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優人物】山林採集花材!上野雄次 對抗重力的感動

2018/08/20 錢欽青、王惠琳

上野雄次透過花道,表現生存帶來的美感。圖/摘自上野雄次IG(上野雄次提供)
上野雄次透過花道,表現生存帶來的美感。圖/摘自上野雄次IG(上野雄次提供)

半個人高的筆筒樹幹,聳立在頭重腳輕的花器高台上,彷彿隨時可能傾倒,月桃葉與太陽花依附著樹幹。危機刺激感官,令人看著看著不自覺心跳加速。這是日本花道家上野雄次的作品,「插花就是利用植物創造造型,對抗地心引力是展現活著的狀態,這種帶有危險性的對抗會帶來感動。」

不是因為喜歡花 才學插花

上野雄次插花時總是反覆嘗試,找出讓自己最興奮的狀態。攝影/陳立凱
上野雄次插花時總是反覆嘗試,找出讓自己最興奮的狀態。攝影/陳立凱

上野雄次插花經歷已超過30年,沒有從小接受傳統花道洗禮,踏入花道界全是因為一場意外的展覽,「我不太喜歡念書,高中畢業沒有繼續念大學,進入一間平面設計公司工作,那時候對自己比較沒有自信,有空就會到美術館、博物館,到處看展覽,看了很多之後,最讓我震撼的是一個插花的展覽。」

上野雄次透過花道,表現生存帶來的美感。圖/摘自上野雄次IG(上野雄次提供)
上野雄次透過花道,表現生存帶來的美感。圖/摘自上野雄次IG(上野雄次提供)

那是一個用大量竹子呈現的裝置藝術展,十公尺長的竹子剖片、扭成無數個旋轉的圓圈。竹子強大的韌性展現出來的氣勢,深深撼動上野雄次的心,「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竹子中間似乎還有插一些花,但我一點印象都沒有了,我不是因為喜歡花而去學插花,那時我還不知道插花是什麼樣的領域,只因為展覽的衝擊性,開啟了我的興趣。」

花道的傳統、體系 「我不感興趣」

或許是半路出家的原因,上野雄次的花道與日本傳統花道不同,沒有固定的主枝數量、角度,或是基本花型。他坦言,最開始學習時,也是從模仿老師的插法開始,「仔細聽教學內容,老師講的概念、想法,當然還是很重要,但教學的方式、體系,我卻一點興趣都沒有。」笑稱自己「比較怪」,不喜歡做與別人相同的事,自然想反抗傳統花道流派的框架。不僅插花時「完全沒有藍圖」,使用的花材也偏好從山林間採集,「因為這樣我才能自己選擇。」

上野雄次透過花道,表現生存帶來的美感。圖/摘自上野雄次IG(上野雄次提供)
上野雄次透過花道,表現生存帶來的美感。圖/摘自上野雄次IG(上野雄次提供)

「對我來講,個體的差別是很重要的。即使是同一種花,每一枝花的顏色、大小、角度、葉子多寡、莖的長短粗細都會不一樣。」這樣的生長差異,在山林自然間更為明顯,「同樣生長1公尺的植物,在嚴苛環境之下生長的植物,就會與另一個環境較好的植物不同。這種過程很有故事性,會出現很劇場性的效果。」

但也並非滿地枯枝野藤都能變成作品,上野雄次認為,植物的形狀、顏色,能否帶給觀者觸動內心的感動,才是「有趣的材料」。花材皆為死物,如何透過結構重新展現生的力量,是上野雄次作品之所以感動觀者的要素,「因為植物跟我們一樣活在這個世界上,活著的狀態就是對抗地心引力的狀態。這是超越國度、民族、時間、文化的基本,無論到哪裡,都能引發人類共同的感動。當對抗的力量愈大,就愈能感動人心。」

上野雄次透過花道,表現生存帶來的美感。圖/摘自上野雄次IG(上野雄次提供)
上野雄次透過花道,表現生存帶來的美感。圖/摘自上野雄次IG(上野雄次提供)

插花時最主要是 得有趣、好玩

因此每當上野雄次到不同國家表演花道,都能深切感受到自己所堅持的花道之路是正確的,語言無法隔閡眼睛所見的生命之美,「環境影響我們的感受很大,也可以說這些環境,孕育出來我們的感受。」當然,不同國家的花材也有所差異,上野雄次每年都會到台北「小慢」Tea Experience教學,特別欣賞台灣亞熱帶植物的旺盛氣勢,每每影響他在插花時,總想表現那份旺盛生命力。這回也不例外從山上帶回筆筒樹幹當花材,「我覺得這個筆筒樹幹很有趣,就以它為主角,帶回來之後先是橫放、倒放,最後決定讓它立起來,才去找一個合適的花器搭配。」

上野雄次透過花道,表現生存帶來的美感。攝影/陳立凱
上野雄次透過花道,表現生存帶來的美感。攝影/陳立凱

上野雄次插花時思考的是「如何插得有趣、好玩」。筆筒樹中心鏤空,正好能成為另一個花器盛放太陽花與月桃葉,雖只有3件花材,上野雄次依然左右移動,嘗試不同擺放角度,不滿意便搖搖頭重新來過,足足調整了20多分鐘,才終於完成,「我會找出讓自己最興奮的狀態,所以會試很多插法,『這樣還不錯,但好像少了些什麼,那就不要了』再嘗試不一樣的插法。」

上野雄次也經常在插花時結合音樂、影像、舞蹈,「因為都是人在做的事情,雖然花道與音樂、影像、舞蹈是在不同領域、不同表現方式,但是基本的感受與想法,透過肉體呈現出來的表現是一樣的,所以都可以合作。」

上野雄次透過花道,表現生存帶來的美感。圖/摘自上野雄次IG(上野雄次提供)
上野雄次透過花道,表現生存帶來的美感。圖/摘自上野雄次IG(上野雄次提供)

沒有學花的話,我大概是個罪犯吧

自由、隨性或許是上野雄次最鮮明的花道風格,教學時亦如此。不只重視植物的個體特色,插花者的個人感受也同樣重要,「15年前我就在想,能不能開一個教室,是協助學生呈現個人插花的想法與感受的?這15年來我一直都是如此教學。」在「小慢」,我們看到來上課的學生,挑選各自喜歡的花材,利用空間一隅插出截然不同的作品,過程中上野雄次都不曾干涉,直到最後才稍做調整。

回顧過去30多年插花生涯,上野雄次內心充滿感恩,發自內心感慨:「開始插花之前,我是非常自私、自我感覺良好,任性的人。沒有學花的話,因為身邊都是不如意的事情,所以滿肚子都是憤怒、叛逆,搞不好最後會犯罪也說不定。開始插花之後,收花材、學習花器、季節、環境,要學的東西太多,根本沒有時間自我膨脹。懂得感恩讓我回到一個正常人的狀態,明白所有的事情不是靠一個人的力量,甚至不是只靠人類的力量完成的。」

進入優人物臉書」,觀賞更多影音報導。

深度圖文專題-優人物/上野雄次

最新文章

田原諒吾是個敢於大聲說出宣言的男人:「我就是在前往拿下米其林三星的路上,我絕對會...

【優人物】logy主廚田原諒悟的野望: 鎖定米其林三星

2025/05/11
李依錫從業30年來不斷自我投資、成長,讓法朋不只是一家烘焙店。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最好的投資是自己 李依錫打造甜點界的法朋傳奇

2025/03/30
楊双子還有很多想寫的東西,還有想跟社會對話的內容。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雙胞胎的人生與寫作灌注於一人 楊双子的文學漫遊錄

2025/03/09
渡邊貴義在壽司傳統的架構下加入自己的創意。記者吳致碩/攝影

優質系/劇場型壽司秀之王 渡邊貴義登台客座

2025/01/24
平路說:「我一直相信文化是個非常好的加法,可以把各種善意加在一起,也只有透過文化...

【優人物】因為寫作 變成更好的自己 作家平路:參考座標就是這個島

2024/12/08
劉小東是中國當代現實主義代表畫家之一。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以畫筆紀錄時代 大陸畫家劉小東筆下的媽祖遶境

2024/11/17
巴奈想要把「當原住民」的能力活回來。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巴奈以歌聲和世界溝通 探尋身為原住民族的母體文化

2024/10/06
江欣宜自小就追求美感,相信空間能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江欣宜:空間能創造出全新的自己 以優雅、古典、巴黎風格登頂豪宅御用室內設計師

2024/08/04
宋毅設計品味空間,也能享受品味生活。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宋毅:讓店面變得實用、美觀、有效率 商業空間設計教父宋毅的時尚生活美學

2024/07/07
翁倩玉(右)與建築師哥哥翁祖模(左)從小感情深厚。記者李政龍/攝影

【優人物】翁祖模的建築 X 翁倩玉的版畫聯展:永遠張開翅膀保護妹妹的翁家兄妹情

2024/01/26
黃韻玲從音樂精靈到音樂農夫,將曾經受過的照顧回饋歌壇。記者王聰賢/攝影

【優人物】黃韻玲 從音樂精靈到音樂農夫 打造北流為音樂沃土

2023/12/31
詩人楊澤自導自演自傳作家紀錄片《新寶島曼波》,寫一場大夢。記者王聰賢/攝影

【優人物】 楊澤 以電影說寶島曼波夢 走過副刊黃金年代的老文青

2023/12/10
李連杰不留戀過往的武術大師或電影明星風光,他的人生有不同的追求。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李連杰|如冰箱裡的冰 歸真到佛陀本性 從小我、大我到無我的佛法探尋之路

2023/11/18
張杏如帶領信誼基金會走過46年。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呵護學前教育46年 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就是做點利他的事

2023/10/29
林一峰是蘇格蘭雙耳酒杯執持者協會「執杯大師」,深諳威士忌的一切。攝影/沈昱嘉  ...

【優人物】知識性品飲的先行者 林一峰的威士忌釀造夢

2023/10/15
劉若瑀對許多事物都有獨特的看法,豁達也入世。攝影/沈昱嘉

【優人物】劉若瑀 順著生命之流 讓「優人神鼓」浴火重生

2023/10/08
2014年創辦「臺灣吧」至今,蕭宇辰仍未忘記初衷,持續在體制外為教育開創不同可能...

【優質系】一本漫畫的歷史啟蒙 蕭宇辰 要讓「臺灣吧」陪更多孩子長大

2023/09/24
退休後的鄒開蓮活力十足,繼續發揮影響力。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鄒開蓮:行於水上的玫瑰 分享職涯30年心法:勇敢說yes

2023/09/17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