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向奇萊:追憶楊牧
清晨六點,搭火車經過木瓜溪時,一定會想到楊牧老師。
一定會順著木瓜溪上游的方向,往西邊的中央山脈遠眺。從鐵橋這端望去,最雄偉高挺的,永遠是奇萊山。不論是尋常的恢宏,又或冬季的白雪皓皓。這樣的凝視,心頭總比平日的旅行,翻湧著更多的悸動。
《山風海雨》優美如長詩的家園追述
老師在花蓮時,觀望這塊山壘的時間,想必更加長遠吧。千禧年初應老師之邀,我以《山風海雨》為版本,撰寫了一篇上萬字的踏訪之文,在「中外文學」發表。一開頭便從火車橫跨木瓜溪,展開此趟漫長的花蓮旅次。
從「戰火在天外燃燒」繼而「接近了秀姑巒」,我重新展讀、註記,逐一研判當時可能描述的地點和風物。一位詩人童騃的養成,一處颱風、地震幾乎年年造訪的所在,我再度認識深邃、遠闊的花蓮,另一個非凡視野的花蓮。
老師在日治時代末年出生,為了避離戰亂,五歲時隨家人搭乘火車南下,前往花東縱谷偏遠的鄉村。那個年代,緊鄰太平洋的花蓮,或許比我們生活的西海岸更靠近世界的動盪。在美軍飛機經常低空轟炸下,許多居住城鎮的人都有惶惶不安,無法預知未來的逃亡經驗。直到戰爭結束,才敢遷返家園。
老師根據自己童年的移動,家中長輩的口耳相傳,加上日後對花東縱谷的認識,終而有此一戰火紛飛下的記憶拼圖。《山風海雨》優美如長詩的家園追述,不僅回憶了自己的成長,大時代戰亂下的山川風貌,一併翔實而生動地展現。
將花蓮自然田園昇華為詩的世界
80年代中旬,《山》書的文章逐篇於報紙副刊登載時,我隨即被此一遠離家園的鐵道旅行所吸引。短短五十多公里的火車奔馳,加上好幾公里的牛車和徒步,或許不夠遙遠,但已舖出綿長的記憶。我因長時在東海岸旅居,因了屢屢聽聞父母孩提時的戰亂生活,共鳴的波瀾迴盪不已。(編按:《山》即《山風海雨》一書)
從花蓮到富源,我目睹的不只是實際的距離,而是一個時空漫長的大旅行。一個孩童的奧德賽。最後再遷返,在山村部落,在日人離去的世界探索,終止於白色恐怖的震懾。禁忌和悲傷凝聚愈多,家鄉自然田園的風華愈加豐厚,遂而以各種形貌昇華為詩的世界。
逃難旅程變成有趣的地方文史探索
以家鄉為核心,花蓮在老師的作品裡,是永恆不斷縈繞的主題,不同時期有著或近或遠的義理和思念。在80年代中旬社會脈動的劇烈變遷下,我藉由此童年的回溯,努力瞭解老師如何摩挲和定義家園。
身為一個創作者,在建構或追溯過往經歷的世界時,地理位置是允許隱約的,化做各種探究生命奧義的可能。但做為一個實地踏訪的報導者,總希望作者能周延告知,當年路線裡的每一處場景,落腳村鎮的確切位置。
一邊書寫,不免厚顏地跟老師求教,當時的移動狀況。但對一個懵懵懂懂的孩子,這是何其困難的回想。所幸藉由歷史和地理的經緯,各種人文風土的元素,我們把這一趟逃難旅程的拼圖,做了最大的田野校正。某些旁及的敘述,意外地成為插曲,變成有趣的地方文史探索。老師和我,隱隱有了另一趟延伸的旅次。
舖陳半世紀花蓮的優柔和壯闊
《山》並非打開楊牧文學世界的第一道門,卻是最溫柔美麗的一扇。像孩童推開了厚重的大門,前頭有路,有曙光迎來。那初揭端倪的小徑,亮麗地通往詩藝和花蓮的所在。詳讀《山》書,或許只看到老師創作的一角,但半世紀花蓮的優柔和壯闊,已然在前舖陳。
從葉珊時代以迄楊牧,我那時代的文青,泰半能詳述其代表著作和內容,甚而是一首首詩。從那裡清楚認知,老師書寫家園的每個位置,如何望向太平洋的深邃與浩瀚。但翻讀了無數老師的作品,我還是喜歡回到這個原點啟程。
由現場的旅行路線、回到那個年代、遙映這個世紀的開展
二十年前,我在書寫時,期望著自己的踏查,希冀能夠做為日後閱讀楊牧文學世界的鎖匙。日後藉此引導讀者,除了展讀紙本,還能藉由現場的旅行路線,回到那個年代,進而遙映這個世紀的開展。
二十年後,重讀先前不知翻閱多少回的《山》。更多年輕時未能了然的義理、自然風土的變遷,甚而是書寫的意象節奏,此時更加明晰。然諸多既存的豐富,猶恍惚存在,仍待更多對話。我嘗試以更多資訊和不同時代地圖的注釋,繼續顯影當時的一路描述。
這是我的志業,對一個台灣詩人一生奉獻文學,悉心描述家園的最大感謝。這個家園因為老師的不斷摸索,不斷回溯而璀璨奪目。我沒有懸念,年輕時便朝這個光芒定位,現今依舊持續。
《楊牧全集》
出版日期|2024年3月13日
出版社|洪範出版
❏ 作者簡介
楊牧(1940–2020)本名王靖獻,筆名葉珊、楊牧等,台灣花蓮人。東海大學外文系學士,美國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柏克萊加州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曾任教於美國麻薩諸塞大學、華盛頓大學、普林斯頓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台灣大學、東華大學、政治大學等,曾任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兼中國文哲研究所所長、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
楊牧一生戮力耕耘文學,著有大量詩、散文、戲劇、評論等中英文類,有數十種外文譯本在國外出版。曾獲中山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國家文藝獎、馬來⻄亞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Newman Prize for Chinese Literature)、瑞典蟬獎(Cikada Prize)等。
❏ 內容簡介
集結楊牧六十年豐厚創作,人生與詩藝的惟一嚮導。若將文學視為一座大山,這條時而使人喜悅,時而使人困頓的路途中,楊牧的著作提供無數條蹊徑,指引人們通往永恆的絕景。
依作品之文類區別,分為五卷、共三十冊:詩卷 五冊、散文卷 七冊,文論卷 六冊,譯著卷 四冊,別卷 八冊。
@責任編輯|elif chan
最新文章
-
Ying C. 陳穎/麵包產值巨大、商機無限?淺談獨立麵包店的危機與前景
2024/09/12 -
雀雀/戲劇性,是共通的國際語言:許光漢話題韓劇「無路可走:輪盤賭」
2024/09/07 -
潘光中/話題劇《唐朝詭事錄》 打破熱門IP與流量演員迷思
2024/08/31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友善複利在人間:JIAMI呷米
2024/08/25 -
正港分局/雀雀劇評:台劇豪華陣容同樂會 木曜4超玩認真演
2024/08/24 -
飲食作家葉怡蘭/再偏遠也總能尋出一個所在:到處喝咖啡
2024/08/18 -
雀雀劇評/科技來自人性 台劇「Q18」與觀眾一起歷經人生課題
2024/08/17 -
藝術收藏家姚謙/透過肖像畫,閱讀別人也閱讀自己
2024/08/15 -
鬼才之道/塗翔文影評:台灣類型電影 展現成熟樣貌的里程碑之作
2024/08/13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有特色的「城市迎賓列車」 帶給觀光客美好的第一印象
2024/08/12 -
雀雀/追星追到下輩子!「我推的孩子」揭秘演藝圈生態
2024/08/10 -
Ying C. 陳穎/台灣真的需要更多米其林主廚嗎?論基礎訓練與專業認知的重要
2024/08/08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或者安醬:隨遇而安的選擇 將美感美食注入科技生活圈
2024/08/04 -
她的日與夜/雀雀劇評:大人系初戀感 引領跨世代觀眾族群共鳴
2024/08/03 -
袁永興/拍謝少年「噪音公寓」:重溫過往時間軸 搖滾人生繼續邁進
2024/07/30 -
從《巴黎,德州》到《我的完美日常》——論德國名導文溫德斯的追尋旅途
2024/07/29 -
誰是被害者2/雀雀劇評:台式懸疑犯罪劇迎戰第二季 眾星鬥戲引話題
2024/07/27 -
藝術收藏家姚謙/畫作「西瓜」:對應盛夏,精神上也需要降暑與安撫
2024/07/26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