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優人物】追逐海平線之外 廖鴻基與鯨豚的海上奇遇

2019-10-06 23:55 袁世珮

出海那天,時序中秋,太陽還是懸頂炙燒著,外海有颱風形成,氣象報告說小浪到中浪,浪高1至2米。小船果然是乘著浪上下晃盪,舷邊的浪花潑濺到甲板上。

廖鴻基(圖上方中)與書友舉行海上簽書會。 陳立凱/攝影
廖鴻基(圖上方中)與書友舉行海上簽書會。 陳立凱/攝影

有人抱怨。因為聽說前一天,「花小香」現身了。

廖鴻基站在眺望台上,舉目搜尋著這海上的抹香鯨好友,等待牠按往例,像調皮的青少年,靠近小船,故意噴氣濺濕一船人,引爆各種尖叫。

船邊浪翻騰,但往遠眺,筆直的海平線切割天與水。「小時候常常想望那個海平線後面是什麼,是否有一天能夠到哪去。」這位海洋文學家在海上20多年的發現:「只要踏上甲板、只要航行出海。也許那就是另外一個世界。」

30歲轉舵向海洋

廖鴻基生長於花蓮,「小時候我的志向是當燈塔看守員或巡山員,都是一個人的工作。」如今導覽能侃侃而談的作家,小時候有口吃問題,人際關係不佳。

廖鴻基侃侃而談。 陳立凱/攝影
廖鴻基侃侃而談。 陳立凱/攝影

30歲的人生轉捩點緣於「逃離」。「那年,自己的生命遇到了很大的瓶頸、很大的挫折,我想逃到一個新的跑道。」廖鴻基從小接觸海,海上成了他的「逃避」空間。

廖鴻基先是上漁船,前半年也是吐得七葷八素,看到與陸地上不一樣的風景,尤其遇見了鯨豚以後,當心裡盈滿了驚喜,不擅言辭的人選擇以文字到陸地上跟人分享,寫作,就是走向海洋的自然結果。

30歲轉向海洋,廖鴻基找到人生方向。 陳立凱/攝影
30歲轉向海洋,廖鴻基找到人生方向。 陳立凱/攝影

海的使者花小香

中秋節那天,一批聞「香」而來的書迷與鯨迷。帶著廖鴻基新書「遇見花小香」參加海上簽書會,希望有緣見到前一天才是今年首度現蹤的花小香本尊。

花小香,一尾在花蓮發現的雄性抹香鯨。是廖鴻基這些年在海上與鯨豚接觸中最特別的相遇。

花小香有形體與行為兩大特徵,使牠足以成為一本書的主角。廖鴻基指出,根據對花小香的尾鰭切割做的長期紀錄,確認加上9月12日這一次,牠已經是5年10次來到花蓮海域;此外,花小香有一個不容誤認的特徵,在鼻孔附近有一顆疣瘤。

花小香頭上有明顯特徵。 圖/有鹿出版社、廖鴻基提供
花小香頭上有明顯特徵。 圖/有鹿出版社、廖鴻基提供

至於行為特徵,別的抹香鯨看到船都會保持安全距離、甚至下潛,但花小香會主動來到船邊,最喜歡頭頂著船舷,跟船隻形成垂直角度。

廖鴻基指出,抹香鯨的鼻孔長在左前方,所以是往前45度角噴氣,如此一來,一樓船舷邊的人就會被噴到而尖叫,「我們合理猜測,是不是因為這些人會哇哇叫,花小香覺得很好玩,所以後來就喜歡用這樣的角度來接近船隻。」

中秋節這一天,花小香沒出現,倒是飛旋海豚跳得歡。廖鴻基說:「如果有機會在船舷邊遇到一頭體長將近船隻長度的野生鯨種主動接近,你自然就會想到,在茫茫大海裡,我竟然有一個這樣的朋友。」

賞鯨,嚴肅的議題

雖然暑假已過,這一天賞鯨還是開了幾團,行前導覽會也坐了滿堂,可見市場很大。花蓮從1997年開始推賞鯨活動,拜黑潮之賜,前一年「尋鯨小組」的發現率是92.4%,表示鯨豚大量在花蓮海域出現,廖鴻基說:「這樣的資源量是頂級的,全球各個賞鯨豚國家也沒有我們這樣的資源。」

但也有反對賞鯨活動的輿論,認為人類不應該這樣接觸野生動物、干擾生態環境等等。

廖鴻基分析,住在海島上的台灣人,對海洋生物有消極和積極兩種態度,有人認為不到海上去就不會干擾,所以過去只有討海人會出海,但是台灣人早已把海洋資源糟蹋到將近枯竭,所以消極背對海洋,對海洋生態並無幫助。

廖鴻基認為,反而是積極藉由海上活動,讓人們接觸海上動物,「喜歡牠們、把牠們當成朋友,自然而然就會關心朋友過得好不好、吃飽了沒有,這就是生態意識。」

台灣跟鯨豚的關係已經有了極大的翻轉。「過去吃牠們的肉、獵殺牠們,當牠們是尋常的漁獲,」廖鴻基說,因為這20多年來的賞鯨活動而有了改變,「提到鯨豚,再沒有人會用腸胃型的思維來對待。」

未來,π計畫

廖鴻基把鯨豚當朋友,所以他決定,要再跑遠一點,去拜訪花小香的家。這就是「航向天邊拜訪花小香500浬π計畫」。

「π」是從花小香的視野,廖鴻基想像它在太平洋海看台灣,台灣東南向伸出去的呂宋群島跟東北向伸出去的琉球群島,與台灣本島,剛好形成一個π。

海豚在花蓮外海飛躍。 陳立凱/攝影
海豚在花蓮外海飛躍。 陳立凱/攝影

「我覺得,像花小香這樣行為非常特別的抹香鯨,應該是海神派來的來做親善大使,來讓我們喜歡牠、讓我們看見海洋並開始學習尊重海洋。」廖鴻基的浪漫解讀:「使者不斷來訪,我們一直不做表示,這是不禮貌的。」所以他要假設自己是台灣的使者,明年5月到8月間,帶著鮮花去拜訪花小香。

有一個15公尺長的鯨魚朋友,這是多麼浪漫的想像。「海洋最大的魅力是它無可預約,但值得期待。」廖鴻基就是這樣喜歡海,不知海洋會演哪一齣戲、會讓人看見什麼,完全無可預約,「但你只要踏上甲板、只要航行出海,你就有機會。」

進入優人物臉書」,觀賞更多影音報導。

深度圖文專題-優人物/廖鴻基

推薦閱讀

優人物/廢墟裡的新生 蔡明亮的山居歲月

最新文章

劉小東是中國當代現實主義代表畫家之一。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以畫筆紀錄時代 大陸畫家劉小東筆下的媽祖遶境

2024/11/17
巴奈想要把「當原住民」的能力活回來。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巴奈以歌聲和世界溝通 探尋身為原住民族的母體文化

2024/10/06
江欣宜自小就追求美感,相信空間能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江欣宜:空間能創造出全新的自己 以優雅、古典、巴黎風格登頂豪宅御用室內設計師

2024/08/04
宋毅設計品味空間,也能享受品味生活。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宋毅:讓店面變得實用、美觀、有效率 商業空間設計教父宋毅的時尚生活美學

2024/07/07
翁倩玉(右)與建築師哥哥翁祖模(左)從小感情深厚。記者李政龍/攝影

【優人物】翁祖模的建築 X 翁倩玉的版畫聯展:永遠張開翅膀保護妹妹的翁家兄妹情

2024/01/26
黃韻玲從音樂精靈到音樂農夫,將曾經受過的照顧回饋歌壇。記者王聰賢/攝影

【優人物】黃韻玲 從音樂精靈到音樂農夫 打造北流為音樂沃土

2023/12/31
詩人楊澤自導自演自傳作家紀錄片《新寶島曼波》,寫一場大夢。記者王聰賢/攝影

【優人物】 楊澤 以電影說寶島曼波夢 走過副刊黃金年代的老文青

2023/12/10
李連杰不留戀過往的武術大師或電影明星風光,他的人生有不同的追求。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李連杰|如冰箱裡的冰 歸真到佛陀本性 從小我、大我到無我的佛法探尋之路

2023/11/18
張杏如帶領信誼基金會走過46年。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呵護學前教育46年 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就是做點利他的事

2023/10/29
林一峰是蘇格蘭雙耳酒杯執持者協會「執杯大師」,深諳威士忌的一切。攝影/沈昱嘉  ...

【優人物】知識性品飲的先行者 林一峰的威士忌釀造夢

2023/10/15
劉若瑀對許多事物都有獨特的看法,豁達也入世。攝影/沈昱嘉

【優人物】劉若瑀 順著生命之流 讓「優人神鼓」浴火重生

2023/10/08
2014年創辦「臺灣吧」至今,蕭宇辰仍未忘記初衷,持續在體制外為教育開創不同可能...

【優質系】一本漫畫的歷史啟蒙 蕭宇辰 要讓「臺灣吧」陪更多孩子長大

2023/09/24
退休後的鄒開蓮活力十足,繼續發揮影響力。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鄒開蓮:行於水上的玫瑰 分享職涯30年心法:勇敢說yes

2023/09/17
雲門50周年,鄭宗龍帶著年輕團隊,以不同的方式,大步走向下一個50年。記者沈昱嘉...

【優人物】街邊長大的雲門總監 鄭宗龍面對高山 走出新局

2023/09/03
王小棣熱愛電影和戲劇,也傾盡一生投入其中。攝影/沈昱嘉

【優人物】王小棣 不再只當影視藍領 命中註定的導演

2023/07/16
布拉瑞揚希望讓更多原住民孩子有勇氣告訴父母自己的熱愛。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布拉瑞揚/來自部落 再回家跳舞 為舞蹈而生的布拉瑞揚

2023/07/09
投入最愛的飲食事業多年,蔡辰男從中獲得了療癒和成就感。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蔡辰男 從來來飯店到海峽會 飲食王國成就第二人生

2023/07/02
陳耀訓認為,做麵包就是最快樂的事。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陳耀訓/做出「蛋黃酥界的愛馬仕」 陳耀訓「99分完美哲學」

2023/06/25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