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人李擴/未來的消費模式:你所購買的一切,就能代表你
三月底,《經濟學人》雜誌製作了大篇幅「零售業的文藝復興」專題,探索未來的消費模式。時值歐美等地因疫情展開封城一周年之際,如荒漠般冷清的街頭與機場幕後,是網路購物的大爆發。
不過短短幾個月的時間,人們的購物方式已大幅改變。原本屬於網購絕緣體的中老年族群,拿起手機訂購直送到府的生活必需品,不再是什麼特異功能。東京老牌的三越伊勢丹百貨樓上,穿著傳統吳服的銷售員大叔,透過筆電螢幕上的Zoom視訊畫面,向客人仔細介紹各款編織物的細節處。
「自工業革命以來,零售業從未像此刻有這樣令人興奮的變化。」雜誌如此寫道。然而,網路購物已經普及了近二十年,電商與實體店鋪的競合關係、關於「新零售」的討論都已是陳腔濫調,此刻,究竟有何不同?發展成熟的大數據分析與當紅AI科技是箇中原因,但最主要的差異,我想還是出於消費者人心思變。
首先,以蒐集個人生活資料的手機為介面,「一對一銷售服務」重新崛起。如商品目錄般需要搜尋瀏覽的傳統電商平台,已不再是許多大型品牌最愛。藉由app蒐集消費者的喜好與習慣,提供來自品牌的主動內容與服務,讓傳統上只有在實體店面能發生的體驗,能夠經由科技實現。數量龐大的人類被迫隔離在家,成了前所未有的契機,以Nike為例,這種「直接接觸消費者」(direct-to-consumer)的模式,竟已占銷售額的40%之多。
另一方面,消費者對商品的生產方式、材料選用與是否對環境友善的意識高漲,加諸社群媒體的傳播力,消費的本質,早已悄悄改變。長久以來,我們享受「大量製造」的低價好處,習慣品牌與通路的力量。然而,病毒、貿易戰與卡住運河的貨輪,一下將全球化供應鏈的破綻表露無遺。
在地生產與工藝、獨立店舖與創作者,如今經由群眾募資、自媒體甚或是直播主,能夠去掉傳統層層剝削的中間通路,直接找到屬性相似的消費者。藉由建構自己的商品與品牌內容體系,即使是小型團隊,也能在這場零售業革命找到天空。加拿大電商平台Shopify,提供品牌在自家網頁上建置電商頁面與結帳方案,去年協助賣出了1,200億美元的商品。
讓西方零售業想學但霧裡看花的,是在中國市場崛起的拚多多現象。原本以小鎮農村消費者為主力,以人多勢眾「抱團殺價」、價廉物未必美的拚多多,經過五年發展演變,成了改寫消費與生產的C2M模式(consumer-to-manufacturer)引領者。
藉由平台獲取的消費行為數據,拚多多反過來針對消費者需求直接向生產者下單,客製化商品(如性價比極高,但需要用戶乖乖提供使用數據的掃地機器人)與真正實現「從農場到餐桌」的蔬果供應,事實上,連品牌宣傳的費用都省掉了。
你所購買的一切,就能代表你。科技對消費帶來的巨大變革,是去除掉多餘的中間商,消費者的欲望心聲,以大數據的形式,將決定未來商品的模樣、生產方式與定價。換句話講,消費世界的未來是否能夠永續發展、體現社會多元?以後你說了算。
最新文章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天母萬聖節傳統:有趣而難得的社區文化特色
2024/11/18 -
雀雀/從「俗女」到「影后」看嚴藝文的全面升級
2024/11/16 -
塗翔文/「在熙的男,朋友」:初階同志議題 有哭有笑吸引觀眾
2024/11/11 -
雀雀/「X!又是星期一」:職場甘苦談 看見台灣喜劇的脈絡
2024/11/09 -
Ying C.陳穎/米其林摘星後加速倒閉?再談餐飲評鑑的兩面性
2024/11/07 -
雀雀/台劇「人生清理員」:描繪百態,每個人都該是自己的人生清理員
2024/11/02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新世代建築職人」:建築職人風潮的復興
2024/10/27 -
潘光中/《長樂曲》:剖析「小而美」古偶劇 高熱度絕非天外一筆
2024/10/26 -
藝術收藏家姚謙/一件收藏品的旅行
2024/10/23 -
藝術收藏家姚謙/人色:人物描繪,反應人們對自我認知的演變
2024/10/17 -
于國華/「靠鵝養大」返鄉創「鵝舖子」:餐桌上的向天歌
2024/10/14 -
雀雀/「黑白大廚」:動人廚師故事與華麗對決 讓韓食文化推向國際
2024/10/12 -
Ying C. 陳穎/法國知名老店為何接連陷入困境?談體驗行銷與創造情感連結的重要
2024/10/10 -
馬欣影評/「懼裂」:當黛咪摩兒掉進了「富江」的增殖世界
2024/10/07 -
製作人詹仁雄/韓綜「黑白大廚」拆解:把事情「搞大」,就對了!
2024/10/07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成熟的社會 才懂得欣賞老房子
2024/10/05 -
雀雀/艾蜜莉在巴黎4:在對的時間問世「你的巴黎不是你的巴黎」
2024/10/05 -
雀雀/台劇「今夜一起為愛鼓掌」演技派掌舵 直面觀眾談性談心
2024/09/21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