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 2023⇢2025。電影 }孫宗瀚:電影讓觀眾對於危機有更多想法

2025/05/18 採訪/500輯、文字/孫宗瀚

《500輯》發刊五年了,我們在過去製作的131個主題中,挑選出五個題目,向當時參與的企劃人與受訪者提問,一起探究這些議題如何隨著時間與環境的演變,持續帶給我們新的思考和發現。

【Issue】在串流時代,賣有意思的電影——《500輯》第93期,2023年10月13日發行

串流平台帶來眼花撩亂的娛樂選擇,衝擊了電影票房,然而有群人始終以挑剔品味為影迷篩選好片。本期探索台灣獨立片商如何透過敏銳的眼光、說故事的功力,扮演電影與導演們的伯樂,將多元的世界觀帶到觀眾面前。

【Guest】孫宗瀚——好威映象負責人,曾任職於前景娛樂、美昇國際。目前專注於藝術外語片與中國獨立電影的發行,曾發行《世界上最爛的人》、《墜惡真相》、《一部未完成的電影》等片。

2023年底我們製作「在串流時代,賣有意思的電影」專題,你受訪時提到對2024年好威片單的甚感滿意,實際觀眾反應與收穫如何?你又會怎麼描述好威2025年的片單和重點作品?

孫宗瀚:從去年到今年,我們更進一步去接觸到不一樣的觀眾,做不一樣的嘗試。比如blur樂團的紀錄片與演唱會電影,碰觸到聽團的中年人,《一部未完成的電影》觀察到金馬效應帶進來的觀眾,近月首次發行日本片《青春末世物語》見識到迷哥迷妹的力量等等。

我很清楚好威要的方向與風格(但無法用言語具體描繪),2024年的片單可能比較在創造風格,今年我們努力找到藝術與商業的平衡,建立觀眾對好威這個品牌的熱情與黏著度。

即將發行的動畫片《蝸牛少女回憶錄》,是一部給成人看的正向爆哭感人動畫。五月底要上映的法國經典電影《恨》,則是慶祝其30週年、好威首次發行的4K修復作品。我自己很期待夏天要發行的《一念菩提》,相信會讓台灣觀眾對於越來越多危機的世界有更多想法。

婁燁《一部未完成的電影》上映後帶來許多反思。圖/好威映象提供
婁燁《一部未完成的電影》上映後帶來許多反思。圖/好威映象提供
好威近月首次發行日本片《青春末世物語》收穫了不少粉絲。圖/好威映象提供
好威近月首次發行日本片《青春末世物語》收穫了不少粉絲。圖/好威映象提供

電影產業面臨娛樂碎片化、分眾化等挑戰,你有沒有想做的新嘗試?抑或要維持某件事是困難的、需要新的做法?

孫宗瀚:我對於Threads的興起,造成台灣年輕觀眾對於電影市場的影響很感興趣。年輕人在Threads上熱情討論的流量進而帶動票房的現象,我覺得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最直接去面對年輕影迷們,進而了解他們喜歡的東西是什麼,讓我在買片上做出不一樣的選擇。雖然還在摸索,但我覺得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流量即王道。

疫情後又過了幾年,你所見(藝術)外語片的創作取向、關注主題、風格類型,有哪些有趣現象?

孫宗瀚:我常說《寄生上流》改變了全世界藝術電影運作的方式,世界的創作者們開始喜歡用類型片的思維去講述嚴肅主題。簡單地說就是如何讓電影變得「好看」。我最近才聽到柏林的文青們目前最流行的事情,就是在電影院幽微的燈光下,一邊打毛線一邊看電影。我想現在的世界已經沒有耐心去觀賞緩慢的作品,如何讓電影作品跟觀賞電影這件事變得有趣,是目前業界(永遠)需要關注且最重要的議題。

最後,請跟我們分享你近期正在忙碌的事情,工作上有什麼好玩的事情即將發生嗎?

孫宗瀚:回答這些問題的時候,我人正在坎城,影展剛剛開始。非常期待看到決定世界未來一兩年優秀的電影作品,也考驗自己如何整合出一份漂亮又符合好威風格的片單。但今年更特別的事情是,我有小小參與中國導演畢贛的新片《狂野時代》,作為唯一入選坎城影展主競賽單元的華語片,將在坎城世界首映。團隊碰面之後,一定會有很多特別又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

本文選自《500輯》Issue132「與一份報紙共度的時間」

如果問「發刊五年了,有什麼想做的事情嗎?」,專注在企劃工作的《500輯》編輯團隊,試圖用專題回應時間,探索何謂「五年的時間尺度」?我們如何透過一份報紙,在共同經歷的轉變中,藉由拆解主題得到啟發和思考。本期以不同視野回顧過往專題,同時與新的人事物對話。保持好奇的眼睛,用行動向世界發問,這是我們與讀者的慶祝時刻!

◎責任編輯:林亞璇

Issue132

{ 2022⇢2025。城市 }張孝維:空間的引導與安置,科技無法取代

{ 2022⇢2025。城市 }張孝維:空間的引導與安置,科技無法取代

2025/05/16
{ 2022⇢2025。巡演 }陳冠亨:沒有誰單戀誰,合作更有影響力

{ 2022⇢2025。巡演 }陳冠亨:沒有誰單戀誰,合作更有影響力

2025/05/16
鄭宜農:我想問出更好的問題,這讓我很快樂

鄭宜農:我想問出更好的問題,這讓我很快樂

2025/05/16

最新文章

陳澄波最愛的寫生地點之一嘉義公園。公園內設有九處陳澄波畫架,讓觀眾可以從藝術家視...

臺史博「寫生的故事」特展結合主題小旅行,走進陳澄波時代風景

2025/09/26
《Fare》製作台北特輯,從飲食文化、環境地貌、居民生活等角度深入這座城市。圖/...

英國雜誌《Fare Magazine》的台北探索:一座滿足每種飲食需求的城市

2025/09/21

重新理解家,是成為自己的依據——《我家的事》導演潘客印╳演員曾敬驊

2025/09/19
圖/索卡藝術提供

《尚未命名的抵達》梁凱棋×溫晉豪雙個展台南索卡藝術9/20登場

2025/09/19
羅大佑以EP致敬鄧雨賢,兩代音樂巨匠跨時空對話。記者王聰賢/攝影

音樂傳承的使命 羅大佑致敬鄧雨賢 兩代音樂教父跨時空對話

2025/09/19
「聲子蟲」主創吉他手柯明,擅以空間感營造氣場,傳達悠遠長流的演奏風格。

以音樂衡量家的基準,超越言語的表達——聲子蟲柯明

2025/09/19
從小就被鼓勵透過各種創作方式玩耍,畫畫是鄭敬儒隨性私密的個人筆記。

拿著畫筆互看,帶著家的安心感創作——deca joins 鄭敬儒

2025/09/19
一嶼ISland 呈獻臺灣攝影家「李雨軒 Viewfinder 攝影展」,以老相...

「李雨軒 Viewfinder 攝影展」一嶼登場!以老相機觀景窗捕捉光影記憶

2025/09/18
國際重量級作家金英夏,首度來到屏東,10月4日11點在恆春文化中心舉辦講座。圖/...

2025南國漫讀節來到恆春 重量級作家金英夏、吳若權歡慶建城150周年

2025/09/18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