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詩人鄭聿:在黑暗中以詩開鑿光亮,提醒自己順應生命變化

2023-04-01 19:33 鄭聿

本文選自《500輯》Issue79「那些有詩相伴的人與生活」

生活中能讀到詩、感受詩的機會變多了,在社群媒體、書店、廣告、電影、展覽、演唱會中都有詩的足跡。本期《500輯》邀請身為音樂創作人、出版人的讀者,詩人與詩書店店主,分享他們與詩的關係。與其說愛詩,不如說我們需要詩。詩的精煉、隱晦、私密,讓人在巧妙表達的情感智識中有所發現,找到安放自我的位置,得到被理解的力量。

當讀者從詩中獲得共鳴與理解,又是什麼樣的力量和牽繫,讓詩人持續創作、離不開詩?寫詩帶來哪些收穫?何以讓他們變得不同?我們邀請詩人分享自己與詩的關係,也選錄一段由他們寫下、反饋力量給自己的詩句。並發現,詩可以是生命狀態的提醒,是得以呼吸的拯救,是跳脫絕對、發現未知的可能。

鄭聿|1980年生於高雄鳥松,畢業於東華大學創英所。曾獲台北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
鄭聿|1980年生於高雄鳥松,畢業於東華大學創英所。曾獲台北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等。著有詩集《玩具刀》、《玻璃》。 圖/鄭聿提供

對現在的我來說,要完成一首詩很難,不過它曾經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許多人大抵跟我一樣,曾活在一個隨時隨地都可以寫詩的年紀,與情人相望而蕩漾無限的漣漪,或被成長之苦藥餵養出大寫的自己;坐在電腦前,上學的途中,看一場電影,甚至沒做什麼只是孤身站著,環顧四周,風推雨敲,也能放大五感,想像肉體是精神的牢籠、唯有憂傷是出口、光不斷追逐影子、時間淘洗了一切⋯⋯無論換過幾回場景、收下幾回勝負,稚嫩的身軀經常是輕輕一碰就勃發詩意。

那時我認為最完美的詩,全是在夢中寫的。雖然一旦清醒,從腦袋謄抄的句子就逐漸腐敗。但沒關係,畢竟太新鮮太充沛了,偏掉的線條再加添幾筆,還是一隻青春的野獸。

也是在那時,正讀著的詩集可是呢作者簡介上的那人早沒繼續寫了。被勞苦的工作消耗、遭遇更持久的磨難或有了別的理想生活,不管是哪種理由,都不可能成為我的未來——我對當年的自信真是感到憐憫且羞愧。

到底是從哪個時間點開始的?記得面對空白的檔案,察覺使不上力、東拼西湊,已是進入漆黑隧道的後半段:入伍受訓成預財士,縱使每天外出洽公,仍必須回到營區,受困下陷的感受日益嚴重,尤其是留守那幾天。當兵似乎很忙,繞著什麼不停打轉,人們散去,遺在原地的是清掃不完的落葉。我寫東西的狀態,也差不多是那個樣子。

心情冷靜,可就是過分冷靜,好像關在玻璃罩內,與整個世界相隔,思緒與行為的連結斷斷續續,做任何事都不流暢,宛如操偶。退伍後,眼前的玻璃並沒有隨之擊破,但能稍稍拾起創作,反芻十一個月的軍中經歷,寫了幾首,戀愛裡顧此失彼,又產出幾首。搭上捷運,玻璃窗映照下班疲累的身影,且琢磨一些如今想來不甚重要的問題。後來把作品集結,出版了第二本詩集,名字就叫《玻璃》。當時的我還不曉得會再進入第二個隧道,迎來了更漫長的黑暗期。

曾經以為的節制寫法,過了幾年,才驚覺原來是無話可說。詩集的簡介宣示著「想成為更少的人」,以及最後一首詩的末兩句「剛開始只是想減少/如今卻真的太少」,現在看來像是預言,又像是詛咒。

句子施展不開,人生也是。這次低潮,維持了六七年,彷彿是誰替我按住暫停鍵,還有刪除鍵,以致於打了越多字,出現越多格的空白。覺得困難的時候,便勸自己不寫了。明明不想寫,工作之餘靈光閃過,又留下不知道該放在哪裡的殘句。偶爾專注在幾首草稿上,反覆修改,不好不壞;越來越困難的時候,告訴自己不要勉強不要有進度,卻告訴其他人其實一直有在寫啦只是沒發表慾望。

自然也有些不必細說的社會體悟跟嘗試改變。至今走出隧道了嗎?大概還沒,可是我隱約能夠回過頭,自黑暗深處拿點什麼出來,化作想像的一部分。

以前時不時會打開《奇想之年》重讀,算是我平衡情緒的砝碼。跟死亡的重量相秤,才可以突顯我的失去或停滯是多麼單薄多麼輕率。作者瓊・蒂蒂安在2003年末,面臨了丈夫猝死與獨生女隨後病逝,一夕之間孤身一人,她不用觀察四周找尋靈感,因為真實的黑暗已擋在她面前。難的是如何處理它。歷經一年多的沉澱,於2005年出版了這本悼亡回憶錄。

書末提及她跟丈夫在海灣的洞穴游泳,由於海潮變化,得在潮水剛好適合的當下躍進。幾次下來她仍擔心誤判時機,在高漲的海水消失無蹤。丈夫對她說:「你必須感覺潮湧的變化。你必須順應變化。」

感覺變化。順應變化。在適合的時機。此刻我又拿出《奇想之年》,讀了幾頁差點就把上述的文字通通刪掉(我不意外,因為按住刪除鍵的那個誰還在)。我是在不適合的時機跳入,所以顯得載浮載沉嗎?不知不覺,手上的書也輕盈起來。不是他人之死不夠份量,而是相對的,有個更厚重且看不清楚的東西在天秤的另一端。

然而,看清那個東西之前,我應該先好好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什麼我會堅持,一定要寫詩?

偶爾輕淺的呼吸

應和了他人的顛簸

一個念頭起伏成形

在山與海之間

有誰走來

在對號與自由之間

列車長驗票

在平等與普通之間

心中未竟之遊歷

是身旁有個人陪著晃著

餘生共振就算完成了吧

而快車與快樂的當下

依舊是每站都停

讓日常斷裂的

有機會重新接起

讓景色模糊的

足以恢復本來面目

在不需要移動

也能前進的這一刻

保持全車最清醒

陪你最後一個下車

——鄭聿〈普快狀態〉(節錄)

低潮時期,〈普快狀態〉是我耗費最多力氣修改的一首詩。換過好幾次的結構、語調,但主題始終未變:身在世界的浪濤當中,勉勵自己要順應變化,萬物都將恢復本來面目,萬事都能找到支撐下去的普通快樂與深刻平靜。

◎責任編輯:胡士恩、林亞璇

推薦閱讀

詩人吳俞萱:寫詩讓我面對死亡與未知,接住世界的「撫摸」


詩人蕭詒徽:詩帶我發現的種種影子

Issue79詩人閱讀

最新文章

獨立搖滾樂團「康士坦的變化球」成軍十周年,即將於9月2日首度登上台北流行音樂中心...

「眠月線」演唱會6/10開售!康士坦的變化球成軍十年首登北流

2023/06/08
2023建蓁環境文學營橫跨9個月、串連25位講師、設計33堂體驗課程,包括嚮導式...

2023建蓁環境文學營巡迴登場:5大活動串連25位學者作家,走讀城市與棲地、探索當代環境書寫

2023/06/07
展覽空間一隅。 圖/CAFE!N提供

「FRIENDSHIP CHALKBOY x WHOSMiNG」台日藝術家手繪咖啡旅行時光!CAFE!N台中公益店登場

2023/06/07
作品《舞姬》演出照。 圖/臺北數位藝術中心提供、攝影:楊竣傑

山內祥太「映像島要去哪?載著我們要去哪¿」最後四場現場表演《舞姬》6/10、6/11呈獻

2023/06/07
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左)也是勞力士創藝推薦資助計畫的導師,這次特別前往雅典出席...

勞力士創藝推薦資助計畫!二十年為藝術圈無私奉獻

2023/06/07
勞力士藝術節期間,電影門生聯手在戶外電影院播放最新短片。圖/勞力士提供。

2023勞力士藝術節!慶祝勞力士創藝推薦資助計畫20年

2023/06/07
勞力士創藝推薦資助計畫日前歡慶二十週年。圖/勞力士提供

勞力士富而好禮 !以「威爾斯多夫基金會」為文明與文化做出深刻貢獻

2023/06/07
奇美博物館年度大展《跳出格子吧!機器X材料X藝術超展開》6月3日至2024年2月...

台南奇美博物館《跳出格子吧!》登場!用打字機作畫、把縫紉機變樂器、看瓦斯桶如何飛在天空

2023/06/03
肯園25週年展覽《新走神 MYTHOLOGY 》展出芬蘭藝術家古斯塔・薩克希全新...

「肯園25新走神 」展覽 x 芬蘭藝術家古斯塔・薩克希!自然洋行操刀三峽「無礦」首次曝光

2023/06/02
作品〈Blue & White Gallery, 2021〉。 圖/紅野畫廊提供

澳洲攝影藝術家喬治.伯恩《無垠的城邦》紅野畫廊登場!一睹半虛構洛杉磯城市即景

2023/06/02
主視覺、島語音樂會表演歌手-雙生仔。圖|中華文化總會

2023誕隍祭6/16-7/9台北霞海城隍廟為城隍爺慶生

2023/05/31
圖/立方計劃空間提供

黃博志個展「七個在海上的人」立方計劃空間展出:瑪德蓮時刻系列首展,呈現60-80年代成衣工人的生命經驗

2023/05/30
2023第2屆浪漫台三線藝術季將在6月24日到8月27日展開。 圖/浪漫台三線藝...

2023浪漫台三線藝術季6/24登場!「藝術策展」、「設計導入」、「飲食實驗」三大計劃亮點搶先看

2023/05/30
「一百坪的散步練習」展覽於6月2日在鳳甲美術館登場。 圖/誠品畫廊、TKG+提供

鳳甲美術館「一百坪的散步練習」以何彥諺、鄭先喻、楊季涓、鄺鎮禧、魏柏任之作,邀大眾用行走打開感知

2023/05/30
簡佑任《舉牌工人肖像計劃》以速寫方式繪製舉牌工人的肖像畫,藉由繪畫行為,讓觀者的...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如果我是一面鏡子》:許喬彥、葉偉立等5位藝術家,重新探討觀看世界的方式

2023/05/29
董陽孜〈振衣千仞崗 濯足萬里流〉。 圖/沈佩臻攝影

橫山書法藝術館《榜書》展開:攜手史博館共同策劃,四大展區呈現歷代拓本書跡、當代書藝魅力

2023/05/26
「愛馬仕之道」全新中文增訂版內頁彩圖。圖/截自網路

竹宮惠子「愛馬仕之道」中文上線!加入官方LINE看漫畫

2023/05/26
2023 vis ™ - wild 藝術與潮流聯合文化祭。 圖/vis ™ 提供...

2023vis™-wild藝術與潮流文化祭!限期三天,酉5PM TWCAUDE攜10組設計品牌、藝術家亮相

2023/05/26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