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寫在後疫情時代】北川富朗/當普世價值發生變革,美術的角色將更受重視

2020-05-16 03:41 胡士恩

國際知名策展人北川富朗(Fram Kitagawa),於1990年代後期提出「以藝術活化地方」的創生計畫,20多年來共策劃了「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房總里山藝術祭」等世界級藝術展覽。北川富朗所策劃的藝術祭,以促成藝術家和居民的協作機制,以及作品和場域所產生的特有話語和力量最為著稱。

受疫情影響,2020年北川富朗策劃的三檔藝術祭,包含「房總里山藝術祭 ICHIHARA × MIX」、「北阿爾卑斯國際藝術祭 2020」、「奧能登國際藝術祭 2020」已經確定延期,2021年第八屆「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也將面臨與往年不同的處境。

北川富朗身為策展人,他面對什麼樣的困難和影響?在此時局他如何思考?《500輯》特別邀請北川富朗針對後疫情時代進行以下對話:

三年一度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以農田作為舞台、藝術作為橋樑,連繫人與自然,202...
三年一度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以農田作為舞台、藝術作為橋樑,連繫人與自然,2021年將舉辦第八屆活動展覽。圖中作品為《為了許多失去的窗戶》(2006-)內海昭子。 圖/胡士恩拍攝

500輯:疫情對你個人生活及工作帶來什麼影響?請簡述你現在的生活

北川富朗(下稱北川):就我的情況而言,不論是辦公室所在地東京,或是舉辦藝術祭的市原、大町、珠洲等,開會都是採線上會議方式進行,但還是如隔靴搔癢般非常困擾。大部分的時間我都盡可能待在家裡,因此生活基本就是圍繞在看電視、讀報紙、讀書、做料理等幾件事情上,但也多虧如此,我才得以察覺各種埋藏在字裡行間的情報與報導的出入,對於電視文化也有更多的了解。當然最重要的,是我能夠更從容地對現代社會有更多思考。

500輯:一場藝術祭的籌辦關乎到很多人,延期與否的決策過程中,策展人、藝術家、執行委員,以及地方居民之間如何協議?面對什麼困難?

北川:在依循國家與地方政府的要求下,我們以地方居民的感受為優先考量,因為一場藝術祭從籌辦到開展,得面對大量來自各國或外縣市的訪客。我們盡可能與以地方政府為中心的執行委員會直接溝通,並且更深入理解各方的想法。至於如何做出適當的延展決定,我認為關鍵在於是否能夠充分掌握藝術家的想法、時間規畫及經濟條件。


以「房總里山藝術祭 ICHIHARA × MIX」為例,當時作品已完成半數,在決定延期的當下也暫緩了全部的工作,目前計劃在明年開幕的前三個月開始繼續完成剩餘作品的製作。多數的藝術家在疫情爆發前就已經在現場,為作品做開展前的最後準備,因此,往後即便藝術家無法再次回到到場,我們也能按計畫完成作品的再現。至於要如何重新敲定各項表演藝術活動,這部份就比較麻煩了,旅行事務相關的準備,例如藝術祭的觀展路線和遊程規劃也難以進行。

500輯:你如何在溝通過程中建立信任關係?引導各方達成共識,做出適當的決定?

北川:總體來說,就是得在正確傳達訊息的同時,清楚傳達我們的想法。不論如期開展或延期舉辦,我們會盡可能不造成經濟上的負擔,但針對超出的預算,我們也會說服執行委員會,取得他們的理解和認同。

《神話的繼續》為2017年第一屆奧能登國際藝術祭作品之一,藝術家深澤孝史用海洋飄...
《神話的繼續》為2017年第一屆奧能登國際藝術祭作品之一,藝術家深澤孝史用海洋飄流物做成鳥居,表達當地沿海歷史與海洋文化的關係。2020年第二屆奧能登國際藝術祭已確定延展至明年。 圖/胡士恩拍攝

500輯:疫情讓生活與網路科技產生新的關係,比如網路購物、視訊會議與直播等。在此狀況下,你是否曾經重新思考藝術祭的可能性?「現地」的重要性在未來會有所改變嗎?

北川:在通訊和金融資本的全球化,以及都市化產生的均質文化的環境下,在特定時間、空間所創作出的「特定場域藝術」(Site-specific Art)是我們至今的重點。但現在不僅藝術家要移動(訪日)不便,志工和訪客的動向亦是未知數,因此在這樣的狀況下,大家會思考透過網路來進行特定場域藝術的創作,而影像表達的重要性也會因此提升。在這樣的情勢下,藝術創作如何不受國境封鎖影響,如何因應無法置身創作現場的限制,將會是藝術家面臨的挑戰。

500輯:未來如果疫情過去,當藝術家可以回到地方完成創作,當藝術祭觀眾如願前往現場參與,你想對他們傳遞什麼訊息?

北川:我覺得更為深入、重新探討自然與人類的作品會增加;同時,我也認為以藝術作為媒介的交流和溝通將更為重要,特別是健康、食物、物流、能源、教育、文化等,會比以往更受重視。當普世價值發生變革,當人們不再以經濟至上之際,美術是否能發揮其重要的角色,也將會被世人所論議。

北川富朗 小檔案

1946年出生於新潟縣,東京藝術大學畢業,為「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房總里山藝術祭」等藝術總監,以藝術為題進行地方活化,並擔任Art Front Gallery代表取締役會長。

推薦閱讀

【寫在後疫情時代】陳陸寬/用創意和狂想 提供時代精神下的餐飲服務

【寫在後疫情時代】葉怡蘭/後疫情時代之便當新美學

最新文章

楊紫(左)、李現主演「國色芳華」。圖/LINE TV提供

潘光中/《國色芳華》:高熱度古偶劇 給觀眾提供了什麼樣的情緒價值?

2025/01/25
與可可相同,奶油近年同樣價格狂飆,烘焙業未來發展值得進一步思索。
圖/Ying...

Ying C. 陳穎/奶油價格飆升,烘焙業前路何在?談危機下的創新與永續契機

2025/01/24
「後院」裡看到庇里牛斯牛山的草地景色。圖/于國華提供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渥達尼斯磨坊的星星奇緣

2025/01/20
綜觀新一波台灣中菜風尚,可以明確感受到席捲多年的法菜Fine Dining的強大...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混融與西吃:台灣中菜新風向

2025/01/19
話題韓劇《正年》。 圖/Disney+ 提供

雀雀/金泰梨「正年」演出少年感 以戲抒情道盡人生悲歡離合

2025/01/18
周碧初先生的作品「碧雲寺」。圖/姚謙提供

藝術收藏家姚謙/相遇碧雲寺:精神上的啟動與共鳴才是真正擁有

2025/01/14
富邦美術館推出日本藝術家新宮晉「宇宙—風之旅人」 展覽。圖╱李清志提供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風之旅人-藝術家新宮晉的風動藝術作品

2025/01/13
「家族計畫」柳承範(中)、裴斗娜(右)。圖/friDay影音提供

雀雀/裴斗娜新作「家族計畫」:世界觀不用大,自成一格就很好看

2025/01/11
「魷魚遊戲」第2季全球熱播。圖/Netflix提供

潘光中/誰能逃出生天?《魷魚遊戲2》弱肉強食的韓國階級社會現象

2025/01/04
手機能記錄美食,甚至可直接點餐,節省成本、提升效率。推行餐廳禁用手機,對商家同樣...

Ying C. 陳穎/管太多還是數位排毒?從用餐文化意義思考餐廳手機禁令

2025/01/02
周采詩(左起)、 隋棠、曾沛慈演出影集「太太太厲害」。圖/鹿路電影提供

雀雀/「太太太厲害」:網路迷因昇華版段子 炸出台劇新鮮動能

2024/12/28
八零年代末的新店,遠山的輪廓、燦爛的晚霞和倒影在水稻田中的光影,如夢船的存在。圖...

藝術收藏家姚謙/新店晚霞:如夢船的存在

2024/12/26
法國名廚杜伊塞特使用本地食材。蛙腿和白鰻,構成一幅秋日池塘逸趣。圖/于國華提供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巴黎日常:生活裡的時尚

2024/12/22
朱智勳在「照明商店」中飾演燈具行老闆。圖/Disney+提供

潘光中/驚悚題材也能說出溫情故事 漫改韓劇《照明商店》探究生與死的模糊界線

2024/12/21
「優雅的相遇」有著疫情的反思與感慨。圖/張作驥電影工作室提供

塗翔文/「優雅的相遇」:另一種疫情故事

2024/12/16
生活在佛羅倫斯,除了走踏不盡的古老優美巷徑、走看不完的藝作豪築勝景,買菜做菜本身...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生活俯拾皆樂—在佛羅倫斯買菜

2024/12/15
「現在撥打的電話」劇照。圖/Netflix提供

雀雀/話題韓劇「現在撥打的電話」:現實永遠都比戲劇更不可思議

2024/12/14
孔劉(右)和徐玄振合作的Netflix新劇「一箱情緣」。圖/Netflix提供

雀雀/「一箱情緣」敘事展暖力 受傷靈魂得以安棲

2024/12/07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