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律─王怡婷個展」台北當代藝術館實驗展場開展:探查海岸風景,跨媒材形構無垠蔚藍
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曾形容居住於海島的台灣人,就像「航空母艦上怕海,躲在船艙裡的船員」,明明四面環海,人們卻對海洋十分陌生,仔細回想自己上一次感受大海遼闊是什麼時候呢?藝術家王怡婷2020年開始踏查記錄台灣各地海岸線風景,蒐集沿海、與海相關人文歷史元素,本次「海律─王怡婷個展」透過5組裝置、錄像、雕塑與版畫形式的系列作品,透過聽覺、視覺立體化所見海洋姿態,自即日起至6月25日於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帶來一場倘佯海洋湛藍色調與音律的感官體驗。
踏查實際海岸風景,重繪精神地理
「海律」始於王怡婷2020年的作品〈海線計畫─解疆域想像踏查〉,該作品於2021年於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發表。王怡婷藉由踏查與影像記錄台灣各地的海岸線風景,來量測人們與海的真實距離和模糊地段,並探索台灣作為一個海島國家,其海岸在疆域化及解疆域化的變動。
「海律─王怡婷個展」將空間想像成一具富韻律感的有機體,裡頭乘載著上百種時態的海洋色調和音調,透過時間性、地理性的空間拼貼,跨越時間與地理的現實阻隔,將想像的風景旋律節奏化,以此形構出一在時間與空間差、介於現實與想像之間的流動且富韻律的敘事。
關於所謂的疆域、解疆域、再疆域化,王怡婷回歸海景的幻變特質,當疆域並非純然地緣政治的審視,而轉化為某種精神風景,進一步向觀者提問:人們是為了看到什麼樣的海邊風景而來?想從中獲得什麼慰藉、期待?這些真實風景放入靜默密閉、人造環境的美術館裡,逐漸成為一種不斷變動、轉化的不真實的存在,藝術家以此展開精神地理重新繪製,化為具富韻律感的有機體。
海律─王怡婷個展:重構有機律動的海平面樂章
展覽結合裝置、錄像、雕塑及版畫,通過物件和影像的立體切割、錯置、重疊、反覆、複製,以物件作為標記形式的存在,標記調整空間中的音調和表情,讓各自的旋律運行在不同的時間向度上,組構出王怡婷想像中以及實際踏足所視的無垠蔚藍。
〈部分的台灣〉
作品構想源自一幅17世紀清朝繪製的《康熙皇輿全覽圖》,這份地圖因政權因素僅出現西半部的台灣,島嶼邊界因可控或不可控的人為因素改變了形貌,東邊的輪廓消失,引人想像。王怡婷以此延伸,使用環氧樹脂凝結再現地圖上另一半島嶼輪廓,王怡婷讓玻璃容器化為經緯,觀看時另外半邊輪廓隨著通透的玻璃容器,延伸出無限遐想。
〈海律〉
數根透明湛藍色澤的長方體交錯懸浮在展覽場域中,乘載著藝術家擷取不同時間、地域的上百種時態的海洋色調與音調,王怡婷費時費工讓顏色漸漸分隔出海平面,解析拼貼出充滿視覺韻律感的敘事。觀者隨著光線與觀看位置移動,作品時而沉靜柔和,時而靈活生動,形構出一在時間與空間差、介於現實與想像之間的流動敘事。
〈海線 No.6 〉、〈海線 No.7〉
王怡婷將海岸線影像透過金屬板平面輸出後再折疊和重疊,實驗不同時空的海岸線影像的堆疊組合方式,試圖將影像去疆界,以此解構視覺的空間感,〈海線 No.6 〉與〈海線 No.7〉
將模糊的邊界放大,開啟不確定的邊界範圍。
〈海奏〉
王怡婷想像眼前的海面是一樂譜,樂譜上標記的延長、反覆、斷奏、重音及漸強等記號轉譯為影像形式,反覆定格、空白、延長再播放,同時以視覺及聲音人為標記出浪拍打的瞬間,實體裝置與影像在畫面中互相影響,如同繪畫的形式介入影像,時間在影像操作下任意改變速率中自成旋律,牆上構成自然與人工共譜的韻律。
海律─王怡婷個展
展期|2023/05/13(六)至 2023/06/25(日)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實驗展場MoCA Studio(台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39號)
官網|https://mocatpe.tw/art04OVNMu
展覽座談
主題|音樂、語言與生命
時間|2023/05/27 (六) 14:00-16:00
藝術家|王怡婷
與談人|策展人黃又文、藝術家蔡坤霖
藝術家王怡婷
王怡婷作品通過雕塑以及空間畫構的觀念,建構時間、空間、物質、影像、能量之間的韻律關係。近期代表作品《不存在的姿態》於2019年入選台北美術獎;《逆行》於2020年參與法國波爾多「生態術」(Magie Verte)展覽,同年她在海桐藝術中心舉辦個展「即興曲」。她曾進駐美國Vermont Studio、韓國光州美術館以及台南蕭壠藝術園區等地。
最新文章
-
北美館展覽「時代劇場」登場!一次看遍杉本博司等17位攝影名家作品
2025/04/02 -
誠品電影院特企放映聚焦青年導演創作!耿軍導演《漂亮朋友》4/8放映
2025/04/01 -
2025清明連假全台15檔展覽推薦!從藝術家視角啟動觀察世界的新濾鏡
2025/04/01 -
專訪日本藝術家平子雄一!看見人和樹木的一萬種可能
2025/04/01 -
童心看世界 第16屆信誼兒童動畫獎台灣兒童創作組揭曉
2025/03/29 -
劉小東「媽祖巡遊」個展誠品畫廊登場!以千里步行經驗畫出信仰之路
2025/03/28 -
蔣勳的《如果我聞:金剛經筆記》 以一朵花的寬度 滋養心靈
2025/03/28 -
一間沒有行銷同事的出版社——專訪啟明出版發行人林聖修
2025/03/27 -
不只以美醜定論——p.n.g.《招牌:》展,探索招牌乘載的時代演變與公眾意志
2025/03/27 -
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11件作品以藝術抵抗被塑造的真相
2025/03/27 -
展覽「陳美玲」登場!以橫跨1974-2025年15件作品剖析台灣母親群像
2025/03/26 -
電影《行者》系列台灣首次全放映募資啟動!限量10場、蔡明亮陪看互動
2025/03/26 -
《我‧我們》第二部曲3/28-30台中登場!布拉瑞揚 x 阿爆 x 磊勒丹再現排灣宇宙
2025/03/25 -
龐克迷沈奕:感受「我們」是一體的,樂團T-shirt牽起跨國緣分
2025/03/24 -
K-pop四大行銷術:透過周邊商品與服務,讓粉絲跟偶像不斷連結
2025/03/24 -
動漫迷羅湘妮:擁有周邊是喜歡的證明,只有自己知道的滿足感
2025/03/24 -
信誼兒童動畫獎頒獎 國內外件數創新高 董事長張杏如 期許養護出兒童動畫的沃土
2025/03/22 -
信誼兒童動畫大獎兩位法國得主分享 站在兒童高度是創作重點
2025/03/22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