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優質系】孫正乾 孫鼎翔 父子聯手 漢皇打造建築盛世

2019/11/25 袁世珮、陳昭妤

孫正乾(右)帶著兒子孫鼎翔打造建案。 攝影/陳立凱
孫正乾(右)帶著兒子孫鼎翔打造建案。 攝影/陳立凱

工地裡各式各樣的敲打聲中,孫正乾領著孫鼎翔走了進去,這裡摸一摸、那裡檢查一下,就像小時候帶兒子到建案現場一樣。

只不過,如今一位是漢皇集團的董事長、一位是副董事長,當爸的已能驕傲地指著一旁的氣密窗與避震模型:「都是年輕人搞的。」

都說上陣父子兵,孫正乾從扎實的第一線做起,打下基礎,第二代孫鼎翔從業務端帶進新觀念與新活水,集團在永和的新作「漢皇盛世」就是父子聯手的成績。

父子從小一起到工地

漢皇集團的起點,來自於孫正乾童年住四合院的經驗。他回想,家裡有7個兄弟姊妹,房間永遠不夠住,「當時我就立志要蓋房子給人家住。」從學徒做起,近50年,砌磚築壘成如今的集團。

過程中,孫正乾偶爾帶兒子到工地,把兒子往銷售中心的兒童室一放,「也沒有什麼特別培養,就是帶他到工地走走,看到什麼就跟他講一下。」他還記得,兒子小學時有個功課要畫家裡的平面圖,有爸爸的專業指導,孫鼎翔畫的那張圖讓老師懷疑根本是爸爸代打,這讓老爸很驕傲:「他現在對規畫平面圖很厲害,比我還厲害。」

孫鼎翔對兒時走工地也有深刻印象。大概10歲左右,他跟著去看「銀河水都」建案的地下室灌漿,看著鋪麻布袋、澆水養護混凝土,雖然小朋友當時只是想玩水,但已經對「建築」有點認知,「大概我對於工地的記憶點就是那次。」

從三代同堂到三代同湯

孫鼎翔大學畢業前就到公司上班,從業務學起,然後開發、規畫、工程,5、6年後開始有自己的心得,「知道如何從『以人為本』出發,做市場上可以接受的產品。」

老爸做了半世紀,兒子帶來新刺激,難免有爭執。孫正乾說:「有爭執才有進步啊,最多就是在考慮平面圖。我盡量不要跟他講太多,讓他先規畫幾個樣子。」孫鼎翔表示:「大部分都會接受爸爸的想法啦,因為他經驗比較豐富,但我們會帶入一些觀念。」

這也就形成了父子兩代最明顯的差別:坪數。孫鼎翔以永和「漢皇盛世」為例,「如果這塊地在幾年前推出的話,爸爸大概會做大坪數,但我就建議把戶別、坪數做比較經濟的調整。」

孫正乾被說服了:「現在年輕人要買房比較辛苦,坪數小一點,在這個區域也比較能夠被接受。不然我都是以大房子在規畫。」他笑說:「現代人都是希望父子住附近、不想住同一間。所以我以前常說『三代同堂』,現在是『三代同湯』。」一起在社區公設泡湯、泡泳池就好。

除了坪數大小,孫正乾也發現,兒子做的更有線條、比較現代化,「我以前都蓋花崗石雕刻、歐式的。所以老頭子也要跟孩子學一下,我們要交流一下。」

當然,老爸的一身本事都是孫鼎翔要發掘的寶藏,包括貼磁磚、綁鋼筋、牽電線這些基本功,以及各種可行或不可行、經濟或不經濟的工法。孫正乾也交代兒子去了解材料、研究氣密窗。

「我比較是市場導向,爸爸就是在於工程。」孫鼎翔知道現在市場需要,父親則是整合資源蓋出產品,「主要還是父親滿包容的啦。我們年輕人做事可能衝動些、想得不那麼周全,父親就是給一些建議,用他的經驗法則去教導我。」

結合兩代美學與專業的「漢皇盛世」建案。 攝影/陳立凱
結合兩代美學與專業的「漢皇盛世」建案。 攝影/陳立凱

入行方知父親累

「房子很難賣的時後,就覺得父親很偉大。」孫鼎翔笑說,小時候也不懂,但自己入行後,才發現擔子很沉重,「因為建設公司比較重資本,就是睜開眼睛就開始付錢,睡覺前又在想明天要付多少錢。壓力滿大,就覺得父親滿辛苦的。」

孫正乾倒是輕描淡寫:「資金當然重要,但事實上,地點選對、房子蓋好、品質要好,資金根本不是問題啦。」他還堅持「不貪心」,一個工地做好再做下一個,「為什麼我睡得著?我摸著良心蓋房子,地震來我都不怕、還是繼續睡我的覺。」

下班泡茶吃冰聊公事

父子很親。孫正乾以前除了帶兒子去工地,也會帶著去公園、去吃冰、玩四驅車,「不然他會吵,所以吃飽飯就要來,就算很忙也要陪他來。」

父子還是會去公園、去吃冰,相約騎腳踏車,騎到北宜公路、礁溪、平溪再回來,孫正乾笑說:「結果我在北宜公路上沒力氣,叫司機開車過來接我,啊兒子還有力氣。」

其實孫正乾迄今每天騎ubike上下班,來回各半小時。「這樣運動也就夠了,我一些朋友都打高爾夫,去要一個鐘頭、打4個鐘頭、回來又一個鐘頭,吃個飯又要一個鐘頭,就是7個鐘頭,浪費時間嘛。」他笑說:「這些時間如果拿來到工地多看看一下多好、多教教兒子、跟兒子抬抬槓也好啊。」

父子倆喝個小酒、泡茶聊天,但多半還是三句不離公事,老爸會吃醋:「我跟他2/3時間都在聊公司的事,他媽媽就100%跟他聊家事啊、談心。」

孫氏父子多年來的習慣,逛完公園去吃冰。 攝影/陳立凱
孫氏父子多年來的習慣,逛完公園去吃冰。 攝影/陳立凱

對「二代」的期許

看著兒子已漸能獨當一面,孫正乾歎:「我不知道他對建築有這麼大的興趣。我覺得他好像還在幼稚園,為什麼現在什麼都會了?因為他有下工夫,才會學得這麼快。」

但他也透露,兒子剛進公司時,他約法三章:「上班給我正常一點,剛開始的時候就很晚來,不行的,你也是員工。」如今父子聯手打拚,孫正乾說:「我是滿放心的啦,不過不能太早交給他。」因為他看過太多企業界二代過早接班的失敗例子。

挾著「企業二代」的金湯匙,孫鼎翔有志氣:「所有家族企業的二代都要有一個精神,就是你在這裡上班,是因為家裡打下來的基礎,這要感恩,而二代都要有自己是專業經理人的態度。」

「我和我爸現在合作無間。」孫鼎翔說:「互相補足不足,是一個團隊,而我是專業經理人,這樣企業才能走得穩健、才能創新。」老爸看看侃侃而談的兒子,大有「深得我心」之意:「對啦,互相體諒才會有機會,整天鬥嘴鼓也不是辦法。」還是上班合作無間、下班騎車吃冰,這就是最好的父子。

孫正乾(右)與孫鼎翔父子聯手拚事業,閒暇時也一起逛公園。 攝影/陳立凱
孫正乾(右)與孫鼎翔父子聯手拚事業,閒暇時也一起逛公園。 攝影/陳立凱

漢皇深耕永和

孫鼎翔:住過就知這裡好

●漢皇集團深耕永和,因為孫家200多年來生根此區。孫正乾童年住在農地間的四合院,在外地當學徒出師後,也是回到這裡,「永和是最好的,這是我的故鄉,所以我要在永和蓋房子。」

年輕一輩的孫鼎翔說:「住過永和,就會知道永和的好。」他承認,永和給外地人的印象是道路複雜,但在地人享受著交通與生活機能的各種便利,「橋那邊,大概100、200萬一坪單價,永和相對便宜,居住又接地氣,很多優點勝過台北市。」

因此,不意外從業務銷售做起的孫鼎翔強打「漢皇盛世」的優點:地點優,堪稱「永和地王」,有兩個捷運站、還有雙和人夢想的四號公園;基地大,擁有市區內難得的1333坪,23層樓堪稱地標產品;公設足,規畫了媽媽教室、兒童遊戲室、KTV室與大型健身房,還有在永和較少見的社區游泳池。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進入優人物臉書」,觀賞更多影音報導。

深度圖文專題-優質系/孫正乾 孫鼎翔

推薦閱讀

二代挺二代!「漢皇盛世」打造年輕人買得起的家

讓永和下一代留在永和 建商推二代宅一個月賣25億

最新文章

田原諒吾是個敢於大聲說出宣言的男人:「我就是在前往拿下米其林三星的路上,我絕對會...

【優人物】logy主廚田原諒悟的野望: 鎖定米其林三星

2025/05/11
李依錫從業30年來不斷自我投資、成長,讓法朋不只是一家烘焙店。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最好的投資是自己 李依錫打造甜點界的法朋傳奇

2025/03/30
楊双子還有很多想寫的東西,還有想跟社會對話的內容。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雙胞胎的人生與寫作灌注於一人 楊双子的文學漫遊錄

2025/03/09
渡邊貴義在壽司傳統的架構下加入自己的創意。記者吳致碩/攝影

優質系/劇場型壽司秀之王 渡邊貴義登台客座

2025/01/24
平路說:「我一直相信文化是個非常好的加法,可以把各種善意加在一起,也只有透過文化...

【優人物】因為寫作 變成更好的自己 作家平路:參考座標就是這個島

2024/12/08
劉小東是中國當代現實主義代表畫家之一。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以畫筆紀錄時代 大陸畫家劉小東筆下的媽祖遶境

2024/11/17
巴奈想要把「當原住民」的能力活回來。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巴奈以歌聲和世界溝通 探尋身為原住民族的母體文化

2024/10/06
江欣宜自小就追求美感,相信空間能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江欣宜:空間能創造出全新的自己 以優雅、古典、巴黎風格登頂豪宅御用室內設計師

2024/08/04
宋毅設計品味空間,也能享受品味生活。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宋毅:讓店面變得實用、美觀、有效率 商業空間設計教父宋毅的時尚生活美學

2024/07/07
翁倩玉(右)與建築師哥哥翁祖模(左)從小感情深厚。記者李政龍/攝影

【優人物】翁祖模的建築 X 翁倩玉的版畫聯展:永遠張開翅膀保護妹妹的翁家兄妹情

2024/01/26
黃韻玲從音樂精靈到音樂農夫,將曾經受過的照顧回饋歌壇。記者王聰賢/攝影

【優人物】黃韻玲 從音樂精靈到音樂農夫 打造北流為音樂沃土

2023/12/31
詩人楊澤自導自演自傳作家紀錄片《新寶島曼波》,寫一場大夢。記者王聰賢/攝影

【優人物】 楊澤 以電影說寶島曼波夢 走過副刊黃金年代的老文青

2023/12/10
李連杰不留戀過往的武術大師或電影明星風光,他的人生有不同的追求。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李連杰|如冰箱裡的冰 歸真到佛陀本性 從小我、大我到無我的佛法探尋之路

2023/11/18
張杏如帶領信誼基金會走過46年。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呵護學前教育46年 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就是做點利他的事

2023/10/29
林一峰是蘇格蘭雙耳酒杯執持者協會「執杯大師」,深諳威士忌的一切。攝影/沈昱嘉  ...

【優人物】知識性品飲的先行者 林一峰的威士忌釀造夢

2023/10/15
劉若瑀對許多事物都有獨特的看法,豁達也入世。攝影/沈昱嘉

【優人物】劉若瑀 順著生命之流 讓「優人神鼓」浴火重生

2023/10/08
2014年創辦「臺灣吧」至今,蕭宇辰仍未忘記初衷,持續在體制外為教育開創不同可能...

【優質系】一本漫畫的歷史啟蒙 蕭宇辰 要讓「臺灣吧」陪更多孩子長大

2023/09/24
退休後的鄒開蓮活力十足,繼續發揮影響力。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鄒開蓮:行於水上的玫瑰 分享職涯30年心法:勇敢說yes

2023/09/17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