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百年製粉廠,台南「小轉角」成共學與社區空間
本文選自《500輯》Issue86「在老屋,翻新生活的視野」
近十年來,台灣民間的老屋再生更加熱絡,從城市至郊外、甚至人煙稀少處,出現越來越多難以定義的場域,設計上則跳脫一昧仿舊,能看見更細膩、個性化的處理,也有打開再生定義的藝術計畫正發生。
此期專題探索老屋再生的多元型態與相處之道,有些原則重複被提及:節制為美、保有彈性、新舊和諧、轉換用途或形式⋯⋯老屋再生不能僅是重現原貌,還要包容當下與未來生活的想像。而建築空間作為記憶生活的實體,當老屋以不同樣貌再打開,將發生的交流累積都值得期待。
「小轉角這帶,就是我們生活的地方。」建築師夫妻黃介二、鍾心怡的住家和事務所「和光接物」位在台南同條巷裡,與其比鄰的「小轉角」座落小南門至大東門間的古城牆遺址邊,是一處近百歲、百坪的空間。歷經約兩年半的研究、設計與施工,小轉角在2022年初夏現身,淺色木門、紅磚牆與黑鐵皮屋頂外觀簡單樸實,進門後通透的空間感令人驚喜。
記載地方記憶的空間
最早這裡是糯米粉製粉工廠,還曾與鄰居共用空間製作麥芽糖、擺設電玩機台等等,後有六十年為麵店與居住使用,曾是附近居民吃碗麵、聯絡感情的情報中心。黃介二與鍾心怡在十五年前移居台南,向凃姓房東租下麵店旁的祖厝,同樣受到凃家照顧的麵店老闆娘,會帶鍾心怡去買菜,代為收信、澆花;麵店兩老離開後,房東向他們探問買下麵店土地的意願。十多年來感受到的暖心人情,就這樣牽引著許多比生命還長的緣份開展,也影響了小轉角的場域精神與經營核心。
負責小轉角營運的李宜蓁,同樣來自和光接物建築事務所,透過建築人視角企劃各種手作課程、建築講座、繪本共讀、藝文展覽等活動,從此處曾發展米食產業的背景延伸主題,延續著街角客廳的功能,讓小轉角成為一處在生活裡學習交流的場所。
尊重修復倫理,也挑戰既有做法
小轉角本屬於不具文資身份的私有老宅,但因申請公部門計畫與補助,仍有修復工法和計畫期限的限制。主掌修復專業的鍾心怡描述,關於房子的過往歷史和屋況,一切都在2019年底啟動設計才被打開來,「我們像醫生,要先診斷現在遇到的問題,才有辦法下藥方,定出要被保存的重要特徵是什麼。」
像是以福州杉為主的純木樑柱結構,留下安全沒有疑慮的部分,被白蟻蛀空的則換新;牆面也只修補殘破的部分而不是全數打掉新做;新做的閣樓扶手與樓梯使用鋼構等等,整體形成深色材料為舊、淺色為新的可辨識關係,這是鍾心怡重視的修復倫理之一。黃介二提到,「很多人來了後跟我們說,覺得室內空間感覺上很輕鬆。」材料有新有舊,因回應當代使用需求而貼近生活。
從修復到經營,都貫徹對傳統工藝的認識學習
整理空間時,團隊想盡方法保留那面手寫往來商號名稱與電話的白灰壁,並從此面牆發現老屋的珍貴特徵「菅蓁壁」;不同於較常見的竹編夾泥牆,早期會以五節芒編織成牆體。此種材料與工法已非常少見,而鍾心怡因緣際會尋得五節芒,和匠師研究技法,由共學社群的孩子進行工作坊仿作完成。展示著菅蓁壁技法的牆,見證著施工期間即開始了各種實驗學習。
傳統匠藝並沒有在空間完工後就退場,小轉角邀請參與修復的泥作匠師蔡啟豐開設抿石子杯墊工作坊,將餘木料與修復留下的海棠花玻璃再利用,讓更多人能在方寸之間認識建築的技藝。「越多人知道古老的技藝與工法並產生興趣,就越有機會留存而不是消失。」
最初開始拆卸樑柱時,附近鄰居都以為這裡會蓋停車場、建大樓,沒想到老廠房被蓋回來,還成為可再走進的空間;不少長年居住在此的鄰居來到小轉角,分享他們對這裡的回憶。於是和老房子一起經歷修復再生的,不只有空間硬體,還有匠師與傳統工法的智慧、人與環境的共生關係,以及地方的生活記憶。
找到與地方的舒適關係
目前小轉角僅在辦課程與展覽活動時會對外開放,李宜蓁提到,規劃空間使用與營運時,都會考量街區的生活氛圍和習慣,「這裡的距離和鄰里很靠近,人潮帶來的聲音、車輛等等都會造成影響,我們一直都在拿捏那個『剛剛好』的狀態,慢慢抓到舒服的步調跟經營強度。」
正是這些人與地方的交集,構成生活的質感和精神,滋養了和光接物如何在一個個住宅設計的案件中,幫業主完成名為「家」的場所。在小轉角裡,他們邀集認同空間價值的人一起關心親子共學、環境與美感教育,打開對住居空間與理想生活的視野,如同過往的麵店,在街角持續共享生活經驗。
老屋檔案_小轉角 ArtDeCorner
屋齡:近百年
前身:製粉廠、麵店、住家
再生用途:辦工作坊、展覽講座的學習空間
修整時間:2019~2022
設計思考:新舊可辨、呈現傳統工藝、保留彈性
◎責任編輯:胡士恩、林亞璇
最新文章
-
美食調香氛10X松菸開展!10款淡香水推薦、3款特展限定美味小食
2025/02/04 -
開創當代眼鏡店想像:Round² Space台南新開店,歐洲老電影裡的覓鏡旅程
2025/01/24 -
喜迎蛇年來走春!台北101進駐6大新店 刷聯名卡最高享7%回饋
2025/01/24 -
蛇年送禮最精選!台北101嚴選最具品味質感伴手禮 還有全台限量一瓶紀念酒
2025/01/23 -
【基隆100碗】評審看榜單-鄭順聰、許效舜、Hally Chen
2025/01/20 -
【基隆100碗】以美食傳承討海城市的時光風味:專訪基隆市文化觀光局長江亭玫
2025/01/20 -
攜手米其林一星Haili登設計之巔衛武營!格蘭利威雙原酒新品亮相
2025/01/17 -
見本生物操刀視覺設計!2025夕陽小鎮虛擬音樂節《燒胎祭》4月登場
2025/01/16 -
宮古島瑰麗酒店3月開幕!荷蘭建築設計師Piet Boon操刀呈現隱世秘境
2025/01/15 -
2025香港直飛不丹!計畫一趟前往幸福國度的旅程
2025/01/14 -
春節去哪玩?The One南園8萬坪園林走春、探索大宅院裡的年味
2025/01/14 -
2025上半年必訪6大國際慶典!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丹麥三日設計節登場
2025/01/13 -
DESKER × 收納幸福 辦公室改造計畫 | 開創新辦公風潮:收納、創新、舒適一手掌握
2025/01/13 -
【本期發刊】讀傳記,經歷不只一種人生
2025/01/10 -
小店永豐跨域名人串連體驗/逆轉地方、走向國際,木想傢工作室與無氏製作如何一步步以文化創意為社會帶來正向循懷
2025/01/10 -
2025國泰航空飛機餐新菜單!攜手米其林逸東軒推出正宗粵饌
2025/01/09 -
小店永豐跨域名人串連體驗/提升在地產業與文化、美學接軌 可可雅米與御鼎興的再創之路
2025/01/08 -
2025 AI雙展:《AI繪動的畫特展》、《AI SPORT》運動體驗展,士林科教館開幕
2025/01/06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