們觀察到創作者有分成幾種面向很有趣,有比較「工藝家職人款」、「設計師思維型」或「藝術家特質系」等類型。工藝家的做工相對精細,作品具實用性並成熟穩定。設計師則恰巧滿多是「從設計轉向工藝領域」,擁有很好的美感,對於打造品牌跟包裝更有概念。藝術家則有著很強的情感表現和故事理念,獨特的性格也常為我們帶來不同刺激跟火花。
這三者的共通點就是美感、生活光譜與地衣荒物很相近,有手工、自然、靈性探討等特質。我們的選物囊括生活用品與藝術品,會深入去理解每位創作者的特質和擅長,和適合的選物企劃配對,幫助作品跟客人對話,這是地衣荒物說故事和策展的能力。
部分當代工藝家的創作已沒有明顯的在地符號,你如何看待這樣的作品?你認同「越在地越國際」嗎?
謝欣翰:我不覺得當代工藝家的創作裡沒有台灣性或表徵,部分是不外顯、換了個方式存在;部分是在器形、圖樣上都還有明顯的延續,像有些器物珠寶有八角如意等符號,亦會有刺繡,但創作者在延續時帶入自己的詮釋角度。而地衣荒物會傾向選擇後者當中處理比較細緻收斂,能感受、連結到台灣文化和情感的作品,比如像「接地物件錄」系列、「白花花」的陶器等。
沒有符號也可以很台灣,有符號也不代表就很台灣,高明的內化應該是耐看耐用而且雋永的。像日本人穿上盤扣衣服搭繡花鞋也很時麾,那是一種內化轉譯的能力,而台灣其實社會接受度很高,現在海外留學回來的人很多,都願意突破、挑戰風格,是很有條件和空間做轉譯的。
我認同「越在地越國際」,但所有道理都不能當特效藥,要理解在地文化而不是複製貼上,而且要多幫觀者想一個他們可以懂的連接點,例如想讓外國人理解媽祖文化可以怎麼做?它不是像珍珠奶茶那樣的飲食文化那麼好入口的。除了外表要好看,也攸關設計、生產、製造以及行銷整個產業鏈的資源和做法。
品牌成立這六年間,客群有變化嗎?近年是否有更多年輕人買單工藝這塊的商品?
謝欣翰:消費者年齡的確有下降,現在擁有老靈魂的年輕人變多,20歲出頭的人也會去學泡茶,或對古物有興趣,加上現在接收資訊容易,風格喜好、理想的生活風景都很分眾。有的客人可能讀奧修哲學吃素、常做瑜伽或內觀,也有愛看《Popeye》喜好都會潮流、卻同時著迷於靈性與古舊荒系的人士,透過網路也有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客人。確實有更多人、特別是年輕一代跟不同以往的族群,看得懂創作與工藝的價值,而且願意花錢買單,市場是比以前大的。
現在有越來越多人在做大眾、設計產業與工藝間的橋樑,而相對於一時發生的展會活動,幸運的是地衣荒物是一間店,有自己的通路,可以「持續」努力這件事。
◎責任編輯:胡士恩、林亞璇
最新文章
-
unDer lab 冬春酒單「街頭小吃」週日限定!一嚐夜貓風景、燒掉所有煩惱
2024/12/23 -
「私享旅遊」重新定義奢華旅遊 2025年曼谷是焦點!
2024/12/23 -
嘉義粉紅聖誕市集12/21登場!155+美食、選物攤位、必入手粉嫩限定好物
2024/12/20 -
台北101打造耶誕禮物夢工廠 7大新店開幕,卡友還有專屬優惠
2024/12/19 -
「大摩聖誕宅邸」台北101登場!代言人賈靜雯邀酒饕一睹千萬酒牆限量新品
2024/12/18 -
高山小鎮、蘋果園好浪漫 台北101觀景台打造「雲端冬季.山林之美」特展
2024/12/18 -
最近距離看101跨年煙火!快搶台北101跨年煙火派對門票 魔幻舞台、金曲明星陪開唱
2024/12/18 -
台中草悟道日與夜全攻略!勤美術館逛展、遊燈海、第六市場吃早餐
2024/12/17 -
「500遊」首團香港饕客宴圓滿落幕 一推出就爆滿 名廚鄔海明、美食家徐天麟領路品嘗5大名店
2024/12/14 -
【南投100碗】跨界名人帶路吃 巷子內的口袋名單:南投100碗美食評鑑
2024/12/12 -
【南投100碗】南投縣政府新聞及行政處長蔡明志:「南投的美食不輸給其他縣市」
2024/12/12 -
【南投100碗】評審看榜單-謝維智、陳鴻、鍾愛銅板美食的貪吃鬼
2024/12/12 -
葉忠宜操刀設計!「農良直賣所」首推兩款在地小農禮盒限量發售
2024/12/11 -
潮濕與光影的對話 攝影師林祖芳的智慧除濕哲學
2024/12/11 -
在《JINHO敬好生活》與宜蘭相遇,享受自然而然的「宜式」感
2024/12/09 -
小店永豐計畫/與環境共生共榮,是產業生生不息的關鍵 出磺口農場陳韻竹╳繭裹子Vinka
2024/12/09 -
小店永豐計畫/「有種茶」與時俱進,復興茶鄉再現榮光 坪林茶青詹承得、蔡威德╳有趣市集Daniel
2024/12/08 -
小店永豐計畫/承載資源流動的地下空間,為弱勢家戶發掘生活新契機 大水溝二手屋張貴智╳甘樂文創林峻丞
2024/12/07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