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Ying C. 陳穎/誰是下一個暢銷食譜書作者?從美國經驗看台灣出版市場

2023-11-22 16:03 Ying C. 陳穎

前陣子在《紐約時報》上讀到一個十分有意思的主題,談TikTok(抖音國際版)上的KOL們如何重塑美國食譜書市。TikTok在全球引起短影片風潮,不僅改變社群媒體生態,甚至因背後可能的信息竊取疑慮上升至國安議題,引起包含台灣在內的多國政府禁止政府工作人員使用。然而,TikTok在年輕族群間取得巨大成功,同時也是用戶黏著度最高、直接導購力最強的社群媒體平台事實卻不可忽視。

喜歡的網路內容創作者出書,你會購書支持嗎?圖/Ying C. 陳穎提供
喜歡的網路內容創作者出書,你會購書支持嗎?圖/Ying C. 陳穎提供

《紐約時報》該文中提及,近兩年許多在TikTok上擁有超過百萬追蹤的創作者紛紛出版食譜書,縱使過去沒有絲毫專業烹飪經驗與背景,但挾著在TikTok的高度影響力,不僅銷量遠超食譜書類別平均銷售額,更有登上全體出版品暢銷排行榜首位的案例。這也連帶重塑了出版商的出版策略,如DK出版社便成立了一個網路知名人物出版品部門,且在過去兩年內出版了六本由TikTok知名創作者撰寫、並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的食譜書。

說全由TikTok創作者「撰寫」或許不那麼精確,因為文字與靜態影像並非這些影音創作者原本熟悉或擅長使用的媒介,他們之中絕大多數人也沒有出版經驗。因此,出版社需要投入大量資源,支援這些創作者順利產出品質良好的書籍,包括專業團隊協助重新測試、量化、紀錄食譜,拍攝書籍的攝影作品,甚至包括量身定做行銷方案,以規避TikTok上會刻意降低廣告觸及率的精密演算法。

將影音作品轉為靜態內容的挑戰不可謂不大,除前述外,最關鍵的一點或許是如何在靜態內容中保留影音創作者的個人魅力。而這一點,出版社的切入角度與看待市場的敏銳度,便不見得有創作者的自身判斷來得準確。由於TikTok的平台特性,創作者需要有極強的個人特色才能脫穎而出,可能是誇張的影片視覺效果、風格化的表演等,許多需要本人出鏡,透過聲音、表情與肢體動作與受眾建立連結,而這些特色都非紙本媒介能夠良好呈現。以出版《The Korean Vegan》純素韓國料理食譜書的Joanne Lee Molinaro為例,其TikTok烹飪影片伴隨著她充滿感情的口述個人故事與經驗,吸引了超過三百萬追蹤者。當將此風格書面化時,Joanne選擇在書中加入大量的私人故事散文與照片,原本遭出版社刪減許多,但Joanne卻堅持保留,甚至連書封都是經過其TikTok追蹤者票選才定稿。

對網路明星來說,出書不是主要的收入來源,但在翻天覆地的網路時代,對比網路內容創作,出書仍然奇蹟般地維持著更尊崇的地位,而書籍作者的頭銜帶來的社會肯定也別具意義。同時,許多讀者也認為,食譜書比起網路上的食譜更值得信賴。因此,對這些新晉作者來說,即使可能只是錦上添花,出書仍有足夠誘因。

和美國出版商看到的美麗新世界相較,台灣出版界或囿於閱讀人口不足、法規缺失、購物平台競爭等環境不利因素而陷於短期生存危機中,但無力應對閱聽習慣改變、無法與時俱進更易出版與行銷策略,以致著重短線操作,卻使沈痾難解。別說網路人物出版品部門,絕大多數出版社根本無力培養、支援本土作者。書市以翻譯作品為重,且越來越多作品並非交由本地譯者,而是直接購買中國譯文後簡轉繁。更有甚者,甚至省下審訂與校對工作。

自網路尋找有潛力的作者,如1990與2000年代的部落格作者,到2010年後Facebook與Instagram的KOL,全球皆是如此。然而,本地出版社給予作者的支援不僅少,還持續縮減中。許多時候,一本書的企劃與概念就已來自作者原有的內容,到了製書階段,不僅文字、攝影全由作者一人獨立完成,後端行銷還需仰賴作者發揮在網路上的影響力宣傳、銷售。由於書市慘淡,版稅收入僅是聊備一格,更別提寫書過程損失投身其他計畫的機會成本。除了榮譽感與社會肯定,也實在很難找到別的誘因出書。對台灣出版業來說,比起從另一個當紅媒體平台尋找潛力股,《紐約時報》一文帶來的啟發,應當從培養專業分工團隊、培養作者也培養讀者開始。除了問「讀者究竟想看什麼樣的書?」外,或許更該問「為什麼讀者要看書?」、「為什麼作者要寫書?」。

陳穎

最新文章

楊紫(左)、李現主演「國色芳華」。圖/LINE TV提供

潘光中/《國色芳華》:高熱度古偶劇 給觀眾提供了什麼樣的情緒價值?

2025/01/25
與可可相同,奶油近年同樣價格狂飆,烘焙業未來發展值得進一步思索。
圖/Ying...

Ying C. 陳穎/奶油價格飆升,烘焙業前路何在?談危機下的創新與永續契機

2025/01/24
「後院」裡看到庇里牛斯牛山的草地景色。圖/于國華提供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渥達尼斯磨坊的星星奇緣

2025/01/20
綜觀新一波台灣中菜風尚,可以明確感受到席捲多年的法菜Fine Dining的強大...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混融與西吃:台灣中菜新風向

2025/01/19
話題韓劇《正年》。 圖/Disney+ 提供

雀雀/金泰梨「正年」演出少年感 以戲抒情道盡人生悲歡離合

2025/01/18
周碧初先生的作品「碧雲寺」。圖/姚謙提供

藝術收藏家姚謙/相遇碧雲寺:精神上的啟動與共鳴才是真正擁有

2025/01/14
富邦美術館推出日本藝術家新宮晉「宇宙—風之旅人」 展覽。圖╱李清志提供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風之旅人-藝術家新宮晉的風動藝術作品

2025/01/13
「家族計畫」柳承範(中)、裴斗娜(右)。圖/friDay影音提供

雀雀/裴斗娜新作「家族計畫」:世界觀不用大,自成一格就很好看

2025/01/11
「魷魚遊戲」第2季全球熱播。圖/Netflix提供

潘光中/誰能逃出生天?《魷魚遊戲2》弱肉強食的韓國階級社會現象

2025/01/04
手機能記錄美食,甚至可直接點餐,節省成本、提升效率。推行餐廳禁用手機,對商家同樣...

Ying C. 陳穎/管太多還是數位排毒?從用餐文化意義思考餐廳手機禁令

2025/01/02
周采詩(左起)、 隋棠、曾沛慈演出影集「太太太厲害」。圖/鹿路電影提供

雀雀/「太太太厲害」:網路迷因昇華版段子 炸出台劇新鮮動能

2024/12/28
八零年代末的新店,遠山的輪廓、燦爛的晚霞和倒影在水稻田中的光影,如夢船的存在。圖...

藝術收藏家姚謙/新店晚霞:如夢船的存在

2024/12/26
法國名廚杜伊塞特使用本地食材。蛙腿和白鰻,構成一幅秋日池塘逸趣。圖/于國華提供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巴黎日常:生活裡的時尚

2024/12/22
朱智勳在「照明商店」中飾演燈具行老闆。圖/Disney+提供

潘光中/驚悚題材也能說出溫情故事 漫改韓劇《照明商店》探究生與死的模糊界線

2024/12/21
「優雅的相遇」有著疫情的反思與感慨。圖/張作驥電影工作室提供

塗翔文/「優雅的相遇」:另一種疫情故事

2024/12/16
生活在佛羅倫斯,除了走踏不盡的古老優美巷徑、走看不完的藝作豪築勝景,買菜做菜本身...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生活俯拾皆樂—在佛羅倫斯買菜

2024/12/15
「現在撥打的電話」劇照。圖/Netflix提供

雀雀/話題韓劇「現在撥打的電話」:現實永遠都比戲劇更不可思議

2024/12/14
孔劉(右)和徐玄振合作的Netflix新劇「一箱情緣」。圖/Netflix提供

雀雀/「一箱情緣」敘事展暖力 受傷靈魂得以安棲

2024/12/07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