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海律─王怡婷個展」台北當代藝術館實驗展場開展:探查海岸風景,跨媒材形構無垠蔚藍

2023/05/22 沈佩臻

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曾形容居住於海島的台灣人,就像「航空母艦上怕海,躲在船艙裡的船員」,明明四面環海,人們卻對海洋十分陌生,仔細回想自己上一次感受大海遼闊是什麼時候呢?藝術家王怡婷2020年開始踏查記錄台灣各地海岸線風景,蒐集沿海、與海相關人文歷史元素,本次「海律─王怡婷個展」透過5組裝置、錄像、雕塑與版畫形式的系列作品,透過聽覺、視覺立體化所見海洋姿態,自即日起至6月25日於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帶來一場倘佯海洋湛藍色調與音律的感官體驗。

〈海奏〉、〈海律〉。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海奏〉、〈海律〉。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踏查實際海岸風景,重繪精神地理

「海律」始於王怡婷2020年的作品〈海線計畫─解疆域想像踏查〉,該作品於2021年於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發表。王怡婷藉由踏查與影像記錄台灣各地的海岸線風景,來量測人們與海的真實距離和模糊地段,並探索台灣作為一個海島國家,其海岸在疆域化及解疆域化的變動。

〈部分的台灣〉。 圖/沈佩臻攝影
〈部分的台灣〉。 圖/沈佩臻攝影

「海律─王怡婷個展」將空間想像成一具富韻律感的有機體,裡頭乘載著上百種時態的海洋色調和音調,透過時間性、地理性的空間拼貼,跨越時間與地理的現實阻隔,將想像的風景旋律節奏化,以此形構出一在時間與空間差、介於現實與想像之間的流動且富韻律的敘事。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關於所謂的疆域、解疆域、再疆域化,王怡婷回歸海景的幻變特質,當疆域並非純然地緣政治的審視,而轉化為某種精神風景,進一步向觀者提問:人們是為了看到什麼樣的海邊風景而來?想從中獲得什麼慰藉、期待?這些真實風景放入靜默密閉、人造環境的美術館裡,逐漸成為一種不斷變動、轉化的不真實的存在,藝術家以此展開精神地理重新繪製,化為具富韻律感的有機體。

藝術家王怡婷。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藝術家王怡婷。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海律─王怡婷個展:重構有機律動的海平面樂章

展覽結合裝置、錄像、雕塑及版畫,通過物件和影像的立體切割、錯置、重疊、反覆、複製,以物件作為標記形式的存在,標記調整空間中的音調和表情,讓各自的旋律運行在不同的時間向度上,組構出王怡婷想像中以及實際踏足所視的無垠蔚藍。

〈部分的台灣〉

作品構想源自一幅17世紀清朝繪製的《康熙皇輿全覽圖》,這份地圖因政權因素僅出現西半部的台灣,島嶼邊界因可控或不可控的人為因素改變了形貌,東邊的輪廓消失,引人想像。王怡婷以此延伸,使用環氧樹脂凝結再現地圖上另一半島嶼輪廓,王怡婷讓玻璃容器化為經緯,觀看時另外半邊輪廓隨著通透的玻璃容器,延伸出無限遐想。

〈部分的台灣〉作品構想源自一幅17世紀清朝繪製的《康熙皇輿全覽圖》。 圖/沈佩臻攝影
〈部分的台灣〉作品構想源自一幅17世紀清朝繪製的《康熙皇輿全覽圖》。 圖/沈佩臻攝影

〈部分的台灣〉。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部分的台灣〉。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海律〉

數根透明湛藍色澤的長方體交錯懸浮在展覽場域中,乘載著藝術家擷取不同時間、地域的上百種時態的海洋色調與音調,王怡婷費時費工讓顏色漸漸分隔出海平面,解析拼貼出充滿視覺韻律感的敘事。觀者隨著光線與觀看位置移動,作品時而沉靜柔和,時而靈活生動,形構出一在時間與空間差、介於現實與想像之間的流動敘事。

〈海律〉。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海律〉。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海律〉。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海律〉。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海線 No.6 〉、〈海線 No.7〉

王怡婷將海岸線影像透過金屬板平面輸出後再折疊和重疊,實驗不同時空的海岸線影像的堆疊組合方式,試圖將影像去疆界,以此解構視覺的空間感,〈海線 No.6 〉與〈海線 No.7〉

將模糊的邊界放大,開啟不確定的邊界範圍。

〈海線 No.6 〉、〈海線 No.7〉。 圖/沈佩臻攝影
〈海線 No.6 〉、〈海線 No.7〉。 圖/沈佩臻攝影

〈海線 No.6 〉、〈海線 No.7〉。 圖/沈佩臻攝影
〈海線 No.6 〉、〈海線 No.7〉。 圖/沈佩臻攝影

〈海奏〉

王怡婷想像眼前的海面是一樂譜,樂譜上標記的延長、反覆、斷奏、重音及漸強等記號轉譯為影像形式,反覆定格、空白、延長再播放,同時以視覺及聲音人為標記出浪拍打的瞬間,實體裝置與影像在畫面中互相影響,如同繪畫的形式介入影像,時間在影像操作下任意改變速率中自成旋律,牆上構成自然與人工共譜的韻律。

〈海奏〉。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海奏〉。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海律─王怡婷個展

展期|2023/05/13(六)至 2023/06/25(日)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實驗展場MoCA Studio(台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39號)

官網|https://mocatpe.tw/art04OVNMu

展覽座談

主題|音樂、語言與生命

時間|2023/05/27 (六) 14:00-16:00

藝術家|王怡婷

與談人|策展人黃又文、藝術家蔡坤霖

藝術家王怡婷

王怡婷作品通過雕塑以及空間畫構的觀念,建構時間、空間、物質、影像、能量之間的韻律關係。近期代表作品《不存在的姿態》於2019年入選台北美術獎;《逆行》於2020年參與法國波爾多「生態術」(Magie Verte)展覽,同年她在海桐藝術中心舉辦個展「即興曲」。她曾進駐美國Vermont Studio、韓國光州美術館以及台南蕭壠藝術園區等地。

推薦閱讀

毓繡美術館《克萊因.赫茲 α 溫室地境》、《日常中止》雙展:台日港菲藝術家之作,辯證時間與生命終始

台北當代藝術館

6個神秘微縮裝置,一切取決於觀看視角:鄧肯蒙特弗全新個展《秘術之所》MoCA Studio登場

6個神秘微縮裝置,一切取決於觀看視角:鄧肯蒙特弗全新個展《秘術之所》MoCA Studio登場

2022/03/04
MoCA「非遊記」展出中:11組台泰藝術家雙軌展演,以歌謠為邊陲勞動者發聲

MoCA「非遊記」展出中:11組台泰藝術家雙軌展演,以歌謠為邊陲勞動者發聲

2022/05/12
當代館主題大展《轉接器》MoCA登場:攜手洪建全基金會合辦,11位台灣當代創作者、3組表演團體展演

當代館主題大展《轉接器》MoCA登場:攜手洪建全基金會合辦,11位台灣當代創作者、3組表演團體展演

2022/08/12

最新文章

臺南國際建築三年展2025重返南美館,再啟城市空間對話、重構家的感知與意義。
...

「2025臺南國際建築三年展」南美館登場!以回家作夥為題重啟城市對話

2025/07/04
南美館展覽「鹹鹹的風飛沙.鹽分地帶美術家的歸返」,以臺灣鹽業終章後的美術返鄉記憶...

「鹹鹹的風飛沙」南美館登場!集18位「鹽分地帶」藝術家以創作回應土地

2025/07/03
鬼才魏斯安德森的個人大展巴黎登場!法國電影資料館的致敬與回顧。圖|地下電影

鬼才魏斯安德森的個人大展巴黎登場!法國電影資料館的致敬與回顧

2025/07/03
奈良美智金瓜石6/28瑞芳台電金水基地!歷來最多作品展出。圖|文化總會、台灣電力...

奈良美智金瓜石6/28開展!瑞芳台電金水基地歷來最多作品展出

2025/07/03
雙手製造舞團以細膩的手部動作,穿梭於《從指尖開始》中的各種場景及歷史事件。©Ju...

《從指尖開始》以雙手演繹微型史詩,引領大人小孩深入宏觀世界

2025/07/02
桃園市立美術館與新加坡國家美術館首度攜手跨國合製,推出兒童藝術特展「在藝術中遇見...

「在藝術中遇見大自然」桃兒美館展出!跨國合製邀臺、新5位藝術家現地創作

2025/07/01
勞勃阿特曼的《外科醫生》是他的成名經典之作。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百年紀念,回顧鬼才導演勞勃阿特曼十部生涯代表作

2025/07/01
臺灣第一代水彩畫家、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以八大展區細說藝術家礦業...

臺灣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八大展區一窺時代風貌

2025/06/30

以花創造夢境,在朦朧中有序生長——插花週記 江曼郁

2025/06/29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