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Ying C. 陳穎/當法律難以斷言,我們該如何看待餐飲界的抄襲事件?

2021-10-27 17:44 Ying C. 陳穎

外型設計是當代餐飲創作的重要環節,超越調味、製作等實用功能,但還未受到著作權保護...
外型設計是當代餐飲創作的重要環節,超越調味、製作等實用功能,但還未受到著作權保護。圖/陳穎Ying C.提供

近來英國餐飲界與食譜出版界出了一件驚人的醜聞,倫敦知名主廚Elizabeth Haigh在今年出版的食譜書《Makan》被指控抄襲,不僅多個食譜與內容段落和新加坡作者Sharon Wee的《Growing up in a Nyonya Kitchen》極為雷同,還有食譜被發現修改自其他食譜部落格與食譜書,最後出版社宣布回收下架。

如何界定「抄襲」,在餐飲界是一大挑戰。由於煎、煮、炒、炸、烤等食材處理方式為人類共有,綜合了食材與烹煮法的食譜也被認為屬於「功能性」而非「原創性」,因此即使是能比對文字的食譜,也僅有在食材與烹調方式以外的其他敘述,可被視為「文學表現手法」,而能擁有著作權。至於盤中的作品就更難了,雖然以目前精緻餐飲和甜點的發展趨勢而言,包括表現手法、擺盤、裝飾等外型設計極為重要,也是創造額外營收、為主廚奠定聲譽的重要來源,但這些超越「實用性功能」的存在,還無法正式受到法律保護。近年來全球有許多訴訟案件,台灣也有多起甜點作品抄襲爭議,卻沒有任何代表性的判決能夠樹立典範,最後多半只能訴諸輿論,以公關方式解決。

專業餐飲媒體Eater針對《Makan》的抄襲事件寫了一篇精彩的評論,其中提到兩點特別值得注意。一是「標明引用來源」的處理方式在歐美食譜出版業界幾乎付之闕如,而這和第二點,西方世界對待歐洲中心以外的菜系心態息息相關。面對身處自己文化脈絡以外的菜系,歐美餐飲界會「將(談論與代表該菜系的)資格認證化約成個人生命經驗」,然後再以這種資格認證「將食譜作家與廚師們轉化為該菜系、文化或傳統的單一化身」,並「限制每一種菜系裡僅有一兩個代表,創造稀缺性」。在此操作下,即使該菜系或文化傳統超過了作者或廚師本人的知識,也難以檢驗。譬如Haigh的母親是新加坡華裔、父親為英國人,她自小在英國成長,《Makan》書中的食譜,是她宣稱自己從母親的筆記與食譜中追索整理而來。縱使實際上不見得對新加坡菜、歷史、文化的掌握度夠高,她仍然被視為新加坡菜、甚至新加坡與東南亞飲食文化的代表。因為認同Haigh而給予支持的讀者們,特別是身在歐美的華裔人士,無論是曾經上她餐廳吃飯、還是購買本書予以支持,此刻遭受背叛的感覺特別強烈。

由於Haigh複製的不僅他人的食譜,還包括他人的生長經歷與家族故事,輿論攻擊極為強烈。Eater倫敦的副主筆James Hansen在文章最後表示,「強迫作者成為文化代言人,但他們其實無法代表、且全盤了解該文化」是目前食譜業界的現況,若除了引用來源外,不重新檢視這種製作與出版方法,Haigh的事件將只是冰山一角。

「引用」與「標注來源」不僅在食譜書上少見,在廚師與甜點師的創作中同樣缺乏。而這和整體社會對智慧財的認知與尊重專業有極大關連。在法國,縱使業界食譜流通程度幾乎被視為「公共財」,甜點師與主廚們也從來不吝出版自己招牌作品的食譜書,但許多主廚仍然會在創作時標明自己的靈感來源,也沒有人會以做出和另外一位主廚相同的作品為傲。大眾對飲食的重視使得資訊不對稱狀況較為少見,抄襲或是從未標明對象的「致敬」也少有生存空間。

而在當代,無論是食譜出版業界還是餐飲界都愈來愈看重個人生活經歷與記憶,將之視為可信度的來源,但弔詭的是,這恰恰最難以驗證。當法規尚無法與時俱進保護創作者,抄襲與否最終只能回到主廚與作者的個人榮譽感與良心認定時,提升整個社會的認知更形重要。在Haigh的抄襲事件中,出版社始終保持沈默,僅在一封回覆詢問的電子郵件中簡短表示「由於版權問題,已將本書下架。」結果不僅因忽視查證責任受到社會大眾詰難,更因損及聲譽,自家旗下的其他作者也難掩怒火。回到廚師與甜點師的作品上,我們不能要求每個人都能清楚點出每個作品的身世來歷,但可以培養的是珍惜創作的價值,在尊重他人的想法與心血同時,同樣看重自己,相信自己也能創造獨特之處。

陳穎美食法國

最新文章

話題韓劇《正年》。 圖/Disney+ 提供

雀雀/金泰梨「正年」演出少年感 以戲抒情道盡人生悲歡離合

2025/01/18
周碧初先生的作品「碧雲寺」。圖/姚謙提供

藝術收藏家姚謙/相遇碧雲寺:精神上的啟動與共鳴才是真正擁有

2025/01/14
富邦美術館推出日本藝術家新宮晉「宇宙—風之旅人」 展覽。圖╱李清志提供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風之旅人-藝術家新宮晉的風動藝術作品

2025/01/13
「家族計畫」柳承範(中)、裴斗娜(右)。圖/friDay影音提供

雀雀/裴斗娜新作「家族計畫」:世界觀不用大,自成一格就很好看

2025/01/11
「魷魚遊戲」第2季全球熱播。圖/Netflix提供

潘光中/誰能逃出生天?《魷魚遊戲2》弱肉強食的韓國階級社會現象

2025/01/04
手機能記錄美食,甚至可直接點餐,節省成本、提升效率。推行餐廳禁用手機,對商家同樣...

Ying C. 陳穎/管太多還是數位排毒?從用餐文化意義思考餐廳手機禁令

2025/01/02
周采詩(左起)、 隋棠、曾沛慈演出影集「太太太厲害」。圖/鹿路電影提供

雀雀/「太太太厲害」:網路迷因昇華版段子 炸出台劇新鮮動能

2024/12/28
八零年代末的新店,遠山的輪廓、燦爛的晚霞和倒影在水稻田中的光影,如夢船的存在。圖...

藝術收藏家姚謙/新店晚霞:如夢船的存在

2024/12/26
法國名廚杜伊塞特使用本地食材。蛙腿和白鰻,構成一幅秋日池塘逸趣。圖/于國華提供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巴黎日常:生活裡的時尚

2024/12/22
朱智勳在「照明商店」中飾演燈具行老闆。圖/Disney+提供

潘光中/驚悚題材也能說出溫情故事 漫改韓劇《照明商店》探究生與死的模糊界線

2024/12/21
「優雅的相遇」有著疫情的反思與感慨。圖/張作驥電影工作室提供

塗翔文/「優雅的相遇」:另一種疫情故事

2024/12/16
生活在佛羅倫斯,除了走踏不盡的古老優美巷徑、走看不完的藝作豪築勝景,買菜做菜本身...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生活俯拾皆樂—在佛羅倫斯買菜

2024/12/15
「現在撥打的電話」劇照。圖/Netflix提供

雀雀/話題韓劇「現在撥打的電話」:現實永遠都比戲劇更不可思議

2024/12/14
孔劉(右)和徐玄振合作的Netflix新劇「一箱情緣」。圖/Netflix提供

雀雀/「一箱情緣」敘事展暖力 受傷靈魂得以安棲

2024/12/07
當手機螢幕成為絕大多數食物相關影像的載體時,「專業」該如何定義?圖/Ying C...

Ying C. 陳穎/當社群成主流 「專業食物攝影」還有未來?

2024/12/04
涂善存(左)、張豐豪主演「彈一場完美戀愛」迎來暖心結局。圖/GagaOOLala...

雀雀/音樂愛情劇「彈一場完美戀愛」跨國合作台劇新體質

2024/11/30
洪瑞麟的作品透過朦朧的色調與近景的淡水禮拜堂屋頂去對望遠方的觀音山。圖/姚謙提供

藝術收藏家姚謙/凝視觀音山:變幻之間,書寫屬於自己的心靈故事

2024/11/28
「一部未完成的電影」在描述劇組遇到武漢封城的故事。圖/金馬執委會提供

塗翔文/金馬61:婁燁「一部未完成的電影」 反映出的創作勇氣與堅持

2024/11/25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