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Ying C. 陳穎/台灣真的需要更多米其林主廚嗎?論基礎訓練與專業認知的重要

2024-08-08 16:20 Ying C. 陳穎

近日台灣餐飲界的注目焦點,是江振誠主廚宣布退休,並將餐廳RAW 轉型為廚藝學院一事。「傳承」在餐飲業中是非常重要與基礎的議題,包括Pierre Hermé在內的許多法國名廚皆認為,這是他們最重視的工作內容。江主廚談到轉型廚藝學院的初衷,也表示是由於「看到年輕廚師在專業教育、培訓、創造力和全球視野方面的極度不足」、「我們的餐飲界存在迫切的需求」。他立下目標,希望每年培養出 10 至 20 位米其林主廚。

沒有紮實基礎與對專業的認知與尊重,遑論摘星?圖/Ying C. 陳穎提供
沒有紮實基礎與對專業的認知與尊重,遑論摘星?圖/Ying C. 陳穎提供

此目標看似宏大,但首先「米其林主廚」意味為何便需清晰定義。台灣媒體多年來大肆追捧米其林評鑑,濫用「米其林主廚」頭銜,許多僅在星級餐廳實習過的廚師與甜點師,便被稱為「米其林主廚」。江主廚的英文聲明稿為「Michelin-quality chef」,但究竟是指有能力在星級餐廳工作的廚師,還是有能力領導餐廳摘星的主廚,仍有諸多解釋空間。無論是哪一種,我們仍需進一步自問,米其林的標準是最重要的標準嗎?不符合米其林標準的主廚就不是好主廚嗎?更重要的是,台灣迫切需要的,真的是更多「米其林主廚」嗎?

過去我曾在本專欄中提及,餐飲評鑑皆有商業目的與運作邏輯。米其林推展法式精緻餐飲標準至全球,但對此標準的反思案例卻比比皆是。歷史上有疑似為摘星憂慮而自殺的主廚,但決定不再參與評鑑、回歸本心做菜的主廚更多。米其林星星是榮譽,但它該是年輕主廚們放在最前的目標嗎?我也曾分享自己擔任專業甜點比賽評審的經驗,當時的參賽者皆需有至少5年專業經驗,但卻在衛生與工作流程管理上令人吃驚,與專業標準有相當距離。事後也收到多位一線主廚的反饋,指出此為當前普遍現象,產業有巨大斷層,未來發展更是堪憂。

由於網際網路與社群媒體發達,資訊取得極為輕易且成本極低,學習方法和以往大不相同。若以甜點為例,自學在台灣更是顯學。但與其他手工藝相同,烹飪與製作甜點都需大量實作與掌握製作過程裡的細微變化,僅賴看影片與食譜,不可能就此完美複製。看懂,與會做、做好是不同的境界;而知道怎麼做,與為什麼要這樣做,更差之千里。此外,家庭製作無論在規模、設備、人力與產品要求等層面,皆迥異於商業經營;家庭烘焙成品得到親友讚賞,和達到販賣水準、能在店家與餐廳工作也大不相同。然台灣針對網路與個人工作室販賣食品的法規既不嚴格也不完善,販售自製甜點幾乎毫無門檻,而一般消費者缺乏鑑別力,一來一往專業界線逐漸模糊。

前陣子有位開設工作室販賣鮮奶油抹面蛋糕的甜點師,在社群媒體上曬出皆是鮮奶油打發過度油水分離的成品,並宣布要開設鮮奶油抹面蛋糕製作課程。許多店家和甜點師指出其鮮奶油過度打發,並提及相關食安隱憂,但遭到支持者回擊,認為「有需求就有市場」、「每個人對失敗有不同定義」、「大家都做得漂亮很膩」,更極端的則包括「批評者只是嫉妒其有銷售又有流量」、「人家既快樂又能賺錢,你呢?」等。

烹飪或製作甜點都是嚴謹的科學,這意味著有科學定理,也有客觀評價標準;它們也是需兢兢業業對待、持續精進沒有盡頭的專業。江振誠主廚帶領台灣fine-dining進入全新領域,培養諸多實力堅強的新一代主廚有目共睹。頂尖教育與基礎教育並不衝突,但若產業現況是參加比賽的專業人士都缺乏衛生與工作管理基礎,大眾認為只要能賺錢、有流量就是正義,無視產品良莠,只要做出餐點就能稱為「主廚」、「甜點師」,顯然比起培養米其林廚師,普及專業基礎、培養對職業的正確認知更為迫切。

自明星主廚現象發燒以來,廚師與甜點師逐漸成為年輕人的夢想職業,但此兩者實際工作內容毫不光鮮亮麗。成為能獨當一面的廚師、甜點師須多年時間,基礎打好後還得長期不懈地努力。摘星是榮譽,但不是好主廚的唯一定義方式、也不該是最終目的。若社會對飲食與專業認知不足,媒體僅聚焦「米其林主廚」虛幻光環,未來將仍由產業與社會大眾共擔苦果

陳穎

最新文章

楊紫(左)、李現主演「國色芳華」。圖/LINE TV提供

潘光中/《國色芳華》:高熱度古偶劇 給觀眾提供了什麼樣的情緒價值?

2025/01/25
與可可相同,奶油近年同樣價格狂飆,烘焙業未來發展值得進一步思索。
圖/Ying...

Ying C. 陳穎/奶油價格飆升,烘焙業前路何在?談危機下的創新與永續契機

2025/01/24
「後院」裡看到庇里牛斯牛山的草地景色。圖/于國華提供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渥達尼斯磨坊的星星奇緣

2025/01/20
綜觀新一波台灣中菜風尚,可以明確感受到席捲多年的法菜Fine Dining的強大...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混融與西吃:台灣中菜新風向

2025/01/19
話題韓劇《正年》。 圖/Disney+ 提供

雀雀/金泰梨「正年」演出少年感 以戲抒情道盡人生悲歡離合

2025/01/18
周碧初先生的作品「碧雲寺」。圖/姚謙提供

藝術收藏家姚謙/相遇碧雲寺:精神上的啟動與共鳴才是真正擁有

2025/01/14
富邦美術館推出日本藝術家新宮晉「宇宙—風之旅人」 展覽。圖╱李清志提供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風之旅人-藝術家新宮晉的風動藝術作品

2025/01/13
「家族計畫」柳承範(中)、裴斗娜(右)。圖/friDay影音提供

雀雀/裴斗娜新作「家族計畫」:世界觀不用大,自成一格就很好看

2025/01/11
「魷魚遊戲」第2季全球熱播。圖/Netflix提供

潘光中/誰能逃出生天?《魷魚遊戲2》弱肉強食的韓國階級社會現象

2025/01/04
手機能記錄美食,甚至可直接點餐,節省成本、提升效率。推行餐廳禁用手機,對商家同樣...

Ying C. 陳穎/管太多還是數位排毒?從用餐文化意義思考餐廳手機禁令

2025/01/02
周采詩(左起)、 隋棠、曾沛慈演出影集「太太太厲害」。圖/鹿路電影提供

雀雀/「太太太厲害」:網路迷因昇華版段子 炸出台劇新鮮動能

2024/12/28
八零年代末的新店,遠山的輪廓、燦爛的晚霞和倒影在水稻田中的光影,如夢船的存在。圖...

藝術收藏家姚謙/新店晚霞:如夢船的存在

2024/12/26
法國名廚杜伊塞特使用本地食材。蛙腿和白鰻,構成一幅秋日池塘逸趣。圖/于國華提供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巴黎日常:生活裡的時尚

2024/12/22
朱智勳在「照明商店」中飾演燈具行老闆。圖/Disney+提供

潘光中/驚悚題材也能說出溫情故事 漫改韓劇《照明商店》探究生與死的模糊界線

2024/12/21
「優雅的相遇」有著疫情的反思與感慨。圖/張作驥電影工作室提供

塗翔文/「優雅的相遇」:另一種疫情故事

2024/12/16
生活在佛羅倫斯,除了走踏不盡的古老優美巷徑、走看不完的藝作豪築勝景,買菜做菜本身...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生活俯拾皆樂—在佛羅倫斯買菜

2024/12/15
「現在撥打的電話」劇照。圖/Netflix提供

雀雀/話題韓劇「現在撥打的電話」:現實永遠都比戲劇更不可思議

2024/12/14
孔劉(右)和徐玄振合作的Netflix新劇「一箱情緣」。圖/Netflix提供

雀雀/「一箱情緣」敘事展暖力 受傷靈魂得以安棲

2024/12/07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