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後疫情課題】跨界音樂人王希文:線上直播並不是劇場解藥

2021-08-26 17:31 採訪、文字整理/胡士恩

疫情影響下,音樂製作條件受限,現場演出無限延期,音樂人如何經營、生存成為未來不得不面對的問題。《500輯》邀請三位音樂工作者,談談他們的後疫情課題。


500輯:疫情對音樂工作的影響?

王希文我的音樂工作基本上分布在影視配樂、流行音樂、以及劇場。影視配樂本來預計年中開拍、年底後製配樂的戲暫停,延到明年同一時間,因此原本規畫好的下半年前製與創作跟著延後;流行音樂反倒出現了許多編曲製作的邀約,有的是線上歌手新專輯歌曲、有的則是已拍完正在後製的影視作品的主題曲,很奇妙,通常流行音樂佔我工作比例大概只有10-20%,但今年整個六七月我都在做流行音樂。

王希文|電影配樂、音樂劇作曲、編曲、製作人。紐約大學電影配樂作曲碩士「Studi...
王希文|電影配樂、音樂劇作曲、編曲、製作人。紐約大學電影配樂作曲碩士「Studio M 瘋戲樂工作室」創辦人。 圖/黃建豪攝影

影響最大的自然是劇場了。我的劇團「瘋戲樂工作室」從去年開始就一直在為(疫)情所困。本來2020年3月開始排練、6月世界首演的音樂劇《當金蓮成熟時》,因為疫情爆發,延到2021年1月演出,從那刻開始整個劇場界無論是場館、劇團、演員或設計,大家的檔期大亂,內心更亂。所幸去年疫情在下半年逐漸穩定,面對各種延後或取消的製作,各團也陸續規畫好在2021年重整旗鼓。

「就把被偷走的2020年,當作是給自己的一個長假吧!」

誰知道,真正被偷走的,其實是2021年,就跟去年一樣,整個劇場界無論是場館、劇團、演員、設計,大家的檔期大亂,內心更亂,只是2021的一切比2020更加兇狠。

在這情況下,每一個產業的經營者都會面臨許多問題,團隊的產品/作品在疫情下還能夠透過什麼形式推銷給消費者/觀眾?需要開發新的產品甚至轉型嗎?員工是薪水照付還是留職停薪?還是規畫充電進修計畫,讓同仁依舊有事做、但把重點放在投資自己、沈潛練功?

當然,所有藝文產業的人,很快都會意識到一件事。那就是在此時節,藝術真的一點都不重要,雖然很殘酷,但這是事實。

500輯:這段時間你有哪些收穫或思考?

王希文:其實這段時間除了個人零星的音樂工作以及「不斷地滾動式」調整劇團製作規劃外,我也跟多數人一樣,得到很多在家休息的時間,不管是看書、看劇、打掃、與家人互動,都有許多新的感受與體悟,但最有感的觀察或思考,應該還是針對表演藝術界出現的各種亂象吧,除了吵不完的紓困與梅花座外,我特別想提提劇場線上化這件事。

個人認為,政府帶頭搞線上演出,完全是短打中的短打。一場疫情,從業人員焦慮慌亂就算了,竟然連文化部都砸錢讓大家播「因為進劇場技排時間本來就不夠,且錄製當下並未妥善規畫製播,加上沒有更多資源與技術去好好後製素材」的影音紀錄,或是鼓勵大家做線上直播演出,然後在平台與模式都不穩定的情況下還要跟已經是小眾的劇場觀眾收費。要知道,串流時代一個月繳幾百塊就能在線上看到無數題材多元又製作精良的國際影視作品,那麼在線上播放技術不夠到位的劇場影音紀錄或是辦未成熟的劇場直播,又打算跟觀眾收多少錢呢?不靠文化部的預算能打平劇團營運以及演工作人員的費用嗎?未來能形成收支平衡的模式嗎?台灣的表演藝術產業本身已不夠健全,在無疫情狀態下許多團隊都未必能不靠補助維持健康穩定的營運,面對未知的未來,在一股腦投入線上甚至追逐KPI之餘,或許更該先好好思考產業長遠的需要。

此外,所謂劇場線上化,關注的核心該是——怎樣形式的演出能夠帶給在電腦前的觀眾最獨特的「theater」體驗,這其實有非常多層面與意涵可思考,譬如在VR、AR、線上串流等科技的應用下鏡頭語言的表演還可以如何變化拆解、觀眾的即時回饋與議題形式的關聯、觀者與被攝者之間框架的解構與重新定義⋯⋯這些才是未來20年可能重新定義劇場的方向,而不是讓觀眾坐在電腦前面看一個沒有影視製作精緻又沒有實體劇場有機的影音紀錄,劇場從來就不是如此狹隘又沒想像力的。

500輯:疫情前後,你覺得自己最大的改變?

王希文: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改變。這幾年因為經歷太多工作與人際關係的起伏,對於世道變化早已日趨淡定,把握當下、有想做的事就去做,一直是我的處事原則之一,如果真要講,或許就是比過去更珍惜身邊的人吧,不管是家人、愛人、或是親密的同事與夥伴,你會知道即使面對新冠肺炎這種瘋狂的災難,這些人永遠都會陪伴你、照顧你、挺你,因此你也願意拿出一樣的心情來回應他們。

500輯:在必須跟疫情共處的未來,有所限制和犧牲的狀況下,你會想透過音樂去挑戰或做到什麼事?

王希文:我一直覺得世界上的資訊真的太多了,如果能有個心願,就是希望大家可以好好的聆聽吧!聆聽身邊的話語、聆聽身邊的好音樂、以及聆聽身邊的宇宙訊息。身為一個音樂創作者,音樂就是我的載具,在音符之間傳遞的是我的情感與世界觀,希望我的作品能繼續帶我去更多未知的地方,也希望能有更多知音聽到我對世界的理想與愛。

推薦閱讀

【後疫情課題】製作人、歌手YELLOW:把握時間創作,樂觀看待改變

【後疫情課題】歌手阿爆:在家「宅錄」,培養與製作人雲端工作方式

最新文章

巴塞爾藝術展2025 年香港展會精選亮點一次看。 圖/藝術家、各藝廊提供

藝術迷必訪!2025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精選亮點一次看

2025/02/04
最適合闔家觀賞的《小魔女-瑪蒂達》電影將在3月8日(六)-3月9日(日)晚上七點...

經典配樂高美館再現!《小魔女-瑪蒂達》電影交響草地音樂會3/8-3/9登場

2025/02/03
2025台北國際書展即將開幕!搶先體驗閱讀異世界。 圖/Chris Chen

2025台北國際書展2/4登場!主題館6大亮點:AI共創小說、60+海外作家齊聚

2025/02/03
2025台北燈節2/2開展!4+1展區55組作品點亮城西。圖|2025台北燈節

2025台北燈節2/2開展!4+1展區55組作品穿梭城市蛇來運轉

2025/02/03
光磊國際版權公司引進歐美帶有獨特議題、值得一讀的傳記與回憶錄作品。圖/林亞璇攝影

從族群議題、二戰歷史到文化明星,從歐美到台灣書市,傳記發展的4點觀察

2025/01/24
花蓮流行音樂AI實驗基地開放試營運,以歷史百年的花蓮舊酒廠第19棟成品倉庫,轉型...

「花蓮流行音樂AI實驗基地」試營運!常設展、共創靈感場域開啟新體驗

2025/01/24
從膠彩大作、刺繡、到錄像裝置,鳳甲美術館2025年將展出多元豐富的展覽。 圖/鳳...

鳳甲美術館2025展覽預告!2月「一隅生花」一探郭雪湖、施金輝之作

2025/01/24
《我的完美日常》將於新春重返大銀幕,在新的一年開頭為影迷心中注入暖流。|圖片提供...

《我的完美日常》新春重返大銀幕!「文溫德斯4K經典影展」2/7起華山開跑

2025/01/23
國立臺灣美術館2025年展覽規劃重點一次看。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國美館2025六大必看展覽!「失序樂章」睽違27年再攜手龐畢度藝術中心

2025/01/23
龜心山城藝術祭以藝術穿梭山林,邀請享譽國際的何理互動作品〈觀月計畫〉參展。 圖/...

龜心山城藝術祭七大作品一次看!年節限定市集邀旅人一探六龜之美

2025/01/22
2025春節展覽推薦!17檔藝術場館、燈節、藝術季的文化散策。圖|富邦美術館、北...

2025春節展覽推薦!17檔藝術場館、燈節、藝術季的文化散策

2025/01/22
驚喜製造首次推出體驗展覽《如果城市,是座樂園》,以期間限定方式,包下一棟200坪...

驚喜製造《如果城市,是座樂園》限期登場!以15個互動裝置翻轉日常

2025/01/22
2025月津港燈節1/18開展!4大燈區、66組作品交織年度最美鹽水夜晚。圖|都...

2025月津港燈節1/18開展!4大燈區、66組作品交織年度最美鹽水夜晚

2025/01/21
作家楊小豌在街頭五、六年了,「從這些對話的過程中,我收獲很多。」記者吳致碩/攝影

台大畢業的女孩與街頭流離者的交會 社工楊小豌:期待一個不落下任何人的世界

2025/01/21
高美館新春活動 邀大眾「藝」同開啟蛇年新篇章。
 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春節去哪玩?高美館初一至初五以展覽、市集、工作坊「藝」起賀新歲

2025/01/21
托瑪斯.德曼30年回顧展,以雕塑與攝影層層重製現實。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歷史的結舌」北美館登場!托瑪斯.德曼:相較紀實我更在乎照片裡的故事

2025/01/20

我們需要的傳記:從威爾史密斯、坂本龍一到亞裔自傳,出版社的10本私心推薦

2025/01/19
蔡康永|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影視製作專業碩士畢,中文地區知名作家與主...

蔡康永讀《死亡專門戶》:在與死亡共處中,看清生命本質

2025/01/19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