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文化】手機時代的另類文藝復興
2020-03-25 15:30
于國華(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副教授)
文藝復興時期,肖像畫大量出現。新興的肖像畫主角非聖非皇,卻讓後世看到其中傳遞的人文精神。而後,風景喧賓奪主,從背景變成了主題,18世紀以後眾多偉大的傳世作品,只見風景不見人。
即使文藝復興時期,僅有少數人能夠委託畫家創作肖像;直到照像機普及,用影像記錄人生才成為普遍行為。輕便相機豐富了照片中的人生主題,拍照甚至成為旅行的目的,跋山涉水置身現場之中,到此一遊成為永恆的記憶。
拍照功能強大的手機,逼著相機住進了櫥櫃。自拍,是手機攝影對人類文明的偉大貢獻。拍照、修圖、上傳同步完成,由GPS標示著芳蹤的倩影,即刻傳遍全世界。分享在社群媒體的自拍照,人臉佔據視覺焦點,表情姿態才是主題,風景又回到背景填空的命運。
人類大腦的人臉辨視功能,分工細密到眼睛、鼻子、牙齒等影像,各自對應著專職的解析區域。從照片中,大腦可以識人,也能感受到情緒。喜愛看人、更愛被人看的人類本性,終於因為自拍而得到滿足。
面對媒體上無數的自拍影像,大腦像是進入花海的蝴蝶,盡情瀏覽著無窮無盡的姿態,但在持續欣賞表情的興奮之中,也失去了探索心靈的好奇。文藝復興肖像畫所傳遞的人文精神,下場和曾經流行的風景一樣,早已模糊、消失在自拍照片的畫面中。
最新文章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天母萬聖節傳統:有趣而難得的社區文化特色
2024/11/18 -
雀雀/從「俗女」到「影后」看嚴藝文的全面升級
2024/11/16 -
塗翔文/「在熙的男,朋友」:初階同志議題 有哭有笑吸引觀眾
2024/11/11 -
雀雀/「X!又是星期一」:職場甘苦談 看見台灣喜劇的脈絡
2024/11/09 -
Ying C.陳穎/米其林摘星後加速倒閉?再談餐飲評鑑的兩面性
2024/11/07 -
雀雀/台劇「人生清理員」:描繪百態,每個人都該是自己的人生清理員
2024/11/02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新世代建築職人」:建築職人風潮的復興
2024/10/27 -
潘光中/《長樂曲》:剖析「小而美」古偶劇 高熱度絕非天外一筆
2024/10/26 -
藝術收藏家姚謙/一件收藏品的旅行
2024/10/23 -
藝術收藏家姚謙/人色:人物描繪,反應人們對自我認知的演變
2024/10/17 -
于國華/「靠鵝養大」返鄉創「鵝舖子」:餐桌上的向天歌
2024/10/14 -
雀雀/「黑白大廚」:動人廚師故事與華麗對決 讓韓食文化推向國際
2024/10/12 -
Ying C. 陳穎/法國知名老店為何接連陷入困境?談體驗行銷與創造情感連結的重要
2024/10/10 -
馬欣影評/「懼裂」:當黛咪摩兒掉進了「富江」的增殖世界
2024/10/07 -
製作人詹仁雄/韓綜「黑白大廚」拆解:把事情「搞大」,就對了!
2024/10/07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成熟的社會 才懂得欣賞老房子
2024/10/05 -
雀雀/艾蜜莉在巴黎4:在對的時間問世「你的巴黎不是你的巴黎」
2024/10/05 -
雀雀/台劇「今夜一起為愛鼓掌」演技派掌舵 直面觀眾談性談心
2024/09/21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