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優質系】聯合報舊社改建「聯合。大於」 一個黃金地址長出「有故事的大樓」

2019/07/15 錢欽青、袁世珮

這裡曾是一片稻田,後來長出一棟樓,有一些人,每天走過田埂,帶回消息再傳播出去。39年時空流轉,一個個文字壘砌出歷史。而今,這裡出現更高、更漂亮、還透出與周邊豪宅不同氣質的新建築。

從稻田變聯合報報社,再改建為最新的複合式大樓「聯合。大於」,台北市忠孝東路與基隆路口的這個黃金地址,承載著歷史與人文意義,是有故事的大樓。

聯合報在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與基隆路口這個黃金地段39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聯合報在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與基隆路口這個黃金地段39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聯合報在這個地址上的39年

1951年創刊、擁有68年歷史的聯合報,從1971年自康定路遷到東區,到2010年遷至汐止,在忠孝東路四段底的這個燙金地點整整39年。

「搬到這裡時,附近還是稻田,同事上班都要經過田間小徑。」聯合報執董項國寧說:「回想一下,台灣在這39年裡發生多少大小事,聯合報忠實、完整地報導,在這裡留下作為一個媒體非常扎實的紀錄。」其中包括解嚴、政黨輪替與二度輪替、兩岸關係解凍、台灣經濟起飛、人民生活改善等等。

當年的造字作業是寫在紙上。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當年的造字作業是寫在紙上。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聯合報執董項國寧談聯合報系在忠孝東路與基隆路口這個位置的39年精彩歷史。 記者陳立凱/攝影
聯合報執董項國寧談聯合報系在忠孝東路與基隆路口這個位置的39年精彩歷史。 記者陳立凱/攝影

曾經有那麼多新聞人奔波於此。項國寧在聯合報總編輯任內遇到九二一大地震,他還記得那晚大停電,大樓一片漆黑,幸好報社自有發電機,「重新啟動後,一片黑暗中,一台台電腦閃現螢幕的光芒。很多記者已經下班了,又自動回來工作。」大家上緊發條,緊急換了3次版,把當夜新聞都處理完,立刻又動員準備後續採訪。

納莉颱風時,忠孝東路全線變成「忠孝大河」,報社前方也是一片水澤,當時的王必成董事長率同仁涉水上班,發報作業完全未受影響。項國寧說:「不管是地震、水災,記者們都自發回來,他們知道這是大事,需要回來盡自己的力量。這就是聯合報的文化。」

舊大樓前曾擺放一台印報機,彷彿是報社的精神象徵。「我們走過印刷機的時代,進到數位匯流,不管在哪一種平台,用文字來表述,仍然是不變的事情。」項國寧說。如今新大樓大廳牆面上,將聯合報第一篇社論的鉛字,打散重組,以純白意象回應了這個歷史。

完稿像紙剪貼組版,當年還依靠有經驗的人才。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完稿像紙剪貼組版,當年還依靠有經驗的人才。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聯合。大於」往外眺望的絕美夜景。 圖/璞園提供
「聯合。大於」往外眺望的絕美夜景。 圖/璞園提供

散發人文氣質的好宅

前方的站牌還清晰寫著「聯合報」3個字,在這日常交通的驛站、曾見證並記錄了歷史的地方,聯合報將「解構老土地,創建新生命」的任務,委託給打造了法鼓山水月道場、彰化高鐵站、故宮南院的姚仁喜,而他,剛好擅於以類似電影鏡頭來說建築的故事。

因此這棟新建案,在人流與金流匯聚的信義區,儘管置身櫛比鱗次的頂級豪宅、辦公大樓之間,仍能從各種主義和概念構築的華麗天際線中,脫穎而出。

姚仁喜說:「像我,一生都在看聯合報,是一個陪伴很久的過程,就是一個歷史,而這個歷史在原來的這塊地上要轉換成新的東西,不是純粹懷舊,可是又要帶著聯合報的一種說得出來也好,說不出來也好的精神,那這是我們設計上的命題。」

辦公層結合住宅層的規畫,姚仁喜認為這正是國外近年趨勢,例如位於高樓層的「聯合.大於」住宅層,正完美演繹「繁華的最高深處是寧靜」的哲學,一整排明亮的落地窗,抬眼可見信義區與忠孝東路兩端;如果是另一面,更是一路望向淡水的小坪頂,眼前出現七重山。

當老聯合人項國寧登高,並不是感慨兩棟分別為9樓和12樓的舊報社已入歷史煙塵,而是看到全新開展的新格局。尤其松山文創園區就在後方,前面的國父紀念館是另一個文化展演平台與林蔭空間,信義區還有許多類似的平台,加之大巨蛋就要落成了,這裡正是台北市少有的人文寶地。

聯合報新大樓周邊有國父紀念館。 圖/璞園提供
聯合報新大樓周邊有國父紀念館。 圖/璞園提供

聯合報舊大樓改建的「聯合。大於」,屹立在這個人文地點上。 圖/璞園提供
聯合報舊大樓改建的「聯合。大於」,屹立在這個人文地點上。 圖/璞園提供

報人蓋房子

媒體去蓋房子,報人跨行建築,其實是一種使命感。項國寧解釋,聯合報在2008年開始「多元發展」路線,希望將多元發展的營收回饋到媒體本業,讓媒體本業得到更多養分,做得更有品質與專業。這棟新大樓就是多元發展策略的一環。

「聯合報一直在講正派、創新、關懷。新的大樓仍能反映這3項堅持,以及重視品質的精神。」項國寧說,從高標的綠色建築、創新的設計與結構、與周邊社區的關懷與融合,都呼應著辦報的3個原則。

因此「聯合。大於」邀集強強聯手,在姚仁喜、陳瑞憲兩位建築師,美國SWA景觀設計團隊的合作下,現代玻璃帷幕建築展現了極簡線條與設計語彙,新大樓呈現歷史與人文的傳承。

聯合報編採同仁曾在這個地址記錄歷史。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聯合報編採同仁曾在這個地址記錄歷史。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其中,國際石藝家和泉正敏應陳瑞憲之邀,為住宅入口大廳設計兩座藝術品級的接待櫃台。這款稀有石材來自日本東北,是石藝家珍藏了40年的壓箱寶,飄洋過海,再經老先生以招牌的劈裂法雕琢,「這種石材已經找不到了,因此研磨、拋光的時候更用心,愈亮愈漂亮,坐在櫃檯的人應該會很開心。」

陳瑞憲說:「這兩件作品,我希望人們可以近距離、用手去碰,不僅僅是實用性、也不僅僅是仰慕的角度,而是真正親近和泉老師的作品。」

在都會中的浪漫

在如此難得的地段,又有厚實的歷史意義、豐沛的人文環境,「聯合。大於」拔天而立。姚仁喜說:「這個房子的美學是非常前衛的、尖端的,擺在東京或紐約都不會遜色。」

他為居住其中的住戶設想:「不管有陽光或雨天,在一個周末早上,坐在陽台上、或者角落的窗邊,配上手中的茶.... 」這不是豪宅,是舒適的家。

而曾經在這裡工作過的項國寧,則回望變遷:「站在街的對面,回憶過去的建築跟凝視新的建築,聯合報的堅持一直都在,就像一部印刷機換成一片文字牆,這就是與時俱進。」

就像一部印刷機換成一片文字牆,這就是與時俱進。 記者陳立凱/攝影
就像一部印刷機換成一片文字牆,這就是與時俱進。 記者陳立凱/攝影

進入優人物臉書」,觀賞更多影音報導。

深度圖文專題-「聯合。大於」 一個黃金地址長出「有故事的大樓」

推薦閱讀

信義區新豪宅 打造文化地景

生活美學/建築師姚仁喜 說城市的故事

姚仁喜打造俯瞰城市的家 聯合報原址「聯合.大於」

優人物

永不妥協:超級經紀人蔣承縉前半生的主題曲

永不妥協:超級經紀人蔣承縉前半生的主題曲

2020/05/29
【優質系】視覺設計師方序中 敢於讓人跌破眼鏡

【優質系】視覺設計師方序中 敢於讓人跌破眼鏡

2019/05/26
【優質系】MV導演比爾賈 以不同維度的美 陪歌手說故事

【優質系】MV導演比爾賈 以不同維度的美 陪歌手說故事

2019/12/16

最新文章

李信男自小就知道,想要的就要自己去爭取,並珍惜。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NOBUO主廚 李信男Nobu Lee 極曲折的人生 極純粹的料理

2025/06/22
田原諒吾是個敢於大聲說出宣言的男人:「我就是在前往拿下米其林三星的路上,我絕對會...

【優人物】logy主廚田原諒悟的野望: 鎖定米其林三星

2025/05/11
李依錫從業30年來不斷自我投資、成長,讓法朋不只是一家烘焙店。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最好的投資是自己 李依錫打造甜點界的法朋傳奇

2025/03/30
楊双子還有很多想寫的東西,還有想跟社會對話的內容。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雙胞胎的人生與寫作灌注於一人 楊双子的文學漫遊錄

2025/03/09
渡邊貴義在壽司傳統的架構下加入自己的創意。記者吳致碩/攝影

優質系/劇場型壽司秀之王 渡邊貴義登台客座

2025/01/24
平路說:「我一直相信文化是個非常好的加法,可以把各種善意加在一起,也只有透過文化...

【優人物】因為寫作 變成更好的自己 作家平路:參考座標就是這個島

2024/12/08
劉小東是中國當代現實主義代表畫家之一。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以畫筆紀錄時代 大陸畫家劉小東筆下的媽祖遶境

2024/11/17
巴奈想要把「當原住民」的能力活回來。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巴奈以歌聲和世界溝通 探尋身為原住民族的母體文化

2024/10/06
江欣宜自小就追求美感,相信空間能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江欣宜:空間能創造出全新的自己 以優雅、古典、巴黎風格登頂豪宅御用室內設計師

2024/08/04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