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瘂弦的停筆之謎——訪洪範書店負責人葉步榮

2024/10/26 文/房慧真

1976年夏末,楊牧找來詩友瘂弦、花蓮中學老同學葉步榮,以及愛好文學的酒友沈燕士,一同成立洪範書店。成立之初的第一批書有張系國小說集《香蕉船》,其中一篇〈本公司〉的推銷員台詞:「本公司一直努力再努力,壯大再壯大,擴張再擴張,有一天本公司會變成全世界最大的公司。」

葉步榮笑著說:「當時我們四個人整天唸這句,好像多唸幾次就能成真。」2020年送走老友楊牧,2024年10月又送走瘂弦,在北投近郊的葉宅,空氣中的硫磺味若有似無,勾連出半世紀前的回憶。「我們一人出資七萬五千元,四個人湊出三十萬,這對我們都不是小錢。瘂弦當兵的時候就窮,一直很苦,但他都沒有講。」

葉步榮念起瘂弦,好幾次帶著笑容說「真的很感慨」。圖/胡士恩攝影
葉步榮念起瘂弦,好幾次帶著笑容說「真的很感慨」。圖/胡士恩攝影

同年秋天,瘂弦赴美到威斯康辛大學進修,當時他給楊牧的信裡寫:「我已四十五歲,眼看就是五十歲的老人了,為人作嫁的編輯生涯,似不宜再繼續,如果混著文憑,結束老編生活,在台北找個二三流的大學做個專任教員,閒下來整理一下自己的寫作事業,是為上策。」

1969年瘂弦從軍中退伍接《幼獅文藝》主編,楊牧不贊成他接,原因無他,怕耽誤瘂弦創作。瘂弦1954年與張默、洛夫創辦《創世紀》,1964年寫出代表作〈如歌的行板〉,1965年還有詩作發表,此後是長久的空白。1967年瘂弦受邀至愛荷華寫作工作坊,楊牧持續去信催新作,沒想到瘂弦卻寄了一張滿是A的成績單來,當作交代,楊牧回信:「好好寫些詩罷,再不寫詩,讀者都要把你忘掉了。」

1976年赴美拿學位,原本是為了能結束編輯煩勞生涯,日後在大學任教,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創作。瘂弦曾說:「詩的創作是嬌嫩的藝術,不能停,停了就接不上了。」那年距離他上次發表已闊別十年。人生的計畫總趕不上變化,1977年瘂弦拿到碩士學位歸國,並沒有找個教職,而是從《幼獅文藝》轉進《聯合報》副刊主編,從月刊到日報,烈火烹油的程度更勝一籌。

對洪範書店而言,股東之一成了副刊主編,想必有利於公司營運。葉步榮說,瘂弦的確有幫忙拉稿找作者,但也不敢太明目張膽,因為《聯合報》旗下也有出版社如聯經、聯合文學,「夾在中間的瘂弦很為難,有時候楊牧會抱怨他,覺得他不夠努力。」

當編輯的瘂弦面面俱到,禮數周到,同樣是編輯的葉步榮說:「瘂弦幾乎沒有什麼敵人,這對編輯來說很難做到」,因為編輯退稿常在無意間得罪人,「來稿不管用不用,每一封他一定都親筆回信。」瘂弦1998年自聯副退休後移民溫哥華,每次回來,葉步榮去接他,「行李箱打開來都是加拿大的楓漿、葡萄冰酒,重得很,不知道他一個人怎麼扛回來,都是要送朋友的。」

楊牧的性子耿直,瘂弦常勸他不要直言批評,留有餘地。葉步榮說,楊牧罵瘂弦濫好人,瘂弦也不生氣,「他個性很隨和,有次一群朋友去他家聚餐,吃飯中間他去接電話,講了很久才回來,我們問他是誰打來的,怎麼講那麼久,他說是一個打錯電話的。」

瘂弦出身軍職且有政戰背景,戒嚴時期在編輯台上不免小心翼翼。楊牧曾去信批評瘂弦主持的聯副任意改動作家文字,比前一任主編馬各更保守,葉步榮也覺得瘂弦有時候未免「過份小心」,西西、鄭樹森所編的中國八〇年代傷痕小說選,出版已是解嚴後的九〇年代,「有一篇寫從延安出發的長征經過,瘂弦說這篇不行。」政戰特殊背景仍有好處,葉步榮說,以往朋友們在國外買了什麼「禁書」要寄回來,都是寄到調查局等情治機構轉王慶麟(瘂弦本名)收,好躲過檢查,「最危險的地方往往最安全」。

瘂弦生平只留下一本收錄至1965年作品的《瘂弦詩集》。 圖/洪範書店提供
瘂弦生平只留下一本收錄至1965年作品的《瘂弦詩集》。 圖/洪範書店提供
(左)《瘂弦書簡Ⅰ— 致楊牧》收錄了瘂弦寫給楊牧的兩百多封書信。(右)《瘂弦回憶錄》紀錄了瘂弦自述的生平。 圖/洪範書店提供
(左)《瘂弦書簡Ⅰ— 致楊牧》收錄了瘂弦寫給楊牧的兩百多封書信。(右)《瘂弦回憶錄》紀錄了瘂弦自述的生平。 圖/洪範書店提供

編輯人瘂弦身段柔軟,詩人瘂弦卻不肯輕易放過自己。多年來望穿秋水,編輯、讀者只得一本收錄至1965年作品的《瘂弦詩集》。瘂弦停筆之謎,大家都想問,葉步榮的回答是:「我個人猜測,他就是完美主義,因為他寫的詩已經登峰造極了,他想要再變,好的作家不會重複自己,希望再突破,但突破不是那麼容易,拖著拖著又做編輯,太忙就中斷了。」

「他要求很高,他以前寫了大量少作,他認為是不值得出版的。他17歲流亡途中寫三首詩,來台灣時在軍中報紙發表過,《瘂弦回憶錄》裡我建議他把這三首少作當成逃難經歷的附錄,結果他不肯。瘂弦追求完美,回憶錄雖是他口說別人記錄,出書前他不知道校了幾遍,六、七校有吧,每一次改回來都密密麻麻。」

沒等到瘂弦的第二本詩集,葉步榮心中還有個遺憾:沒能大家一起開書店,「如果可以樓下開書店也兼賣文教用品,出版社在樓上,我們四人退休了在那下棋喝茶,偶爾樓下的夥計往樓上大聲地喊說,老闆,上面還有沒有羽毛球拍,我們覺得這好像很寫意。真有這樣的生活,我想瘂弦就不會移民加拿大。」

瘂弦致葉步榮的親筆信。 圖/葉步榮提供
瘂弦致葉步榮的親筆信。 圖/葉步榮提供

本文選自《500輯》Issue118「瘂弦-能對抗時間的,大概只有詩了」

帶著詩集逃難的少年瘂弦,在半地底房間寫詩的軍人瘂弦,在創作巔峰即停筆的青年瘂弦,每一封投稿無論用或不用必定回信的編輯瘂弦,總是不忘提醒「要寫喲,繼續寫!」的朋友瘂弦,處事圓融幾乎沒有敵人的出版人瘂弦,晚年移居加拿大偷喝高粱後昏倒、不敢告訴醫生和小孩的頑皮瘂弦,一雙總是散發溫柔眼眸的詩人瘂弦⋯⋯我們想呈現的瘂弦先生,如他的詩作,留給讀者閱讀,綿延成思念。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推薦閱讀

一個足夠真誠的人——《如歌的行板》導演陳懷恩談瘂弦

魔術與預言——作家楊佳嫻談瘂弦

Issue118

一個足夠真誠的人——《如歌的行板》導演陳懷恩談瘂弦

一個足夠真誠的人——《如歌的行板》導演陳懷恩談瘂弦

2024/10/25
既被目為一條河——《瘂弦詩集》與我/馬世芳

既被目為一條河——《瘂弦詩集》與我/馬世芳

2024/10/26
魔術與預言——作家楊佳嫻談瘂弦

魔術與預言——作家楊佳嫻談瘂弦

2024/10/25

最新文章

桃園市立美術館與新加坡國家美術館首度攜手跨國合製,推出兒童藝術特展「在藝術中遇見...

「在藝術中遇見大自然」桃兒美館展出!跨國合製邀臺、新5位藝術家現地創作

2025/07/01
勞勃阿特曼的《外科醫生》是他的成名經典之作。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百年紀念,回顧鬼才導演勞勃阿特曼十部生涯代表作

2025/07/01
臺灣第一代水彩畫家、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以八大展區細說藝術家礦業...

臺灣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八大展區一窺時代風貌

2025/06/30

以花創造夢境,在朦朧中有序生長——插花週記 江曼郁

2025/06/29
威廉.透納作品,藍色瑞吉山之日出(The Blue Rigi, Sunrise)...

英國最偉大畫家威廉透納特展 謝哲青談「光之先知」的藝術革命與時代意義

2025/06/27
史上最大規模!英國國寶級藝術大師「威廉.透納」特展首度登台,泰德美術館館藏真跡畫...

史上最大規模「威廉・透納」特展來台!以80件真跡、28件當代作品織構對話

2025/06/27
LANDHILLS|台中——由植物藝術家廖浩哲創立,為一關注自然、人與環境互動的...

傳達言語無法觸及的問候——LANDHILLS 廖浩哲

2025/06/27
花閣樓是郭安妮(左一)一家人個性與情感的體現。圖/黃怜穎攝影

30年社區花店,參與他人的一生——花閣樓 郭安妮

2025/06/27

陪伴最後一次感受花香的機會——拾米豐瓶 寶妮

2025/06/27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