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跨國共製《蝙蝠祭》8月北藝中心登場!走進無蝙蝠世界遊逛「未來夜市」

2024-06-25 20:07 文字編輯/陳宜慧

蝙蝠給人一種不安的恐懼感,但如果蝙蝠消失了會怎麼樣?歷時三年發展,由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攜手倫敦國際戲劇節跨國共製,臺灣藝術家顧廣毅與英國藝術家羅伯特・強森(Robert Charles Johnson)共創作品《蝙蝠祭》(Bat NightMarket)已於英國倫敦完整呈現。這是倫敦國際戲劇節成立75年來,首度出現臺灣藝術家作品,此作結合沉浸體驗、互動裝置與食物設計等,並將於8月31日在臺北藝術節登場!現場採免費預約入場,7月1日晚上六點正式開放報名。

北藝中心與倫敦國際戲劇節共製的作品《蝙蝠祭》,展演現場是一場夜市文化饗宴。 圖/...
北藝中心與倫敦國際戲劇節共製的作品《蝙蝠祭》,展演現場是一場夜市文化饗宴。 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攝影:Ellie Kurttz

一窺《蝙蝠祭》創作概念

2021年北藝中心和倫敦國際劇場藝術節邀約臺灣藝術家顧廣毅創作,他則邀來英國藝術家羅伯特.強森一起共同創作,由強森負責整體視覺、裝置與展場設計,而顧廣毅則是擔任作品概念、各攤位概念與作品文本的創作。此作於疫情期間發想醞釀,過去曾有三階段發表,包含2022年台灣科學教育館〈蝙蝠筵席實驗室〉、2023年倫敦國王學院之倫敦科學藝廊〈蝙蝠早午餐實驗室〉,以及2023年在台北試演場的〈蝙蝠盛宴——第三階段呈現〉。

《蝙蝠祭》主要邀請觀眾走進一個蝙蝠已經完全滅絕的未來世界,不只透過一系列感官體驗去重新認識蝙蝠(一個已經滅絕的生物),也藉此帶領觀眾反思在COVID-19疫情過後,蝙蝠這個物種正在面臨的滅絕危機及生態問題,同時也回顧疫情間各種食物種族歧視,及消逝的亞洲飲食文化等,甚至思考亞洲移民在西方世界所面對的生存困境。

北藝中心與倫敦國際戲劇節共製的作品《蝙蝠祭》,觀眾可吃、可聽、可看、可玩,特製食...
北藝中心與倫敦國際戲劇節共製的作品《蝙蝠祭》,觀眾可吃、可聽、可看、可玩,特製食物設計料理蝙蝠刈包,餡料是以南瓜製作的純素料理。 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攝影:Ellie Kurttz

顧廣毅表示,整部作品設定時空為2035年,蝙蝠因生態浩劫而滅絕,人們透過生物科技打造蝙蝠食用肉,有人吃蝙蝠,也有人怕蝙蝠,進一步思考蝙蝠與人的共存關係。顧廣毅亦指出,「這幾年因為疫情,人們對於蝙蝠總是感到恐懼,認為是不好的生物,但其實蝙蝠在生態鏈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能傳授種子和花粉,是維持生態平衡的要角,也是需要保護的物種。」

為此《蝙蝠祭》從東南亞夜市、亞洲野味海鮮市場、歐美國家市集裡的亞洲小吃攤販等作為想像起點,將攤販形式轉化成一個未來版本的市集。而現場演出亦將結合互動式體驗、視覺藝術裝置、沉浸式表演,引領觀眾從未來看現在,從中更加認識蝙蝠的重要性。但有別於倫敦版本,顧廣毅也透露會順應場地而有所調整臺灣版,因為在不同場地的演出,都是獨一無二的呈現。

北藝中心與倫敦國際戲劇節共製的作品《蝙蝠祭》,是一場探討人與自然生態平衡的沉浸式...
北藝中心與倫敦國際戲劇節共製的作品《蝙蝠祭》,是一場探討人與自然生態平衡的沉浸式體驗表演。 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攝影:Ellie Kurttz

參與《蝙蝠祭》倫敦首演的臺北藝術節策展人林人中也表示,此次演出場地在倫敦科學館的展覽空間,當觀眾漫步在夜市的攤位與攤位之間,除了趣味性,也有藝術與科技跨界結合的意義。「每一個攤位都呈現一道以蝙蝠為主題的創意料理,加上六位表演者湊巧都是亞裔出身,食物設計亦由台灣食物設計師陳小曼擔任,觀眾可以吃到用西瓜做成的蝙蝠血糕、特調的蝙蝠檸檬珍珠茶、用南瓜做成的蝙蝠肉刈包等純素創意料理,並從中引導觀眾深入探索蝙蝠的生態與文化意涵。」

這是一場跨越國界與文化的藝術盛宴,觀者不只能藉此深入瞭解蝙蝠,同時亦可思考人類如何在未來與自然共存。

台灣藝術家顧廣毅與英國藝術家羅伯特・強森共同創作的跨國作品《蝙蝠祭》,日前在倫敦...
台灣藝術家顧廣毅與英國藝術家羅伯特・強森共同創作的跨國作品《蝙蝠祭》,日前在倫敦國際戲劇節世界首演。演出現場當地觀眾喝到特殊調製的蝙蝠檸檬珍珠茶,既有台灣珍珠奶茶的精神,又有新創的口感,令人耳目一新。 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攝影:Ellie Kurttz

▧ 臺灣藝術家顧廣毅

1985年出生於台北,碩士畢業於荷蘭恩荷芬設計學院社會設計研究所、國立陽明大學臨床牙醫學研究所、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研究所,同時具有牙醫師、生物藝術家、社會設計師、教師等多重身分。他將多重領域的專業,運用在藝術創作上,長年關注科學與藝術的結合,使他的作品顯得格外不同。

▧ 英國藝術家羅伯特・強森(Robert Charles Johnson)

畢業於荷蘭愛因霍芬設計學院社會設計研究所碩士,為Studio Ficta工作室創辦人,2022年於倫敦設計博物館駐館。他擅長電影、互動設計和設計研究,關注範圍包括人類學、生態學等,他也擅長透闊虛構寫作,塑造角色和對話,作為設計與研究工具,以獨特的敘事方法,突顯人們在勞動、材料與循環經濟中的廢棄物處理等社會議題。

2024臺北藝術節《蝙蝠祭》

日期:8月31日

時間:10:00-15:00(展覽/每一小時一場)18:30(演出)(免費參與)

報名:https://tpac.org.taipei/festival-taipei/2024/program/972 (7月1日18:00起)

官網:https://tpac.org.taipei/

最新文章

《GAN亭序》-AI沉浸式展演「當代」蘭亭集會.Debugging《易經》,以多...

《GAN亭序》沉浸式展演6/28-6/30双融域亮相!跨域團隊以AI生成書法墨畫

2024/06/28
世界名作登陸臺灣!《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英國泰德美術館海外唯一展出站,高美...

《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6/29高美館登場!以六大展區一窺大師之作

2024/06/28

愛馬仕飛馬行空(ON THE WINGS OF HERMÈS)完整電影版即將上映!

2024/06/27
Matt Mullican: Untitled (Computer Projec...

直擊Art Basel巴塞爾藝術展,七大藝術趨勢進行中!

2024/06/27
萬物糧倉大地慶典「縱谷大地藝術季-漂鳥197」7/1開展!首度串聯花東縱谷地景,...

「縱谷大地藝術季-漂鳥197」7/1登場!攜手6國藝術家展出12件作品

2024/06/26
双方藝廊首度跨出藝廊空間,推出全新展覽「燠運之夏—我的生活競技場」。 圖/双方藝...

巴黎奧運前「燠運之夏—我的生活競技場」登場!10位藝術家一展運動美學

2024/06/26
北藝中心與倫敦國際戲劇節共製的作品《蝙蝠祭》,展演現場是一場夜市文化饗宴。 圖/...

跨國共製《蝙蝠祭》8月北藝中心登場!走進無蝙蝠世界遊逛「未來夜市」

2024/06/25
南村有光6/24夏日夢遊開展,以3大主題交織信義區的霓虹夏日情懷。圖|BIOS

南村有光6/24夏日夢遊開展!以3大主題交織信義區的霓虹夏日情懷

2024/06/25
圖/Artemin Gallery提供

Bito操刀重塑Artemin Gallery全新識別!以鏡射雙A設計打造系列周邊商品

2024/06/24
《最後一個星期天》以誇張的喜劇手法,讓觀賞者在笑容中,反思氣候變遷議題。圖/中信...

以誇張喜劇手法呈現全球氣候危機 《最後一個星期天》讓親子在歡樂中得到反思

2024/06/24
HOUTH個展6/15朋丁登場,以混亂與秩序為題回顧10年成果。圖|朋丁

HOUTH個展6/15朋丁登場!以混亂與秩序為題回顧10年成果

2024/06/21
金枝演社最新作品《西來庵》以台灣人抗日的西來庵事件為靈感,描述一群台灣農民以肉身...

金枝演社大作《西來庵》北藝中心8月首演!以庶民史詩再現小人物群像歷史

2024/06/21
夏季涼感系閱讀正流行!誠品書店Summer Reading主題展強推背脊發涼的驚...

推理迷注意!誠品書店「Summer Reading」主題展推懸疑犯罪驚悚書單

2024/06/20
蔣勳在杭州舉行個展「雲淡風輕」,這是他第一次在杭州辦個展。圖/谷公館提供

在西湖湖畔等風待月光 蔣勳首次杭州個展「雲淡風輕」

2024/06/19
畫室開放中6/4北美館啟動,以素描與拼貼沉澱「威廉肯特里奇個展」觀後感。phot...

畫室開放中6/4北美館啟動!以素描與拼貼沉澱「威廉肯特里奇個展」觀後感

2024/06/18
2024梵谷特展8/24富邦美術館開展25幅真跡探尋後印象派大師的尋光之路。圖|...

2024梵谷特展8/24富邦美術館開展!25幅真跡探尋後印象派大師的尋光之路

2024/06/18
台灣攝影師林祐任首個展「邊界 Ambiguity」於6月14日至9月8日在新竹春...

台灣攝影師林祐任首個展《邊界》新竹春室登場!呈現光影與灰色地帶之美

2024/06/17
耿畫廊的負責人耿桂英(右)與吳悅宇在瑞士巴塞爾藝術博覽會展場。圖/耿畫廊提供

台灣藝廊界重大成就 耿畫廊進入瑞士巴塞爾藝術博覽會主展區與意象無限展區

2024/06/14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