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人馬欣/《緝魂》台灣驚悚片新格局:沒有絕對正派的人性遊戲
劇情的反轉與結局的逆襲,向來是導演程偉豪的強項。在早期《保全員之死》誘導觀眾踏入假新聞的陷阱,之後「真相」的痛快翻盤。2017年犯罪電影《目擊者》結局的翻轉,都讓人感到台灣驚悚片在停滯多年後,終有了新格局。
《緝魂》也與觀眾玩起鬥智遊戲,對照如今每人都有一真相的騙局世界,程偉豪的作品始終與時代接軌。《緝魂》以巫術犯案為開場,下降頭的陰森感頗有韓片懸疑片的風格。在技術面上也夠純熟,氣氛到位。
這部片融入命案、巫術加上醫學科技等元素,看得出來這比以往程偉豪的《紅衣小女孩》與《目擊者》還要難駕馭。通常扯到醫療科技的近未來的作品,在技術面上很容易砸鍋,以日片來說這方面就無法突破。但這部片從巫術到轉魂科技,雖然犯罪劇情上仍可以看得出bug,但整體完成度仍是高的。
不過這次重點不是犯罪手法,更大的亮點其實在人物鋪陳,這幾年國片對角色開發還不夠多元,但此片有這個野心拍出人心的複雜矛盾。這部雖沒有《目擊者》那般算準時間的緊湊高潮,畫面上也沒那麼血腥,更多的是人性層面的挖掘。
片中每一個角色都有兩面性,如果科技可以轉移靈魂,那就像浮士德的交易一樣,挑戰人內在的極限。
這部片中沒有純粹的好人是最大賣點,看似正直客觀的角色,也有他非常幽微的一面,如同玩障眼法一般,讓觀眾一再被第一眼印象給誤判,層層剝繭出每個人因恐懼而失守的部分。
它的故事節奏頗像近年竄起的西班牙懸疑片,如《佈局》等傑作,節奏不見得快,也沒強烈訴求感官上的刺激。但最後是給你人性的深水炸彈,發現每個角色的面具都像剝洋蔥一般,這是台片少見突破角色樣板的懸疑作。
既然是如俄羅斯娃娃般拆穿人的假象,演員就很重要。這次張震突破了他以前的口條問題,有了多重層次的發揮,張鈞甯不再飾演高嶺花類的角色,從《如懿傳》演技就大幅進步的她,終於能演出被磨礪過的苦。新生代林暉閔也將陰暗面的爆發戲詮釋到位。台灣過往不善於拍刑偵類型,是因見線索無法收線的問題,但這部的確往前走了一步。
馬欣
最新文章
-
「2025臺南國際建築三年展」南美館登場!以回家作夥為題重啟城市對話
2025/07/04 -
「鹹鹹的風飛沙」南美館登場!集18位「鹽分地帶」藝術家以創作回應土地
2025/07/03 -
鬼才魏斯安德森的個人大展巴黎登場!法國電影資料館的致敬與回顧
2025/07/03 -
奈良美智金瓜石6/28開展!瑞芳台電金水基地歷來最多作品展出
2025/07/03 -
《從指尖開始》以雙手演繹微型史詩,引領大人小孩深入宏觀世界
2025/07/02 -
「在藝術中遇見大自然」桃兒美館展出!跨國合製邀臺、新5位藝術家現地創作
2025/07/01 -
百年紀念,回顧鬼才導演勞勃阿特曼十部生涯代表作
2025/07/01 -
臺灣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八大展區一窺時代風貌
2025/06/30 -
以花創造夢境,在朦朧中有序生長——插花週記 江曼郁
2025/0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