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工作交辦給AI?出版工作者李惠貞:我為什麼要放棄體驗,把它外包出去
使用ChatGPT時,偶爾會有個感覺,它給的建議,缺乏脈絡。不知道那些資訊或觀點的來源是什麼,在何種背景及架構下使它得出這樣的結論。因此,在談論「AI對我的工作有何幫助」之前,似乎得先說明「我的工作」,再來談論AI。
我的大半生職涯都在出版界,六年前脫離上班族身份,成為獨立工作者,以推廣閱讀為核心,成立「獨角獸計畫」。獨角獸的企畫及活動大都沒有前例可循,主要基於我自己對這個領域的思考,加上一點創意,當然還有熱愛。
推廣閱讀的時候,我常借用詹偉雄大哥的話——「讀書的重點不是『書』,而是『讀』。」一本書要能成為我們的養分,唯有自己去讀,因為,同一本書,每個讀者的共鳴不同。他人的說書或整理或許能幫助我們了解敘述者的觀點,卻無法幫助我們了解自己。
ChatGPT可以摘要重點,但是,500字簡介的意義是什麼?我們真正「知道」了什麼?他人認為的重點,等同於你我的嗎?在其他工作上,效率或許能幫上大忙,然而以閱讀來說,效率恰巧是我認為有害的追求。閱讀最棒的是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成為自己,這件事如何假手他人?
因此,對我的工作來說,目前ChatGPT的幫助非常有限。但還有更為根本的一點,我認為「為什麼」應該優先於「做什麼」。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無法說服自己的工作,基本上我不太會做。如果我對工作並沒有厭煩或無趣的感受——也許仍有辛勞費力的部分,但連這部分也是享受的——那麼,我為什麼要放棄自己的體驗,把它外包出去?
李惠貞:ChatGPT做不到的事?
ChatGPT免費版:
以下是一些ChatGPT無法做到的事情:1、沒有真正的情感:ChatGPT雖然可以模擬回答問題,但是它沒有真正的情感,它無法感受到痛苦、愛、喜悅,也無法像人類一樣具有情感共鳴。
2、無法理解複雜的上下文:ChatGPT只能通過統計學方法和機器學習算法來學習語言和溝通,它無法理解複雜的上下文和語言遊戲。
3、沒有人類的直覺:ChatGPT無法像人類一樣依靠自己的直覺來解決問題。ChatGPT的回答只是基於大量訓練數據和演算法的結果,而非依據個人經驗和感覺。
4、無法接觸真實的世界:ChatGPT只能透過文字、語音等方式與人交互,它無法像人類一樣體驗真實的世界。
總的來說,ChatGPT具有其優勢,例如快速回答問題和提供準確的結果,但也存在一些限制。ChatGPT無法感受情感、理解複雜的上下文、依靠直覺來解決問題和接觸真實的世界。
我認為ChatGPT、AI最有價值的地方,不在於它能替我們解決哪些事,而是使我們逐漸看清,對我這個「人」來說,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就和人類歷史上任何新發明一樣,AI就是工具,工具能有何表現,重點在於使用的人。我鼓勵每個人都花點時間對新工具稍作了解,卻不必帶著恐懼看待。工具其實就是使用者的延伸,你是什麼樣的人,工具在你手上,就會往你的意志及想望去發展。所以重點不在於工具,而在於你是否知道,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花了一兩天試用ChatGPT,我感覺,目前它最能幫上忙的是提供一份底稿或架構,對於制式(相對枯燥)、有標準答案或版本的工作,真的能省下許多搜尋或自己產出的時間。因此我丟了幾個影片給還是社會新鮮人的女兒參考。我自己的使用經驗,它有時會給出無中生有的答案,例如推薦的餐廳,實際Google發現根本不存在。我沒有進一步了解原因,相信新版本也許會減少這類問題,但目前我大概不會再花心思去思考它能幫我什麼。
話雖如此,我樂見各種關於AI的討論。不論AI能取代或不能取代人類的什麼部分,深入探討都有意義。想起《人性較量》作者說的,「我們忘了什麼值得讚嘆,而電腦正提醒我們。」
一個人的工作如果沒有(或不需要)個人特質,誰來做都一樣,那麼確實有可能被取代。但若是每個人來做都不一樣,取代不會那麼容易發生。藉《是你讓工作不一樣》一書重點來為我的個人意見總結——「不是工作定義你,而是由你來定義工作」。
本文選自《500輯》Issue80「我和AI一起工作?」
╭─────────────────╮
< 500輯:請ChatGPT介紹本期專題
╰─────────────────╯
ChatGPT:尊敬的讀者: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一直以來都是科技界矚目的焦點,近年來更以驚人的速度發展,深刻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工作和社會。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我們不能不關注AI的新潮流,探索它的未來趨勢。希望這篇專題能引起您對於AI接手工作的關注和興趣,促使更多的討論和思考。期待您閱讀這篇引人入勝的專題,並對於AI接手工作的議題提出您寶貴的意見與看法。謝謝!
您真誠的,
ChatGPT
◎責任編輯:胡士恩、林亞璇
最新文章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渥達尼斯磨坊的星星奇緣
2025/01/20 -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混融與西吃:台灣中菜新風向
2025/01/19 -
雀雀/金泰梨「正年」演出少年感 以戲抒情道盡人生悲歡離合
2025/01/18 -
藝術收藏家姚謙/相遇碧雲寺:精神上的啟動與共鳴才是真正擁有
2025/01/14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風之旅人-藝術家新宮晉的風動藝術作品
2025/01/13 -
雀雀/裴斗娜新作「家族計畫」:世界觀不用大,自成一格就很好看
2025/01/11 -
潘光中/誰能逃出生天?《魷魚遊戲2》弱肉強食的韓國階級社會現象
2025/01/04 -
Ying C. 陳穎/管太多還是數位排毒?從用餐文化意義思考餐廳手機禁令
2025/01/02 -
雀雀/「太太太厲害」:網路迷因昇華版段子 炸出台劇新鮮動能
2024/12/28 -
藝術收藏家姚謙/新店晚霞:如夢船的存在
2024/12/26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巴黎日常:生活裡的時尚
2024/12/22 -
潘光中/驚悚題材也能說出溫情故事 漫改韓劇《照明商店》探究生與死的模糊界線
2024/12/21 -
塗翔文/「優雅的相遇」:另一種疫情故事
2024/12/16 -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生活俯拾皆樂—在佛羅倫斯買菜
2024/12/15 -
雀雀/話題韓劇「現在撥打的電話」:現實永遠都比戲劇更不可思議
2024/12/14 -
雀雀/「一箱情緣」敘事展暖力 受傷靈魂得以安棲
2024/12/07 -
Ying C. 陳穎/當社群成主流 「專業食物攝影」還有未來?
2024/12/04 -
雀雀/音樂愛情劇「彈一場完美戀愛」跨國合作台劇新體質
2024/11/30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