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優人物】拾起台南日常之美 楊馥如 活出義大利的率性與甜蜜

2022-02-20 00:00 錢欽青、陳昭妤

左彎右拐,車轉入台南市中西區鬧街裡的靜巷,楊馥如和義大利老公已在巷口等候,臉上漾著和此刻台南冬日同樣炙熱卻溫潤的笑意。

這是夫妻倆定居台南的第三年。因疫情暫無法回義大利,但旅居歐洲多年的強大好奇心和適應力,加上兩地相似的文化底蘊和居民性格,讓楊馥如笑說:「台南就像另一個義大利,讓我無縫接軌。」

台南濃烈卻恰到好處的生活感,是吸引楊馥如定居下來的關鍵。記者沈昱嘉/攝影
台南濃烈卻恰到好處的生活感,是吸引楊馥如定居下來的關鍵。記者沈昱嘉/攝影

讀文學出身,後到英國牛津大學念語言學碩士,再至義大利攻讀腦神經科學博士,最後在當地成婚,楊馥如在義大利一住就是十五年。疫情期間落腳台南,在這裡繼續自己長年以來的文化研究、寫作、講課、舉辦廚藝和美食講座,日日充實飽滿,她歸功過往這一大段旅居史。

「很多人好奇我怎麼在台南活得像義大利、在義大利活得像台南,其實不過就是我習慣在一個新的地方找到好玩的東西,然後把這些東西變成我的日常生活,這樣而已。」

楊馥如與義大利籍老公都非常喜歡台南隨性就能在戶外吃飯、相聚的輕鬆氛圍。記者沈昱嘉...
楊馥如與義大利籍老公都非常喜歡台南隨性就能在戶外吃飯、相聚的輕鬆氛圍。記者沈昱嘉/攝影
無論晴雨,楊馥如總能深刻投入在生活裡的每一刻。記者沈昱嘉/攝影
無論晴雨,楊馥如總能深刻投入在生活裡的每一刻。記者沈昱嘉/攝影
楊馥如熱愛走逛傳統市場,也從裡頭挖掘出不少有趣的食材。記者沈昱嘉/攝影
楊馥如熱愛走逛傳統市場,也從裡頭挖掘出不少有趣的食材。記者沈昱嘉/攝影

搬家裡找到生活

「我是個非常喜歡搬家的人,我始終相信只有在你搬家了,到一個全新的地方重新開始時,你才會找到生活。」回看楊馥如的人生,確實是如此。大學剛畢業時,她先應家中期待考上小學老師,當了六年後,因不習慣體制內的生活,拉著一個皮箱就到英國牛津念書去了。在此之前,她因先到義大利學習「馬賽克嵌畫藝術」而與老公相識,也為她奠下爾後到義大利念腦神經科學的契機。

因不適應小學的體制內生活,楊馥如而後決定出發到英國牛津攻讀語言學。圖/楊馥如 提...
因不適應小學的體制內生活,楊馥如而後決定出發到英國牛津攻讀語言學。圖/楊馥如 提供
楊馥如擅長將生活裡所見所聞,濃縮幻化為文字。圖/楊馥如 提供
楊馥如擅長將生活裡所見所聞,濃縮幻化為文字。圖/楊馥如 提供

對生活沒有太多預設立場,學習歷程亦然。從文學跨至科學,從台北倏忽到了歐洲,自嘲「好奇心過盛」的楊馥如,笑說自己從小就愛問問題,常問到老師生氣,但也因這沒有盡頭的好奇心,讓她不論身處何種領域都滿懷熱情。不怕發問的她,轉換專業時沒有太多陣痛期,搬家到異鄉、融入另一個文化,對她自也不是太大的挑戰。

「不管台南還是義大利,它們讓我悸動的瞬間都是一樣的,就是給了我極大的自由。在這裡,沒有人會告訴你你該怎麼做,你可以保有自己的樣子。」笑說自己雖是土生土長的「民生社區小孩」,骨子裡卻不太習慣台北的內斂拘謹和快速步調,以至於大學時第一次來到台南玩,就有種被理解的自在感受。

在台南的每一天,楊馥如只要結束工作,就會走上四個小時的路,可能是在市場裡挖掘當季食材和小吃,也可能流連在河邊或古蹟之間,探究在地歷史。這些散步行程起初只是為了滿足她對每片土地的好奇心,而後無形間成了她的工作養分,可能是寫作素材,可能是研究計畫,「在台南,我的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

楊馥如好奇心旺盛,從小就有問不完的問題,對生活自然也有強大熱情。記者沈昱嘉/攝影
楊馥如好奇心旺盛,從小就有問不完的問題,對生活自然也有強大熱情。記者沈昱嘉/攝影
楊馥如喜歡連結許多台南與義大利的歷史背景和人文故事,這成了她的散步樂趣。圖/楊馥...
楊馥如喜歡連結許多台南與義大利的歷史背景和人文故事,這成了她的散步樂趣。圖/楊馥如 提供

散步為生活本體

住在中西區的楊馥如,稱自己的現居處「大隱隱於市」,窄巷內幽靜非常,但一走出巷外,就進入小吃攤密度最高的地區。拐個彎,知名的「六千牛肉湯」就在眼前,再邁開幾步,常去的香腸熟肉攤人聲鼎沸、不遠處是賣完準備收攤的鮮魚湯;過個馬路,熱鬧的保安市場迎接著愛走逛傳統菜場的楊馥如。「早上如果天氣好,我也喜歡去水仙宮,旁邊的市場很好逛,也有很多東西可以吃。」

在台南,24小時都有不同的店家和攤子開著,愛吃的她,有時也會以小吃攤的時段規劃散步,「如果去北邊的話,就會去城隍廟,那裡有不少美食。」不一樣的季節裡,台南也有不同的自然風貌,「想看紫色風鈴花時,我就往東邊去。想看炮仗花的話,就去台南師範大學那散步。」無怪乎她日日總能一走就是四小時,夕陽西下時,再和先生找間喜歡的餐廳也好、小吃攤也罷,一塊吃飯。

「散步帶給我非常多對城市的認識和生活的歡樂,有些事情是你不走路、不去一再拜訪,沒辦法看出那個地方的特殊性或體會它的好玩。」總是帶著異鄉眼光注視居住的地方,於是處處是樂趣。身處義大利,用台灣人的角度探索;來到台南,就用義大利的眼睛觀察、尋覓。

在楊馥如眼中,義大利人重視歷史和過往,台南亦然。「我也認為這就是認識台南最好的方式。」她以台南的北門為例,兩條溪流挾著舊台南城,「其中有一條溪流就是鄭成功當年上岸的地方。」周邊的鴨母寮市場同樣熱鬧非常,除此之外還有個兵工廠造船廠,讓她想起有著類似背景的威尼斯。

「其實台南以前有很多水道,就像威尼斯一樣,也有很多橋,只是有些已經消失了。」又如台南傳統小吃「香腸熟肉」,和威尼斯的「小碟菜」(Cicchetti)也極為相似,「都是小小一碟,但有好幾種,可以看你肚子餓的程度,去切想要的分量。」將入眼的各種細節和畫面,與去過的異國城市相對照,成了楊馥如散步的樂趣之一。

「對好奇心強的人來說其實是沒有適應問題的,就算在日常生活裡面,我們也能找到很多新鮮事,而我每到一個全新的地方,就是透過去玩它,進而找到生存的韻律和方式。」

熱愛透過走路認識城市的楊馥如,在台南天天都能走上四小時。記者沈昱嘉/攝影
熱愛透過走路認識城市的楊馥如,在台南天天都能走上四小時。記者沈昱嘉/攝影
楊馥如認為台南有許多小吃的概念和義大利威尼斯的小碟菜類似。圖/楊馥如 提供
楊馥如認為台南有許多小吃的概念和義大利威尼斯的小碟菜類似。圖/楊馥如 提供
台南的傳統小吃「香腸熟肉」也被楊馥如認為和威尼斯的「小碟菜」概念相近。圖/楊馥如...
台南的傳統小吃「香腸熟肉」也被楊馥如認為和威尼斯的「小碟菜」概念相近。圖/楊馥如 提供
好奇心旺盛的楊馥如在義大利也透過旅行和走路,認識當地文化。圖/楊馥如 提供
好奇心旺盛的楊馥如在義大利也透過旅行和走路,認識當地文化。圖/楊馥如 提供

用「吃」安定自己

走遍各國,楊馥如笑說自己總是在適應新環境,之所以總能快速適應,除了好奇心,做菜與吃飯也是重要的助力。在牛津念書時,因位處鄉下,不像倫敦三兩步就能找到異國料理,於是她開始學做菜,想家時,就鑽進廚房煮飯,更曾用一碗牛肉麵,就讓水土不服吵著想回家的台灣同學甘心留下。

「也就是那時,我發現廚房的力量,只要廚房定了,你的胃暖了、吃得開心了,就會有力氣跟勇氣繼續面對新環境。到後來我成了一個只要廚房就定位,就可以開始生活的人。」

楊馥如在英國牛津念書時開始學做菜,也體會到廚房安定人心的力量。圖/楊馥如 提供
楊馥如在英國牛津念書時開始學做菜,也體會到廚房安定人心的力量。圖/楊馥如 提供

回憶剛嫁去義大利生活時,為了入境隨俗,她決定學做道地的義大利菜,但翻開義大利食譜,卻總找不到確切的調味料比例,每個細項後都只寫著「q.b.」,一問之下才知道,那代表「夠了就好」。朋友告訴她,在義大利,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都有自己偏愛的調味,還有覺得鹹淡合宜的臨界點,不需要統一,更不需要去迎合,找到自己喜歡的味道才是重點。

楊馥如認為,「一個盲從的地方,不會發展出自己的料理體系。就像你問台南人哪裡的土魠魚羹最好吃,他會跟你說:『我家巷口的最好。』他想吃的時候就走過去,而且他認識那個店家,知道他的原料從哪裡進的、知道他做的過程,義大利也是如此。」

聊及食物,愛吃也懂做的楊馥如,眼神益加炙熱。從住家附近,到遍及台南各區的美食,她如數家珍。「吃」一直是她安定自身的方式之一,也恰好她定居的所在都對吃非常重視。「你有沒有發現,義大利吃得很好,台南也吃得很好,其實只要是生活得很好的地方,都會吃得很好,且都有它自己吃飯的一套道理。」

楊馥如時常與老公四處探訪台南的小吃與小店。記者沈昱嘉/攝影
楊馥如時常與老公四處探訪台南的小吃與小店。記者沈昱嘉/攝影
楊馥如的義大利籍老公也時常與她一塊散步、挖掘新鮮事物。記者沈昱嘉/攝影
楊馥如的義大利籍老公也時常與她一塊散步、挖掘新鮮事物。記者沈昱嘉/攝影
楊馥如與義大利籍老公Gianfranco Girelli熱愛攜手探訪不同景點。圖...
楊馥如與義大利籍老公Gianfranco Girelli熱愛攜手探訪不同景點。圖/楊馥如 提供

不討好人的城市

牽著義大利老公Gianfranco Girelli的手,兩人邊走邊聊,最後在常去的小吃攤坐下,陽光如影隨行,楊馥如的老公似乎也已融入台南的步調。「台南人的氣息其實跟義大利人很相像,每個人有他自己的樣子,有時候你跟那個老闆說太多,像是『你要怎麼做』,他可能還會回『不然你不要買,你去吃別攤。』義大利人也是,就是『你不喜歡就算了。』」

也因此,在台南這三年,楊馥如的老公儘管中文不好,仍能在這裡過得舒適,陪著楊馥如四處走逛、挖掘新鮮。「他唯一不習慣的,就是台灣小吃那很難解釋的原料。」楊馥如舉例,單是肉圓搭配的粉紅色醬汁,或是沙茶醬,就常讓老公困惑,「義大利菜很單純,就是食材組成,他們也很在意吃進去的食物成份,但台灣小吃的味道複雜,這構成他一個很大的挑戰。」

楊馥如與義大利籍老公Gianfranco Girelli時常攜手探訪不同景點。圖...
楊馥如與義大利籍老公Gianfranco Girelli時常攜手探訪不同景點。圖/楊馥如 提供

然而兩人最愛的,卻也是在街邊巷尾尋覓各式小吃和小店。家中有張大餐桌,楊馥如其實喜歡下廚宴請好友,但來到台南後,外食亦成了她的重心之一。「台南有很多可以坐在露天環境裡吃飯的店,跟義大利的館子很像,很舒服。」她回憶首次帶老公到台南時,兩人坐在海安路上吃燒烤,心裡想著:「這不就是我們退休後的理想生活嗎?」隨處一坐,竟然就能實現。

又如兩人常去的一家位於廟埕旁的咖啡店,眾人點了咖啡後,就聚在廟外的廣場邊喝邊閒聊,「我常說這根本就是米蘭大教堂吧!在歐洲,大家也都喜歡坐在教堂前面喝咖啡。」 對楊馥如來說,台南和義大利最相像的,就是這種俯拾即是的生活感。「這兩地的人都是生活比生存更重要。在台北,工作結束後才是生活,台南不是,比起賺錢,他們更想擁有自己的時間,在每一刻裡享受生活。」

楊馥如熱愛走逛傳統市場,也從裡頭挖掘出不少有趣的食材。記者沈昱嘉/攝影
楊馥如熱愛走逛傳統市場,也從裡頭挖掘出不少有趣的食材。記者沈昱嘉/攝影
台南濃烈卻恰到好處的生活感,是吸引楊馥如定居下來的關鍵。記者沈昱嘉/攝影
台南濃烈卻恰到好處的生活感,是吸引楊馥如定居下來的關鍵。記者沈昱嘉/攝影

讓台南之美被看見

疫情之前,楊馥如和老公多半住在義大利,農曆年前才會回來,因疫情在台南定居的這三年,讓她開始思考,這裡或許可以成為她的最終歸屬。如今她將多數本來在台北進行的講座、廚藝課和教學計畫移至台南,發現在這裡有更多不同的發揮空間。

「台南人和台北人不一樣,他們比較不喜歡公開招生的大眾活動,反而偏好小小的讀書會,或者是每天在生活裡面可以把玩的藝術。」這讓楊馥如有了更多可以嘗試的空間,例如去年她便和漁光島藝術節合作,在木麻黃森林裡做了一個餐會,「那次非常好玩,也讓我發現台南其實是做這種另類餐會,或是發展特色藝文活動很適合的地方。」

楊馥如定居台南這幾年,常和藝文活動與單位合作,舉辦不同的講座、廚藝課或餐會。圖/...
楊馥如定居台南這幾年,常和藝文活動與單位合作,舉辦不同的講座、廚藝課或餐會。圖/楊馥如 提供
楊馥如定居台南這幾年,常和藝文活動與單位合作,舉辦不同的講座、廚藝課或餐會。圖/...
楊馥如定居台南這幾年,常和藝文活動與單位合作,舉辦不同的講座、廚藝課或餐會。圖/楊馥如 提供

就像過往將義大利生活寫進書裡,如今的楊馥如在台南持續收集養分,希望透過她獨特的眼光,把台南的美介紹給更多人,「當然也不是說要大家照著我的行程去玩,其實可以玩出自己的樣子還是很重要的。我只希望我在義大利做的事情,在台南也可以實現,但它不算是我的目標,因為這就是我的生活。」

走在陽光無所不在的台南巷弄裡,楊馥如的眼神始終澄澈,那些看似平凡的街景和日常,映照在滿是好奇的瞳孔裡,轉瞬都成了充滿魅力的畫面。隱藏在日常裡的甜蜜,落在楊馥如的步履之間,輕輕拾起、慢慢拼湊,那便是生活的模樣。

楊馥如認為台南有種讓人能夠安心做自己、不必擔憂他人眼光的氣息。記者沈昱嘉/攝影
楊馥如認為台南有種讓人能夠安心做自己、不必擔憂他人眼光的氣息。記者沈昱嘉/攝影

進入「優人物臉書」,觀賞更多影音報導。

深度圖文專題-楊馥如

最新文章

巴奈想要把「當原住民」的能力活回來。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巴奈以歌聲和世界溝通 探尋身為原住民族的母體文化

2024/10/06
江欣宜自小就追求美感,相信空間能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江欣宜:空間能創造出全新的自己 以優雅、古典、巴黎風格登頂豪宅御用室內設計師

2024/08/04
宋毅設計品味空間,也能享受品味生活。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宋毅:讓店面變得實用、美觀、有效率 商業空間設計教父宋毅的時尚生活美學

2024/07/07
翁倩玉(右)與建築師哥哥翁祖模(左)從小感情深厚。記者李政龍/攝影

【優人物】翁祖模的建築 X 翁倩玉的版畫聯展:永遠張開翅膀保護妹妹的翁家兄妹情

2024/01/26
黃韻玲從音樂精靈到音樂農夫,將曾經受過的照顧回饋歌壇。記者王聰賢/攝影

【優人物】黃韻玲 從音樂精靈到音樂農夫 打造北流為音樂沃土

2023/12/31
詩人楊澤自導自演自傳作家紀錄片《新寶島曼波》,寫一場大夢。記者王聰賢/攝影

【優人物】 楊澤 以電影說寶島曼波夢 走過副刊黃金年代的老文青

2023/12/10
李連杰不留戀過往的武術大師或電影明星風光,他的人生有不同的追求。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李連杰|如冰箱裡的冰 歸真到佛陀本性 從小我、大我到無我的佛法探尋之路

2023/11/18
張杏如帶領信誼基金會走過46年。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呵護學前教育46年 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就是做點利他的事

2023/10/29
林一峰是蘇格蘭雙耳酒杯執持者協會「執杯大師」,深諳威士忌的一切。攝影/沈昱嘉  ...

【優人物】知識性品飲的先行者 林一峰的威士忌釀造夢

2023/10/15
劉若瑀對許多事物都有獨特的看法,豁達也入世。攝影/沈昱嘉

【優人物】劉若瑀 順著生命之流 讓「優人神鼓」浴火重生

2023/10/08
2014年創辦「臺灣吧」至今,蕭宇辰仍未忘記初衷,持續在體制外為教育開創不同可能...

【優質系】一本漫畫的歷史啟蒙 蕭宇辰 要讓「臺灣吧」陪更多孩子長大

2023/09/24
退休後的鄒開蓮活力十足,繼續發揮影響力。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鄒開蓮:行於水上的玫瑰 分享職涯30年心法:勇敢說yes

2023/09/17
雲門50周年,鄭宗龍帶著年輕團隊,以不同的方式,大步走向下一個50年。記者沈昱嘉...

【優人物】街邊長大的雲門總監 鄭宗龍面對高山 走出新局

2023/09/03
王小棣熱愛電影和戲劇,也傾盡一生投入其中。攝影/沈昱嘉

【優人物】王小棣 不再只當影視藍領 命中註定的導演

2023/07/16
布拉瑞揚希望讓更多原住民孩子有勇氣告訴父母自己的熱愛。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布拉瑞揚/來自部落 再回家跳舞 為舞蹈而生的布拉瑞揚

2023/07/09
投入最愛的飲食事業多年,蔡辰男從中獲得了療癒和成就感。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蔡辰男 從來來飯店到海峽會 飲食王國成就第二人生

2023/07/02
陳耀訓認為,做麵包就是最快樂的事。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陳耀訓/做出「蛋黃酥界的愛馬仕」 陳耀訓「99分完美哲學」

2023/06/25
安藤雅信推崇「日用之美」。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安藤雅信 從茶道與禪宗入世 崇尚日用之美的道具作家

2023/06/11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