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自拍文化】「打卡式旅行」當道:為何我們如此熱愛在旅行中自拍打卡

2020/04/05 林俊沅

從搜尋景點、觀看相片評論或IG關鍵字,到親自造訪後拍照、打卡上傳,儼然成為當代旅行的必備模式。 圖/路透社
從搜尋景點、觀看相片評論或IG關鍵字,到親自造訪後拍照、打卡上傳,儼然成為當代旅行的必備模式。 圖/路透社

社群平台的⽇益蓬勃,提供使⽤者上傳照⽚、打卡的平台,⾃拍照無疑成了重要的中間媒介。簡單地將⼿機中的相機鏡頭切換到前視鏡,就能替⾃⼰與美景留下簡單卻深刻的回憶。而從搜尋景點、觀看相片評論或IG關鍵字,到親自造訪後拍照、打卡上傳,儼然成為當代旅行的必備模式。

我們習慣在旅行中拍照,但⾮得「⾃拍」不可嗎?除了⾃拍工具相對簡易之外,⾃拍更是⼀樁拍攝者以⾃⼰為主題精密的策劃:自拍者須謹慎地佈局拍照姿勢、地點、光線等,才能拍出⼀張最好的自拍照,博得在社群平台上的讚美。⾃拍照本⾝可以特寫、強化或者窄化他⼈對旅遊景點的認識,⾃拍的⾓度如若拿捏得好,僅開⼀⼩叢的櫻花,也能拍成花團錦簇的樣貌。將⼿機由上往下拍,將臉側向陽光,⾃然的蘋果肌與亮堂的⾵景照,便能⼀同呈現在⾃拍照中。

過去,我們總崇尚壯遊般的旅遊,強調深刻的⽂化學習與深度的旅遊。然而,現今旅行者透過⾃拍將照⽚上傳到社群平台,更多動機卻是為了「炫耀」,這種心態對比「深度旅行」無疑是相對膚淺的表現。但對忙碌於⼯作、沒有⾧時間假期的現代⼈來說,能短暫偷閒來趟旅⾏,似乎就顯得⾃⼰⽐他⼈更加幸福、更懂的享受⽣活。在旅⾏的時候來張⾃拍,上傳到社群平台向朋友「炫耀」,就成了現代⼈⽣活中的一種⼩確幸。

Instagram上更有「selfie_travel」帳號,分享網友各式有趣的旅行自拍照。

 圖/Instagram 截圖
Instagram上更有「selfie_travel」帳號,分享網友各式有趣的旅行自拍照。 圖/Instagram 截圖

推薦閱讀

【自拍文化】自拍,自戀,自畫像:從奧斯卡最強自拍說起

【自拍文化】潮人藝人自拍群像:我們都是自拍者,行動者和觀眾

自拍

【自拍文化】江振誠:好看的自拍在於舒適的比例

【自拍文化】江振誠:好看的自拍在於舒適的比例

2020/03/30
【自拍文化】林柏宏:自拍是想紀念這一刻的所有人

【自拍文化】林柏宏:自拍是想紀念這一刻的所有人

2020/04/02
【自拍文化】Selina:自拍是一種享受而非自戀

【自拍文化】Selina:自拍是一種享受而非自戀

2020/03/28

最新文章

位於大阪中之島美術館,藝術家矢延憲司作品「Giant Torayan」。圖╱李清...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藝術家矢延憲司的作品軸線

2025/09/15
「夢想成為律師的律師們」劇照。圖/Netflix提供

雀雀/夢想成為律師的律師們:平衡敘事 其實是藏得深的高明性平鋪陳

2025/09/13
同樣是「純植物」,消費者對主餐與甜點的要求和期待截然不同。圖/Ying C. 陳...

Ying C. 陳穎/從理念到餐桌:當代名廚的「純植物」挑戰

2025/09/10
劇場版鬼滅之刃「無限城篇 第一章 猗窩座再襲」在台上映掀起票房熱潮。圖/木棉花提...

馬欣/ 鬼滅之刃劇場版 無限城篇:善惡的複雜矛盾深刻呈現

2025/09/08
天心(前排右三起)、馬志翔主演的「我們六個」,改編自社會真實案件。圖/大愛電視提...

雀雀/我們六個:真實社會事件影視呈現 觸動觀眾反思

2025/08/30
觀賞威廉•阿道夫•布格羅的作品所引發的流連不忍離去之感,是一種只有藝術才能帶來的...

藝術收藏家姚謙/不合時宜的迷戀

2025/08/28
周也主演《錦月如歌》。圖/擷自微博/錦月如歌官方微博

雀雀/《書卷一夢》、《錦月如歌》逆天改命戲中戲 打中觀眾的心

2025/08/23
丹麥哥本哈根的Kastrup Sea Bath,因外觀呈現蜿蜒環狀而被暱稱為「T...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北歐人與自然相處的哲學

2025/08/19
李一桐(左)與劉宇寧主演「書卷一夢」。圖/愛奇藝國際站提供

潘光中/書卷一夢:穿書題材破壞性創新 為傳統古裝題材注入活力

2025/08/16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