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創意人李擴/藝術收藏未來式:創作與拍賣的世界,正在被區塊鏈改變

2021/03/23 李擴

藝術創作與拍賣的世界,正在被區塊鏈改變。圖/李擴提供
藝術創作與拍賣的世界,正在被區塊鏈改變。圖/李擴提供

「網路哏圖以天價賣出!」最近被這樣的媒體標題吸引著。深入研究後,發現原來有比「在家工作輕鬆月入30萬」更可能的生財之道。於是,我做起白日夢:說不定,前兩天隨手用平板創作的隨手塗鴉,有朝一日也會在藝術拍賣會上被有錢人競標…

NFT(Non-fungible token),是此刻網路媒體與藝術圈的當紅話題。不具實體形態的數位創作品,例如音樂、插畫、影片甚至是遊戲裡的虛擬物品,由於這種區塊鏈上不可複製或刪除的「加密代幣」,因而能像是梵谷《向日葵》或是杜象《噴泉》一樣,擁有獨一無二的原作身分,並且被拍賣收藏。

美國藝術家Beeple是NFT風潮的代表人物,原本只是每天於Instagram發表以電腦製作的數位插畫,去年12月某個周末,他卻在網路交易平台上販售了超過350萬美元的創作品,包括價值80萬美元的MP4影片檔。就在本周,知名藝術品拍賣會佳士得,將Beeple的巨幅數位作品拼貼《最初的五千日》做為拍賣標的,成為首個交易純數位藝術NFT,並接受加密貨幣付款的主要拍賣會。

美國藝術家Beeple是NFT風潮的代表人物。 圖/聯合報系資料庫(左圖:路透社・右圖:佳士得提供)
美國藝術家Beeple是NFT風潮的代表人物。 圖/聯合報系資料庫(左圖:路透社・右圖:佳士得提供)

聽來很不切實際?你是對的。NFT買主入手的甚至不是作品本身,而僅是一組認證代碼,提供了該作品「擁有與交易」的紀錄。至於Beeple那些基於流行文化的奇幻視覺作品,或者是前陣子也以1,500萬新台幣賣出NFT的網路迷因彩虹貓GIF圖,當然都仍然可在網路上免費觀看。

一場稍縱即逝的網路狂歡?或許是,但也可能這是藝術創作邁向真正「數位化」的重要一步。販售Beeple作品的網路平台,背後是著名的比特幣投資人兄弟(電影《社群網戰》鮮活描述了他們與臉書創辦人祖克柏的恩怨),亮眼數字大概只是投資人想要的廣告效果。另一個藝術交易平台,則將疑似抄襲塗鴉藝術家Banksy風格的昂貴作品下架。難以理解的區塊鏈本身,更加深了人們對數位創作品收藏的疑慮。

然而,單就作品本身來看,Beeple高超的數位繪圖技巧與旺盛創造欲望,在當今藝術世界本就有其價值地位。若走傳統老路,他只能將作品印出掛在美術館,就是因為NFT,數位創作得以繼續維持非實體形態。將來,支持新銳創作者的方式,很可能就是以數位方式收藏他們的原作。NFT對傳統美術館與博物館亦可望產生變革,例如,將館藏美術作品以超高解析度圖檔進行限量販售,結合興起的大型數位畫框或是虛擬實境空間,擁有鉅作不再是遙遠夢想。

按照我們時代的走法,藝術的定義,虛擬與實體的界線,接下來只會更加模糊。社群影片網站上爆紅的15秒嬰兒表情、Clubhouse一段值得後世流傳的睿智話語,又或是《薩爾達傳說:曠野之息》神人精湛的遊戲演出,只要有人願意出價,在區塊鏈時代都可以是收藏品。才說呢,你瞧推特創辦人也把首則推文拿出來做NFT拍賣,目前最高出價250萬美元!

推薦閱讀

創意工作者李擴/寫給下一輪普通生活的書店備忘錄

李擴

創意工作者李擴/由澀谷展開的冒險物語:漫畫《炸豬排DJ揚太郎》與PARCO百貨

創意工作者李擴/由澀谷展開的冒險物語:漫畫《炸豬排DJ揚太郎》與PARCO百貨

2020/09/14
創意工作者李擴/寫給下一輪普通生活的書店備忘錄

創意工作者李擴/寫給下一輪普通生活的書店備忘錄

2020/07/20
【寫在後疫情時代】創意工作者李擴/疫情年代,實體書展與線上活動並非二元對立

【寫在後疫情時代】創意工作者李擴/疫情年代,實體書展與線上活動並非二元對立

2020/08/20

最新文章

「乖狗狗」被讚是年度最佳恐怖片之一。圖/好威映象提供

馬欣/「乖狗狗」:散發伊藤潤二漫畫魅力的恐怖電影

2025/11/03
《妳和其餘的一切》劇照。圖/Netflix提供

雀雀/《妳和其餘的一切》:愛恨昇華閨蜜情 以兩性視角看女性美麗與哀愁

2025/11/01
可頌是近年來最受矚目的糕點實驗場。韓國便有專門店販售各種可頌糕點,包括融合日式飯...

陳穎Ying C. /致敬或褻瀆?可頌之戰:「創新」的門票為何?

2025/10/27
青農謝震山介紹犬香薷的培育條件。圖/于國華提供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泥土的芬芳、天人的和諧:犬香薷

2025/10/27
國際卡司齊聚Netflix「回魂計」。圖/Netflix提供

雀雀/舒淇、李心潔「回魂計」:誰是真正的詐騙受害者?

2025/10/25
此趟鎌倉行所食餐廳,從規模到形式皆極精巧,卻皆展現飽滿的在地與創作性,既有Fin...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悠食鎌倉:Fine Dining新風範

2025/10/19
「因為常玉」是一次多角度的去細讀常玉的分享與交流。圖/姚謙提供

藝術收藏家姚謙/因為常玉:不只閱讀常玉,也閱讀我們的時代

2025/10/16
「暴君的廚師」劇照。圖/Netflix提供

雀雀/暴君的廚師:跳出「免洗追劇文化」 以飲食文化征服全球觀眾

2025/10/11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的展覽「CITY OF OTHERS」,以「1920〜1940年...

藝術收藏家姚謙/時代之聲:「CITY OF OTHERS」展覽

2025/10/02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