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2025臺北藝術節9/11-9/28登場!首週5檔必看跨域大作開啟「超限動」之旅

2025/09/11 陳宜慧

在真實與虛構逐漸模糊的年代,自AI機器到網紅人設,從泰雅族傳說到日本妖怪界的山姥,我們都在飲食、文化與自我認同之間,尋找新的出口。自9月11日至9月28日登場的2025臺北藝術節,今年以「超限動」(Reeling Hyperreality)為主題,邀請日本、印尼、美國、德國、菲律賓、臺灣藝術家,以橫跨劇場、影像、舞蹈、裝置與實驗展演帶來8檔售票節目。其中5檔跨域大作主創團隊特別現身說法,引領觀眾搶先一窺創作核心。

第27屆臺北藝術節於9月11日起登場!首週五檔必看節目《演算混亂ㄐㄧㄑㄧˋㄖㄣˊ》、《黏著的手、縫合的山體》、《旅行的舌頭》、《FAMILY TRIANGLE:二生三,三生萬物》與《安琪拉拉拉(無限循環中)》充份回應當下世界的多重現實。 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第27屆臺北藝術節於9月11日起登場!首週五檔必看節目《演算混亂ㄐㄧㄑㄧˋㄖㄣˊ》、《黏著的手、縫合的山體》、《旅行的舌頭》、《FAMILY TRIANGLE:二生三,三生萬物》與《安琪拉拉拉(無限循環中)》充份回應當下世界的多重現實。 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穿越身分、身體與科技邊界!5檔跨域大作一次解密

▍《演算混亂ㄐㄧㄑㄧˋㄖㄣˊ》| 日期:9月13、14日| 地點: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B1 M01多功能室

這是日本表演團體剛左小組(contact Gonzo)首度來台演出!成立於2006年,以即興身體碰撞為創作核心的剛左小組,向來擅於從跑酷、滑板與武術中獲得靈感,發展出獨特且附有原始身體動能的表演語彙,此作與長期合作的機械藝術操作者yang02共同創作而成。

《演算混亂ㄐㄧㄑㄧˋㄖㄣˊ》演出時,場上會出現牆上的投影畫面與字幕、正在隨機打鬥的人們、一個即時播報現場的口述人員,以及兩台被AI操控可觀察現況的機器,會捕捉當下的觀察,並轉譯為文字。剛左小組表示,「兩台機器就像是兩個不同的人格,以各自的角度客觀地觀察現場,其中一台無人搬送車(AGV)為yang02的作品,原先用於類似亞馬遜無人倉庫裡負責搬運貨物的機器人,它原先設定即是在磁性軌帶上運行,這也像是一種技術層面的制約,而另一台則是由滑板車改良的機器人,坐上去可前後左右移動,同時yang02亦可手動操作。」

《演算混亂ㄐㄧㄑㄧ、ㄖㄣˊ》由剛左小組成員進行身體互動,並由AI機器夥伴轉譯為文字。 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演算混亂ㄐㄧㄑㄧ、ㄖㄣˊ》由剛左小組成員進行身體互動,並由AI機器夥伴轉譯為文字。 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於是在眾聲喧嘩的場面下,從人眼去解讀的現場、以機器AI洞察的情勢,想要與AI反其道而行的表演者,一台依照軌道而行、不時發出強光的AI機器,另一台不按牌理出牌,隨時要即興發揮的機器,讓作品不僅關注「人機互動」,更進一步直探「人機協作」的關係,同時也提出一個核心提問:當無法預測的人類身體行為,遇上試圖以「演算」理解世界的 AI,會產生什麼化學變化?

AI的解讀既可能與現場狀態形成荒謬又趣味的對照,也可能反過來影響表演者的臨場反應。當人與機器的視角交錯,節奏被彼此牽動與改寫,現場遂成為一個不斷生成、持續變動的共創場域。

《演算混亂ㄐㄧㄑㄧ、ㄖㄣˊ》由剛左小組成員進行身體互動,並由AI機器夥伴轉譯為文字。 圖/Chris Chen提供
《演算混亂ㄐㄧㄑㄧ、ㄖㄣˊ》由剛左小組成員進行身體互動,並由AI機器夥伴轉譯為文字。 圖/Chris Chen提供

《演算混亂ㄐㄧㄑㄧ、ㄖㄣˊ》紅色機器為無人搬送車(AGV),黑色則是以滑板車改良的機器。 圖/Chris Chen提供
《演算混亂ㄐㄧㄑㄧ、ㄖㄣˊ》紅色機器為無人搬送車(AGV),黑色則是以滑板車改良的機器。 圖/Chris Chen提供

《演算混亂ㄐㄧㄑㄧ、ㄖㄣˊ》。 圖/Chris Chen提供
《演算混亂ㄐㄧㄑㄧ、ㄖㄣˊ》。 圖/Chris Chen提供

▍《安琪拉拉拉(無限循環中)》|日期:9月12、13日 |地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球劇場

由德國劇場導演蘇珊娜.甘迺迪向來以不斷推進劇場邊界、直面存在與內在幽影的提問,成為當代歐洲最具辨識度的創作者之一,此作聯手創作的跨領域藝術家馬庫斯.塞爾則擅長將影像、雕塑、建築與表演交織,營造沉浸式場域,而《安琪拉拉拉(無限循環中)》即為兩人首度合作、於2023年推出的作品,也是此作首次來台演出。

舞台上,一位網紅 ANGELA 從醒來到入睡,經歷出生、生產、衰老與死亡。她的夢境、聲音、思緒與感受不斷在劇場中具象化,成為內在混亂的投射,如同持續發炎的身體狀態。ANGELA 的頭腦與身體既是舞台,也是場景與地景;當夢境幻化為實體,她被迫直視自身。這段由人類集體經驗拼組而成的奇異迴圈,既映照數位時代的焦慮與不安,也引領觀眾踏入後人類意識深處的感官旅程。

這部面向Generation Z的作品,以鏡框框住看似寫實的場景,其實是透過投影所產生的視覺效果,同時台上的演員也以對嘴方式呈現,造就出真實與虛構不分的年代兩者如何共存。台北藝術節策展人林人中表示,「蘇珊娜.甘迺迪是德語劇場界異軍突起的狠角色,主要是她以女性主義的創作特質,在向來以男性為主導的德國劇場中,展現出獨有的女性視角。此外,她的作品經常關注關注當代人們生活在充滿科技跟數位文化之中,我們究竟活成什麼樣子?」

而戲劇構作Helena Eckert亦分享到,「如果我們現在這個世界發生的一切之外,同時還有不同的宇宙也正在發生同樣的事情,但每個宇宙都稍微有些不同,那麼我們的出生跟死亡,或是生活當中,每個事情對個人所產生大小不同的影響時,如果每個多重宇宙都同時存在,又會對當前所理解的現實,產生什麼樣的變化?」

因此,在這些聲響、影像各種媒介間,這件作品會帶領觀眾一直不斷在看見虛與實是如何交流。當我們看向鏡框上方的EXIT時,我們真的能逃脫這一切,抵達某一個截然不同的遠方嗎?一起進戲院感受這個當代語境下的多重宇宙吧!

ANGELA (a strange loop)  過往演出畫面。 圖/© Julian Röder
ANGELA (a strange loop) 過往演出畫面。 圖/© Julian Röder

ANGELA (a strange loop)  過往演出畫面。 圖/© Julian Röder
ANGELA (a strange loop) 過往演出畫面。 圖/© Julian Röder

ANGELA (a strange loop)  過往演出畫面。 圖/© Julian Röder
ANGELA (a strange loop) 過往演出畫面。 圖/© Julian Röder

▍ 《黏著的手、縫合的山體》|日期:9月12至14日|地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11樓排練場1

作品源自「2023 亞當計畫—藝術家實驗室」,由臺灣泰雅族藝術家林安琪 (Ciwas Tahos)與日本藝術家松本奈奈子共同創作。兩人分別追索日本傳說中的「山姥」與泰雅族女性聚落「迭瑪哈霍伊」,展開跨國田野調查,並以女性與酷兒的視角重構山域想像。

如果能把這兩座山縫合在一起,會產生什麼樣的情況?在作品裡,兩人以身體來表演一切。林安琪分享到,「雖然我們兩個是結合各自的口述故事,但在這個作品裡,我們用逆寫的方式,把自己做為女性角色的生命經驗,放入其中,因此整個故事還是保有當代的語境。」而松本奈奈子則說道,「山姥的傳說是一個既遙遠又很接近的存在,所謂的接近,是從小就常聽到相關傳說,所以對此並不陌生,但現實上它又不存在生活當中,因此又有點遙遠,但這個版本跟當初在京都首演時已有很大的不同與變形。」

《黏著的手、縫合的山體》日本藝術家松本奈奈子、臺灣泰雅族藝術家林安琪(Ciwas Tahos)共同創作。 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黏著的手、縫合的山體》日本藝術家松本奈奈子、臺灣泰雅族藝術家林安琪(Ciwas Tahos)共同創作。 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有趣的是,台上充斥著各種元素,囊括山芋、樟樹,其中也包括在舞台中央的一池紙漿,以及台上一捲又一捲的紙;林安琪表示,之所以在現場自己造紙,是因為我們也在討論刻印文化,因為當我在尋找泰雅族的口述故事時,尤其是迭瑪哈霍伊,其實很多是靠日本早期人類學家在台灣田調書寫下來的內容,但早期我們是沒有書寫系統的,因此我們透過現在的作品要重新把我們的故事寫下來。但你仔細看,這些紙張其實非常脆弱,它在表演過程中甚至會碎裂,而這也是隱喻我們族群的脆弱性。

因此,舞臺上,松本奈奈子以肢體詮釋名為「百魔山姥」的年輕女子,以妖怪之身探入深山;林安琪 (Ciwas Tahos)則以迭瑪哈霍伊為想像基礎,以極簡場域勾勒山的輪廓。舞臺幻化成一座既魔幻又真實的山,帶領觀眾展開一場尋覓與對話的旅程。透過重訪傳說與故事,作品開啟跨文化、跨身分的交流,更重新為女性與酷兒進行除魅與賦權。

《黏著的手、縫合的山體》日本藝術家松本奈奈子。 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黏著的手、縫合的山體》日本藝術家松本奈奈子。 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黏著的手、縫合的山體》藝術家林安琪(Ciwas Tahos)。 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黏著的手、縫合的山體》藝術家林安琪(Ciwas Tahos)。 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旅行的舌頭》|日期:9月12至14日 |地點:臺灣大學藝文中心遊心劇場

自2024年臺北藝術節「流行群島」計畫延伸,《旅行的舌頭》由臺灣劇場導演李銘宸、台裔旅日作家温又柔、日本劇場導演張碁(Jang-Chi)和菲律賓藝術家奈絲.蘿柯(Ness Roque)共同創作,以「食物」為載體,追溯身分與歷史的流動:從鮒壽司到菲律賓 Buro,從媽媽的味道到實驗料理,食物與味覺的記憶不僅攪動個人生命經驗,更捲動遷徙、貿易與權力的大歷史脈絡。

舌頭代表了語言、身份認同,也是對味道的想像與連結;李銘宸分享到,「我不喜歡珍珠奶茶,但這是外界對台灣很典型的行銷符碼,因此在討論時,究竟是要聚焦我的喜歡與不喜歡,還是它在我日常生活中與我的關係是否緊密,又或者你會發現到,很多食物其實原本跟台灣沒有關係,但因為各種緣故慢慢與台灣有關,可能因為政治環境、文化的改變,也因為我們的族群一直在遷徙或融合等,因此有時也會理解到,你以為極度相關的食物,其實非常不太一樣。」而這也是團隊在漫長討論過程中經常會觸及到的議題。

此次演出以一張長桌為核心——既是舌頭、廚房中島、砧板,也是餐桌。四位藝術家在其上擺放與食物相關的事物與記憶,端出鹹、甜、酸、苦、鮮的跨界感官盛宴。觀眾被邀請在現場旁觀、遊走、加入,甚至親自「品嚐」故事,在多重感官的交錯中,體會食物所蘊含的個人與集體記憶。

《旅行的舌頭》過往演出畫面。 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旅行的舌頭》過往演出畫面。 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旅行的舌頭》過往演出畫面。 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旅行的舌頭》過往演出畫面。 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旅行的舌頭》過往演出畫面。 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旅行的舌頭》過往演出畫面。 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FAMILY TRIANGLE:二生三,三生萬物》|日期:9月12至14日 |地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藍盒子

繼姊弟三部曲 ──《家庭浪漫》、《祖母悖論》,以及在 2022 年臺北表演藝術中心開幕季首演的《三生萬物》,洪千涵、洪唯堯與曾睿琁再度攜手,進一步探索生育與家庭關係,推出新作《FAMILY TRIANGLE:二生三,三生萬物》持續探索生育與家庭的複雜關係。

此作品將「姊弟、妻妻、姻親」的真實連結搬上舞台,直面深刻提問:若姊姊向弟弟借精,試圖與伴侶的卵子結合,孕育共同的下一代,這樣的選擇是否可行?作品取用家庭動力學中的「Family Triangle」概念,拆解三人之間不斷變化的「二人作用力」。從姓氏、血緣到愛與身分,層層推進,不僅揭示親密關係的張力,也映照每個人作為個體存在的根本課題。

《FAMILY TRIANGLE:二生三,三生萬物》探究姐弟、妻妻、姻親間的關係以及同婚生育的課題。 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FAMILY TRIANGLE:二生三,三生萬物》探究姐弟、妻妻、姻親間的關係以及同婚生育的課題。 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FAMILY TRIANGLE:二生三,三生萬物》創作者洪千涵(左)、洪唯堯姐弟,在作品中爬梳兩人在家庭中的角色與關係。 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FAMILY TRIANGLE:二生三,三生萬物》創作者洪千涵(左)、洪唯堯姐弟,在作品中爬梳兩人在家庭中的角色與關係。 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FAMILY TRIANGLE:二生三,三生萬物》揭示子女姓氏的角力,在臺灣區公所使用的方式是抽乒乓球決定。 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FAMILY TRIANGLE:二生三,三生萬物》揭示子女姓氏的角力,在臺灣區公所使用的方式是抽乒乓球決定。 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北藝中心官網:https://tpac.org.taipei/

►購票請上OPENTIX:https://www.opentix.life

臺北藝術節

2023台北藝術節8/5登場!金獅獎《太陽與海》亞洲首演以34噸白沙將場館變人造海灘

2023台北藝術節8/5登場!金獅獎《太陽與海》亞洲首演以34噸白沙將場館變人造海灘

2023/05/10
2023臺北藝術節「給植物的音樂會」8月登場!北藝中心頂樓花園首開放

2023臺北藝術節「給植物的音樂會」8月登場!北藝中心頂樓花園首開放

2023/07/27
2025臺北藝術節「超限動」9月登場!8檔演出橫跨AI、生態神話多維度作品

2025臺北藝術節「超限動」9月登場!8檔演出橫跨AI、生態神話多維度作品

2025/07/10

最新文章

第27屆臺北藝術節於9月11日起登場!首週五檔必看節目《演算混亂ㄐㄧㄑㄧˋㄖㄣˊ...

2025臺北藝術節9/11-9/28登場!首週5檔必看跨域大作開啟「超限動」之旅

2025/09/11
襲園美術館展出林良材個展《斷與未竟》 以裂口為起點,展開感知、記憶與未竟的重構。...

林良材個展《斷與未竟》襲園美術館展出!以殘形凝鍊當代、描繪時代印記

2025/09/11
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球劇場登場的「英雄有愛公益音樂會」,由勇源基金會執行長陳致遠匯...

「英雄有愛公益音樂會」勇源基金會執行長陳致遠攜手國際音樂家共演高歌

2025/09/10
豪華朗機工「宇宙寫生」10/4當代館登場!以14+1件作品回望過去展望未來。圖|...

豪華朗機工「宇宙寫生」10/4當代館登場!以14+1件作品回望過去展望未來

2025/09/10
2025基隆潮藝術邁入第十年!19組藝術團隊齊聚山、海、城三大展區。
 圖/2...

2025基隆潮藝術9/26登場!19組藝術團隊齊聚山、海、城三大展區

2025/09/09
第一屆台灣國際攝影節「民主的相機」C-LAB盛大開幕!
 圖/Chris Ch...

台灣國際攝影節三大主題展登場!攝影大師羅伯.法蘭克作品首度在台展出

2025/09/08
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9/5開展!50+件作品、4大觀展攻略。圖|第三屆馬祖國際...

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9/5開展!50+件作品、4大觀展攻略,以藝術體驗四鄉五島魅力

2025/09/08
馮國瑄|1989年在花蓮海邊出生,西螺長大,目前住台北大稻埕。近年獲得打狗鳳邑文...

信仰包含著傳統,但信仰不會限縮於傳統價值觀——馮國瑄

2025/09/07
在舞蹈中人類化為鹿靈,引導祖靈回到人間與送返冥界。

日本鹿舞:人鹿神融為一體,在夜裡和諧地像場夢

2025/09/06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