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選讀】王淑美/日常生活中的「假新聞」傳播:未經深思熟慮的即時分享

2020/09/14 王淑美(政治大學新聞學系副教授)

獨處、通勤、用餐、排隊,在諸多行動的空檔,尤其是等待時無聊的片刻,人們習慣性拿出手機,指尖滑動一下,看看哪些貼文或訊息會引起注意。 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獨處、通勤、用餐、排隊,在諸多行動的空檔,尤其是等待時無聊的片刻,人們習慣性拿出手機,指尖滑動一下,看看哪些貼文或訊息會引起注意。 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網際網路結構與社群媒體演算法機制,形成去中心化的訊息生產架構,而行動上網普及,則使各種資訊能透過人際網絡即時傳遞。透過智慧型手機的行動網絡,假新聞散播速度更快、範圍更廣。臉書從2008年推出中文版,LINE則是在2011年才正式發表。短短幾年間,已經達到幾乎人人使用的普及率。背後的支撐力量還包括手機市場成熟,4G收訊普及,電信公司推出吃到飽低費率方案,讓行動上網遍及城鄉與各個年齡層。接收訊息的媒介從家中電視、辦公室筆電,移轉至隨身攜帶的手機,消息來源也從傳統新聞媒體移轉到社群媒體。

工業革命以後的現代社會被認為是由效率階層結構所組成,而現代性晚期的社會與前期的關鍵差異之處,有人認為是流動與行動的社會型態。最早提出行動典範的英國社會學者烏瑞(John Urry)曾指出,行動(mobility)是當代社會最明顯的特徵。聽音樂從家裡的收音機,到隨身聽,再到可塞進口袋的播放器;電腦從桌上型,走向筆記型,再發展成人手一臺的智慧型手機。因為生活型態已經從家庭、學校、辦公室等機構定點,演變為更加彈性與流動,資訊接收與傳遞需在移動中進行,這些貼近需求的科技產品才會一推出就大受歡迎。

獨處、通勤、用餐、排隊,在諸多行動的空檔,尤其是等待時無聊的片刻,人們習慣性拿出手機,指尖滑動一下,看看哪些貼文或訊息會引起注意。即時通訊軟體讓我們跟友人的距離只有指尖之遙,而且聯絡人可依社會關係分群組。

在這樣的使用情境下,分享的動作不是基於深思熟慮。往往愈誇大、離奇、驚悚、不合常理的消息,愈會引起我們的注意力。因為群組的成員都是熟人,可開玩笑不必嚴肅,於是順手分享給親朋好友,讓他們也看看這是不是真的,即使出錯也不會有人責怪。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關於假新聞的研究指出,人們分享資訊的類型與動機,第一種是有用的資訊,人們會藉由分享,來表達對朋友的關心與照顧,「這可能對你有幫助」。第二種是對資訊內容感到心理衝擊,例如驚訝、有違常理或名人的八卦,用來作為日常閒聊的談資。在他們的實際訪談中,有受訪者提及,曾收過「到新加坡鄰國馬來西亞會被綁架」的消息,他明知是假的卻分享,原因是「太好笑了,一看就知道是假的」,但也有人說「雖然知道可能是假的,但還是分享給朋友,反正小心為上,就算是假的也沒損失」。新冠肺炎大流行,許多假新聞宣稱喝熱水和曬太陽即可殺死病毒,沒根據的說法被廣泛轉傳。這樣的反應顯示,人們傾向輕忽假新聞的影響,不管是戲謔看待,或是認為即使是假的也沒關係的態度,都助長假新聞的散布。

同樣是華人社會,新加坡也有追求和諧、避免衝突的特性。因此如果是由年紀較大的長輩所傳的假新聞,晚輩通常不敢指正;而親友群組中出現的假新聞,也少有人能直白地拆穿。這點跟臺灣社會頗為相似。不過,這篇研究並未提到臺灣最常遇到的選舉假新聞當使用者的漫不經心,遇上有心人有計畫地策動、散布,其結果是改變選舉或公共政策,所涉及的利益與權力分配都非常龐大。

《破擊假新聞:解析數位時代的媒體與資訊操控》書封。 圖/500輯設計
《破擊假新聞:解析數位時代的媒體與資訊操控》書封。 圖/500輯設計

◎ 本文摘自《破擊假新聞:解析數位時代的媒體與資訊操控》,作者:王淑美、陳百齡、鄭宇君、劉蕙苓、蘇蘅,三民書局出版,原章節標題為〈未經深思熟慮的即時分享〉

◎ 責任編輯:翁家德

推薦閱讀

《社群動物》的求生術與《美利堅網紅帝國》的民意起伏

媒體環境丕變,催生新品種明星

選讀

【選讀】精神科觀察日記:社群上公開生活沒什麼,但別輕忽網友的超譯能力

【選讀】精神科觀察日記:社群上公開生活沒什麼,但別輕忽網友的超譯能力

2020/05/27
【選讀】三大日本美食評論家寫下《東京豬排會議》:用講究方法吃豬排,才是人生佼佼者

【選讀】三大日本美食評論家寫下《東京豬排會議》:用講究方法吃豬排,才是人生佼佼者

2020/06/10
【選讀】輕鬆療癒的育兒日記《Soupy媽媽日記》:用插畫紀錄孩子的兒時穿搭

【選讀】輕鬆療癒的育兒日記《Soupy媽媽日記》:用插畫紀錄孩子的兒時穿搭

2020/07/14

最新文章

「乖狗狗」被讚是年度最佳恐怖片之一。圖/好威映象提供

馬欣/「乖狗狗」:散發伊藤潤二漫畫魅力的恐怖電影

2025/11/03
《妳和其餘的一切》劇照。圖/Netflix提供

雀雀/《妳和其餘的一切》:愛恨昇華閨蜜情 以兩性視角看女性美麗與哀愁

2025/11/01
可頌是近年來最受矚目的糕點實驗場。韓國便有專門店販售各種可頌糕點,包括融合日式飯...

陳穎Ying C. /致敬或褻瀆?可頌之戰:「創新」的門票為何?

2025/10/27
青農謝震山介紹犬香薷的培育條件。圖/于國華提供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泥土的芬芳、天人的和諧:犬香薷

2025/10/27
國際卡司齊聚Netflix「回魂計」。圖/Netflix提供

雀雀/舒淇、李心潔「回魂計」:誰是真正的詐騙受害者?

2025/10/25
此趟鎌倉行所食餐廳,從規模到形式皆極精巧,卻皆展現飽滿的在地與創作性,既有Fin...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悠食鎌倉:Fine Dining新風範

2025/10/19
「因為常玉」是一次多角度的去細讀常玉的分享與交流。圖/姚謙提供

藝術收藏家姚謙/因為常玉:不只閱讀常玉,也閱讀我們的時代

2025/10/16
「暴君的廚師」劇照。圖/Netflix提供

雀雀/暴君的廚師:跳出「免洗追劇文化」 以飲食文化征服全球觀眾

2025/10/11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的展覽「CITY OF OTHERS」,以「1920〜1940年...

藝術收藏家姚謙/時代之聲:「CITY OF OTHERS」展覽

2025/10/02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