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北美館《現代驅魔師》探索後人類時代:10組藝術家拋出思考,人如何超越自身、又該走往何處?

2021-11-30 18:50 文字整理/沈佩臻

Pakui Hardware《下腹》。
 圖/Pakui Hardware、臺...
Pakui Hardware《下腹》。 圖/Pakui Hardware、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臺北市立美術館最新展覽《現代驅魔師》開展,由資深策展人蕭淑文策劃,圍繞於後人類所體現的一連串思想,以及重新思考現代人類在科技召喚下的處境,探索從人類過渡到後人類的真義,本次邀請10組國內外藝術家與團體,包含陳瀅如、Kate Cooper、Cécile B. Evans、Sidsel Meineche Hansen、Pakui Hardware、黃博志、Stefan Kaegi/Rimini Protokoll、劉家銘、吳書原/耿寧和驅魔師集會製作委員會回應命題,混合物件、裝置、聲音、影像及臨場表演,自即日起至明年3月上旬在北美館一樓正式展出。

「如果科技扮演了驅魔師的角色,對人類進行全面優化,那麼傳統意義下的人之本質仍會存在嗎?」策展人蕭淑文將展覽建立於科技─泛靈的思潮底下,如同後人類主義中心思想不斷升級之下的影響,包含科技人造物的「第二生命」形態、虛擬身體、人與物和其他物種之間的鏈結等,從而產生一種多重感知的錯覺;本次參展藝術家的共通點是企圖在跨學科實踐、後人類主義風潮下,找出與藝術世界的關聯,當代藝術家感知到人類社會正面臨混沌未知的變局,作品形式亦轉向新技術的格式。

Stefan Kaegi、里米尼紀錄劇團《聖殿》。©Philippe Weiss...
Stefan Kaegi、里米尼紀錄劇團《聖殿》。©Philippe Weissbrodt 圖/Stefan Kaegi、里米尼紀錄劇團提供

進入北美館大廳,壟罩著立陶宛雙人創作組合Pakui Hardware所打造的巨型裝置《下腹》,藉由人造材料形構類人類器官來描述物的擬態,以生物科學理論和技術人造物表達一種後人類的文化涵義和信息迴路;瑞士藝術家Stefan Kaegi╱里米尼紀錄劇團於作品《聖殿》中,章魚成為表演性作品的主角,經由觀察與學習的能力,創造了生物系統,營造與觀眾不同以往的互動體驗。

臺灣藝術家黃博志的作品《椅子,砂紙,蟑螂,海,七,白蟻和香蕉》,以CGI動畫搭配遊戲引擎的編碼,製作出融合父親與自己特徵的虛擬化身,把患有思覺失調症的父親的日常,透過七種物件拼接成一個電子肉身;另一位臺灣藝術家陳瀅如的作品《致幻記III : 2-19-20》則以聲音、燈光、物件、素描及影像營造出抽象的靈動世界,創造夢境和意識之間轉換的場景,把我們的神經和心靈一併喚醒。

黃博志《椅子、砂紙、蟑螂、海、七、白蟻和香蕉》。 圖/黃博志提供
黃博志《椅子、砂紙、蟑螂、海、七、白蟻和香蕉》。 圖/黃博志提供

而比利時裔美國藝術家Cécile B. Evans的錄像裝置《心之所欲》,創造出一個具有人類特徵的全能系統(HYPER),藉由多重敘事軸線,不斷地游移在「真實的」與「偽造的現實」的邊界,部署了由物質、能量、空間和時間壓縮所形構的世界觀點。三頻道影像裝置《症狀機器2019》,是英國藝術家Kate Cooper借用電腦三維動畫技術(CGI)聚焦在廣告和流行文化中對女性形象的描繪,藉由這些搏鬥的身體去批判資本主義的剝削性問題。

來到北美館地下樓戶外中庭,隨著後人類時代一切事物朝向具體化的虛擬,臺灣藝術家吳書原、耿寧的《迷霧花園》發出了一種超脫世界的暗喻,企圖傳達人類這個生物體對真實世界具一種獨特的感知能力,此作品繞過科技這一層,提出一個「明日生活指南」的假設,其背後隱含的是人類生命的循環這個亙古不變的本質,及理解自然之於人類的意涵。

陳瀅如《致幻記 III:2-19-20》。 圖/陳瀅如、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陳瀅如《致幻記 III:2-19-20》。 圖/陳瀅如、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現代驅魔師》指向對後人類的意義提出質疑,而非基於反人類或反人工生命形式,並意圖從混亂的世界新局中進行一連串檢視與詰問,提供了探索從人類過渡到後人類的真義,意即重新被設定和配置的人類如何和當今技術結合以求超越其自身的局限,以及從此處可往何處去的思考。

此外,本展由劇場、新媒體等不同背景的創作者成立了驅魔師集會製作委員會,以「人類如何改造自身,讓自己變得更好」為題旨,邀請跨學科專業研究者,以科技敘事錄製5集跨主題的線上廣播(Podcast),同步邀請5組表演團隊,以「人類為何需要改造自身?什麼是更好的(未來)人類?」為題,於展期間進行45場講演式表演(lecture performance),結合影像畫面、即時投影、音聲、物件、偶戲、肢體等表演元素回扣主題文本。

Cécile B. Evans《心之所欲》。 圖/Cécile B. Evans...
Cécile B. Evans《心之所欲》。 圖/Cécile B. Evans、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現代驅魔師》指向對後人類的意義提出質疑,而非基於反人類或反人工生命形式,並意圖從混亂的世界新局中進行一連串檢視與詰問,提供了探索從人類過渡到後人類的真義,意即重新被設定和配置的人類如何和當今技術結合以求超越其自身的局限,以及從此處可往何處去的思考。

吳書原+耿寧《迷霧花園》現地製作景觀。 圖/吳書原+耿寧、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吳書原+耿寧《迷霧花園》現地製作景觀。 圖/吳書原+耿寧、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現代驅魔師》

展期|2021/11/27(六)至 2022/03/06(日)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一樓1A&1B展覽室、大廳、地下樓中庭(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Podcast|驅魔師線上集會 (可於Apple Podcast、Soundcloud、Spotify、Soundon、KKbox聆聽)

更多資訊請查詢北美館官網FB粉絲專頁

最新文章

《光聚》禹禹藝術工作室(左上)、《像與影的呢喃》周柏慶 × 何昆瀚(右上)、《光...

2025臺南月津港燈節15週年 1月18日開幕攜手國際藝術家綻放「光的年輪」

2025/01/14
臺北最大規模社宅公共藝術,盛大開展!「We Are Home 廣慈社宅公共藝術成...

臺北廣慈社宅藝術盛典!以18件創作 x 1座遷徙博物館揭藝術日常

2025/01/10
全民美術館新北美術館將於4/25正式開館! 攝影/濱田英明、圖/截自新北市美術館

新北市美術館4/25開館!全新亮點展覽「基進城市」、「新店男孩」搶先看

2025/01/10
田中達非常重視今年在台灣的展出,親自出席1/9的開幕記者會,並且在1/10舉辦開...

田中達也三度來台 人氣新作首度亮相台灣 展出逾160組全新藝術微型

2025/01/10

想與不想之間,不斷修行:陳懷恩談優人神鼓紀錄片《非想非非想》

2025/01/09
紙張以巨型尺寸的透視型態貫穿舞台,王榆鈞的筆觸經影像設計李國漢轉換,如河流如時間...

用聲音打開舞台的邊界:王榆鈞談《明 Dawn to Dawn》

2025/01/09
三十年來,鎌田治朗(Jiro Kamata)拆解並重新理解了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年...

高雄金馬賓館《天穹之眼》開展!鎌田治朗:人類都有穿戴光的慾望

2025/01/09
來自泰國的YONLAPA、FOLK9、KIKI、H3F等樂團,攜手台灣樂團問題總...

泰國樂團強勢席捲全台 YONLAPA、FOLK9、KIKI、H3F帶來聲音奇幻之旅《Buzzing Tour in Taipei》

2025/01/09
鄒駿昇首次以嘉義地景為靈感創作,構築出超越時空的魔幻小城。 圖/平凡製作 stu...

嘉義《+1+1+1》第三期亮相!鄒駿昇操刀封面以細筆插畫勾勒魔幻小城

2025/01/09
誠品生活全新創作「誠品生活台南」獨棟街邊大店預計今年第一季試營運,全店4層樓6,...

「誠品生活台南」空間3D圖首曝光!全新6000坪有機綠建築獲世界設計大獎

2025/01/08
國家影視聽中心精選5部XR作品,帶來特別企劃「XR 互動式:奇幻大冒險」。

...

「XR互動式:奇幻大冒險」精選5部國內外作品挑戰感官沉浸體驗

2025/01/08
第 17 屆「草草戲劇節」正式啟售!「以上與未滿」的曖昧之境,探索流動的邊界。
...

嘉義「草草戲劇節」3月登場!橫跨兩大展區、百場活動、表演、市集、展覽

2025/01/07
《Animage雜誌和吉卜力展》1/8台北華山開展!開箱上百件手稿、模型,與全球...

開箱《Animage 雜誌和吉卜力展》!上百件雜誌篇幅、手稿、模型一次看

2025/01/07
2025屏東燈節1/11!4大燈區、4大主題、54+組作品點亮屏東

2025屏東燈節1/11登場!4大燈區54+組作品點亮屏東

2025/01/07
FOCASA 15周年邀來繪本作家幾米與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於3月28日在台南...

林懷民重出江湖!台灣首齣馬戲帳篷定目劇《幾米男孩的100次勇敢》3月首演

2025/01/06
展場一隅。左為  李明則《自己的光》。 圖/安卓藝術提供

「走自己路的」李明則個展以11米六聯屏展現神話與現實的交會

2025/01/06
2025台灣燈會在桃園2/12開展!2大展區、13行政區攜手響應帶來12天限定光...

2025台灣燈會在桃園2/12開展!2大展區、13行政區攜手響應帶來12天限定光影展演

2025/01/06
蔡咅璟〈標本攝影術〉。 圖/伊日藝術計劃 YIRI ARTS提供

《人類與動植物關係學》伊日藝術計劃展出!以多重媒材詮釋人與自然共生

2025/01/03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