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家劉千瑋,將家族土埆厝轉生為持續變化的創作
本文選自《500輯》Issue86「在老屋,翻新生活的視野」
近十年來,台灣民間的老屋再生更加熱絡,從城市至郊外、甚至人煙稀少處,出現越來越多難以定義的場域,設計上則跳脫一昧仿舊,能看見更細膩、個性化的處理,也有打開再生定義的藝術計畫正發生。
此期專題探索老屋再生的多元型態與相處之道,有些原則重複被提及:節制為美、保有彈性、新舊和諧、轉換用途或形式⋯⋯老屋再生不能僅是重現原貌,還要包容當下與未來生活的想像。而建築空間作為記憶生活的實體,當老屋以不同樣貌再打開,將發生的交流累積都值得期待。
2016年雕塑藝術家劉千瑋從德國柏林回到苗栗苑裡的老家,對充滿兒時回憶的家族土埆厝進行修復思考。然而這座從土地取材搭建的老宅,早已隨著自然風化難以修繕,遑論新生。劉千瑋笑說:「它終有一天會倒,不是老天爺推倒它,就是我推倒它。」既然這就是老屋的最終命運,劉千瑋索性試著用自己的專長注入藝術思考,也許考古、也許保存,讓老屋能以不同的形式延續精神。
延伸保存的時空,提供新的觀看視角
經過第一階段的田調採集,劉千瑋將土埆厝裡的屋瓦、土埆材料,以至家族留下的物件、日用品,和土牆裡自然進駐的土蜂巢等進行整理與保存。除了傳統的考古翻模,過程中他也藉工研院駐村的機會,挑戰用3D列印修補缺角破損的古物。透過採集、破壞、修復與再製,這座土埆厝從登記於苑裡「錦山14號」的建物,化身為藝術計畫「禁山14號」。並於2018年原址展出,讓這座充滿家族情感的建築,正式轉為具公共性的展示文物。
2022年劉千瑋再次將「禁山14號」搬進嘉義市立美術館,以博物館的框架,創造另一種觀看形式,讓老屋的精神得以轉換到另一個時空再延續。「藝術能提供的,是相對不一樣的切入世界的角度。」劉千瑋解釋,當一個藝術家將自己的觀點、關注的事情,融入藝術品並呈現在觀眾面前,是有機會創造出更多的對話空間,以及與觀眾溝通的可能性。
這個計畫開啟了劉千瑋對農村再生的「公共性」的思考,因而當「浪漫台三線藝術季」的委託上門時,他打算延伸農村再生的思考,深入了解當地,用藝術提供一點「服務」,讓創作介入不但具有公共性,還能與地方開啟對話。
讓家的概念融入在地日常,開啟對話
劉千瑋花了一點時間觀察位於新竹橫山三叉埤的基地,期間也與當地人交流,發現這裡不只是在地人日常散步、運動會經過的地區,裡頭也隱含著農村發展難以實現的地方想像,因而至今依然是荒煙蔓草,居民只會經過、不會走進去。因此劉千瑋率先在埤塘上放置了幾座平台,像是漂浮在草上,拼起來就成為步道,邀請人們走進這塊區域。
接著他從禁山14號計畫中發現的獨居蜂取材,當時寄生在土埆厝土牆裡的蜂巢,反客為主地將老房牆面變成自己的家,並在這人蜂共居的過程中,無意間參與了彼此的生活、成為雙方文化軌跡的一部分。劉千瑋延伸了這樣的概念,製作兩座巨大的獨居蜂巢雕塑,除了加入獨居蜂的生態保育,也點出農村住居的文化保存問題。
不同於部分藝術作品為了維持完整性而設置圍柵,劉千瑋反倒希望觀眾走上來、靠近作品,近距離觀察獨居蜂巢雕塑。從土地取材的雕塑不能永久保存,而是會隨時間與天氣逐漸融化、碎裂,回歸土地,因此他特別在雕塑裡頭埋下彩蛋,讓每天來此散步的居民,都能感受到雕塑一點點在變化,並在第一時間發現藝術家藏入的訊息,透過如此有機的創作,開啟地方的對話。
對劉千瑋來說,苑裡的老屋也許形體上已逝去,但裡頭的元素與歷史情感,已跟著他的藝術一路前往不同的時空,留下新的生命軌跡。從苗栗原址到嘉義美術館,再到新竹橫山的三叉埤;從遺址到美術館空間,再到藝術季的公共場域,透過藝術讓老屋的情感能以不同形式持續延伸、展開新的對話,如同再生。
老屋檔案_錦山14號
屋齡:至少百年
前身:住家
再生用途:文物保存展示、藝術創作題材
修整時間:2016~,以不同創作計畫與形式再生
創作思考:農村再生、公共性、精神延續
◎責任編輯:胡士恩、林亞璇
最新文章
-
台灣也有馬戲——超過150年變遷,當代馬戲的文藝復興進行中!
2025/04/04 -
女子馬戲,探索溫柔的身體力量/梅芷菱
2025/04/04 -
馬戲可以點亮一座城市/張又文
2025/04/04 -
人人都能練馬戲?精準地失誤?認識馬戲魅力的九個關鍵字
2025/04/04 -
高美館《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Part II館藏選粹4/4登場
2025/04/02 -
北美館展覽「時代劇場」登場!一次看遍杉本博司等17位攝影名家作品
2025/04/02 -
誠品電影院特企放映聚焦青年導演創作!耿軍導演《漂亮朋友》4/8放映
2025/04/01 -
2025清明連假全台16檔展覽推薦!從藝術家視角啟動觀察世界的新濾鏡
2025/04/01 -
專訪日本藝術家平子雄一!看見人和樹木的一萬種可能
2025/04/01 -
童心看世界 第16屆信誼兒童動畫獎台灣兒童創作組揭曉
2025/03/29 -
劉小東「媽祖巡遊」個展誠品畫廊登場!以千里步行經驗畫出信仰之路
2025/03/28 -
蔣勳的《如果我聞:金剛經筆記》 以一朵花的寬度 滋養心靈
2025/03/28 -
一間沒有行銷同事的出版社——專訪啟明出版發行人林聖修
2025/03/27 -
不只以美醜定論——p.n.g.《招牌:》展,探索招牌乘載的時代演變與公眾意志
2025/03/27 -
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11件作品以藝術抵抗被塑造的真相
2025/03/27 -
展覽「陳美玲」登場!以橫跨1974-2025年15件作品剖析台灣母親群像
2025/03/26 -
電影《行者》系列台灣首次全放映募資啟動!限量10場、蔡明亮陪看互動
2025/03/26 -
《我‧我們》第二部曲3/28-30台中登場!布拉瑞揚 x 阿爆 x 磊勒丹再現排灣宇宙
2025/03/25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