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當代藝術館「安全室」、「環世界日誌」雙主題展覽聚焦災難與萬物共生
在災難、戰爭、個人危機與社會關係的交織場景中,我們該如何找到這世界的容身之處?當人類意識到自己並非無所不知時,是否能傾聽不同物種所感知的一切,理解千萬種「環世界」下,差異共存的可能性。台北當代藝術館(以下簡稱當代館)第五屆「青年藝術計畫」,自5月24日至9月7日展出雙主題展覽「安全室」與「環世界日誌」,透過這兩檔展覽所關注的不同議題與國內外藝術家創作,邀請觀者重新審視並回應我們所處的現實世界及未來想像。
展覽「安全室」5大亮點作品一次看
「臺灣本身就是一個極具特殊政治意義的地方,然而我們仍時常處在一種『看破而無法說破』的微妙氣氛之中,所以我們策展團隊想要以這個廣義的災難為契機,並講述這種作為臺灣人,必須不斷轉換位置、調整自身戰鬥方式的姿態。」—策展人林裕軒
地震撼動土地、風災改變地貌或是政治變局牽動人心,這些看似不同的災難經驗與挑戰,在展覽「安全室」中交織成一種更深層的集體感知,同時引發觀眾思考如何在持續變動中尋找出口。此展由獨立策展人林裕軒策劃,廖聰顥擔任策展助理,邀集來自瑞士、日本與臺灣的七組藝術家:王煜松+地震寫生團、李奧納多‧布爾吉‧特諾里奧Leonardo Bürgi Tenorio(瑞士)、張宸瑋、張程鈞、湯雅雯、劉芳一、藤井光Hikaru Fujii(日本),共同建構出一個既是庇護所、又極度靠近威脅的前線陣地。展覽從廣義的「災難」出發,延伸至自然、政治、戰爭與社會的多重脈絡,提出一個切身而迫切的問題──當威脅無所不在,我們該如何自處?
▍亮點作品1:李奧納多‧布爾吉‧特諾里奧 | 《一層層疊起》
在當代館廣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瑞士藝術家李奧納多‧布爾吉‧特諾里奧的現地創作《一層層疊起》。作品以一棵在2024年康芮颱風中倒塌的苦楝樹為核心,搭配藝術家在臺灣實地踏查期間製作的土磚──將臺灣的泥、沙與黏土層層堆疊、壓製成形,這座由自然災變與人工介入共構的空間,讓人穿梭其間,感受這片土地沉積的痕跡與記憶。
▍亮點作品2:王煜松+地震寫生團 | 《沒有葉子的森林》
匯集21位花蓮創作者,透過實地寫生紀錄近年頻繁自然災害對當地景觀造成的衝擊與變化。本次展出《沒有葉子的森林》延續他們以身體親臨現場、觀察環境變動的創作方式,撿拾海口散落的漂流木搭建畫架帶至上游寫生,最後將畫架留置原地,成為一座沒有葉子的森林。
▍亮點作品3:湯雅雯 | 《補綴、夾層與覆蓋》
藝術家邀請觀眾行走在以水泥、抿石與瀝青等多種材質拼組而成的地面,圍繞空間的水管不時發出流動的水聲,作品如同剝開城市表層,引導觀眾重新思考城市地景中被忽略的隱性結構,以及那些不易察覺卻持續變動的痕跡。
▍亮點作品4:張程鈞 | 《Nice to See You》
此作攜手台灣通勤第一品牌 張家倫、何勁旻共同打造而成,則將一條退役的消防水管彎折,使原本無緣相見的兩端彼此對望、展開對話,透過擬人化的敘事,讓長年隱身於建築之內、默默承受高壓的物件成為主角,提醒我們感知那些無聲卻持續守護我們的存在。
▍亮點作品5:張宸瑋 | 《Volkswagen Transporter T5.gltf》
藝術家之影像素材源於一位烏克蘭基輔大學建築系畢業生以3D建模的方式紀錄下烏俄戰爭波及至一般人民的證據,他以影像布面拼貼的方式再製一輛遭戰火炸毀的汽車,在重構的過程中也揭露這些視覺經驗以及事件與我們密不可分的關係。
展覽「安全室」日期:2025/5/24(六)~2025/9/7(日)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主題策劃展區1F、戶外廣場
官網:https://mocatpe.tw/art04aMVUA
展覽「環世界日誌」6大亮點作品一次看
「在蒼蠅的眼裡,人類的動作慢到不可理喻?」不同物種依據自身感知能力的特色與限制,進而形塑出千千萬萬種的主觀世界。一如策展人林承緯所說的,「『環世界』的概念可以讓我們重新思考做為『人類』平常感覺到的世界,是否對於其他動植物來說,並不是普遍的經驗。透過藝術家的技術與科學家、科學儀器的協作,這些作品試圖靠近各種非人生命的感官經驗,同時也在探問『同理』的可能性與極限。」
展覽「環世界日誌」由科學與當代藝術策展人林承緯(大緯)策劃,集結九組臺灣及國際藝術家:王永安+膚感物種、王懷遠、李宸安、姚睿蘭、提摩西.托瑪森Timothy Thomasson(加拿大)、葉采薇、詹宏祿、羅伃君、羅晟文,跨域攜手中央研究院、國家生物模式中心與演化生物學家曾文宣等研究夥伴,邀請觀眾嘗試貼近不同物種的感官差異,進而思考人類與這些差異共存的可能。
▍亮點作品1:▍羅晟文 | 《伸縮耳》
藝術家首次在臺灣展出的作品。主要探討人類時常忽視的「高頻環境噪音」議題。藝術家親手改造了一組超音波感測器,將貓咪聽覺範圍的頻率轉換為人耳聽得見的聲音,並且自己親身每天24小時、連續佩戴感測器一個月。展覽的現場可以看到配戴過程的即時超音波頻譜、藝術家的睡眠監看錄像以及夢境的日誌,留下「人類嘗試接近其他物種」的實作紀錄。
▍亮點作品2:羅伃君 | 《三隻小豬》
這是藝術家透過長期的田野研究,與豬農、神豬飼主、寵物豬飼主、動物生理學家取得影像與對豬的印象側寫,轉化出基於現實卻充滿荒謬幽默感的影像敘事作品。作品中可以看到神豬、肉豬與寵物豬的三方視訊對話,牠們熱切討論著為何明明都是同一種物種,生活環境與生存方式卻如此截然不同。
▍亮點作品3:詹宏祿 | 《與內在異星相遇》
此件為詹宏祿獲得荷蘭BAD Award首獎的作品,藝術家長期研究人類如何透過天文科學與科幻想像與「外星人」產生關係,並且與腦科學實驗室合作,以AI機械學習技術嘗試「視覺化」腦波訊號,讓內在外星人現身。現場的《異星檔案室》特別邀請藝術家為展覽全新設計一處檔案空間,展出一系列藝術家長期收集整理的外星人檔案資料。
▍亮點作品4:李宸安 | 《萋萋》
最大展間中,坐落著藝術家全新的動力裝置作品《萋萋》,持續緩慢伸長縮短的LED燈管照耀著裝置中心的兔腳蕨。藝術家一反照顧盆栽時常追求的穩定環境,設計出光照隨物理條件持續變化的機械裝置,透過觀察植物在不穩定環境中的調整適應,回看人類介入植物生存的各種心思與行為。
▍亮點作品5:提摩西.托瑪森 | 《好手氣》
此次展覽特別邀請到2024年林茲電子藝術節獲得Prix大獎的重要作品,加拿大藝術家提摩西.托瑪森(Timothy Thomasson)的《好手氣》。作品結合遊戲引擎生成的「荒野風景」與Google街景資料無法避免拍攝到的人類影像,實時生成一幅沒有邊界、持續移動、沒有盡頭的虛擬全景畫。當觀眾躺臥於展場、將感官沉浸於這個無比真實的自然幻境中,我們不禁會開始思考這是否是一種人類親手打造、只有我們感知得到的「數位環世界」?
▍亮點作品6:王懷遠 | 《可愛動物主義》
此為王懷遠的第二件全新創作《可愛動物主義》,展覽現場有一間素雅的嬰兒房,當觀眾拿起桌上的生物圖鑑卡進行掃描,嬰兒房的裝潢與家具竟然瞬間變成用「不討喜、瀕臨絕種動物」的花紋形象裝飾的有趣房間。藝術家利用「幼體可愛化」的技術,將冷門物種放入人類剛出生的環境之中,背後想問的是:「如果小時候房間裡看到的不是熊、獅子、大象,而是珊瑚、蜥蜴、變形蟲,那我們對世界的印象會變成什麼樣子?」
展覽「環世界日誌」展覽日期:2025/5/24(六)~2025/9/7(日)
展覽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主題策劃展區2F
展覽官網:https://mocatpe.tw/art04Zbyra
最新文章
-
魯朴、張天健雙個展橫山書法藝術館登場!以創作重塑書寫與文字的當代意義
2025/05/28 -
2025嘉禾新村展覽!臺北文學館邀請大家想像一間 #______文學館
2025/05/28 -
台北當代藝術館「安全室」、「環世界日誌」雙主題展覽聚焦災難與萬物共生
2025/05/27 -
「奧拉弗‧埃利亞松:你的好奇旅程」6/21北美館登場!17件經典之作再現
2025/05/26 -
郭怡美書店創辦人 郭重興 在時光縫隙裡續家族情感 展閱讀使命
2025/05/22 -
2025台北街頭藝術嘉年華5/23松菸登場!帶來10+組國內外馬戲、高空鞦韆表演
2025/05/22 -
王彙筑入圍第36屆金曲獎四項大獎!非典台語專輯《滴滴答答》深植人心
2025/05/21 -
國美館藝術圖書中心亮相!全面空間改造、近16萬藏書打開閱讀新場域
2025/05/20 -
富邦美術館「印象派」展覽6/11登場!莫內《睡蓮》領銜、一次飽覽52件真跡
2025/05/19 -
《從前,有個奇麗馬》葉郎與王師對談電影與電影院的未來!
2025/05/19 -
{ 2023⇢2025。電影 }孫宗瀚:電影讓觀眾對於危機有更多想法
2025/05/18 -
香色主廚邱一中:在市場劇變中,找到自信的料理語言
2025/05/17 -
一心戲劇團攜手歐洲導演!巴洛克美學歌仔戲《幻蘊迷宮》6月衛武營登場
2025/05/16 -
真誠即是力量─第23屆台新藝術獎「滾動的四連夜—藝術家會客室」側記(下)
2025/05/16 -
鄭宜農:我想問出更好的問題,這讓我很快樂
2025/05/16 -
{ 2022⇢2025。巡演 }陳冠亨:沒有誰單戀誰,合作更有影響力
2025/05/16 -
{ 2022⇢2025。城市 }張孝維:空間的引導與安置,科技無法取代
2025/05/16 -
真誠即是力量─第23屆台新藝術獎「滾動的四連夜—藝術家會客室」側記(上)
2025/05/15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