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臺灣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八大展區一窺時代風貌

2025/06/30 編輯|陳宜慧

不少藝術迷對於西洋美術史瞭若指掌,但卻對臺灣美術史一知半解。當大眾開始一步步探索臺灣前輩藝術家陳澄波、廖繼春、陳植棋之際,不要錯過臺灣第一代水彩畫家、石川欽一郎門下首位臺籍弟子倪蔣懷。歷時近兩年籌備,全新展覽「懷德樂美——倪蔣懷紀念展」於6月26日至9月28日在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二樓展覽室登場!此展以家屬在2023年所捐贈近500件珍貴作品與文獻為主軸,由北美館從史料調閱、檔案建置、作品修復到展覽策劃,甚至亦結合實地踏查,詳盡展現藝術家豐富的生命經驗,讓大眾有機會一睹其藝術歷程與20世紀上半的時代風貌。

臺灣第一代水彩畫家、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以八大展區細說藝術家礦業與創作並行的生命軌跡。
 圖/藝術家家屬提供
臺灣第一代水彩畫家、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以八大展區細說藝術家礦業與創作並行的生命軌跡。 圖/藝術家家屬提供

以八大展區呈現臺灣第一代水彩畫家

倪蔣懷(1894–1943)為石川欽一郎門下首位臺籍弟子,受其水彩繪畫啟蒙,擅於使用水彩寫生表現生活景致與人文地景。他生前投入礦業經營包採,亦積極參與藝術活動,曾先後參與七星畫壇、臺灣水彩畫會與赤島社,並創立臺灣繪畫研究所,提攜洪瑞麟、張萬傳、陳德旺等畫壇後進,對臺灣近代美術發展貢獻深遠。

倪蔣懷晚年作畫身影,約1941。
 圖/藝術家家屬提供
倪蔣懷晚年作畫身影,約1941。 圖/藝術家家屬提供

此次紀念展以倪蔣懷的生命歷程為主軸,策畫「水彩先驅」、「礦野炭地」、「基隆港都」、「人像.裸女」、「臺北城」、「旅人.遊跡」、「日常.凝視」,並模擬重現「寶峯美術館」,共八大主題展區,完整呈現從求學時代的啟蒙,往後的個人風格探索,直至晚年的作品與收藏。

「懷德樂美--倪蔣懷紀念展」展場一隅。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懷德樂美--倪蔣懷紀念展」展場一隅。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懷德樂美--倪蔣懷紀念展」展場一隅。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懷德樂美--倪蔣懷紀念展」展場一隅。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懷德樂美--倪蔣懷紀念展」展場一隅。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懷德樂美--倪蔣懷紀念展」展場一隅。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懷德樂美--倪蔣懷紀念展」展場一隅。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懷德樂美--倪蔣懷紀念展」展場一隅。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懷德樂美--倪蔣懷紀念展」展場一隅。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懷德樂美--倪蔣懷紀念展」展場一隅。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懷德樂美--倪蔣懷紀念展」展場一隅。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懷德樂美--倪蔣懷紀念展」展場一隅。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一睹臺灣二十世紀上半時空背景

此次展出內容龐大,從倪蔣懷學畫初期透過臨摹老師作品磨練技巧,〈習作41(景美街道)〉(1914)下筆簡練、筆觸濕潤,構圖與石川欽一郎作品相似。中年移居基隆,在礦區與港區工作之餘畫下如〈猴硐礦區〉(1928)與〈赤色之山〉(1927)兼具記錄地景與產業的歷史意義,此時畫作用色更顯豐富而線條俐落,已然走出屬於自己的風格語彙。晚年生活重心轉移至臺北,作品描繪如〈艋舺祖師廟〉(1939)的都市景觀,用明亮原色勾畫自信不羈的線條。展覽綜觀藝術家創作歷程,帶領觀眾在欣賞畫作的同時,亦能認識北臺灣二十世紀上半的時空背景。

倪蔣懷〈堀邊 田寮河畔基隆郵局〉1926。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倪蔣懷〈堀邊 田寮河畔基隆郵局〉1926。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倪蔣懷〈基隆驛頭〉約1926。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倪蔣懷〈基隆驛頭〉約1926。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倪蔣懷〈猴硐礦區〉1928。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倪蔣懷〈猴硐礦區〉1928。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倪蔣懷〈赤色之山〉1927。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倪蔣懷〈赤色之山〉1927。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倪蔣懷〈艋舺祖師廟〉1939。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倪蔣懷〈艋舺祖師廟〉1939。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此外,倪蔣懷於1939年日記中寫下創設寶峯美術館的宏願,不僅希望藉此祝賀恩師石川欽一郎壽辰,也寓託將現代美術及其知識引介給社會公眾的理想;倪蔣懷秉持理念,逐步建立屬於自己的收藏體系,包含石川欽一郎及臺、日藝術家作品,如李梅樹、藍蔭鼎、陳植棋、洪瑞麟、大下藤次郎、真野紀太郎、高橋精一、古賀春江等,體現其藝術視野與藝壇交流網絡。寶峯美術館展區以倪蔣懷親筆構思為依據進行設計,帶領觀眾感受藝術家近百年前對美術館的理想藍圖。

倪蔣懷日記-寶峯美術館構想1939年1月6日。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倪蔣懷日記-寶峯美術館構想1939年1月6日。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洪瑞麟〈倪蔣懷畫像〉1948。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洪瑞麟〈倪蔣懷畫像〉1948。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因此,本次除展出倪氏收藏畫作,更涵蓋其藏書與現存的5本日記與手札(1929、1931、1933、1938、1939年),這也是該批檔案史料首度公開展出。特別是,展覽研究階段特別邀請臺灣美術史與礦業史領域學者合作參與日記解讀,並根據成果進行多次深度田野踏查,走訪菁桐、嶺腳、瑪鋉、基隆等倪蔣懷早年礦業活動的實際場域。這些地點不僅出現在其畫作與日記中,也是他生活與工作的重要場景。其中,日記內容已完成釋讀,預計將在8月於北美館官網公開。

北美館自1996年「藝術行腳——倪蔣懷作品展」至今,睽違近三十年再次呈現倪蔣懷作品,藉此展覽邀請大眾不只能深入認識這位藝術家跨越礦山、海港與畫室的生命軌跡,同時亦可見證他所留給後世的藝術創作與文化資產,成為臺灣近代美術史不可或缺的一章。

倪蔣懷藏書。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倪蔣懷藏書。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懷德樂美──倪蔣懷紀念展」

展期:2025年6月26日-9月28日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二樓2A、2B展覽室

官網:http://www.tfam.museum/

臺北市立美術館

不要停止問「為什麼」:跟著Olafur Eliasson找到5個靠近藝術的方式

不要停止問「為什麼」:跟著Olafur Eliasson找到5個靠近藝術的方式

2025/07/12
連結萬物,是好奇的起點——Olafur Eliasson╳林怡華╳曾志偉 ╳500輯

連結萬物,是好奇的起點——Olafur Eliasson╳林怡華╳曾志偉 ╳500輯

2025/07/12
【優人物】專訪塩田千春:絲線交織生與死,透視自我的當代藝術家

【優人物】專訪塩田千春:絲線交織生與死,透視自我的當代藝術家

2021/07/04

最新文章

《Fare》製作台北特輯,從飲食文化、環境地貌、居民生活等角度深入這座城市。圖/...

英國雜誌《Fare Magazine》的台北探索:一座滿足每種飲食需求的城市

2025/09/21

重新理解家,是成為自己的依據——《我家的事》導演潘客印╳演員曾敬驊

2025/09/19
圖/索卡藝術提供

《尚未命名的抵達》梁凱棋×溫晉豪雙個展台南索卡藝術9/20登場

2025/09/19
羅大佑以EP致敬鄧雨賢,兩代音樂巨匠跨時空對話。記者王聰賢/攝影

音樂傳承的使命 羅大佑致敬鄧雨賢 兩代音樂教父跨時空對話

2025/09/19
「聲子蟲」主創吉他手柯明,擅以空間感營造氣場,傳達悠遠長流的演奏風格。

以音樂衡量家的基準,超越言語的表達——聲子蟲柯明

2025/09/19
從小就被鼓勵透過各種創作方式玩耍,畫畫是鄭敬儒隨性私密的個人筆記。

拿著畫筆互看,帶著家的安心感創作——deca joins 鄭敬儒

2025/09/19
一嶼ISland 呈獻臺灣攝影家「李雨軒 Viewfinder 攝影展」,以老相...

「李雨軒 Viewfinder 攝影展」一嶼登場!以老相機觀景窗捕捉光影記憶

2025/09/18
國際重量級作家金英夏,首度來到屏東,10月4日11點在恆春文化中心舉辦講座。圖/...

2025南國漫讀節來到恆春 重量級作家金英夏、吳若權歡慶建城150周年

2025/09/18
李元佳個展文心藝所展出!以點的宇宙為核心,一睹藝術家從臺北到坎布里亞四大時期的極...

「李元佳個展」文心藝所登場!以點為宇宙, 一展四大時期極簡抽象旅程

2025/09/17
udn-loading
Top