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日作家張維中/疫情之下,東京七月物語
信箱裡總是塞了許多廣告傳單。百分之九十九都與我無關,拿出來不假思索就會立刻丟進旁邊的垃圾桶。但很偶爾的時候,會出現附近店家自製的傳單。那些店近在咫尺,折扣的內容都與民生飲食有關,不可否認仍會抓住我的目光。
這天沒被我瞬間丟掉的傳單,來自於住家不遠處的「博多華味鳥」銀座二丁目店。我喜歡這家火鍋專賣店,吃的是九州道地的福岡料理,水炊雞肉鍋。價位不便宜,兩個人去吃的話,一個人至少也要日幣四至六千多圓。
那張廣告傳單令人驚喜,豪氣地寫著:「凡拿到這張傳單的人,有福了。」只要在指定期間內來店,兩人同行就一人免費。真的是太划算了!然而,一想到連續幾周,東京的新冠肺炎確診人數連破百位,甚至還有單日衝破兩百多人的紀錄,為了避免密室群聚,保持社交距離,最後還是忍痛割愛。
生意真的很難做,才會出現這樣破天荒的折扣傳單。進入二O二O下半年,日本有許多商家,尤其是個人獨立經營的店,都因為受到疫情衝擊而倒閉。不痛不癢的「緊急狀態命令」在五月下旬受經濟壓力下解除後,餐飲業的生意稍微回溫,但七月初各地又爆發感染,夜生活鬧區店家成為眾矢之的。
客人鳥獸散,商家又陷入苦境。後台強一點的企業,勉強還撐得下去,紛紛祭出刺激消費的對策,渴望求得疫情中的商機。可是,東京的疫情一天也沒有降溫過。商家想吸引人潮回籠,矛盾的是,就得面臨群聚感染的危機。
六月下旬走在東京街頭,發現不少商家的折扣季已提前開跑。平常在七月上旬,是各商場如火如荼展開折扣的宣傳期,但今年的拍賣都進行得靜悄悄的,躡手躡腳,像怕打擾到別人。其實是因為氣氛不對,又怕過度宣傳吸引人潮,社交距離崩潰,招致輿論的攻擊。
偶爾在回家的路上,我經過喜歡的服裝店,發現折扣原來已經開始,忍不住仍會進去看一看。門可羅雀的店裡,照理說很應該適合慢慢挑選和試穿的,但我總是隨意晃晃就離開。
經歷一場生死攸關的疫情,生活中必要的優先順序,認知得更為清澈了。多一件衣服,不如多一盒口罩和幾瓶消毒酒精來得實際。
向來對於經營網路社群很遲鈍的日本企業,也因疫情有所改變。來店客減少了,必須開拓網購市場,店員開始在IG直播或拍攝短片介紹商品。只不過每次看那些影片,我都忍俊不住。因為每個人都像是被逼著上台做期末報告似的,單調乏味。代表公司的店員不是網紅,不能顯露出任何個人色彩,正經八百的,倒也就是很日本的風格了。
七月的盛事,隅田川花火今年不放了。每年負責轉播大會的東京電視台表示,他們堅持仍要「現場直播」,播的是過去數年來的煙火精華片段。而失去煙火的東京晴空塔也決定在這個夏天舉行「煙火色彩意象」的點燈,聊勝於無,企盼撫慰人心。
短短半年之間,東京的七月,從熱鬧歡慶的天堂跌到地獄。越彌補,越是讓人感到這座城市,怎麼竟有種茫然的,強顏歡笑的苦澀。
翻開行事曆,發現七月二十四日那一天,我還忘了更改。上面仍停著一排如今看來荒謬的字跡:二O二O年東京奧運開幕式。
最新文章
-
瘋狂美術館|你愛吃的鮭魚也成為藝術品了! 240家畫廊齊聚香港,走跳巴塞爾藝術展感受全城瘋藝術
2025/03/31 -
雀雀/Netflix《混沌少年時》:一鏡到底 看見當代父母的教養恐懼
2025/03/29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大蜘蛛進城了-感受藝術家有血有肉的人生
2025/03/23 -
雀雀/苦盡柑來遇見你:敢愛敢恨、活出自己 讓觀眾情感投射的心靈滋養劇
2025/03/22 -
快速取餐、拍照打卡,還是人際互動?淺談餐飲業科技與人文的平衡
2025/03/21 -
雀雀/《難哄》:純愛劇進入「細節時代」 觸動更多觀眾的心
2025/03/15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城市生活:公廁是文明社會的指標
2025/03/10 -
雀雀/是枝裕和「宛如阿修羅」:故事文本不顯過時 更添沈澱思釀的韻味
2025/03/08 -
2025第97屆奧斯卡為什麼是《艾諾拉》大獲全勝?西恩貝克的獲獎帶來的三個啟示
2025/03/04 -
馬欣/「喵的奇幻漂流」:在末日裡訴說希望的美好寓言
2025/03/03 -
雀雀/《童話故事下集》:省視女性成長路 對不同愛情模樣的需求
2025/03/01 -
藝術收藏家姚謙/那個文藝時代:八零、九零年代的台北之感
2025/02/27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寂人甜食:追求頃刻之美
2025/02/23 -
雀雀/李浚赫《我的完美秘書》:將親情與愛情綁定 闡述當代婚戀價值型態
2025/02/22 -
Ying C. 陳穎/人為創造的天然或成未來食品業主流?從FDA禁用「赤蘚紅」食用色素談起
2025/02/20 -
潘光中/韓劇《外傷重症中心》:體現「醫療商品化」帶來的崩潰與解離
2025/02/15 -
雀雀/「九重紫」:見證清醒比瘋魔痛苦百倍的時刻
2025/02/08 -
作家張聰/將尋常的日子浸潤美學中
2025/02/03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