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作家葉怡蘭/沒交情難成座上賓,熟客預約制餐廳正夯
近幾年益發深刻的感受─不得其門而入的餐廳,似乎越來越多了。
長年持續追獵美味的我,早習慣不斷搜羅、留記各類餐廳資訊,遇有好奇興趣者便載錄下來,視時間地點機緣一一造訪。上門前當然通常會訂位,在以往,看餐廳狀況,短者前一天或當天,搶手的約三四天到一兩周(國外餐廳則因行程安排緣故會更提早),多半沒有什麼問題……但漸漸地,卻再也不是那麼一回事了。
不單單是需得越來越提早,有些甚至還以年、而非周和月為單位;更多是連提早都無望,有的電話永遠佔線、有的直接線上秒殺,有的連電話號碼都找不著、有的通上話後語帶保留、委婉推托到時看看狀況……
只不過,耐人尋味是,自個兒沒門,可不意味著別人也一樣,總有實力堅強罩得住食友相揪,領你坐上這一位難求搶手餐桌。
慢慢心知肚明,這些世稱「訂位困難」餐廳,其實不管是否公開明示或圈內默契周知,大致上都採「熟客預約制」,不認識、沒交情,便抱歉難成座上賓。
追究其中緣由,我想一來出乎飲食顯學年代的全面來臨,追逐名食名店名廚蔚成紅火風尚,僧多粥少,自然衍生出此種「限定分配」作法。二來應是純屬台灣此地此刻獨特現象,疫情全球肆虐、國境交流封停,以往世界各地迢迢追星吃餐廳的饕客們全留在國內,更令不少原本搶手的餐廳,在供需嚴重失衡左右為難處境下,乾脆直接轉為只服務熟客。
而幾度有幸登堂入室過程中,也著實屢屢為這套運作體系瞠目驚奇:把關之嚴,熟客光是代為訂位還不成,非得本人在場才算數。而這些入門之賓的熱情捧場程度,不單單是每次光顧後便順便預約下一回;最極致是,一口氣直接將來年座位一月一次全部訂滿。
「對我來說,這已經是多少年來、朋友般的相聚和支持了。」食友如是說。
我懂。所以每聽坊間抱怨哪家餐廳姿態高不給訂、或批評這樣的規則不公平不合理;而我,雖因多半在家吃飯、較少頻繁造訪同一店家,導致從來很難晉身熟客,遂也同樣面臨訂不到餐廳的問題,但我卻傾向尊重並寬容看待這景況。
畢竟,隨料理的個人化、風格與創作性越來越被高舉,算是創作者的任性吧!對許多廚人而言,與其面對尚還摸不著頭緒的陌生客,理所當然更願意做菜給長年跟隨且充分理解自己的思維、手路,甚至熟悉各階段演變的欣賞者、鑑賞者享用。
而且,若回頭追溯,這「生客止步」、只做菜給熟人吃的傳統其實自古至今一直都存在,只是多寡問題。古早時候也許藏於貴族富室家廚中,後來有俱樂部、聯誼社、會所;此之外,也多的是不肯受訪、不公開載錄於媒體與指南專書、僅只口碑相傳的神祕餐廳……差別只在於,進入數位時代,社群網路無比發達,人人拍照、打卡,這些大隱於市的所在突然間人盡皆知、人人都想一窺究竟,雜音自然就多了。
然而世間美味處何其多,何須執著非只這瓢飲;客人挑餐廳,有本事有能力的餐廳挑客人,平心說來也是順理成章。唯一只希望,事前挑客無妨,進得門、上得桌來,生客熟客一視同仁就好。
最新文章
樂評人左光平/你怎麼想像現在的金曲獎:「為什麼金曲獎都有這麼多不認識的人?」隱含了音樂選擇方式的推進
2022/07/03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守護香草的天然芬芳:退休人生的香草味
2022/07/01藝術收藏家姚謙/煙雨對照人心「暮雲麥樹」:看不清楚遠方,亦不能亂了自己行腳
2022/06/28影評人馬欣/《尋人啟弒》:被「社會」遺忘的人們 繁華幻象中令人刺痛的底層現實
2022/06/26飲食作家葉怡蘭/自由不羈、熱鬧多端:一路進化的「台味義大利麵」
2022/06/24地下電影/《嬰兒轉運站》:偷窺之後的真實,是枝裕和的不法之徒揭示了「家庭」意象
2022/06/23美食作家陳慶華/絕妙的饗宴:台北米其林指南的最大遺珠 非「他」莫屬
2022/06/23陳穎Ying C. /有了3D印表機之後,我們還需要甜點師嗎?
2022/06/21樂評人王祖壽/學生樂團登大人的蛻變與衝撞:你喜歡怎樣的「理想混蛋」
2022/06/20影評心中的潛力新演員:地下電影X方郁婷、李沐
2022/06/20影評心中的潛力新演員:重點就在括號裡X郭文頤、王渝屏
2022/06/20影評心中的潛力新演員:一頁華爾滋X朱軒洋、陳姸霏
2022/06/20雀雀/百無禁忌《良辰吉時》:串流擁抱各類作品 打開台灣影劇的可能性
2022/06/18文化觀察者李清志/觀看基隆的方式:「水路」服務更浪漫
2022/06/17旅日作家張維中/角川武藏野博物館:等待某種奇蹟的場域
2022/06/14影評人塗翔文/電影「必勝球探」:「節制」風格卻熱血感動 用影像傳達對籃球的滿懷熱愛
2022/06/12雀雀/《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不只是喜劇,也是拍給台灣醫護的一封情書
2022/06/11創意人李擴╱元宇宙裡的市集 虛擬新消費時代商機無限
2022/06/10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