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拿著畫筆互看,帶著家的安心感創作——deca joins 鄭敬儒

2025/09/19 筆談回覆/鄭敬儒、文稿編寫/林亞璇

「『家』總是勾動令人感到安心的想像,暗示著一個可以把危險隔絕在外的屏蔽,是不需要建立武裝、可以安全成長的空間。」談起家與家人,鄭敬儒的語氣中充滿安心,那或許解釋了他創作中縱然瀰漫陰鬱,卻透出平靜暖意的底氣。生長在父母都是藝術家的家庭,鄭敬儒從小就被鼓勵透過畫畫或各種創作方式玩耍。「爸爸有個藝術家朋友黃鴻德,常來家裡喝酒聊天,喝著喝著就會開始畫畫,興致來的時候會叫我和我哥畫個幾筆。那時也沒多想,只是模仿他們畫畫筆觸、發力頓挫的方式,他們看了樂到掌聲鼓勵。」畫出樂趣的鄭敬儒國中開始跟著父親學畫,高中大學接受美術科班訓練,直到現在依然畫著。

鄭敬儒說自己畫畫時不太理性,創作起點常是亂筆塗抹,在實驗玩耍中才慢慢將畫面中的顏色、線條、虛實整理至和諧。那樣不帶太多預設的純粹產出,是一種隨性私密的個人筆記——有些畫作成為朋友搬家的喬遷禮,有些成為deca joins發展靈感的種子,在音樂裡長出如畫般抽象詩意、混濁慵懶的質地。

從小就被鼓勵透過各種創作方式玩耍,畫畫是鄭敬儒隨性私密的個人筆記。
從小就被鼓勵透過各種創作方式玩耍,畫畫是鄭敬儒隨性私密的個人筆記。
鄭敬儒畫室一隅。
鄭敬儒畫室一隅。

從事藝術創作與教育的父親鄭宏章,是家裡第一個開始畫畫的人,母親邵英莉與鄭敬儒都可說是師承父親。「我和媽媽像是兩隻小鳥,一邊做一邊玩,其實一直都不確定自己是不是夠好了,但在創作過程中得到樂趣,想把這份喜悅分享給別人。」在鄭敬儒的印象中,父親從不擺崇高的指導者姿態去談論他人作品,他更像是一位幽默、視角獨特的啟發者。「2020年我和父母在台南辦聯展,開幕日下午遇到日環食,一群人在展場外透過底片、太陽眼鏡之類的深色遮罩觀看,這時我爸拿出了一支焊接用的面具⋯⋯真的好用,因為夠黑。」

經歷過模仿父親風格,想跳脫受其影響的框架,現在則能看見、體會父母創作形式下的哲學和生命力,鄭敬儒不諱言自己的創作表達受到父母審美影響,但更多是被提醒要做一個真誠的人,真誠地生活與創作。「我的父母在藝術創作與待人接物上表裡如一,基於對他們的了解,看見了畫如其人的可愛特質而會心一笑——那就是他們啊。」畫畫作為家庭的共同語言,成為鄭敬儒理解父母的媒介,他能感受到孩子離巢後,父母將大部分的關注與時間回到自己身上,更有餘裕透過創作抒發情緒,回應創作的渴望與衝動。

小時候家中父親收藏許多來自非洲部落的雕塑,讓鄭敬儒對原始野性的藝術品有著特殊的情感,長大後也開始收藏。
小時候家中父親收藏許多來自非洲部落的雕塑,讓鄭敬儒對原始野性的藝術品有著特殊的情感,長大後也開始收藏。

隨著兄弟倆離家、出社會,最近全家從國中開始住的台南房子正式交給哥嫂,鄭敬儒也準備步入婚姻,開始人生新的階段。父親的畫室搬遷,存放生長記憶的空間產生變化,「家」長期穩固的型態重組,因不習慣而生的感傷中,他對家人間無形的連結更感珍貴。「家人們都帶著正向的期待,將空間與生活整頓成喜歡的樣子。其實家就是家人啦,在哪都是家人,不需要一個水泥盒子把大家框在一起。」

請鄭敬儒選一幅能連結對「家」印象與情感的畫作,他直覺回想起父親在家中有許多來自非洲部落、面容凶煞的雕塑收藏。「小時候沒有特別感覺,隨著年紀增長而對這些充滿原始野性的藝術品著迷,於是也開始搜集。在這張今年畫的作品中,桌台上擺著的塑像直愣愣地看著我,我感到很安心。畫裡有小鳥,棕櫚樹,藍到發暗的天空和曬到焦黃的土壤,百無聊賴。」

本期專題封面是鄭敬儒的作品《太陽和微風》。
本期專題封面是鄭敬儒的作品《太陽和微風》。

本文選自《500輯》Issue141家的模樣

家是原點,映照一個人的本來面目。本期收錄五位不同世代男性談論家與自身關係的視角,他們以電影、表演、繪畫、音樂、書寫表達,無論是否直接說愛,相距多遠,家始終在他們心中駐足,成為與世界連結的基礎。家的模樣不斷變形,伴隨著柔軟與堅毅,始終存在你我身上。

◎圖片提供:鄭敬儒

◎責任編輯:胡士恩

Issue141

重新理解家,是成為自己的依據——《我家的事》導演潘客印╳演員曾敬驊

重新理解家,是成為自己的依據——《我家的事》導演潘客印╳演員曾敬驊

2025/09/19
以音樂衡量家的基準,超越言語的表達——聲子蟲柯明

以音樂衡量家的基準,超越言語的表達——聲子蟲柯明

2025/09/19

最新文章

挪威小鎮尤坎利用反光鏡捕捉陽光,讓居民享受到日光。圖/Bjarte Fredhe...

回應生命——在歐洲發現光的意義/陳穎思

2025/11/05
陳詠華|在她的鏡頭中,刻畫著濃烈而曖昧的色彩,她巧妙地捕捉了詩意且細膩的影像。陳...

光線就是畫面的中軸——攝影師陳詠華

2025/11/05
蘇揚庭於金音獎的創作《聲 v.s. 光》,以遊戲搖桿和Finger Drummi...

讓燈靜止,有時需要勇氣——演唱會導演May Su蘇揚庭

2025/11/05
台北當代藝術館推動臺灣影像藝術躍上國際舞台!蘇匯宇個展「三廳電影—總體敘事」於波...

蘇匯宇「三廳電影—總體敘事」波哥大現代美術館展出!12月重返臺北放映

2025/11/05
李亦凡,《鬱卒的平面》(影像示意圖),同展名新作。 圖/© 李亦凡提供

2026年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馮希卡x李亦凡以錄像、人體雕塑直面數位焦慮

2025/11/04
睽違十年!比利時怪才編舞家楊.馬騰斯經典之作《再見狗日子》重啟,首度登台,集結8...

比利時編舞怪才名作《再見狗日子》11/7登場!以70分鐘跳躍挑戰舞蹈極限

2025/11/04
臺中市立美術館開館首展「萬物的邀約」將於2025年12月13日登場! 圖/臺中市...

中美館開館首展「萬物的邀約」12月亮相!呈獻20國、70+組藝術家多元創作

2025/11/03

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七周年特展《吟遊時空 — 霍剛、權純益》於自11月23日展至...

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七周年特展《吟遊時空—霍剛、權純益
》11月登場

2025/11/03
2025 台北雙年展盛大開幕,邀集全球72 位藝術家探討「思慕」的無盡動能。
...

必看2025台北雙年展《地平線上的低吟》北美館登場!集72位藝術家共譜思慕

2025/10/31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