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雕塑家劉千瑋,將家族土埆厝轉生為持續變化的創作

2023/07/09 Stella Tsai

本文選自《500輯》Issue86「在老屋,翻新生活的視野」

近十年來,台灣民間的老屋再生更加熱絡,從城市至郊外、甚至人煙稀少處,出現越來越多難以定義的場域,設計上則跳脫一昧仿舊,能看見更細膩、個性化的處理,也有打開再生定義的藝術計畫正發生。

此期專題探索老屋再生的多元型態與相處之道,有些原則重複被提及:節制為美、保有彈性、新舊和諧、轉換用途或形式⋯⋯老屋再生不能僅是重現原貌,還要包容當下與未來生活的想像。而建築空間作為記憶生活的實體,當老屋以不同樣貌再打開,將發生的交流累積都值得期待。

2016年雕塑藝術家劉千瑋從德國柏林回到苗栗苑裡的老家,對充滿兒時回憶的家族土埆厝進行修復思考。然而這座從土地取材搭建的老宅,早已隨著自然風化難以修繕,遑論新生。劉千瑋笑說:「它終有一天會倒,不是老天爺推倒它,就是我推倒它。」既然這就是老屋的最終命運,劉千瑋索性試著用自己的專長注入藝術思考,也許考古、也許保存,讓老屋能以不同的形式延續精神。

2018年,《禁山14號》執行過程紀錄。 圖/劉千瑋提供
2018年,《禁山14號》執行過程紀錄。 圖/劉千瑋提供

延伸保存的時空,提供新的觀看視角

經過第一階段的田調採集,劉千瑋將土埆厝裡的屋瓦、土埆材料,以至家族留下的物件、日用品,和土牆裡自然進駐的土蜂巢等進行整理與保存。除了傳統的考古翻模,過程中他也藉工研院駐村的機會,挑戰用3D列印修補缺角破損的古物。透過採集、破壞、修復與再製,這座土埆厝從登記於苑裡「錦山14號」的建物,化身為藝術計畫「禁山14號」。並於2018年原址展出,讓這座充滿家族情感的建築,正式轉為具公共性的展示文物。

2022年劉千瑋再次將「禁山14號」搬進嘉義市立美術館,以博物館的框架,創造另一種觀看形式,讓老屋的精神得以轉換到另一個時空再延續。「藝術能提供的,是相對不一樣的切入世界的角度。」劉千瑋解釋,當一個藝術家將自己的觀點、關注的事情,融入藝術品並呈現在觀眾面前,是有機會創造出更多的對話空間,以及與觀眾溝通的可能性。

2018年《禁山14號:狀況列表》於原址展出。 圖/劉千瑋提供
2018年《禁山14號:狀況列表》於原址展出。 圖/劉千瑋提供

2022年《禁山14號》於嘉義市立美術館展出。
 圖/劉千瑋提供,丘智偉攝影
2022年《禁山14號》於嘉義市立美術館展出。 圖/劉千瑋提供,丘智偉攝影

這個計畫開啟了劉千瑋對農村再生的「公共性」的思考,因而當「浪漫台三線藝術季」的委託上門時,他打算延伸農村再生的思考,深入了解當地,用藝術提供一點「服務」,讓創作介入不但具有公共性,還能與地方開啟對話。

讓家的概念融入在地日常,開啟對話

劉千瑋花了一點時間觀察位於新竹橫山三叉埤的基地,期間也與當地人交流,發現這裡不只是在地人日常散步、運動會經過的地區,裡頭也隱含著農村發展難以實現的地方想像,因而至今依然是荒煙蔓草,居民只會經過、不會走進去。因此劉千瑋率先在埤塘上放置了幾座平台,像是漂浮在草上,拼起來就成為步道,邀請人們走進這塊區域。

接著他從禁山14號計畫中發現的獨居蜂取材,當時寄生在土埆厝土牆裡的蜂巢,反客為主地將老房牆面變成自己的家,並在這人蜂共居的過程中,無意間參與了彼此的生活、成為雙方文化軌跡的一部分。劉千瑋延伸了這樣的概念,製作兩座巨大的獨居蜂巢雕塑,除了加入獨居蜂的生態保育,也點出農村住居的文化保存問題。

2023年《橫山B計畫》將土埆厝中的獨居蜂研究再延續。 圖/藤木植人、山冶計畫提供,徐詠倫攝影
2023年《橫山B計畫》將土埆厝中的獨居蜂研究再延續。 圖/藤木植人、山冶計畫提供,徐詠倫攝影

不同於部分藝術作品為了維持完整性而設置圍柵,劉千瑋反倒希望觀眾走上來、靠近作品,近距離觀察獨居蜂巢雕塑。從土地取材的雕塑不能永久保存,而是會隨時間與天氣逐漸融化、碎裂,回歸土地,因此他特別在雕塑裡頭埋下彩蛋,讓每天來此散步的居民,都能感受到雕塑一點點在變化,並在第一時間發現藝術家藏入的訊息,透過如此有機的創作,開啟地方的對話。

對劉千瑋來說,苑裡的老屋也許形體上已逝去,但裡頭的元素與歷史情感,已跟著他的藝術一路前往不同的時空,留下新的生命軌跡。從苗栗原址到嘉義美術館,再到新竹橫山的三叉埤;從遺址到美術館空間,再到藝術季的公共場域,透過藝術讓老屋的情感能以不同形式持續延伸、展開新的對話,如同再生。

2017年《禁山14號》土埆厝原貌。 圖/劉千瑋提供
2017年《禁山14號》土埆厝原貌。 圖/劉千瑋提供

老屋檔案_錦山14號

屋齡:至少百年

前身:住家

再生用途:文物保存展示、藝術創作題材

修整時間:2016~,以不同創作計畫與形式再生

創作思考:農村再生、公共性、精神延續

◎責任編輯:胡士恩、林亞璇

最新文章

布拉瑞揚舞團《我・我們》第二部曲劇照。 圖/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攝影:李佳曄

《我‧我們》第二部曲3/28-30台中登場!布拉瑞揚 x 阿爆 x 磊勒丹再現排灣宇宙

2025/03/25
2023火球祭周邊T-shirt|袖子上由日本插畫家TM Paint創造的角色是...

龐克迷沈奕:感受「我們」是一體的,樂團T-shirt牽起跨國緣分

2025/03/24
aespa 2024年的《Armageddon》推出了CD隨身聽版本。圖片來源/...

K-pop四大行銷術:透過周邊商品與服務,讓粉絲跟偶像不斷連結

2025/03/24
寶可夢烏波&沼王外套|在台灣不易找到烏波的周邊,於日本網拍購入。簡約運動感設計,...

動漫迷羅湘妮:擁有周邊是喜歡的證明,只有自己知道的滿足感

2025/03/24
第16屆信誼兒童動畫獎昨日舉行頒獎典禮,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前排右三)期許信...

信誼兒童動畫獎頒獎 國內外件數創新高 董事長張杏如 期許養護出兒童動畫的沃土

2025/03/22
法國動畫 《吉他漂流記》是信誼兒童動畫獎首次兒童觀眾票選的第一名作品。圖/信誼基...

信誼兒童動畫大獎兩位法國得主分享 站在兒童高度是創作重點

2025/03/22
「靜 • 物」展覽以靜物為主軸,展出9組藝術家作品,涵蓋繪畫、雕塑、錄像與空間裝...

北美館兒藝中心「靜 • 物」以9組藝術家作品開啟對「物」的多重想像

2025/03/21
國際舞壇新星王宇光新作《人之島》,以舞蹈漂泊歐亞島國 串起人和島嶼的力量。
 ...

王宇光《人之島》3/22-3/23衛武營登場!以舞蹈串起人與環境下的島嶼詩篇

2025/03/21
「誠品行動圖書館」滿載逾1,500本圖文書,今日起繞行全台鄉鎮。
 圖/誠品文...

「誠品行動圖書館」出發了!2025全新書車以1500本圖文書繞行全台鄉鎮

2025/03/20
2025第14屆台北雙年展「地平線上的低吟」將於11月1日在臺北市立美術館登場!...

2025台北雙年展「地平線上的低吟」邀全球54位藝術家共探思慕之境

2025/03/20
《祇樹給孤獨園》畫中是佛陀在樹下講金剛經的故事。圖/蔣勳基金會提供

都市叢林裡的靜謐庭院 在樹影鳥鳴間體會蔣勳作品「祇樹給孤獨園」

2025/03/20
超人氣《WITCH WATCH 魔女守護者》動畫前3集搶先大銀幕播映 !滿滿動畫...

YOASOBI獻唱主題曲!《WITCH WATCH 魔女守護者》台北首映從頭笑到尾

2025/03/19
主視覺以「時尚・無盡」為核心概念,共同推動全循環永續時尚。圖/文化部提供

臺北時裝週如何推動永續時尚?文化部次長王時思分享「全循環」讓時尚無限延續!

2025/03/18
新富有樂市《跟神明溝通這件事》於3月22至3月23日在新富町文化市場登場!以市集...

新富有樂市《跟神明溝通這件事》限時開市!占卜、香氛、命理一次滿足

2025/03/18
呂忠翰&陳敏佳攝影展。圖|裏山URAYAMA

呂忠翰&陳敏佳攝影展3/14裏山開展!《巔峰之外》深探影像背後的真相

2025/03/17
戲劇型沉浸式體驗《愛情城市》,邀請你踏入派對,一窺愛的掙扎與抉擇。 圖/驚喜製造...

驚喜製造全新力作!戲劇型沉浸式體驗《愛情城市》Belle’s in Taipei登場

2025/03/17
富邦美術館《路易絲•布爾喬亞》特展,富邦美術館館長翁美慧形容:「這是值得來看三次...

巨型蜘蛛震撼現身 富邦美術館路易絲. 布爾喬亞大展 館長翁美慧:值得來看三次的展覽

2025/03/15
巨型蜘蛛雕塑藝術家路易絲・布爾喬亞台灣首次大型個展,3/15富邦美術館盛大開展。...

開箱富邦美術館「路易絲・布爾喬亞」展覽!三大展區、巨型蜘蛛雕塑一次看

2025/03/14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