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後疫情課題】跨界音樂人王希文:線上直播並不是劇場解藥

2021/08/26 採訪、文字整理/胡士恩

疫情影響下,音樂製作條件受限,現場演出無限延期,音樂人如何經營、生存成為未來不得不面對的問題。《500輯》邀請三位音樂工作者,談談他們的後疫情課題。


500輯:疫情對音樂工作的影響?

王希文我的音樂工作基本上分布在影視配樂、流行音樂、以及劇場。影視配樂本來預計年中開拍、年底後製配樂的戲暫停,延到明年同一時間,因此原本規畫好的下半年前製與創作跟著延後;流行音樂反倒出現了許多編曲製作的邀約,有的是線上歌手新專輯歌曲、有的則是已拍完正在後製的影視作品的主題曲,很奇妙,通常流行音樂佔我工作比例大概只有10-20%,但今年整個六七月我都在做流行音樂。

王希文|電影配樂、音樂劇作曲、編曲、製作人。紐約大學電影配樂作曲碩士「Studio M 瘋戲樂工作室」創辦人。 圖/黃建豪攝影
王希文|電影配樂、音樂劇作曲、編曲、製作人。紐約大學電影配樂作曲碩士「Studio M 瘋戲樂工作室」創辦人。 圖/黃建豪攝影

影響最大的自然是劇場了。我的劇團「瘋戲樂工作室」從去年開始就一直在為(疫)情所困。本來2020年3月開始排練、6月世界首演的音樂劇《當金蓮成熟時》,因為疫情爆發,延到2021年1月演出,從那刻開始整個劇場界無論是場館、劇團、演員或設計,大家的檔期大亂,內心更亂。所幸去年疫情在下半年逐漸穩定,面對各種延後或取消的製作,各團也陸續規畫好在2021年重整旗鼓。

「就把被偷走的2020年,當作是給自己的一個長假吧!」

誰知道,真正被偷走的,其實是2021年,就跟去年一樣,整個劇場界無論是場館、劇團、演員、設計,大家的檔期大亂,內心更亂,只是2021的一切比2020更加兇狠。

在這情況下,每一個產業的經營者都會面臨許多問題,團隊的產品/作品在疫情下還能夠透過什麼形式推銷給消費者/觀眾?需要開發新的產品甚至轉型嗎?員工是薪水照付還是留職停薪?還是規畫充電進修計畫,讓同仁依舊有事做、但把重點放在投資自己、沈潛練功?

當然,所有藝文產業的人,很快都會意識到一件事。那就是在此時節,藝術真的一點都不重要,雖然很殘酷,但這是事實。

500輯:這段時間你有哪些收穫或思考?

王希文:其實這段時間除了個人零星的音樂工作以及「不斷地滾動式」調整劇團製作規劃外,我也跟多數人一樣,得到很多在家休息的時間,不管是看書、看劇、打掃、與家人互動,都有許多新的感受與體悟,但最有感的觀察或思考,應該還是針對表演藝術界出現的各種亂象吧,除了吵不完的紓困與梅花座外,我特別想提提劇場線上化這件事。

個人認為,政府帶頭搞線上演出,完全是短打中的短打。一場疫情,從業人員焦慮慌亂就算了,竟然連文化部都砸錢讓大家播「因為進劇場技排時間本來就不夠,且錄製當下並未妥善規畫製播,加上沒有更多資源與技術去好好後製素材」的影音紀錄,或是鼓勵大家做線上直播演出,然後在平台與模式都不穩定的情況下還要跟已經是小眾的劇場觀眾收費。要知道,串流時代一個月繳幾百塊就能在線上看到無數題材多元又製作精良的國際影視作品,那麼在線上播放技術不夠到位的劇場影音紀錄或是辦未成熟的劇場直播,又打算跟觀眾收多少錢呢?不靠文化部的預算能打平劇團營運以及演工作人員的費用嗎?未來能形成收支平衡的模式嗎?台灣的表演藝術產業本身已不夠健全,在無疫情狀態下許多團隊都未必能不靠補助維持健康穩定的營運,面對未知的未來,在一股腦投入線上甚至追逐KPI之餘,或許更該先好好思考產業長遠的需要。

此外,所謂劇場線上化,關注的核心該是——怎樣形式的演出能夠帶給在電腦前的觀眾最獨特的「theater」體驗,這其實有非常多層面與意涵可思考,譬如在VR、AR、線上串流等科技的應用下鏡頭語言的表演還可以如何變化拆解、觀眾的即時回饋與議題形式的關聯、觀者與被攝者之間框架的解構與重新定義⋯⋯這些才是未來20年可能重新定義劇場的方向,而不是讓觀眾坐在電腦前面看一個沒有影視製作精緻又沒有實體劇場有機的影音紀錄,劇場從來就不是如此狹隘又沒想像力的。

500輯:疫情前後,你覺得自己最大的改變?

王希文: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改變。這幾年因為經歷太多工作與人際關係的起伏,對於世道變化早已日趨淡定,把握當下、有想做的事就去做,一直是我的處事原則之一,如果真要講,或許就是比過去更珍惜身邊的人吧,不管是家人、愛人、或是親密的同事與夥伴,你會知道即使面對新冠肺炎這種瘋狂的災難,這些人永遠都會陪伴你、照顧你、挺你,因此你也願意拿出一樣的心情來回應他們。

500輯:在必須跟疫情共處的未來,有所限制和犧牲的狀況下,你會想透過音樂去挑戰或做到什麼事?

王希文:我一直覺得世界上的資訊真的太多了,如果能有個心願,就是希望大家可以好好的聆聽吧!聆聽身邊的話語、聆聽身邊的好音樂、以及聆聽身邊的宇宙訊息。身為一個音樂創作者,音樂就是我的載具,在音符之間傳遞的是我的情感與世界觀,希望我的作品能繼續帶我去更多未知的地方,也希望能有更多知音聽到我對世界的理想與愛。

推薦閱讀

【後疫情課題】歌手阿爆:在家「宅錄」,培養與製作人雲端工作方式

【後疫情課題】製作人、歌手YELLOW:把握時間創作,樂觀看待改變

探勘音樂未來

暫別演算法!樂團「大象體操」設官網,向全球樂迷敞開

暫別演算法!樂團「大象體操」設官網,向全球樂迷敞開

2021/08/19
音樂自產自銷!蛋堡╳拍謝少年:比起改變世界,更想找到氣味相投的朋友

音樂自產自銷!蛋堡╳拍謝少年:比起改變世界,更想找到氣味相投的朋友

2021/08/19
迎接二次元創作世代,小樹╳剃刀蔣:長在水泥地的花,給她養分讓她長

迎接二次元創作世代,小樹╳剃刀蔣:長在水泥地的花,給她養分讓她長

2021/08/20

最新文章

南美館展覽「鹹鹹的風飛沙.鹽分地帶美術家的歸返」,以臺灣鹽業終章後的美術返鄉記憶...

「鹹鹹的風飛沙」南美館登場!集18位「鹽分地帶」藝術家以創作回應土地

2025/07/03
鬼才魏斯安德森的個人大展巴黎登場!法國電影資料館的致敬與回顧。圖|地下電影

鬼才魏斯安德森的個人大展巴黎登場!法國電影資料館的致敬與回顧

2025/07/03
奈良美智金瓜石6/28瑞芳台電金水基地!歷來最多作品展出。圖|文化總會、台灣電力...

奈良美智金瓜石6/28開展!瑞芳台電金水基地歷來最多作品展出

2025/07/03
雙手製造舞團以細膩的手部動作,穿梭於《從指尖開始》中的各種場景及歷史事件。©Ju...

《從指尖開始》以雙手演繹微型史詩,引領大人小孩深入宏觀世界

2025/07/02
桃園市立美術館與新加坡國家美術館首度攜手跨國合製,推出兒童藝術特展「在藝術中遇見...

「在藝術中遇見大自然」桃兒美館展出!跨國合製邀臺、新5位藝術家現地創作

2025/07/01
勞勃阿特曼的《外科醫生》是他的成名經典之作。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百年紀念,回顧鬼才導演勞勃阿特曼十部生涯代表作

2025/07/01
臺灣第一代水彩畫家、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以八大展區細說藝術家礦業...

臺灣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八大展區一窺時代風貌

2025/06/30

以花創造夢境,在朦朧中有序生長——插花週記 江曼郁

2025/06/29
威廉.透納作品,藍色瑞吉山之日出(The Blue Rigi, Sunrise)...

英國最偉大畫家威廉透納特展 謝哲青談「光之先知」的藝術革命與時代意義

2025/06/27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