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外:當台灣設計文具遇上京都百年工藝,讓職人精神貫穿品牌、進入生活
本文選自《500輯》Issue68「發現生活裡的工藝」
傳統多以材質對應工法來劃分工藝系譜,然而當生產與需求都隨時代變異,有的工藝往藝術性走去,有的工藝則加入設計思維與製作規格,以品牌之姿販售生活態度。當代工藝可以是反映風格的生活物件,展演的溝通媒介⋯⋯但不變的工藝核心,是難以速成、需要時間練就的「精準」——知道「為何而做、如何做到、真的去做」。
在當代工藝的領域,創作者可以是與工藝師共創的人,但也必然會經歷探索材質和工法的階段;創作者未必要專精,在不同方法中找到想說的話、貫穿的風格才是重點。本期專題將目光面向當代多元的工藝相關創作者與品牌,由他們的作品和養成,來呈現「工藝」的某些樣貌,然後發現其中共同的能力與追求,是自由。因為自由,所以充滿可能,所以美麗。
2019年物外YSTUDIO推出與京都百年工藝品牌「楽芸工房」合作的筆具,將珍藏七十多年、僅存的「雲龍箔」融合於黃銅筆身,在嘖嘖群募平台上獲得近七百人支持、四百多萬的成績。作為一個十年台灣設計品牌,物外持續向世界工藝敲門合作,讓這些珍稀、面臨失傳的手藝和精神,能繼續在書寫的手中發光。500輯專訪物外主理人廖宜賢,探看他們與職人交流的路上風景,以及將工藝精神帶入品牌的經營思考。
從產品設計的角度,你會如何定義「工藝 Craft」?工藝的哪些特質特別打動你?
廖宜賢:面對我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資格談論的工藝和職人精神,以下都是個人觀察和淺薄分享。對我來說「工藝」有兩個主要的核心,一是不分專業領域的職人精神和信念。多年前到日本旅行時,我留下一個至今仍印象深刻的畫面:有間小食堂準備打烊,師傅取下掛簾、關燈,然後站在門口,朝店外深深的一個鞠躬。那個景象震撼了我——他可能數十年如一日的守著這間食堂,每天都做這個儀式,像在告訴自己「我無愧於今天,已經盡力做到最好」。那個畫面讓我隱約生成對職人的欽佩和嚮往,似乎也在做品牌時往這個精神努力著。
第二個核心是「手感」,工藝必須有溫度,有手做的痕跡——但並不是指技藝不佳的那種「拙趣」,而是職人不過度倚賴機械的前提下,透過不斷練習、追求精準而達到的境界。這裡所說的「精準」並非每件產品都要一樣,而是因為經驗深厚、甚至能掌握製程的不確定性,例如陶瓷的燒製收縮每次都略有不同,但這些差異也都在職人的掌握之中,我認為那是在製作產品很重要的一部分。
為什麼會想展開與工藝職人的合作?又如何選擇合作的對象與品項?
廖宜賢:我們一直在想如何把品牌定位做得更明確、擁有更廣的影響力,物外一直在傳遞「書寫和文字的價值」;隨著時代推移,書寫也成為一種逐漸被遺忘、捨棄的技藝,我們希望透過物外的文具,讓人們理解書寫的力量是很強大的。我們想做的事,和那些復育失傳技藝、或是傳承下去的工藝職人們在做的事很像。
我們前後拜訪過三十幾位日本的工藝職人,有做大型紙燈籠的、編織寺廟注連繩的⋯⋯但這些技藝要發展出適合物外調性的產品,得一直回到品牌市場去思考,也會受限於材料技法,或是職人產能和意願。明確的一點是,物外希望合作的是非常稀缺、甚至瀕臨失傳的工藝,像「楽芸工房」的雲龍箔技藝是經過復育、四代傳承下來的,而與「京都便利堂」合作藝術版畫、使用的珂羅版印刷術,是日本唯一、全世界唯二保存此種技藝的工坊。
與日本職人合作的過程有哪些困難和收穫?這些職人品牌面對新舊融合的態度是如何?
廖宜賢:其實不少職人也希望有海外合作,能把這些技藝帶到世界,但過往許多媒合設計師的計畫,可能都到打樣就結束了,並沒有真的進入生產鏈或長期合作的關係,這種情況讓他們灰心、也有了戒心。因此我們帶上非常專業的日文口譯,提出從設計到銷售、盡可能完整的策略,讓他們知道物外已經想得非常周全謹慎,希望發展的是長期夥伴關係。
在拜訪「楽芸工房」之前,我們已經先做好銀箔筆具的3D模擬圖了,最初構想和成品幾乎沒有落差,更驚喜是見面後才知道有「雲龍箔」存在,讓產品多了更深厚的故事與獨特性。我們只是一個十年的台灣品牌,要和日本百年工藝談合作真的非常困難,和「楽芸工房」的合作等同突破了最大靜磨擦力,讓我們有成績和口碑展開更多合作。
品牌連結工藝後有帶來什麼樣的成效?
廖宜賢:對品牌高度有非常直接的提升,因為不是大量銷售,像雲龍箔筆具一個禮拜可能只能做五支,藉此是希望能接觸到一些本來沒有機會遇到的客群,像是更鑽研工藝品、收集高端文具的族群。工藝系列在國際市場上、尤其歐洲反應很好,因為他們一直都很嚮往日本文化,也對幕後的工藝故事、合作過程很有興趣。
雖然工藝系列的產品單價較高,但只要把故事完整真實的呈現,消費者是可以理解的,我們也藉此過程發現品牌能做到的事情很多,不只是賣產品,而可以傳遞很棒的精神和價值。
◎責任編輯:胡士恩、林亞璇
最新文章
-
【最好的10副眼鏡】詹記麻辣鍋二代詹巽智╳MOSCOT LEMTOSH:我不想留太多符號在自己身上
2023/05/28 -
【最好的10副眼鏡】作家高翊峰╳EFFECTOR BOOSTER:粗與重,是重要感受
2023/05/27 -
【最好的10副眼鏡】作家許育華╳VIU Metropolitan:只要一毫米差距,臉的樣子就會不同
2023/05/27 -
【最好的10副眼鏡】藝術家周依╳TVR ARNEL PINK CRYSTAL:選戴眼鏡是娛樂自己的一種方式
2023/05/27 -
【最好的10副眼鏡】新媒體藝術家王宗欣╳丸山正宏 MM-0017:不對稱設計,打破對眼鏡的認知
2023/05/27 -
OATSIDE、好初早餐聯名!燕麥酸奶醬淋上炸肉餅,清爽滋味開啟一日早晨
2023/05/26 -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時空暗線」!吳忠勳獲得2023法國GRAND PRIX AFEX首獎肯定
2023/05/25 -
台中「週末炸雞漢堡部」全新概念店:沉穩濃綠新視覺,聯名DRINKTOPIA打造炸雞酒吧
2023/05/25 -
CNSalon火山口下的花茶店開幕!CNFlower西恩全新據點,攜手得獎茶莊研發獨家花草茶
2023/05/25 -
【最好的10副眼鏡】歌手壞特 ?te╳CHARLES & KEITH墨鏡:舞台上的第一副,墨鏡就是我的表情
2023/05/25 -
入住「OMO7大阪」暢玩「環球影城」!首支認證嚮導不藏私行程大公開
2023/05/25 -
2023 Diageo World Class世界頂尖調酒大賽由unDer lab 劉冠麟摘下台灣區冠軍
2023/05/24 -
倫敦Self-Portrait創辦人Han Chong專訪:從一人品牌到圈粉凱特王妃的商業創意
2023/05/24 -
高雄拿鐵風格節6月登場!近30間咖啡甜點品牌齊聚、職人引路一探奶咖風味
2023/05/24 -
繫本屋書店徐孝晴、彭巧如:全客語的家庭對話,用田野的眼睛,建構家的風景
2023/05/24 -
Apple WWDC23 6/6-6/10議程公佈,線上線下活動同步展開
2023/05/24 -
引流地方活力,茶籽堂打造首間土地概念店「朝陽社區店」、山海旁的共享空間「浪速計畫 Naniwa House 1」
2023/05/23 -
南法微氣泡白酒MITYS PERLANT新上市!淺嚐新世代葡萄酒微醺風味
2023/05/23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